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合集下载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
第 1 期 总 第 2 3期 1 1
2 1 年 6月 00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rM o g l ce c c n lg & Ec n my n e n oi S in eTe h oo y a oo
N o.1 1,t 3 h is he 21 t s ue
J n 2 1 u . 00
多层砌 体 房屋 的抗 震设计
李 昕
( 津 中 瀚兴 建筑 工程 设 计 咨询 有 限 公 司 , 津 天 天 305) 0 4 1 摘 要 : 章 强 调 了在 抗 震 设 计 中概 念 设 计 重 于 数 值 计 算 设 计 的 问题 , 时说 明 了作 好 抗 震 设 计 是 文 同 保 障 房 屋 结 构 在 地 震 作 用 下是 否 安 全 的 关 键 所 在 。 关 键 词 : 构 抗 震 ; 震 设 计 ; 造 措 施 ; 层 砌 体 ; 屋 结 抗 构 多 房 中图分类号 : 321 TU 5 .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o 7 6 2 ( 0 O 1 ~ 一0 2 O 1 0— 9 1 2 1 ) 1 0 8 一 1 砖混 结构 由于选 材 方便 、 工 简单 、 期短 、 施 工 工 程 造 价 低 等 特 点 , 年 来 , 混 房 屋 一 直 是 我 国 多 层 多 砖 房 屋 建 筑 中应 用 很 广 泛 的 建 筑 结 构 形 式 之 一 。 随 着 环 保 的要 求 , 土 砖 的禁 止 使 用 , 混 房 屋 会 越 来 越 黏 砖 少 , 致 在 不 久 的将 来 消 失 。但 现 在 为 过 渡 期 , 些 以 一 地 区 仍 有 建 造 砖 混在 的 设 计 及 施 工 过 程 中 , 不 能 掉 以 轻 心 , 其 更 要 加 决 尤 强其 抗震设计 。 地 震 灾 害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通 过 建 筑 物 破 坏 给 人 们 带 来 生 命 危 险 和 财 产 损 失 的 , 此 , 好 抗 震 设 计 是 因 作 保 障房 屋 和 工 程 结 构 地 震 安 全 的 关 键 , 时 保 证 施 同 工 质量 是实现抗震 设计 的关键 一环 。 过 精心设 计 , 通 精 心 施 工 减 轻 地 震 灾 害 。 到 多 遇 地 震 不 坏 , 防 烈 做 设 度 地 震 可修 , 遇 地 震 不 倒 , 最 大 限 度 地 减 少 灾 害 罕 以 给 人 类 造 成 的 损 失 抗 震 设 计 包 括 概 念 设 计 和 数 值 计 算 设 计 两 部 分 。 念设计 是指正确 地解 决总 体设计 方案 、 料使 概 材 用 和 细 部 构 造 , 达 到 合 理 抗 震 设 计 目的 。 计 算 设 以 在 计 前 、 , 据 设 防 烈 度 、 地 情 况 、 筑 物 本 身 的情 后 根 场 建 况 等 条 件 合 理 地 选 择 场 地 、 定 结 构 体 系 、 定 建 筑 确 确 物的平 面和立 面布置方案 、 行合理 的结 构布置 , 进 采 取 必 要 的 构 造 措 施 等 。 