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填空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5a85677cf242336c1eb95eb9.png)
必修2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空间几何体分为多面体和旋转体和简单组合体旋转体有:圆柱、圆锥、圆台、球。
简单组合体的构成形式: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例如课本图1.1-11中(1)(2)物体表示的几何体; 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例如课本图1.1-11中(3)(4)物体表示的几何体。
⑵棱柱: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⑶棱台: ,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
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中心投影,中心投影的投影线交于一点;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的投影叫平行投影,平行投影的投影线是平行的。
(1)定义: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2)三视图中反应的长、宽、高的特点: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表示空间图形的平面图). 观察者站在某一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图形.3、斜二测画法的基本步骤:①建立适当直角坐标系xOy (尽可能使更多的点在坐标轴上)②建立斜坐标系'''x O y ∠,使'''x O y ∠= ,注意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③画对应图形,在已知图形平行于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 于X ‘轴,且长度 ;在已知图形平行于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 于Y ‘轴,且长度变为 ; 一般地,直观图的面积是其原图面积的 倍,即()S 直观图原图=4、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⑴圆柱侧面积;l r S ⋅⋅=π2侧面⑵圆锥侧面积:l r S ⋅⋅=侧面⑶圆台侧面积:l r S +⋅⋅=π侧面⑷体积公式:h S V ⋅=柱体;h S V ⋅=31锥体;()13V h S S =下台体上⑸球的表面积和体积:32344R V R S ππ==球球,.一般地,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体积比等于相似比的立方。
【精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必修2
![【精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1125aed9e3143323968937b.png)
必修2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农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较快,1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增长。
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3.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也是不平衡的。
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二战后由于政治上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控制人口的措施,世界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4.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的。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
(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开始的标志——死亡率的下降(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发达国家已进入现代型;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6.人口问题①增长过快:导致人口压力过大、资源短缺、环境质量下降。
解决途径:计划生育②增长过慢:导致:产生老龄化现象、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解决途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老年人口再就业、吸引外来劳动力。
7.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加问题: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化,妨碍人力资源形成,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8.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国防兵力不足,老年人本身问题。
(措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9.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1.2】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2.19世纪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欧洲人迁移到美洲和大洋州,原因是殖民主义扩张。
3.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特点是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增多。
高中会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填空题汇总
![高中会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填空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a7f74a1a0116c175f0e48d7.png)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古代中国农业1、耕作方式: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②春秋战国:(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③汉代:普及全国,二牛抬杠(西汉)→一牛挽犁(东汉)④唐代:出现了结构更完备的(耕犁基本定型)。
2、土地制度:①原始社会:土地集体公有制②商周:(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③战国后:封建土地私有制3、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①赋税沉重:②徭役繁重;③土地兼并:“贫者无立锥之地”(根本原因:的存在)4、水利事业:①传说英雄:治水②著名工程:(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四川成都平原,“天府之国”);郑国渠(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筑);西域(西北地区)的特色灌溉工程,使干旱地区得到灌溉。
③治理黄河:东汉治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④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代)5、认识: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1、经营形态:①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自然经济的基本单位②:产品工艺高,不入市场③私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市场1、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又叫“重本弃末”,重视发展,限制发展的政策。
(2)来历: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3)目的①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
②直接目的: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4)历代措施:(了解即可)秦:①统一货币、度量衡;②对经济管理全面、具体、严密汉:①加重赋税征收;②盐铁官营制度;③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社会地位唐:设官市,严格管制明清:“海禁”政策(5)后果: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①经济上:推动,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政治稳定。
必修2学业水平考试内容
![必修2学业水平考试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048c9bc65ce050876321338.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学业水平考试要点复习第1课1、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主要生产工具还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
(4)两汉时期:西汉推广代田法和耦犁;西汉还出现犁壁。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6)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商品交换),这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④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⑤农民负担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第2课1、商周冶铸业发展的表现:①冶铜业: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②冶铁业:西周晚期:出现铁器2、唐宋制瓷业发展的表现: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唐三彩和秘色瓷有名。
唐代起,瓷器大量输出国外(欧洲、非洲)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汝、定、钧、官、哥窑)。
3、汉唐丝织业发展的表现:著名的“丝绸之路”。
西汉:在长安设东西织室,工人数千。
唐朝:以轻盈精湛著称,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4、元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在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使用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清朝继续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原因:明朝中后期,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出现: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吉林省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修2复习(精品,带答案)
![吉林省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修2复习(精品,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d8f643fe4733687e21aad6.png)
