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点检定修集中培训教材(专家编)》
设备检修-点检定修培训教材(doc 63页).doc
![设备检修-点检定修培训教材(doc 63页).doc](https://img.taocdn.com/s3/m/f3f3d0d5102de2bd97058805.png)
点检定修培训教材第一章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第一节设备及设备管理的一般概念一、设备的定义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中能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的总称。
它是企业进行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企业生产效能的决定因素之一。
当代设备的技术进步突飞猛进,朝着大型化、集成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流程化、计算机化、超小型化、技术集密化的方向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二、设备管理的一般概念1)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设备管理现代化的概念,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设备的一生全过程综合管理。
它包括从设备的技术开发、编制规划、研究、方案论证、定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试运行)、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废弃的全过程,也就是设备一生的管理。
因此,设备管理就是以设备的一生为出发点,把这个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信息能力等,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实施对设备的高效管理,最终达到设备寿命周期最长、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的目的。
当设备产出一定时,周期设备投人费用越少,设备综合效率就越高。
当设备投人一定时,周期设备产出越大,设备综合效率也越高。
如前所述,设备的一生管理基本上可分为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两大部分。
在我国,传统的设备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是分割的,设备的前期管理由规划设计部门和制造厂完成,设备的后期管理由使用单位实施。
这种管理体制,制造与使用脱节,约束机制很小,反馈速度缓慢,产品市场化步伐难以迈开,制约了设备一生效能的发挥与其不断创新、提高。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树立设备一生管理的全局观念,加强设备一生的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努力消除制造与使用脱节的弊端,无疑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2) 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
1)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利用设备体系进行生产活动,生产过程大型化、高参数化、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化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先进的生产设备多数是机电一体化,集光电技术、气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激光技术为一体而制成的。
设备点检制培训资料
![设备点检制培训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7dc96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9.png)
设备点检制培训资料一、设备点检的意义1.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通过定期点检,发现设备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维护,可以降低设备故障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2. 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定期点检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 提高生产效率:设备点检能够降低设备故障带来的生产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二、设备点检的流程1. 设备点检计划制定:根据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情况,制定设备点检计划,明确点检的周期和内容。
2. 设备点检工具准备:准备好需要用到的点检工具,包括测量工具、清洁工具等。
3. 设备点检内容:按照点检计划,对设备各项部位进行逐一检查,包括设备的外观、连接部件、润滑部位、电气部件等。
4. 记录点检结果:对点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包括问题的具体情况和处理意见。
5. 整理点检记录:对点检记录进行整理,形成完整的点检报告,方便后期分析和查阅。
三、设备点检的注意事项1. 操作规范:在进行设备点检时,需要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点检操作的安全可靠。
2. 注意细节:在点检过程中,需要注意发现设备问题的细节,包括设备的声音、震动、温度、润滑情况等。
3. 主动维护:发现问题后,需要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通过以上培训,相信大家对设备点检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日常工作中,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设备点检工作,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设备点检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和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的设备点检,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维护和修理,从而延长设备的寿命,减少故障率,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设备点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安全:在进行设备点检前,需要确保设备停止运转,并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特别是对于涉及到电气部件的点检,需要确保设备处于断电状态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 工具准备:在点检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点检工具,包括测量工具、清洁工具、润滑油等。
2024版最新设备点检培训课件
![2024版最新设备点检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247a5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9.png)
•设备点检基本概念与意义•设备点检流程与方法•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设备状态监测与数据分析方法目录•设备点检管理体系建设与优化•实际操作演练与考核评估01设备点检基本概念与意义设备点检定义及目的定义目的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安全意识设备点检在企业管理中作用常见误区及正确认识02设备点检流程与方法确定点检周期明确点检项目制定点检标准030201制定合理点检计划选择适当点检工具和技术常用点检工具现代点检技术智能化点检系统实施标准化操作流程明确点检任务和目标,准备所需的点检工具和资料。
