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洛阳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洛阳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认牙
冯骥才
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
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
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
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
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
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也是费猜!
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猜的问题全解开了。
一天下晌,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角一颗大黑痣。
华大夫摇摇头说:“记不得了。
”
侦探问:“您一上午看几号?”
华大夫回答:“半天只看六号。
”
侦探说:“这就奇了!总共一上午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再说这人的长相,就是在大街上扫一眼,保管也会记一年。
告明白你吧,这人上个月在估衣街持枪抢了一家首饰店,是通缉的要犯,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
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
他说:“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教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
记不得就是记不得!我也明白告诉你们,那祸害人的家伙要给我瞧见,甭你们来找我,我找你们去!”
两位侦探见牙医动怒,龇着白牙,露着牙花,不像装假。
他们迟疑片刻,扭身走了。
天冷了的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
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
他说那抢首饰店的家伙正在开封道上的“一壶春酒楼”喝酒呢!巡捕闻知马上赶去,居然把这黑脸巨匪捉拿归案了。
侦探说:“华大夫,您怎么认出他来的?”
华大夫说:“当时我也在‘一壶春’吃饭,看见这家伙正跟人喝酒。
我先认出他嘴角那颗黑痣,这长相是你们告诉我的,可我还不敢断定就是他,天下不会只有一个嘴角长痣的,万万不能弄错!但等到他咧嘴一笑,
露出那颗虎牙,这牙我给他看过,记得,没错!我便赶紧报信来了!”
侦探说:“我还是不明白,怎么一看牙就认出来了呢?”
华大夫哈哈大笑,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
侦探听罢,惊奇不已。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监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始两段,写了华大夫两方面令人“费猜”的事,一是医术高超,一是不记人。
使人物形象带上传奇色彩,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开展作好铺垫。
B. 华大夫对两个侦探大动肝火,甚至拍桌子,把拔牙的钳子拍得蹦起老高,可见他是个脾气暴躁的人。
C. 华大夫平时不记人,却牢牢记住了抢首饰罪犯的长相特征,可见他对犯罪分子的愤恨,体现了他的正义感。
D. 文章在塑造华大夫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是用了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2. 试概括华大夫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文章结尾处,华大夫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娱乐价值与社会价值是词之为体的双重价值
“诗言志”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中的一个传统的观念。
就《诗经》而言,它在古代诸侯外交中是被用来“言志”的,这就赋予了《诗经》以神圣的光环。
“言志”的功能与古代诗人自觉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共同铸就了诗歌的严肃面目。
综观历代诗歌,伟大的诗人无不以胸襟和抱负而彪炳千秋,如屈原用诗歌歌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君主的忠贞,杜甫用诗歌抒发兼济天下的博爱精神,李白用诗歌表达对仕途的渴望与无奈。
与诗相比,词就轻松得多。
它是用来助兴的,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是轻松、愉快、悦人的。
再加上歌妓的女性身份,更使词有一种软媚的情态。
如身为一朝重臣的欧阳修,在作诗与作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面目,不单单是其人格分裂使然,也是诗与词两诗体的不同体性造成的。
词的这种娱乐性的天职,使得欧阳修等词人在作词时可以抛却思想内容方面的顾忌,而专注于艺术技巧的锤炼。
从史的角度来看,词的思想性的发展是比不上其艺术性的发展之快、之深、之精的。