吉林省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修2复习(带答案)必修二部分一、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1.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现代型B.传统型C.原始型D.过渡型2.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九站到东方商厦购物属于人口迁移B.到北京旅游属于人口迁移C.定居美国属于人口迁移D.人口迁移可以影响全球人口数量变化3.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资源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4.人口合理容量指的是一个地区()A.最多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B.最适宜的人口数量C. 未来可以达到的人口数量D.现在的人口数量5.下列功能区,位于城市中心和街角路口的是()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文化区6.城市各功能分区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D.行政区7.关于城市等级、数目与服务范围大小关系的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B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D.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8.通常划分城市等级的依据是()A.用地规模B.城市职能C.城市位置D.人口规模9.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农作物是()A.小麦棉花B.玉米棉花C.小麦玉米D.水稻小麦10影响我国华南地区梯田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饮食习惯B.热量C.地形D.市场1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的是()A.商品率高B.机械化程度高C.生产规模大D.小农经营12.澳大利亚东南墨累—达令盆地的限制性因素是()A.地形B.热量C.水源D.政策13.影响甘蔗制糖厂、制鞋厂、微电子厂、啤酒厂的主导因素依次是( )A.劳动力、原料、技术、市场B.市场、劳动力、技术、原料C.原料、劳动力、技术、市场D.原料、劳动力、市场、技术14.水稻需要一定的热量条件,如今,黑龙江以北地区也有水稻种植,得益于()A.交通的发展B.科技的发展C.政策的改变D.黑龙江人喜食大米15.运速最快,运费最高的交通运输方式为()A.水运B.航空C.铁路D.公路16.下列不属于交通运输发展方向的是()A.减速化B.高速化C.大型化D.专业化17.下列因素对于交通运输影响最小的是()A.地形B.经济发展C.热量D.地质条件18.商业网点分布于城市中心的布局原则为()A.市场最优原则B.交通最优原则C.劳动力最优原则 D政策最优原则19.下列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A.环境污染B.生态破坏C.资源紧缺D.人地和谐20.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合理利用地下水B.鼓励购买小轿车C.使用一次性筷子D.使用剧毒农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人口迁移包括________人口迁移和__________人口迁移两类2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包括:________模式、________模式和多核心模式。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最详版),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最详版),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32212ab6edb6f1aff001fcc.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相同性状的亲代相交后,子代出现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性状,如:Dd×Dd,子代出了D__及dd的两种性状。
红花相交后代有红花和白花两种性状。
)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隐藏起来)。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能稳定遗传(能做种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4):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置,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D和d):染色体上不同位置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如:高茎的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6)遗传学符含义号(7)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目的:用于鉴别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组合,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测交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动植物都可以用的方法,是鉴别的最好方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显性:隐性=1:1),则待测个体为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自交法(植物所采用的方法,是鉴别的最方便的方法最好之处是可以保持待测生物的纯度)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在以动物和植物为材料所进行的遗传育种实验研究中,一般采用交方法鉴别某表现型为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必修2知识点填空
![必修2知识点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6d20f1354431b90d6c85c75a.png)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2、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比较同影响。
5、人口增长模式由、、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率的转变。
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有。
Array 8、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和为代表)人口增长模式是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型向型过渡阶段,世界是型向型过渡阶段,我国是型。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和人口。
2、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和。
3、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4、二战后,欧洲由人口地区变为人口地区,主要是由于;拉丁美洲由人口地区变为人口地区;地区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5、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是由于、、等影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6、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2)(3)。
8、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往往起主导作用。
9、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加强;促进。
1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1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的劳动力。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主要知识点:1、环境承载力是指,所以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3、合理人口容量指。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原因是现在人类社会出现了、和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问题引发了问题和问题。
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有: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之内;建立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权利。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人教版必修2)(解析版)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人教版必修2)(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ab88264693daef5ef73dd3.png)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必修2学考必背知识第二单元1. (1)政府的性质: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 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3) 政府的工作原则:对人民负责。
对人民负责的要求: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 政府的职能(1)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 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5)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3.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1) 保障人民的权利;(2) 增强政府的权威;(3) 提高行政水平;(4)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4. 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1) 意义:有利于防止腐败;提高行政水平;作出正确的决策;权为民所用。
(2) 措施:①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②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行政系统外:党、人大、国家监察机关、国家司法机关、群众;行政系统内:上级政府、下级政府、审计部门)。