按照制定的点检计划和标准,对设备进行逐项检查,记录检查结果。
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如调整、维修或更换部件等。
对点检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处理阶段总结阶段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解决方案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03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故障诊断原理及分类方法故障诊断基本原理故障分类方法详细讲解故障的类型、成因及表现形式,包括机械故障、电气故障、液压故障等,为后续的故障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常见故障诊断技术应用案例分享油液分析技术振动监测技术讲解油液分析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在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其对于预防设备故障的重要性。
红外热像技术预防性维护与故障排除策略预防性维护计划制定预防性维护措施实施故障排除流程与方法预防性维护与故障排除的关系04设备状态监测与数据分析方法状态监测技术简介状态监测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状态监测技术是指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实时或定期检测设备的各项参数,以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状况。
它是预防设备故障、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
常见状态监测技术包括振动监测、温度监测、压力监测、流量监测、油液分析等。
这些技术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以全面评估设备的运行状态。
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过程剖析数据采集01数据传输02数据处理03数据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场景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智能诊断技术05设备点检管理体系建设与优化010204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设备点检的目标、原则、方法和流程,确保点检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设备的点检培训教材
![设备的点检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f0ef330c4b73f242336c5fb3.png)
点检的分类
• 按点检的目的分:倾向点检、劣化点检 • 按是否解决分:解体点检和非解体点检 • 按周期和业务范围分:日常点检、周期点 检、精密点检
设备的点 检分工担当
一:点检工作实施人员的安排 成立点检守则制定工作组:有营运部主任、设备部 主管以及设施工程师组成。依据设备说明书对系统功能维护、 设施控制的要求,对设施关键点,明确点检要求.确定点 检点的实施部门及责任人参加拟定点检工作展开的考核激 励的考核激励制度,并监督实施。 原则上规定日常的自主点检由设备主操完成,由设备专 业点检人员负责培训指导和监督;定期的专业点检项目由 设备部专业人员实施,设备部主任(工程师)负责监 督管理;设备专项精密项目由设备厂商或特聘单位实施, 设备部经理负责监督实施。
何处做(Where) 为何需要此处做 何人做(Who) 如何做(How) 做到什么样子 HOW MUCH 为何需要此人做 为何需要这样做 做到什么样子 作业标准 程度
点检的方法(八定)
• • • • • • • • • • • 定点:设定检查的部位 定项:确定检查项目和内容 定法:确定检查的方法 定标:确定判断正常与否的标准 定期:设定检查的间隔时间 定人:确定检查项目的实施人员 定表:确定表单格式和记录要求 定流程:确定点检与维修的接口和工作流程 成闭环:步步工作落实,形成闭环管理 点检标准是动态的,需要不断修改和补充。 点检5定、6定、8定都对,只要标准合理、适用、有效就 行
5W2H”技术—— What, Why, When, Where, Who, How.
考察点
目的 原因 时间 地点 人员 方法 标准
第一次提问
做什么(What) 为何做(Why) 何时做(When)
第二次提问
是否必要 为什么要这样做 为何需要此时做
设备点检及点检制培训讲义
![设备点检及点检制培训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8e028f4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f.png)
设备点检及点检制培训讲义1. 背景介绍设备点检是维护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的点检活动,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修和改善,从而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为了提高员工的点检技能和知识水平,本讲义将介绍设备点检的基本知识和点检制的要点。
2. 设备点检的基本概念设备点检是指对设备的外观、机械部件、电气部分、液压气动系统以及润滑、冷却、供气供电等设备附属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以确保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工作。
点检内容一般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调整、检查、紧固及设备周边环境的管理等。
3. 设备点检的重要性设备点检对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设备点检的重要性:3.1 提前发现设备故障通过定期的点检,能够及时的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和问题,从而避免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导致停机和生产计划的延误。
3.2 降低设备维修成本通过定期的点检,能够发现设备的小问题并及时修复,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降低了设备的维修成本。
3.3 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设备点检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问题,并及时修复,避免因故障导致设备的损坏,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 设备点检的基本步骤设备点检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4.1 设备准备和组织在进行设备点检之前,需要准备好点检所需要的工具和设备,组织点检人员,并确保点检人员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4.2 点检任务的分配将点检任务按照不同的设备和点检内容进行分配,确保每个设备都能够得到及时的点检。
4.3 点检的实施按照点检计划和要求,对设备进行点检,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调整、检查、紧固等。
4.4 记录和报告及时记录点检结果,并制作点检报告,将点检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进行后续的维修和改善工作。
5. 点检制的要点为了确保设备点检的质量和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5.1 制定科学的点检计划根据设备的类型和特点,制定合理的点检计划,明确点检的频率和内容,确保设备得到及时的维护和管理。