人 们 在 总 结 历 次 震 害 经 验 中 提 出 了“ 念 设 计 ” 并 认 为 它 比 “ 值 设 计 ” 重 要 。 概 , 数 更 因 为 它 给 抗 震 计 算 创 造 了 有 利 条 件 , 计 算 结 果 更 使 能反 映地震 时结构反 映 的实际情 况 。 1 选 择 对 抗 震 有 利 的 场 地 、 基 地 地 震对 建 筑物 的 破坏 作 用是 通 过 建筑 场 地 、 地 基 及 基 础 传 递 给 上 部 结 构 的 , 此 场 地 与 地 基 对 建 因 筑 物 等 工 程 设 施 的 抗 震 性 能 有 着 重 要 影 响 。不 同地 质 条 件 的 建 筑 场 地 上 , 筑 物 在 地 震 中 的 破 坏 程 度 建 不 同 。设 计 中 , 选 择 有 坚 硬 土 或 开 阔 平 坦 、 实 均 应 密 匀 的 中 硬 土 的 地 段 , 开 有 软 弱 土 , 状 突 出 的 山 避 条 嘴 、 耸孤 立 的 山丘 、 道等 地段 , 避 不 开 时应采 高 河 若 取 相 应 的 地 基 处 理 措 施 , 能 选 择 地 震 时 可 能 发 生 不 滑 坡 、 塌 、 裂 等现 象的地 段 。 崩 地 同 一 结 构 单 元 的 基 础 不 宜 设 置 在 性 质 截 然 不 同 的 地 基 土 上 } 一 结 构 单 元 不 宜 部 分 采 用 天 然 地 基 同 部 分 采 用 桩 基 。 当 地 基 有 软 弱 黏 性 土 、 化 土 、 近 液 新 填 土 或 严 重 不 均 匀 土 层 时 , 加 强 基 础 的 整 体 性 和 宜 刚性 。 2 合 理 选 择 建 筑 物 的 平 面 、 面 形 状 立 建 筑 物 的体形 要 简单 , 、 面 布置 宜 规则 、 平 立 对 称 , 宜 有 较 大 的 错 层 、 挑 和 缩 进 , 应 具 有 良好 不 外 并 的 整 体 性 。 形 简 单 和 规 则 的 建 筑 传 力 途 径 简捷 , 体 受 力 明 确 , 构 细 部 构 造 易 于 处 理 , 构 震 害 轻 。 建 筑 结 结 物 的 平 面 和 立 面 质 量 和 刚 度 应 力 求 分 布 对 称 、 化 变 均 匀 。 布 不 均 匀 容 易 产 生 扭 转 震 动 , 化 不 均 匀则 分 变 容 易 形 成 应 力 集 中现 象 。 建 筑 的质 量 中心 和 刚度 中心应 尽 量重 合 , 免 避 在 水 平 地 震 作 用 下 产 生 扭 转 力 矩 , 重 震 害 。 上 述 加 当 条 件不能 满足 时 , 筑 物应按 规范 要求设 置 防震缝 。 建 3 合 理 选 择 抗 震 结 构 体 系 结 构 体 系 应 根 据 建 筑 的 抗 震 设 防 类 别 、 震 设 抗 防 烈 度 、 筑 高 度 、 地 条 件 、 基 、 构 材 料 和 施 工 建 场 地 结 等 因 素 , 过 技 术 、 济 和 使 用 条 件 综 合 比较 确 定 。 经 经 应 具 备必 要 的抗震 承 载 力 , 好 的变形 能 力 和消耗 良 地 震 能 量 的 能 力 。 宜 设 多 道 抗 震 防 线 , 避 免 因 部 并 应 分 结构 或构件 破坏 而导致 整个体 系丧 失抗震 能力或 对 重 力 荷 载 的 承 载 能 力 ; 具 有 合 理 的 刚 度 和 承 载 宜 能 力分布 , 免 因局部 削弱 或突 变形成 薄弱部 位 , 避 产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