一、单选题1.生活中不乏有这样一种现象:媒体关注———领导“救火”———特事特办———问题迅速得以解决———涉事人员受到惩处。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①特事特办是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②特事特办应成为提高行政效率的常态③政府应该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④媒体在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监督作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特事特办是一种讽刺的说法,即被媒体曝光后,政府的工作效率才会提高,①表述错误;特事特办会使政府工作效率低下,起不到对人民负责的作用,②表述错误;被媒体曝光后,政府的工作效率才会提高,要求政府应该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符合题意;媒体关注﹣﹣领导“救火”﹣﹣特事特办﹣﹣问题迅速得以解决,体现了媒体在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监督作用.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 必修2《经济与社会》核心知识填空(含答案)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 必修2《经济与社会》核心知识填空(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692e4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6.png)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核心知识检测填空试题…………………………………………………………………………………………【知识体系】…………………………………………………………………………………………【课标要求】※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阐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明确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政策※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阐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意义※ 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 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政策※ 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1)_________为主体、________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社会主义__________经济体制。
(3)____________为主体、______分配方式并存。
2、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_______,是经济制度的_______。
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_______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会考复习知识点(必修二).docx
![会考复习知识点(必修二).docx](https://img.taocdn.com/s3/m/3b2639b6cf84b9d529ea7a39.png)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_____ 率和______ 率共同决定的。
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3、人口增长模式由_____ 率、 ______ 率、 ______ 率三个指标构成。
公式:自然增长率= ______ 率一 _________ 率4、5、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______ 型,继而向_______ 型转变。
转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6、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_____ 型(俄罗斯、德国、日本负增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_____________ 型,中国为_______型,世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型。
二、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条件:是否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0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等.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________ 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I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5、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高中化学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a8bdc7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c.png)
高中化学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本文旨在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帮助考生通过考试。
第一部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原子结构1.1 原子的基本结构1.2 原子序数、质量数、同位素1.3 周期表中元素的特点:周期性、同族性1.4 原子电子结构: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2.化学键2.1 电子互斥性原理2.2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杂化轨道2.3 分子结构:分子式和结构式、性质解释3.物质的三态3.1 固体的性质、特征、分类和应用3.2 液体的性质、特征、分类和应用3.3 气体的性质、特征、分类和应用第二部分:化学反应及其应用1.化学方程式1.1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平衡法则、平衡常数1.2 酸碱理论:酸、碱、盐、酸碱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1.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电化学反应2.化学计量学2.1 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实验基础2.2 摩尔的实验基础2.3 反应的计算:质量计算、量计算、浓度计算、收率计算和过量计算3.溶液的性质及应用3.1 溶解现象、溶解度、离子强度3.2 氢离子浓度、pH值3.3 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化学计量学应用(如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第三部分:化学能与化学动力学1.化学能1.1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1.2 化学反应焓、熵、自由能、能量守恒定律1.3 焓变、熵变、Gibbs自由能变和化学平衡2.化学动力学2.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实验表征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3 反应动力学定律及应用2.4 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以上就是高中化学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基础知识默写(必修2)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基础知识默写(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7da14370b4c2e3f572763c2.png)
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2)复习学案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 数。
②1、2、3周期称为周期,分别有、、种元素。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族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
①在周期表中,有个主族,分别用、、、、、、表示。
另外,有个副族,一个Ⅷ族,一个族。
②主族序数= 数= 数。
3、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而呈现性变化的规律,是元素核外排布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1)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从到(1、2号元素除外);(2)原子半径逐渐(稀有气体元素除外);(3)最高正价从到(、无正价),最低负价从到,最高正价数= 电子数;最高正价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 ;(4)金属性逐渐,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
4、(1)元素的金属性越强:Ⅰ、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
例:氢氧化物碱性强弱为:NaOH Mg(OH)2Al(OH)3。
LiOH NaOH KOH。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Ⅰ、形成的氢化物越。
例:氢化物的稳定性为:CH4NH3H2O HF;HF HCl HBr HI。
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越。
例:H4SiO4是酸,H3PO4是酸,H2SO4是酸,HClO4是酸,酸性:H4SiO4H3PO4 H2SO4HClO4。
5、化学键和化合物类型的判断:一般可根据元素来识别键的类型。
与通常形成离子键;同种或不同种元素通常形成共价键(例外:根离子与酸根离子间形成离子键)。
一般可根据元素组成来识别化合物的类型。
与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是离子化合物;不同元素组成的通常是共价化合物(例外:盐属于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一定含键,可能含键(原子团如铵根和氢氧根离子中);共价化合物一定含键,一定不含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二知识点基础知识填空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考点】铁犁牛耕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变革。
2、西汉时期,出现了,即二牛三人。
汉代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出现了,并安装了,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
【考点】都江堰和古代农业灌溉工具P61.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时期的水利工程。
(简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它的修建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万亩。
)2.古代农业灌溉工具:曹魏:_____________ ;唐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力高转筒车;__________:风力水车【考点】小农经济P6-71.小农经济的形成:随着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出现和_____________推广,小农经济确立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的变化。
2.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什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农经济的评价:积极性: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重要贡献。
局限性:经营规模小,赋役沉重,十分脆弱。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中国古代的瓷器制造业1、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在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北朝烧出成熟的。