设备点检定修制培训【课件】
![设备点检定修制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461514de80d4d8d15a4f29.png)
(二)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4、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
管理思想—以人为中心
管理目标—故障少,费用低、投入少、产出多 管理方针—安全第一。设备事故与灾害为零,安全、可靠、稳
定
管理组织—设备经营机制,强化基层管理,推行全员维修的自 主维修活动 管理方法—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 管理制度—全员参加维修,做到生产、设备一体化 管理手段—采用计算机管理 管理措施—PDCA 维修管理框图
(2)设备管理是提高维修质量的重要保证;
(3)设备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5
(二)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2、设备管理的业务内容 (1)设备的技术管理
A、设备的前期管理制造、安装、调试与验收
B、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 C、备品备件的管理 D、设备的更新、改造管理 E、设备的专业管理
6
(二)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21
(六)点检技能介绍
1、点检分类: (1)日常点检:主要靠五官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包
括清扫、螺丝紧固、给油脂等。这主要由生产岗位人员承
担;
(2)定期点检:由设备专业点检人员承担,包括一个月内
和一个月以上的周期点检; (3)精密点检:用精密仪器、仪表对设备进行综合性诊断 。
22
(六)点检技能介绍
17
(二)设备点检定修制的特点
1、对设备进行倾向管理,预测零部件的寿命、劣化倾 向和规律
2、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3、建立四大标准,进行标准化作业 4、建立以点检为核心的管理体制
5、管理目标集中
6、突出为生产服务的概念 7、实行全员管理
8、实行PDCA工作循环
9、坚持安全第一 10、维修工人多能化
18
7
(二)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完整版)设备点检培训教材
![(完整版)设备点检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d31515ee5acfa1c7aa00cce8.png)
第一章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第一节基础管理知识设备管理的目的: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保持、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降低维修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事后维修(BM):所谓事后维修就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低下后再进行修理称为事后维修。
其特点是设备的维修费用最低,适合于辅助作业线的简单设备。
预防维修(PrM):按规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点检),以确定零件的更换周期,使故障停机损失降到最小。
预防维修适用于关键设备和重要设备。
改善维修(CM):为防止和延缓设备的劣化或便于日常点检、维护、修理而对设备进行的改进,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减少重复故障,延长机件寿命,降低维修费用。
它适用于故障多、难维修、维修费用高的设备。
维修预防(MPr):系无维修设计思想。
即在设备设计时设法做到设备投入使用后,不需要对它进行维修或只需进行少量而简单的维修。
它适用于有可能、有必要实行无维修设计的设备。
生产维修(PM):所谓生产维修是以发展生产、减少故障、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对生产条件不同的设备分别实施预防维修(PrM)、事后维修(BM)、改善维修(CM)和维修预防(MPr)等不同的维修对策,也就是把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和防止故障的发生而投入的维修费用之和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维修方式。
全员参加的生产维修(即TPM)定义:1971年由日本设备工程师协会(JIPE)提出(1)设备综合效率提到最高为目标;(2)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PM总系统;(3)涉及到设备的、使用、保养等所有部门;(4)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体人员参加;(5)开展小团体自主管理活动,推进PM活动。
点检定修制: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式。
它要求按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取得准确的设备状态情报,制订有效的维修对策。
并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恰当的维修,以有限的人力完成设备所需要的全部检修工作量,把维修工作做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设备点检制培训资料
![设备点检制培训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58a475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7.png)
设备点检制培训资料1. 引言设备点检制是一种用于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预防设备故障的重要方法。
它通过定期检查设备的状态, 检测潜在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减少设备损坏和停机时间。
本文档将介绍设备点检制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并提供一些实用的点检方法和技巧。
2. 设备点检制的目的设备点检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前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故障和问题。
通过定期点检设备,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 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 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
- 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
3. 设备点检制的基本原则设备点检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定期性:设备点检制应定期进行,以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 全面性:点检应覆盖设备的各个方面,包括机械部件、电气设备、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等。
- 系统性:点检应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方法进行,确保每个点检环节得到充分的关注。
- 有效性:点检应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避免形式主义和敷衍塞责。
4. 设备点检制的流程设备点检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4.1 制定点检计划在制定点检计划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工作特点和使用条件,确定点检的频率和内容。