地震剪力的计算与分配
1. 楼层地震剪力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质量与刚度沿高度分布一般比较均匀,且以剪切变形为主,故可以按本书第三章所述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可取结构底部地震剪力为:
(4.1)
其次,考虑到多层砌体结构在线弹性变形阶段的地震作用基本上按倒三角形分布,顶部附加地震影响系数δn=0。
在扭转地震力的作用下,房屋的端部、尤其是墙角处易于产生严重的震害。
图4-4 墙体转角的破坏
从结构特征方面考察可以发现:在受力复杂、约束减弱、附属结构等部位,往往是震害易于发生的地方。
例如:纵横墙连接处,砌体结构的楼梯间,预制 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女儿墙、突出顶面的屋顶间地震 容易发生破坏。
1. 刚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 柔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重、下层破坏轻; 2. 横墙承重房屋的震害轻于纵墙承重房屋; 3. 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轻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震害; 4. 预制楼板结构比现浇楼板结构破坏重; 5. 外廊式房屋往往地震破坏较重; 6. 房屋两端、转角、楼梯间、附属结构震害较重;
1
这样,任一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i为:
2
作用于第i层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Vi为i层以上的地震作用标准值之和,即:
3
(4.3)
6
(i=1,2,…,n) (4.2)
5

4
鞭梢效应,但增大的两倍不往下传递 。
[例题4-1] 某四层砖砌体房屋,尺寸如图4-6(a)(b)所示。结构设防烈度为7度。楼盖及屋盖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横墙承重。楼梯间突出屋顶。除图中注明者外,窗口尺寸为1.5m×2.1m ,门洞尺寸为1.0m×2.5m 。试计算该楼房楼层地震剪力。
A

简述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

简述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

简述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砌体结构房屋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

1. 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概念设计的核心原则包括结构合理、刚度足、强度大、韧性好和稳定性强。

结构合理是指结构布置符合规范,布置合理,荷载路径明确,逐层传递至基础。

刚度足和强度大是指结构刚度满足规范,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韧性好是指结构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能够吸收和延迟地震能量。

稳定性强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易失稳。

2.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主要内容(1)结构设计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首先要考虑结构的合理布置和刚度的设计。

合理的结构布置应考虑荷载传递路径的连续性和逐层传递,以及墙体和柱的合理布置。

刚度的设计需要满足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要求,避免结构出现过大的变形。

(2)墙体设计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是承受地震作用的主要构件之一。

墙体设计应考虑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包括墙体厚度、配筋等。

还应考虑墙体与结构其他构件的连接方式,确保墙体能够有效地传递荷载。

(3)材料选用在抗震设计中,砌体结构房屋应选择质量优良的砌体材料和优质的砂浆,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还应考虑材料的粘结性和耐久性,避免地震作用下材料的松动和脱落。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文章写手,我认为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墙体和材料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房屋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我也认为抗震设计不仅需要满足规范的要求,更需要考虑实际的地震情况和建筑的使用要求,才能真正保障建筑的安全性。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设计、墙体设计和材料选用等方面。

我们强调了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通过这些内容,相信读者能够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8
砌体结构设计 masonry structure design
5局部尺寸的限值 局部地震破坏:多发生在承重窗间墙处、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 边处、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处、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处、 无锚固女儿墙处等位置。
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
部位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 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2
( j) 内 横 墙 斜 裂 缝
砌体结构设计 masonry structure design
5.8.2房屋抗震设计基本规定 1. 结构体系
(1)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不应采用砌体墙和混凝 土墙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 (2)纵横向砌体抗震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 续;且纵横向墙体的数量不宜相差过大;平面轮廓凹凸尺寸,不应超过典型尺寸 的50%;当超过典型尺寸的25%时,房屋转角处应采取加强措施;楼板局部大洞 口的尺寸不宜超过楼板宽度的30%,且不应在墙体两侧同时开洞;房屋错层的楼 板高差超过500mm时,应按两层计算;错层部位的墙体应采取加强措施;同一轴 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墙面洞口的立面面积,6、7度时不宜大于墙面总面积 的55%,8、9度时不宜大于50%;在房屋宽度方向的中部应设置内纵墙,其累计 长度不宜小于房屋总长度的60%(高宽比大于4的墙段不计入)。
Vij
Kij Ki
Vi
式 中 Kij - - 第 i 层 第 j 片 抗 侧 力 构 件 的 侧 移 刚 度 ;
Ki -- 第 i 层抗 侧力构 件的侧 移刚度 。
14
砌体结构设计 masonry structure design
(4) 水 平 地 震 作 用 沿 高 度 的 分 布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是确保房屋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结构完整性、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砌体结构房屋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抗震设计要求,包括结构的抗震设计、墙体的布置和加固、屋面和地基的抗震设计等。

以下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一些建议。

首先,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地震产生的惯性荷载和地震波的作用,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构造。

常见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和筒体结构等。

其中,框架结构是一种较常见的结构形式,通过设置纵横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来承受地震荷载。

框架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墙体和柱子的相互作用,通过设置合适的墙柱配筋和连接方式来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其次,墙体的布置和加固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墙体起到承担地震力的作用,因此需要合理布置和加固。

一般情况下,墙体应沿着房屋周边和内部的支撑结构布置,以增加抗震能力。

墙体的加固可以采用加厚墙体、设置纵向和横向加筋等方式来提高抗震能力。

此外,使用抗震构造技术,如水泥砂浆填塞、钢筋加固等,也可以有效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

第三,屋面和地基的抗震设计也需要考虑。

屋面在地震发生时容易受到地震波的冲击和水平力的作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固屋面结构,如增加屋面横向抗倾覆设计、采用加筋梁等。

