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真实历史故事和经典传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的真实历史故事和经典传说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故宫作为游览胜地,每天接待着国内外上万名游客,故宫的故事和传说你们有听过吗?下面小编要介绍的就是北京故宫的故事和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故宫的故事一:工匠马德春与故宫九龙壁
这建九龙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讲究多、难度大。

必须要找那些技艺高超的人才行。

工部大臣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一个叫马德春的工匠。

这马德春烧制琉璃瓦十几年了,技术高超。

他选几十位工匠,第三天就开工了。

干活前,他向工匠们讲了烧制彩色琉璃瓦的要求。

他说:“那烧制彩色琉璃瓦对材料的配比和火候的掌握,非常讲究,要是掌握不好分寸,烧制一件琉璃成品,就得有十来件废品作为代价。

大伙要多留心,千万别出差错。

”说完就带着大伙儿干了起来。

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烧了七七四十九天,总算烧制成了。

安装这天,皇极殿门前人来人往,工匠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突然一声清脆的响声传来,吓了马德春一跳。

他来到出事地点一看,一个小工匠呆呆地站在那儿,直勾勾地盯着摔碎的一片琉璃瓦。

马德春小心翼翼地把碎琉璃瓦片拼凑在一起,仔细地看了看,低声对周围的工匠说:“这事儿对任何人都不能讲,谁要是吐露一个字,可有杀身之祸啊!”
在回家的路上,马德春的心是七上八下,他想重新烧制那片琉璃瓦是来不及了,延误工期的罪名担当不起,可是另打主意来补救又要冒着欺君之罪的大险呀!眼看没几天就是交工期了,他把心一横,等死不如闯一闯。

到家后,他茶不思饭不想,不管谁来也不见,一个人来到小仓房,把门窗挡严,悄悄地自制“琉璃瓦”。

九龙壁完工的消息,及时上奏了皇帝。

第二天乾隆就带着几位大臣前往观看,刚一进锡庆门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辉煌的九龙壁。

走近再一细看,那九条龙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

乾隆皇帝顿觉满目生辉,不住赞叹。

他走到壁前,仔细欣赏每一片琉璃瓦上的巨龙,从东到西,一条龙一条龙地观看。

跟在人群后面的马德春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头上冒着汗,腿有些发软。

那乾隆来回看了三遍,真是从心
里喜欢,连连称赞马德春的手艺高超,并重赏了他五百两银子。

送走了乾隆皇上,马德春那颗悬着的心才算落了下来。

要问马德春为什么提着心呀,那是因为他移花接木巧补了九龙壁。

原来为了补上小工匠摔碎的那片琉璃瓦,马德春费尽了心机。

他用了两天两夜的工夫,硬是用一块上好的楠木雕成了一条龙,并在乾隆带着王公大臣前往观看的头一天才匆匆忙忙地安装上,这要是让皇上知道了,就是欺君之罪呀!
而今你若有机会游览,来到九龙壁前,从东边数第三条白龙的身上有一块琉璃瓦就是当年马德春用楠木雕成的,您不妨仔细地瞧一瞧。