宋代的词选大多数反映了这种倾向,这是由其娱乐价值所决定的。
然而,任何文学样式都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词亦然。
南宋时期,民族矛盾渐趋激化,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用词来抒写这种民族激情,爱国词人大量涌现。
爱国词篇放射出耀眼光芒,使得选词者不得不睁眼面对现实,于是《花庵词选》以比较新的面目在词坛上出现了。
在《花庵词选》中,辛弃疾一人就
入选四十三首。
他那些被张炎等认为“非雅词也,于文章余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句之诗耳”的慷慨激昂的爱国词作,纷纷入选。
这表明了爱国词的地位得到了词坛的承认,一部分词论家已经开始重视词的思想性了。
黄昇介绍张元幹时,特别指出:“绍兴戊午之和,胡澹庵上书乞斩时相,坐谪新州。
仲宗以词送行,后并得罪。
”并全录了他送胡铨、寄李纲的两首《贺新郎》。
黄昇评论吴激在金国所作的两首感怀故国的词《春从天上来》《青衫湿》时说:“右二曲皆精妙凄惋,惜无人拈出,今录入选,必有能知其味者。
”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他重视作者人品、重视词的思想内容、认识到词作为一种文体所具有的社会价值。
清人焦循曾针对朱彝尊等人一味抬高《绝妙好词》而压低《花庵词选》的言论大发感慨:“周密《绝妙好词》所选,皆同于已者,一味轻柔润腻而已。
黄玉林《花庵绝妙词选》,不名一家。
其中如刘克庄诸作,磊落抑塞,真气百倍,非白石、玉田辈所能到。
可知南宋人词,不尽草窗一派也。
”到了宋元之际,偏重艺术性和兼重思想性两种倾向又糅合而生出了一部奇特的《乐府补题》。
这部词集,从思想内容看,有学者认为是为元僧杨琏真迦发掘宋陵而作,抒发着遗民亡国的哀思;而从艺术风格看,则又是雕琢章句、用典使事。
它回环曲折地吐露着某种不敢直言的感情,正如朱彝尊所言:“身世之感,别有凄然言外者。
”这比之南宋初年咏物词选《梅苑》算是更进了一步。
总之,宋代词体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已不仅仅被当作娱宾遣兴、应宴佐欢之具,还被当作具有社会价值的新诗体来看待,从而取得了兼具娱乐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效用。
(选自丁放等《宋元明词选研究》,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诗的严肃面目相比,词是用来助兴的,并且它是轻松、愉快、悦人的,因而词有一种软媚的情态。
B.从史的角度看,宋词的娱乐价值决定了词的思想性发展比不上其艺术性的发展之快、之深、之精,词选都反映了这种倾向。
C.南宋时期,因为爱国词的地位得到提高,使得词选者也不得不选择重视思想性的词,这也催生爱国词人及词篇大量出现。
D.《乐府补题》回环曲折地吐露着某种不敢直言的情感,相比南宋初年的咏物词选《梅苑》算是更进了一步。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总体论证了宋代词体文学在时代变化过程中渐渐取得了兼具娱乐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效用。
B.第一段作者举屈原、杜甫、李白诗歌的例子,是为了更好地论证伟大的诗人都是以胸襟和抱负而彪炳千秋的。
C.第二段黄昇评论吴激在金国所作的两首感怀故国的词的言论,说明他认识到词作为一种文体所具有的社会价值。
D.作者对《乐府补题》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的评论,重点论述了编者偏重艺术性和兼重思想性的特点,逐层
深入,有说服力。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等词人作词时能抛却思想内容方面的顾忌,而专注于艺术技巧的锤炼,表明北宋时词的创作要比诗歌轻松愉悦得多。
B.在清人焦循看来,朱彝尊等人一味抬高《绝妙好词》而压低《花庵词选》,是因为《绝妙好词》所选重视作品的思想性。
C.黄玉林《花庵绝妙词选》,选了些“磊落抑塞,真气百倍”的作品,说明南宋人词中有重视作品思想的内容。
D.宋代词体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已不单被当作娱乐之具,还被当作具有社会价值的新诗体来看待,可见词这种文学样式在创作上也会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爱情
苏童
我这里说的爱情故事也许会让一些读者失望,但是当我说完这个故事后,相信也有一些读者会受到一丝震动。
话说20世纪70年代,我们香椿树街有一对老夫妇,当时是六七十岁的样子,妻子身材高挑,白皮肤,大眼睛,看得出来年轻的时候是个美人;丈夫虽然长得不丑,但是一个矮子。
他们出现在街上,乍一看,不配,仔细一看,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对老夫妻彼此之间是镜子,除了性别不同,他们的眼神相似,表情相似,甚至两人脸上的黑痣,一个在左脸颊,一个在右脸颊,也是配合得天衣无缝。
他们到煤店买煤,一只箩筐,一根扁担,丈夫在前面,妻子在后面,这与别人家夫妇扛煤的位置不同,没有办法,不是他们别出心栽,是因为那丈夫矮、力气小,做妻子的反串了男角。
他们有个女儿,嫁出去了。
女儿把自己的孩子丢在父母那里,也不知是为了父母,还是为了自己。
她自己大概一个星期回一次娘家。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女儿在外面“嘭嘭嘭”敲门,里面立即响起一阵杂番的脚步声,老夫妇同时出现在门边,两张苍老而欢乐的笑脸,笑起来两个人的嘴角居然都向右边歪着。
但女儿回家不是来向父母微笑的,她的任务似乎是为埋怨和教训她的双亲。
她高声地列举出父母所干的糊涂事,包括拖把在地板上留下太多的积水,包括他们对孩子的溺爱,给他吃太多,穿得也太多。