可以根据设备使用手册或经验进行参考,并结合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出调整。
4.2 准备点检工具和设备在进行点检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点检工具和设备。
这些工具和设备应清洁、完好,并且在点检前进行必要的校准和检验。
4.3 进行点检操作在进行点检时,应按照点检计划和操作规程进行,逐项检查设备的各个部位和功能。
可以使用检查表或点检记录表辅助进行点检,并及时记录点检结果。
4.4 分析点检结果在完成点检后,需要对点检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分析点检结果,可以了解设备的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修和维护。
4.5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点检结果和分析,可以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这些改进建议可以包括更换易损件、优化维护计划、改进操作方法等。
设备点检培训教材课件
![设备点检培训教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9943a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9.png)
设备点检的分类与流程
设备点检的分类
根据点检的目的和范围,可以将设备点 检分为日常点检、定期点检和精密点检 三类。日常点检是指在日常工作中对设 备进行简单的检查;定期点检是指按照 一定的周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精密点检 是指在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的基础上, 对设备的精度、性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 测试。
VS
设备点检的流程
通过定期的设备点检,可以及时发现设备 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降低维修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设备点检,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 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设 备故障的发生,降低维修成本。
通过设备点检,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 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设 备故障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
状态及异常声响。
使用专业仪器对设备进 行检测,如振动、温度、
压力等参数的测量。
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 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
保设备正常运行。
通过在线监测设备运行 状态,及时发现异常并
进行处理。
设备点检的常用工具
01
02
03
04
听诊器
用于检测设备运行中的异常声 响。
测温枪
用于测量设备表面温度。
压力表
用于测量设备内部压力。
针对不同设备和行业特点,提供定制化的设备点检方案和维护服
例分析
设备点检培训计划与内容
培训目标
使学员掌握设备点检的基本概念、 原则和方法,提高设备维护和故
障预防的能力。
培训内容
设备点检的定义、目的和意义,点 检制度与流程,常用点检工具和技 术,点检记录与报告编写等。
设备点检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
评估方法
通过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 学员反馈等方式,综合评估培训
设备点检培训教材(pdf 22页)
![设备点检培训教材(pdf 22页)](https://img.taocdn.com/s3/m/f6e55f182e3f5727a4e96222.png)
在医学上:
人类为了身体健 康,发展了一整套完 善的医学理论、方法 和技术。例如,现代 的预防医学包括日常 预防、健康检查和早 期治疗。
能否借鉴?
针对设备呢?
为了防止因突发故障造 成的停机损失,应像人身体 的定期检查一样,对设备进 行早期检查、诊断和早期维 修。
3
培训提纲
设备日常点检培训专题
1.1 设备点检的涵义
2.6.手动自动润滑油泵按钮时,压力表有显示,且油位在液位镜上下限之间 上位置。
手动开关 润滑油泵液位镜
压力表
18
设备日常点检培训专题
2、 VMC-43HS立式加工中心日常点检指导
2.7.液压油位在液位镜上下限之间,压力35~40 Kg/cm2。电机运转时没有 异响,各管路接口没有漏油。
液压站压力表 液压站液位镜
调整是日常点检活动的最容易被忽视的工作之一。
11
设备日常点检培训专题
2、如何执行设备日常点检
学习案例:VMC-43HS立式加工中心的日常点检
1
2
5
6
3
4
7
8
12
设备日常点检培训专题
2、 VMC-43HS立控操作面板
13
设备日常点检培训专题
1、设备点检的基本知识 1.2 设备点检的要求
1.3 设备点检的基本内容
2、 如何执行设备点检
VMC-43HS点检学习案例
3、 思考题
4
设备日常点检培训专题
1、设备点检的基本知识
1.1、设备点检的定义
所谓的点检制,是按照一定的标准、一定周期、对设 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及 时加以修理调整,使设备保持其规定功能的设备管理方 法。设备点检中的“点”,是指设备的关键部位,通过这些 “点”,能及时、准确地获得设备技术状况的有关信息。
设备点检及点检制培训
![设备点检及点检制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059daf6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e.png)
点检种类表
种类 对象 周期 目的
检查内容
点检 手段
所需 实 时间 施
部 门Βιβλιοθήκη 执行人日常 所有 点检 设备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不定量的运行管理,对分散 布置的设备比较合适。 3)计划检查: 采用检查修理法时必须作的一种设备检 查。 4)特殊性检查: 这是对特殊性要求的设备进行检查, 如继电保护整定和绝缘测定。 5)法定检查: 国家法规形式规定的检查,它包括性能 鉴定和法定试验,如压力容器。
2.2点检与传统设备检查的区别
2.5.3点检周期的确定
点检项目的周期确定,由操作、维修两方面根据经验 以及设备故障发生的状况等适当调整点检周期和时间。 已确定的点检周期还要根据实际记录进行修正。
2.5.4点检所需时间的确定
一般根据点检周期、点检项目和设备工作条件确定。
第三节: 设备点检制
1.设备点检制: 就是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这种体制, 点检人员既负责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管理。点检、操作、检修 三者之间,点检处于核心地位。点检人员是设备维修的责任者和 管理者。点检人员的任务是:
点检是一种管理方法,而传统的设备检查仅是一种检查 方法,两者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1)定人
点检作业的核心是专职点检员的点检,它不是巡回检查, 而是固定点检区域的人员,做到定区、定人、定设备, 不轻易变动,人员一般是2—4人,不超过5人,负责 几十台到上百台设备,实行常白班工作制。点检员不 同于维护工人、检修工人,也不同于维护技术人员, 而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专门人员。
设备点检制培训资料课件
![设备点检制培训资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d0b49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d.png)
案例三:某电力企业的设备点检案例
总结词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详细描述