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的制瓷系统。
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和争奇斗艳。
2、从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为了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等。
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考点】花楼机时使用的花楼机,能够织出各种花纹,专门织造。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P101.出现:_____________(时间),在_____________(地点)的一些________营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原因: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3.特征:_____________关系(“________出_____ 、________出_____”)——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4.发展:明清时期缓慢发展,因为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政策的严重阻碍。
鸦片战争爆发后,外来资本入侵,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考点】宋元商业的繁荣 P13-14宋元商业繁荣的表现:1.两宋:①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_”, _____________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出现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_____________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2.元:①_____________利于商业的繁荣。
___________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
②_____________被誉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大港。
【考点】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特点 P15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特点:1.不以营利(经济)为主要目的,而着力于加强友好往来(政治)——_________贸易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________贸易,即通过________与________完成交易。
其_________目的(宣扬__________、加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足_________________的需求)大于_________目的。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考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P16-17(1)背景:________制遭到破坏①___________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开垦为__________。
②周室衰微,_____________频繁,_____________关系进—步发展。
③_____________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___________。
④井田上耕作的____________减少。
(2)确立:①公元前594年,________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_____________,实际上承认了_____________的合法性。
②战国时期:____国的________变法,废除_________,以法律形式确立了___________。
(3)弊端:土地_____________①原因:地主依靠_____________,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②危害:造成社会_____________,社会动荡不安。
③抑制__________,维护_____________,巩固__________。
A.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____________,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___________,限制______________。
B.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___________和_________多寡收取赋税。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P17-18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甚至危及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2.目的:(1)直接目的:保护____________、确保___________的征派和_________的征收。
(2)根本目的:巩固______________。
3.产生:__________________时首倡“重农抑商”,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
4.发展:(1)西汉:①措施:汉武帝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__、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_____________等。
②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_____________的势力。
(2)明清:①措施: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_____________,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
②影响:阻碍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5.评价:(1)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2)到明清时期,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
【考点】“海禁”与“闭关锁国” P181.明朝“海禁”(1) 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_____________,危及统治。
2.清代“闭关锁国”(1)直接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为_____________。
(2)表现:政府厉行____________、迁界,禁止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政策。
乾隆开_________通商,特许“_____________”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3)危害:①妨碍_____________的开拓,抑制资本的_____________,阻碍了_____________的滋长。
②隔绝了中西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_____________。
(注: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考点】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P23-241.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______________,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开辟了沿___________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为以后开辟到达亚洲的航路奠定了基础。
后来葡萄牙国王把非洲最南端“风暴角”改称为“___________”。
2.意大利航海家______________希望另辟一条前往亚洲的航路,他坚信________学说,1492年,在__________王室的支持下,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陆地,他称当地人为“______________”,由此开辟了从欧洲前往_________的航路。
【考点】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P2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随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许多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
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_______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个_______。
②欧洲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的,以_______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雏形开始出现。
③“________革命”。
促使欧洲商业发生重大变化,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经营方式变化,世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_______________地区转移到_____________沿岸。
④加速了西欧______________的解体,促进了___________的发展。
⑤开始早期殖民扩张。
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始抢占_________,殖民据点遍布世界各地。
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考点】世界市场的拓展P28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世界市场的拓展1.世界市场拓展的表现:①西欧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建立殖民地与世界各地建立了直接的______________。
②西欧殖民者仅靠正常的殖民贸易难以满足贪欲,________、________是常用的卑劣手段。
美洲印第安人大量被屠杀,为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出现______________。
2.世界市场拓展的影响:①殖民扩张和掠夺来的大量财富,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______________。
②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得到进一步拓展。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考点】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P30-311.工业革命的前提:___________在英国的确立。
2.工业革命的条件:①雄厚的___________。
②充足的___________。
(通过_______________获得)③___________的进步。
④___________的扩大。
(直接原因)3.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①18世纪60年代,______________发明___________,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业一系列的发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