地基在地震中是房屋抗震的基础,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和加固措施,如采用钢筋混凝土地基、地基加固灌浆等,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最后,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工程勘察和试验分析。

通过工程勘察,了解地震易发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地层情况等,为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试验分析可以通过使用抗震模型、模拟地震波进行振动台试验等方法,检验和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需要全面考虑结构、墙体、屋面和地基等方面的因素。

第37讲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构造

第37讲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构造

§1.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三、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1.构造柱的设置
(1)定义——在砌体房屋墙 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 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 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 混凝土柱,称为混凝土构 造柱,简称构造柱。
(2)构造柱的作用 ①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 (约10%~30%) ②约束砌体,提高变形能力, 增加延性和整体性; ③提高墙体的稳定性;
§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
(6)材料的强度等级要求: ①框架柱、抗震墙和托墙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②过渡层墙体的砌筑砂浆等级不应低于M7.5。
结束! 谢谢大家!
§1.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3)设置部位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要求
§1.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4)构造要求
④ ①最小截面为240mm×180mm,纵筋宜采用4Ф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 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6、7度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纵筋宜采用4Ф14,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②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Ф6水平钢筋和Ф4分布短 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6、7度时底部1/3楼层, 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 ③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 ,或与埋深小于500mm 的基础圈梁相连。
§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
底框结构——是指底部为钢筋砼框架-抗震墙 结构,上部为多层砖砌体结构的房屋。
§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
1.震害特点 底部框架砖房的破坏相当严 重,破坏部位都发生在底部 框架部分。 底部框架砖房震害加重的原因: 上部纵横墙较密,不仅重量大而 且侧向刚度比下部框架大得多, 形成上刚下柔的结构体系。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砌体结构房屋是指以砖块或石块为主要材料,通过砌筑形成的建筑结构。

砌体结构房屋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古代就被广泛应用,并且在现代建筑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然而,由于砌体结构房屋的特点,其抗震性能较差,容易受到地震的摧毁,因此在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将介绍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关键要点和常见方法,以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

首先,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是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基础。

稳定性主要包括建筑物的纵向稳定性和横向稳定性。

纵向稳定性是指建筑物在地震力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主要采取加固墙体、设置结构柱和墙柱联结等措施来提高。

横向稳定性是指建筑物在水平地震力的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的能力,主要采取设置结构梁、设置剪力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框架等措施来提高。

此外,还可以采取设置承重墙和槽钢、角钢等材料的加固方法来提高整体稳定性。

其次,加强结构的抗震能力是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关键。

加强结构的抗震能力包括提高砌筑质量、增加墙体厚度和设置抗震支撑等措施。

提高砌筑质量是通过提高砌筑技术水平,保证砌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砌体结构的裂缝和开裂。

增加墙体厚度是通过增加墙体的截面面积,提高墙体的抗震承载能力。

设置抗震支撑是通过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设置抗震支撑,增加结构的抗震稳定性。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地基的抗震能力。

地基的抗震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加固基础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等措施。

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是在建筑物选址时就需要考虑的问题,合理选择地基类型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加固基础是通过增加基础的尺寸、加固基础的钢筋等措施来提高地基的抗震能力。

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是通过加固地基土壤,提高土壤的抗震能力。

综上所述,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需要从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加强结构的抗震能力两个方面来考虑。

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使其在地震中保持稳定和安全。

第五章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第五章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5-3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烈度 6 最大高宽比 2.5
7 2.5
8 2.0
9 1.5
这主要 从实际震害观察中总结得到的,为了保证房屋的稳定 性,给出的限制。
§5-3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三、抗震横墙间距限制
多层砌体房屋的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主要由横墙来 承受。对于横墙,除了要求满足抗震承载力外,还 要使横墙间距能保证楼盖对传递水平地震作用所需 的刚度要求。承载力要求可以通过验算来确定,而 横墙间距必须依靠楼盖水平刚度来确定。
§5-4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验算
第j层各横墙所分配到的地震剪力之和应等于该层的总地震剪力,则
(4.8)
V
m 1
n
jm
Vj
(5-4a)
Vjm为第m道横墙的侧移刚度Kjm与楼j层层间侧移Δ j的乘积
Vjm K jm j (5-4b)
(5-4c)
jm
(5-4b)代入(5-4a)给出
§5-4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验算
一、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多层砌体房屋可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由于砌体 房屋刚度大,周期短,一般在0.2-0.3s,故地震影响系数 取最大影响系数。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质量与刚度沿高度 分布一般比较均匀,且以剪切变形为主,故可以按底部剪 力法计算地震作用。可取结构底部地震剪力为:
层 数
7 7 6 7
高 度
18 18 18 18
层 数
6 6 6 6
高 度
12 12
层 数
4 4
混凝土 小砌块
§5-3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房屋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檐口或主要屋面板板顶 的高度,半地下室可从地下室室内算起,全地下室 和嵌固好的半地下室可从室外地面算起。带阁楼的 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