某电力企业在设备点检工作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制定严格的 点检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了点检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同时,该企业还加强了对设 备的定期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了电力生产的稳定和安全。
设备点检的步骤和方法
确定点检项目
根据设备的特点和维修 要求,确定需要检查的
项目和内容。
制定点检标准
根据设备制造厂家提供 的资料、实际操作经验 及维修要求,制定点检
标准。
确定点检周期
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和 维修要求,确定合理的
点检周期。
确定点检方法
根据确定的点检项目和 标准,选择适当的检查
方法。
设备点检的注意事项
05 设备点检制的总结与展望
设备点检制的优点与不足
预防性维修
通过定期检查设备,及时发现潜在问 题,防止设备故障导致生产中断。
提高设备利用率
通过及时维修和保养,延长设备使用 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
设备点检制的优点与不足
• 降低维修成本:早期发现并处理问题,避免大修或更换部 件,降低维修成本。
设备点检制的优点与不足
03 设备点检制的重点内容
设备点检的分类
01
02
03
日常点检
由操作工人在设备运行中 进行,主要检查设备的运 行状态、安全保护装置及 润滑情况。
定期点检
由专业维修人员定期进行, 对设备的某些部位进行详 细检查,测定设备的性能 参数。
精密点检
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使 用精密仪器对设备进行全 面检测和诊断,确定设备 的性能和精度。
设备点检制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机械设备点检员培训教材(公共基础知识1~2章)
![机械设备点检员培训教材(公共基础知识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25b48e4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9.png)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极限与配合的国家标准
常用尺寸段极限与配合选用
形位误差基本知识
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知识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和国家标准
本章主要内容
第2章 公差与配合
在机械制造业中,“公差”是用于协调机器零件的使用要求与制造经济性之间的矛盾。“配合”是反映 机器零件之间有关功能要求的相互关系。"公差与配合"的标准化,有利于机器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 修,直接影响产品的精度、性能和使用寿命,是评定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
机械设备点检员培训教材
能源环保部大师工作室 2018年7月
公差与配合
斜齿轮传动
圆锥齿轮传动
蜗杆传动
五
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
九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
七
轴承的工作情况分析
八轮系Leabharlann 六六几何精度概念
一
斜齿轮传动
主要内容
二
三
四
思考与练习
第1章 几何精度概念
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标准化与标准的概念
本章主要内容
貳
壹
叁
肆
2.1、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2.1.3 尺寸偏差和公差
2.1、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2.1.4 零线和公差带图解
1、零线 零线是在公差带图中,确定偏差的一条基准直线,也叫零偏差线。
2、公差带 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下偏差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称为公差带。 在国家标准中,公差带包括:公差带大小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位置由基本偏差确定
轴: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外表面(有两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被包容面。
孔: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内表面(有两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包容面)。
公司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培训教材
![公司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71c5b9090242a8956aece4dc.png)
1
目
录
第一章 设备管理概述 第二章 设备点检定修制
2
设备管理概述
第一章 设备管理概述
一、设备管理的架构 二、设备管理体系与制度构架
3
设备管理概述
一、设备管理的架构
1、设备工作指导思想
精益运行,追求资源最佳运作; 以人为本,提升设备管理效能。
2、管理目标
完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充分发挥优势资源 能力,运行和发展“精益化、网络式、互动型的设备 系统框架”,形成有效的设备保障体系和快速响应能 力,提高设备综合效率(设备的可靠性、经济性)。
40
2 、点检管理的要素
• 制订标准 • 编制点检计划 • 编制点检路线 • 点检实施 • 点检实绩管理
可离线或在线进行定期或定量检测、 监测或诊断其状态劣化倾向的设备
预防维修
维修成本高、易过维修、故 关键的设备或多故障、难维修、高投
障率较低
入、无备件的设备以及安全型的设备
改善维修
一次性的维修投入高,日后 的维修成本低,可完善设备 的性能、功能与精度,或降 低故障率
需确保功能投入、提高设备精度,延 长使用寿命或先天不足的设备,以及 不能满足产品质量需求的设备
设备点检 管理制度
设备定修 计划管理
制度
纲领
目标
主体
设备管理概述
设备使用维 护管理制度
设备检修类 管理制度
备件类管理 制度
设备技术管 理制度 手段
18
设备管理概述
3、设备管理的评价
⑴ 设定评价指标 设备综合效率(OEE)、设备故障时间、设备有效(日历)作
业率、设备功能投入率、精度保持率等指标 ⑵ 评价形式
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关键作用的设备。具有专
设备点检培训教材
![设备点检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003a8ac81eb91a37f0115c18.png)
第一章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第一节基础管理知识设备管理的目的: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保持、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降低维修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事后维修(BM):所谓事后维修就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低下后再进行修理称为事后维修。
其特点是设备的维修费用最低,适合于辅助作业线的简单设备。
预防维修(PrM):按规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点检),以确定零件的更换周期,使故障停机损失降到最小。
预防维修适用于关键设备和重要设备。
改善维修(CM):为防止和延缓设备的劣化或便于日常点检、维护、修理而对设备进行的改进,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减少重复故障,延长机件寿命,降低维修费用。