故宫的故事二:城墙与故宫的故事
都城一定有两样东西,城墙、皇宫。

北京能看到的最早的城墙是元朝的,离现在800多年。

在北三环外边,挺长一截,可惜没有元朝的时候那么高了,当时有16米高,现在也就6米左右,因为元朝的城墙是土做的,一长,不成样了。

当时的城墙下边有24米宽,上面有8米宽,能跑马车的。

时间长了,很多东西会变样。

北京有个后海,是一个小湖,周围是酒吧区,很热闹。

跟后海连着还有一个特小的湖,太小,都快不能叫湖了,得叫池子。

这个池子在元朝的时候是大运河的最北头,这池子里的水,一直向南通到杭州。

真要是哪条鱼有劲儿的话,它能从杭州游到这个池子来。

不管鱼来不来,船是要来的,这个小池子,在元朝叫西海。

别看西海现在小,当年可不小,元朝的时候,是个大码头,往北京送粮食的船都停西海,都是大船,一艘一艘地排着,气派着呢。

后来有了汽车、火车,不用船运粮食啦,西海没什么用,气派劲儿就过去了。

再后来修路盖房子,慢慢就把西海挤成小湖了,可惜吧?
还有更可惜的呢。

西海北边现在是北二环,大宽马路,以前可不是路,是城墙,北京的古城墙。

60年前,北京的一圈古城墙都还在呢,当时盖房子缺砖头,就拆城墙取砖,再后来修路,觉得城墙碍事,全给拆了,可惜死了。

那可是重要文物,要是留着这一圈城墙,北京就
更有古城味道了。

也不是一圈城墙全没了,有一小截留下来了。

当时拆城墙的时候,拆到城墙的东南角,拆不下去了。

这一截城墙不光是城墙,还是很多人家房子的墙。

有些盖不起房子的人,就在城墙边,靠着城墙支棚子住着,拆城墙,就把人家住的棚子给拆了。

这一片城墙底下住的人太多,所以这截城墙居然就没拆。

其实这一截城墙在当时不是最好的,要真想留一截,根本排不上它,还偏就是这一截,因为这个很奇怪的原因留下来了。

现在这一截城墙可值钱了,北京专门建了个明城墙遗址公园保护它,去这个公园,就是去看这一截古城墙。

这截城墙的边上,有个城楼,北京话叫“城门楼子”。

当时北京不是被一圈城墙围着嘛,有城墙就得有门,一圈城墙开着好多门呢。

北京现在很多地方还叫门,什么安定门、永定门、朝阳门,西直门。

这些门当时真的是门,城墙的门,有门的地方就有城门楼子,造城门楼子是为打仗用的,这儿派兵守着,敌人一来,把门关上,从上边放枪放箭,守住城门。

这截明城墙的边上,当时也有个门,叫东便门,东便门的城门楼子,跟城墙一起被保存下来了。

不过不是整个的,是一部分,角楼,打仗时射箭用的,也叫箭楼。

虽然只是个角楼,你去看看就会发现,就这角楼,也好几层呢,又高又威武。

这个角楼,当年八国联军攻过,角楼的墙上,还被八国联军士兵刻过字。

谁谁谁,1920xx年几月几日,到过这里,英文的。

这些字还在呢,玻璃封着,可以参观。

刚才说,都城必须有两样东西,一个是城墙,还有一个是什么?对,皇宫。

讲北京,不能不讲故宫。

明朝清朝,住过好几十个皇帝的故宫,紫禁城。

故宫相当大,以前、现在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有多大?900多个建筑。

这些建筑有多少个房间?以前传言是9999间半,实际上后来专家去数,是8700多间,没找着那半间在哪。

就是这8700多间,如果某个皇帝生下来就每天住一间的话,要都住一遍也得住到24岁。

故宫最有味道的地方,是它的中轴线。

故宫里边有皇帝办公用的三大殿,皇帝睡觉用的后三宫,还有皇帝玩儿的御花园,包括前后两个大门,中央都在一条线上,直直的南北线,东西两边对称展开。

有这么一条线,故宫就显得大气、严整。

这条线不光在故宫里,还南北延长,成为整个北京市的中轴线,天安门广场在这条线上,北边的安定门和南边的永定门也在这条线上。

鸟巢和水立方建在这条线的两侧。

北京城的大气、雄伟,靠的就是这条线。

故宫的建筑分布
整体布局
故宫位于北京城中心。

布局依据《周礼·考工记》中所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建筑在北京城南北长八公里的中轴线上,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如今故宫左前面的人民文化宫,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庙;右前面的中山公园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坛;前面有朝臣办事的处所;后面有人们进行交易的市场。

北京故宫的北面是万岁山,南面是金水河,恰好符合古人“负阴抱阳,冲气为和”的建宫原则,万岁山是专门为营造皇城风水而筑城的一座人工山,完成于明初,位于元代寝宫延春阁旧址,用开挖护城河和南湖的淤泥堆积而成。

此山的堆筑,一方面满足了皇城要“负阴”的原则,另一方面又镇住了前朝的风水,故万岁山又有“镇山”之称。

北京四九城的布局是二龙出水护着紫禁城。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星(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故宫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

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南北长约960米,东西宽约750米,面积72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000多间。

它周围有高10米的城墙,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四面各有一座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
西华门。

紫禁城内由外朝、内廷两大部分组成。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东有文华殿,西有武英殿为两翼,是朝廷举行大典的地方。

外朝的后面是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以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帝、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此外,东侧还有宁寿宫区域,是清朝乾隆皇帝为做太上皇退位养老之所。

外朝分布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

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三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皇家气派。

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故宫内廷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内廷宫殿的大门——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门里是后三宫。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地方。

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不同于前半部。

前半部建筑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

后半部内廷建筑多是自成院落。

在故宫“内庭”最后面。

重檐庑殿顶。

坤宁宫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

清代改为祭神场所。

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

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