模块3-2 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计算

模块3-2  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计算

3.3.1 计算简图
满足上节结构布置要求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形式以层间
剪切变形为主。
Gn
n
Gn
n层
Gi
i
Gi
i层
Gj
Hn H1 Hj Hi
1 j
Gj
j层
G1
G1
底层
室内地坪
图4-4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
图4-5
计算简图
在确立计算简图时,应注意一下四点:
1. 应以防震缝所划分的结构单元作为计算单元。 2. 在计算单元中,各楼层的重量集中到楼、屋盖标高处。 3. 各楼层重力荷载应包括:楼、屋盖自重,活荷载组合值 及上、下各半层的墙体、构造柱重量之和。 4. 计算简图中底部固定端的确定:基础埋置较浅,取为基 础顶面;较深,室外地坪下0.5m处;整体刚度很大的全地 下室,顶板顶部;整体刚度较小或半地下室,地下室室内地 坪处。
[例题3-2]结构同例题3-1 。试计算第一层③轴线上a、b、c墙肢的地震剪力。该墙上 门洞尺寸为0.9m×2.1m ,窗洞尺寸为1.8m×1.2m 。
D
C B
段 段
A

1
2
3 首
4 层
5 平
6 面
7
8
9
[例题3-2]结构同例题3-1 。试计算第一层③轴线上a、b、c墙肢的地震剪力。该墙上 门洞尺寸为0.9m×2.1m ,窗洞尺寸为1.8m×1.2m 。
GiHi
GiHi
j 1
5
Fi (KN)
27.6 406.5 363.3 250.6 151.0
Vi (KN)
27.6×3=82.8 434.1 797.4 1048 1199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2.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1)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 列要求:
1)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或抗震墙应对齐 或基本对齐。
2)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个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 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部框架-抗震墙 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 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 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2)采用普通砖抗震墙时,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墙体厚度不应小于240mm,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
应低于M10,并应先砌墙后浇筑框架柱。
②沿框架柱高每500mm配值2φ6拉结钢筋,并沿砖 墙全长设置;在墙体半高处尚应设置与边框柱相连的 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③墙长大于5m时,应在墙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 柱。
1)房屋的最大开间尺寸不宜大于6.6m。 2)同一结构单元内横墙错位数量不宜超过横墙总 数的1/3,且连续错位不宜多于两道;错位墙体交接处 均应增设构造柱,且楼(屋)面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 凝土板。 3)横墙和内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1.5m;外 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2.1m或开间尺寸的一半; 且内外墙上洞口位置不应影响内外纵墙与横墙的整体 连接。
12.3.2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1.多层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
12.3.1的规定。 2)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
总高度比表12.3.1中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 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 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
②抗震墙的厚度不宜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墙板 净高的1/20;抗震墙宜开设洞口使其形成若干墙段, 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宜小于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6章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6章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其余情况,8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6、7度 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
(3) 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 层计入构造柱影响的侧向刚度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 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 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计入构造柱影响的侧向刚度与 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 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平面轮廓凹凸尺寸,不应超过典型尺寸的50%;当 超过典型尺寸的25%时,房屋转角处应采取加强措施;
楼板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洞口的尺寸不宜超过楼板宽度的30%, 且不应在墙体两侧同时开洞;
房屋错层的楼板高差超过500mm时,应按两层计算;错层 部位的墙体应采取加强措施;
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墙面洞口的面积,6、7度 时不宜大于墙面总面积的55%,8、9度时不宜大于50%;
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验算,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步骤:确立计 算简图;分配地震剪力;对不利墙段进行抗震验算。
6.3.1 计 算 简 图 对于图10所示的一般多层砌体结构,可以采用图11 所示的
计算简图。
在确立上述计算简图时,应以防震逢所划分的结构单 元作为计算单元。在计算单元中各楼层的重量集中到楼、 屋盖的标高处。
(1) 一般情况下,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 过表1的规定。
(2) 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表1的规定 降低3 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 房屋,还应再减少一层。
(3) 6、7度时,横墙较少的丙类多层砌体房屋,当按规定采取 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应允许仍按表 1的规定采用。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第5章 多层砌体房屋及底部框架、内框架砖房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第5章  多层砌体房屋及底部框架、内框架砖房