它适用于故障多、难维修、维修费用高的设备。
维修预防(MPr):系无维修设计思想。
即在设备设计时设法做到设备投入使用后,不需要对它进行维修或只需进行少量而简单的维修。
它适用于有可能、有必要实行无维修设计的设备。
生产维修(PM):所谓生产维修是以发展生产、减少故障、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对生产条件不同的设备分别实施预防维修(PrM)、事后维修(BM)、改善维修(CM)和维修预防(MPr)等不同的维修对策,也就是把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和防止故障的发生而投入的维修费用之和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维修方式。
全员参加的生产维修(即TPM)定义:1971年由日本设备工程师协会(JIPE)提出(1)设备综合效率提到最高为目标;(2)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PM总系统;(3)涉及到设备的、使用、保养等所有部门;(4)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体人员参加;(5)开展小团体自主管理活动,推进PM活动。
点检定修制: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式。
它要求按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取得准确的设备状态情报,制订有效的维修对策。
并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恰当的维修,以有限的人力完成设备所需要的全部检修工作量,把维修工作做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设备点检培训教材
![设备点检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e4354ab9ce2f0066f533229d.png)
设备点检培训教材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第一章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第一节基础管理知识设备管理的目的: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保持、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降低维修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事后维修(BM):所谓事后维修就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低下后再进行修理称为事后维修。
其特点是设备的维修费用最低,适合于辅助作业线的简单设备。
预防维修(PrM):按规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点检),以确定零件的更换周期,使故障停机损失降到最小。
预防维修适用于关键设备和重要设备。
改善维修(CM):为防止和延缓设备的劣化或便于日常点检、维护、修理而对设备进行的改进,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减少重复故障,延长机件寿命,降低维修费用。
它适用于故障多、难维修、维修费用高的设备。
维修预防(MPr):系无维修设计思想。
即在设备设计时设法做到设备投入使用后,不需要对它进行维修或只需进行少量而简单的维修。
它适用于有可能、有必要实行无维修设计的设备。
生产维修(PM):所谓生产维修是以发展生产、减少故障、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对生产条件不同的设备分别实施预防维修(PrM)、事后维修(BM)、改善维修(CM)和维修预防(MPr)等不同的维修对策,也就是把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和防止故障的发生而投入的维修费用之和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维修方式。
全员参加的生产维修(即TPM)定义:1971年由日本设备工程师协会(JIPE)提出(1)设备综合效率提到最高为目标;(2)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PM总系统;(3)涉及到设备的、使用、保养等所有部门;(4)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体人员参加;(5)开展小团体自主管理活动,推进PM活动。
点检定修制: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式。
它要求按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取得准确的设备状态情报,制订有效的维修对策。
设备点检培训教材
![设备点检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75d9b54b58f5f61fb73666ba.png)
第一章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第一节基础管理知识设备管理的目的: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保持、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降低维修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事后维修(BM):所谓事后维修就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低下后再进行修理称为事后维修。
其特点是设备的维修费用最低,适合于辅助作业线的简单设备。
预防维修(PrM):按规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点检),以确定零件的更换周期,使故障停机损失降到最小。
预防维修适用于关键设备和重要设备。
改善维修(CM):为防止和延缓设备的劣化或便于日常点检、维护、修理而对设备进行的改进,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减少重复故障,延长机件寿命,降低维修费用。
它适用于故障多、难维修、维修费用高的设备。
维修预防(MPr):系无维修设计思想。
即在设备设计时设法做到设备投入使用后,不需要对它进行维修或只需进行少量而简单的维修。
它适用于有可能、有必要实行无维修设计的设备。
生产维修(PM):所谓生产维修是以发展生产、减少故障、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对生产条件不同的设备分别实施预防维修(PrM)、事后维修(BM)、改善维修(CM)和维修预防(MPr)等不同的维修对策,也就是把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和防止故障的发生而投入的维修费用之和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维修方式。
全员参加的生产维修(即TPM)定义:1971年由日本设备工程师协会(JIPE)提出(1)设备综合效率提到最高为目标;(2)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PM总系统;(3)涉及到设备的、使用、保养等所有部门;(4)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体人员参加;(5)开展小团体自主管理活动,推进PM活动。
点检定修制: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式。
它要求按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取得准确的设备状态情报,制订有效的维修对策。
并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恰当的维修,以有限的人力完成设备所需要的全部检修工作量,把维修工作做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设备的点检培训教材共36页PPT