8
9
5.2.3 多层砌体房屋高宽比的限制 房屋的高宽比越大,地震的倾覆作用越明显。为确 保房屋不发生整体弯曲破坏,《规范》对房屋的总高度 和总宽度比值进行了限制,最大比值应符合表5.2的要 求。
10
11
5.2.4 抗震横墙间距限制 多层砌体房屋的横向地震作用主要由横墙来承担。 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横墙数量减少,纵墙支承减少,楼 盖平面内变形过大,造成横墙整体抗震能力下降,纵墙 发生较大的出平面弯曲,楼盖不能有效地把地震作用均 匀地传给各抗侧力构件。因此,房屋抗震横墙间距,不 应超过表5.3的要求。
第5章 多层砌体房屋及底部框架、 内框架砖房
本章要点 本章介绍了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和 多层内框架砖房的震害特点、破坏规律,着重阐述了结 构的类型及布置、抗震设防原则、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
1
5.1 震害及其分析
5.1.1 多层砌体房屋 多层砌体房屋主要指以砌体作为竖向承重构件,采 用装配或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屋盖与楼盖,由此组成的多 层房屋。由于多层砌体房屋施工方便、造价低、保温、 隔声效果较好等原因,几十年来一直是民用建筑的主要 形式。在一些粘土资源缺乏的地区,为保护土地资源, 避免“毁田造砖”,混凝土砌块也被大量使用。
14
15
5.2.6 底部框架-抗震墙和内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和内框架房屋的钢筋混凝土结 构部分,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有关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9度 时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内框架的抗震等级,6、7、 8、9度时可分别按四、三、二、一级采用。
7
5.2.2 房屋总高度和层数的限制 震害调查表明,多层砖房的震害与其总高度和层数 有密切关系,倒塌的百分率与房屋的层数成正比,这是 由于作用在多层砖房的水平地震作用随房屋层数的增加 而加大。各国都对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进行了限制,这 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 总高度不宜超过表5.1的规定。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5.1 一般规定5.1.1 本章适用于烧结普通黏土砖、烧结多孔黏土砖、混凝土中型空心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粉煤灰中型实心砌块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

注:1 对于单层砌体房屋,当横墙间距不超过三开间时,可按本章规定的原则进行抗震鉴定;2 本章中烧结普通黏土砖、烧结多孔黏土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混凝土中型空心砌块、粉煤灰中型实心砌块分别简称为普通砖、多孔砖、混凝土小砌块、混凝土中砌块、粉煤灰中砌块。

5.1.2 现有多层砌体房屋抗震鉴定时,房屋的高度和层数、抗震墙的厚度和间距、墙体实际达到的砂浆强度等级和砌筑质量、墙体交接处的连接以及女儿墙、楼梯间和出屋面烟囱等易引起倒塌伤人的部位应重点检查;7~9度时,尚应检查墙体布置的规则性,检查楼、屋盖处的圈梁,检查楼、屋盖与墙体的连接构造等。

5.1.3 多层砌体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墙体不空鼓、无严重酥碱和明显歪闪。

2 支承大梁、屋架的墙体无竖向裂缝,承重墙、自承重墙及其交接处无明显裂缝。

3 木楼、屋盖构件无明显变形、腐朽、蚁蚀和严重开裂。

4 混凝土构件符合本标准第6.1.3条的有关规定。

5.1.4 现有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应按房屋高度和层数、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墙体材料的实际强度、房屋整体性连接构造的可靠性、局部易损易倒部位构件自身及其与主体结构连接构造的可靠性以及墙体抗震承载力的综合分析,对整幢房屋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

当砌体房屋层数超过规定时,应评为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当仅有出入口和人流通道处的女儿墙、出屋面烟囱等不符合规定时,应评为局部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5.1.5 A类砌体房屋应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两级鉴定。

在第一级鉴定中,墙体的抗震承载力应依据纵、横墙间距进行简化验算,当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规定时,应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时,除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外,应在第二级鉴定中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计入构造影响作出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规律的窗下墙交叉裂缝
2、 水平裂缝 大都发生于外纵墙窗口的上下皮处。 当房屋纵向承重,横墙间距大而屋盖刚度弱时,纵 墙出平面受弯产生水平裂缝。 3、 竖向裂缝 大都发生于横纵墙交接处或变化较大的两部体系的交接处。
4.墙角的破坏
房屋四角以及凸出部分阳角的墙面上,出现纵横两个 方向的 V 形斜裂缝,严重时则发生墙体局部倒塌。由于扭 转影响及墙角部位具有较大的刚度,分配到房屋角部的地 震作用效应明显加大,且此处易产生应力集中,加之其水 平约束作用均较弱,因此抗震能力有所降低,容易产生上 述裂缝和墙角局部塌落。 5.纵横墙连接处的破坏 施工时纵横墙往往不能同时咬搓砌筑,墙体间缺乏拉结, 或虽同时砌筑,但砌筑质量不好,导致墙体间拉结强度低。 在垂直于纵墙的地震力的作用下,纵横墙连接处产生破坏, 出现竖向裂缝或纵墙整片倒塌。地基条件不好时,地震时的 不均匀沉降也可产生竖向裂缝。
另外,预制板端部之间及预制板与墙之间的拉结不好也可 造成楼、屋盖的掉落。
靠端筋锚固断而不坠的预制圆孔板
楼层塌垮后各层预制板靠锚筋拉接断而未坠
3.房屋附属物的破坏 地震时由于受到“鞭端效应”的影响,高出屋面的烟囱、 塔楼、楼梯间、水箱问的墙面上出现交叉裂缝、水平裂缝、 错动、甚至倒塌。
4.带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砖房的震害
三、其它破坏 1.楼梯间的破坏 楼梯间墙体的震害一般比较重,支承楼梯的横墙破坏更 为普遍。因其横墙间距较小,其水平抗剪刚度较大,因而承 担较大的水平地震剪力;而其空间刚度相对较小,特别是顶 层休息平台以上的外纵墙常为一层半高,且竖向压力较小; 楼梯踏步板又削弱了墙体的截面。因此楼梯间的墙体容易产 生斜裂缝或交叉裂缝。当楼梯间布臵在房屋端部或转角处, 因受扭转附加剪力的影响,其震害更为严重,常引起墙体破 坏或倒塌。 楼梯本身的震害较轻,预制楼梯在接头处裂开;现浇楼 梯与平台梁相接处被拉断。
大量震害表明传统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较差:
1948年原苏联阿什哈巴德地震,砖石结构房屋的破坏和倒塌率达到70%-80%。 1976年唐山地震,对烈度为10度、11度区的123栋2-8层砖混结构房屋调查,倒 塌率为63.2%,严重破坏为23.6%,尚能修复使用的4.2%,实际破坏率达95.8%。 2008年汶川地震更是证明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严格的构造措施和施工质 量给予保证,包括合理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预制楼板的有效拉结和 搁置长度、或增加现浇层等,最好采用现浇楼盖,特别是应加强构造柱和承重 墙的安全储备,否则这种结构形式极易在地震中发生严重破坏。
房屋砖墙的特定部位设臵了不同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柱,地 震时,由于混凝土柱约束着破碎的墙体没有一塌到底,因此 上层楼屋盖没有塌落,形成了裂而未倒的情况,与未设构造 柱的同类房屋对比.震害显著减轻。
3.房屋附属物的破坏
地震时由于受到“鞭端效应”的影响,高出屋面的烟囱、 塔楼、楼梯间、水箱问的墙面上出现交叉裂缝、水平裂缝、 错动、甚至倒塌。
砌体结构房屋按震设计三要素
• 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分成三个主要部分:
• 建筑布臵与结构选型