![设备的点检培训教材共36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2ce2c144d1f34693daef3eff.png)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设备的点检培训教材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〇〇七年第一章现代设备管理第一节设备管理在现代化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决定企业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加强设备管理,对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秩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要取得效益和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六要:1、要完成生产计划;2、要按期执行合同和交货;3、要保持和提高产品质量;4、要降低产品成本;5、要无事故,无灾害;6、要有良好的生产环境;为了达到上述六点要求,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必须要有好的设备。
由于企业的盈利是以高效率、高效益为前提的,而生产手段的现代化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因此,企业管理必然以设备管理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企业要做到高效率、高效益,最为重要的措施是必须推行科学管理,同时要使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加上设备管理现代化,才能求得生产上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一、现代化设备的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生产设备的迅速发展。
特别在近二十年中,各种高效、低耗的现代化设备被广泛应用和推广,创造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使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迅速提高。
现在,生产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装备的现代化。
现代化设备在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主要是由现代化设备的以下特征所决定的。
1、设备的大型化或超小型化在钢铁部门中,设备的容量、功率、重量都明显地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例如,目前已投入生产的高炉,最大的有效容积达到5500立方米,年产生铁能力为450万吨纯氧顶吹转炉容量最大达450吨;电炉容量已达400吨;初轧开坯机最大已达φ1500毫米;烧结机最大已达600平方米等等。
设备大型化,带来生产的高效率和经济上的高效益,如一台年产600万吨的带钢轧机,与两台年产300万吨的带钢轧机相比较,设备总重量减少30-40%,单位投资降低35%,劳动生产率提高60-70%。
在设备大型化的同时,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被采用,某些设备又向着微型化、轻量化、高效能的方向发展。
电子计算机的小型化就是一个最明显的实例。
2、设备连续化设备连续化是指连续生产作业。
设备连续化是生产高效率要求的产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连续化同样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在现代化企业中采用各种大型连续作业线,如汽车生产线、化工生产线、电视机生产线,以及冶金方面的连铸、连轧、高炉皮带连续上料、连续出铁等等。
这些边续化作业线大大提高了设备效率和减小了中间环节的能量消耗,从而使生产效率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
3、设备高速化设备高速化是指设备的运转速度、加工速度、化学反应速度、运算速度等大大加快。
如,线材轧机的终轧速度最快可达每秒120米,高速度更能创造出生产的高效率。
4、设备精密化设备精密化是指对设备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为断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误差越来越小。
例如:要求轧机机架窗口静态的不平行度,在5米长度以内不得大于0.03毫米;同时要保证机架两立柱的铸造质量均匀,在巨大的轧制压力下,动态变形误差也能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保证了冷轧机在每秒31.6米的高速下轧制出高精度产品,使产品厚度公差控制在0.01毫米以内。
又如,某现代化轧机的液压系统采用电液伺服阀,其阀芯的精度要求达到0.000026毫米。
高精度的设备是生产优质高精度产品的保证。
5、设备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是指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设备系统的自动控制水平日益提高。
现代化企业,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整个生产过程,逐步实现了自动控制。
设备自动化,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如自动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相比,效率提高3-4倍,设备系统通过顺序控制、过程控制机和管理计算机,形成了现代化的综合控制及管理系统,效率可大大提高。
6、设备综合化设备综合化是指设备综合技术的应用。
由于电子技术、液压传动技术、高压、高真空技术等,以及机、电、仪等多种技术在设备上的应用,增加了设备和综合性。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增加,加上机组配套和项目设备配套的日益完善,增加了设备的综合功能。
而多功能的设备又能生产出多品种多规格的产品,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7、法制严格化设备的法制严格化是指设备在节能、环保和安全等方面都受到严格的法规约束。
所以现代化设备节能性好,能源利用率高,加之废气、废液等处理装置与其配套,显著地改善了环境条件。
另外,设备本身的紧急切断装置,保护装置等,又进一步保证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上述几点概括了现代化设备的主要特征,也是在选择设备时应考虑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现代化设备与管理现代化设备具有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综合化、法制严格化的特点。
由于这些特点,设备在投产后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无疑是巨大的。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1、停机损失巨大由突发事故所造成的生产冲击,将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其影响会打乱生产计划、延迟交货期、增加产品成本,严重时导致全系统停产,所造成的损失使企业无法承受。
2、维修费用巨大由于现代化设备的特征决定了现代化设备制造的投资是巨大的,如宝钢一期工程投资128亿,一、二期工程总投资高达300亿元。
因此对这些巨额投资的设备,必须严格控制达到设计生产规模的时间,充分发挥设备的能力,尽快回收资金,这样企业才能获得经济效益。
反之,如果设备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原计划生产,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其结果就会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随着设备现代化的发展,设备与产品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产品产量和成本都受到所配置设备的影响,对此要求有一套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方法。