• 抗震强度验算 • 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包括下述五个方面的内容: 1.多层砌体建筑平立剖面及结构布臵 2.砌体房屋总高度及层数限制 3.多层砌体房屋高宽比限制 4.抗震墙的间距限制 5.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制
抗震性能差的原因: 1、刚度大、自重大,地震作用也大; 2、砌体材料质脆,抗剪、抗拉、抗弯强度低,地震作用下极 易出现裂缝 3、受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如砂浆不饱满,易出现裂缝,减 弱抗震性能。
震害及其分析
一、倒塌 1、全部倒塌
房屋整体性好,而底层强度不足时; 房屋整体性不好,而上层墙体过于弱时; 2、上部倒塌 房屋上层自重大,刚度差; 上层砌体强度过弱,整体性差时; 3、局部倒塌 个别部位的整体性特别差,纵墙与横墙间联系不好, 平面或立面有显著的局部突出,抗震缝处理不当等; 震墙 害而外 。坍纵 塌墙 是全 较部 常脱 见开 的横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组员:缪超 乔鹏 胡不为 张一舟
愿生者坚强,逝者安息
概 述
• 砌体房屋分三类
• 多层砌体房屋: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砌体墙片,而 水平承重构件(楼、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或其 它材料的混合结构房屋; • 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底部一层或两层采用空间较 大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上部为砌体结构的房 屋; 如上部住宅、下部商服等 • 内框架砌体房屋:外墙采用砌体墙、柱承重,内 部为钢筋混凝土柱(单排或多排)承重的混合结 构房屋,可以提供大空间。
4.带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砖房的震害
房屋砖墙的特定部位设臵了不同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柱,地 震时,由于混凝土柱约束着破碎的墙体没有一塌到底,因此 上层楼屋盖没有塌落,形成了裂而未倒的情况,与未设构造 柱的同类房屋对比.震害显著减轻。
无构造柱约束的墙体交叉裂缝未倒板未下坠
梁下窗间墙无构造柱 已破碎酥裂
构造柱虽压溃破坏保护砌体墙末倒塌
二、裂缝
抗剪承载力不足,产生裂缝,主要有“X”形、水平和竖向三种
类型。
1、 斜裂缝,“X”形裂缝 墙体在竖向压力和反复水平剪力作用产生的裂缝。 常出现“X”形裂缝的位臵: 与主震方向平行的墙体;在横向,房屋两端的山墙;在纵向, 窗间墙。 交叉裂缝易出现在纵墙的窗间 墙或窗肚墙(即窗洞上下间墙)中,原 因是墙上压力较小,而墙体抗拉强 度较低。在高烈度地震区,承重横 墙开裂后,当水平地震力继续作用, 由交叉裂缝所分割出的三角形墙体 可能被挤出,造成房屋的原地塌落。
从震害调查可见:经抗震设防可减轻砌体结构的震害, 减少严的墙体交叉裂缝未倒板未下坠
梁下窗间墙无构造柱 已破碎酥裂
构造柱虽压溃破坏保护砌体墙末倒塌
砌体房屋的震害原因分析
• 根本原因:地震作用在结构中产生的效应(内力 、应力)超过了结构材料的抗力或强度。 • 主要原因分为三大类:
• 房屋建筑布臵、结构布臵不合理造成局部地震作用效 应过大; • 砌体墙片抗震强度不足; • 房屋构件(墙片、楼盖、屋盖)间的连接强度不足使 各构件间的连接遭到破坏。
若能针对砌体结构的弱点进行合理设计,采用适当的构造 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是能够得到改善 的。
天津市8度区经7度设防的74年通用住宅震害统计(%) 基本完好 70.7 基本完好 11.8 轻微破坏 中等破坏 严重破坏 倒塌 19.5 9.8 0.0 0.0 唐山地区8度区多层砖房的震害统计(%) 轻微破坏 35.3 中等破坏 29.4 严重破坏 23.5 倒塌 0.0
砖砌楼梯间无构造柱局 部倒塌
有圈梁构造柱的楼梯间未倒
2.楼板与屋盖的震害
楼板和屋盖是传递水平地震作用的主要构件,其刚度对房 屋抗震性能影响很大。现浇楼盖、屋盖整体性好、水平刚度 大,是较理想的抗震构件。预制楼盖、屋盖整体性较差,地 震时楼板连接处容易拉裂。墙体开裂、错位乃至倒塌常导致 预制楼、屋盖的掉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