只有现代化设备与现代化管理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才能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不断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效益。
此外,随着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要求对资源、能源必须加以有效利用。
但是突发事故、不正常生产、检修时间过多,是浪费资源、能源的主要因素,而强化设备管理消除这些因素的唯一途径。
由此可见,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现代化企业生产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现代化设备与管理的关系,见图1-1所示。
图1-1 现代化设备与管理的关系第二节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一、设备管理的意义现代企业生产活动的本身,决定了设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而设备状态的好坏则直接影响设备的效率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管理得好,设备发挥的效率就高,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就大,相反,再好的设备也不会发挥作用。
不少引进的先进设备,正是由于管理不善,不但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甚至连设备本身也可能很快损坏。
因此,设备管理对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保证生产正常运行,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是至关重要的。
设备管理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管理是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在现代化生产中,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由人们操纵机器设备来直接完成的。
生产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本企业的生产任务的完成,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必须搞好设备管理,正确使用设备、精心维护、修理设备。
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这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企业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的设备保证。
所以,设备管理直接影响着设备的装备水平的发挥和技术状态的保持。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设备管理,迅速及时处理设备所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2、设备管理是提高维修质量的重要保证设备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设备维修时间和维修质量。
必须看到,现在有些企业维修作业时间过长,效率低下,除了维修技术方面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由于安排不妥,备件供应不佳等管理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
因此,如果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科学组织,就可以做到既保证质量又缩短工期,以确保设备开动率的提高。
3、设备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冶金企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企业。
设备投资很大,在企业固定资产中,设备约占60-70%,这还不包括工业建筑物在内。
在企业全部流动资金中,由于设备所需备件、维修材料等所占用的流动资金为企业全部流动资金的40%,设备维修费用相当可观。
在冶金企业中,从事设备维修与管理的职工人数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0-30%,而且随着企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这个比例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由此可见,设备的正常运转,对企业维持正常的生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设备是企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搞好设备管理,不断改善设备的技术状态,提高设备装置水平和利用率,减少设备维修费用,对降低产品维修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设备维修管理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二、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1、设备管理的业务设备管理业务可以从时间过程、空间地位和业务内容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时间过程工厂设备的一生可以划分为:规划研究、建设安装、使用维修和报废更新四个阶段。
如果以工厂投产为界可分为一个时期:投产前称为设备前期,投产后称为设备使用期。
设备各阶段的管理业务主要项目见图1-2所示。
设备四个阶段是密切联系的,设备管理要对设备四个阶段进行全面、全过程的管理,把四个阶段有机地组织协调起来。
设备前期管理应由企业和研究设计、制造和建设安装等部门共同完成。
建成交付使用后,则由企业进行管理。
目前,我国企业的设备管理,从时间上来说,大部分还是自设备投入生产时起到报废时止,很少实现设备全过程的管理。
因此,对设备的前期管理是一个薄弱环节。
今后需要加强这图1-2 设备各阶段管理业务的主要项目(2)、空间地位设备管理业务的空间地位是指设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与企业各种管理之间的关系。
从图1-3可以看出,设备管理与企业的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环保管理之间都存在着纵横交叉的关系,并且对这些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由此可见,设备管理是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3 设备管理工作同有关部门的关系图(3)、业务内容设备管理的本质是对设备运动过程的管理。
设备的运动有两种形态:一是物质形态,二是价值形态。
这两种形态形成了对设备的两种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
它们分别受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支配。
●设备的技术管理①设备的前期管理。
包括设备的选型(包括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与验收等管理。
②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
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是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③备品备件管理。
它是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设备维修管理的物质基础。
及时、准确、经济的提供维修所用的合格备品备件是备品备件管理的主要任务。
④设备的更新、改造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