她一边喝着老人给她做的红枣汤,一边说:“唉,对你们说了多少遍也没用,我看你们是老糊涂了。
”
老夫妻一听,忙走过去给外孙脱去多余的衣服,他们面带愧色,不敢争辩,似乎默认这么一个事实:他们是老了,是有点老糊涂了。
过一会儿,那老妇人给女儿收拾着汤碗,突然捂着胸口,猝然倒了下来,死了,据说死因是心肌梗塞。
死者人缘好,邻居们听说了都去吊唁。
他们看见平日不太孝顺的女儿这会儿哭成了泪人儿了,都不觉得奇怪,这么好的母亲死了,她不哭才奇怪呢!他们奇怪的是那老头,他面无表情,坐在亡妻的身边,看上去很平静。
外孙不懂事,就问:“外公,你怎么不哭?”
老人说:“外公不会哭。
外婆死了,外公也死的,外公今天也死的。
”
孩子说:“你骗人,你什么病也没有,不会死的。
”
老人摇摇头,说:“外公不骗人,外公今天也要死了。
你看外婆临死不肯闭眼,她丢不下我,我也丢不下她。
我要陪着你外婆哩。
”
大人们听见老人的话,都多了心眼,小心地看着他。
但老人并没有任何自寻短见的端倪,他一直静静地守在亡妻的身边,坐在一张椅子上。
他一直坐在椅子上。
夜深了,守夜的人们听见老人喉咙里响起一阵痰声,未及人们做出反应,老人就歪倒在亡妻的灵床下面了。
这时就听见堂屋里自鸣钟“当当当”连着响了起来,人们一看,正是夜里12点!
正如他宣布的那样,那矮个子的老人心想事成,陪着妻子一起去了。
如果不是人们亲眼看见,谁会相信这样的事情?但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对生死相守的老人确有其人,他们是我的邻居,死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同一天。
那座老自鸣钟后来就定格在12点,犹如上了锈一样,任人们怎么拔转就是一动也不动。
这个故事叙述起来就这么简单,不知道你怎么看,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一生能说的最动人的爱情故事。
(节选自《现代青年》)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如老夫妻到煤店买煤,一起给女儿开门,一起给外孙脱去多余的衣服等,用以表现老夫妻在生活中总是相依相随。
B. 小说的情节可谓一波三折,老夫妻外貌上的巨大差距让邻居们都觉得他们不般配,经过他们的努力,终于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C. 作者在开篇就说“我这里说的爱情故事也许会让一些读者失望”,结尾说“这个故事叙述起来就这么简单”,突出了这个故事的大众性,强调平凡更能打动人心。
D. 老妇人因心肌梗塞离开了人世,大家都奇怪老人为什么不哭,其实老人是把生死之事看开了,认为人都是会死的,自己也一样。
8. 小说安排“女儿”这个人物有何作用?
9. 小说结尾说老人夜里12点陪着老妻去了,那座老自鸣钟后来就定格在12点不再转动了。
有人说这个情节太过离奇,不符合常理,应该删掉。
你认为这个结尾是否应该删掉?请结合全文谈谈自已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南宫生传
高启
南宫生,吴人。
伟躯干,博涉书传。
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
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赀。
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阵法。
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
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②而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辆。
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
其一尝招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
”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
”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
其人辣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
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已,目慑生而起。
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
生故缓轡当中道路,不少避。
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
有忤已,则面数之,无留怨。
时藩府③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④多中。
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
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
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
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
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
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汉砚唐雷氏琴,日游其间以自娱。
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
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赞曰:生之行凡三变,每变而益善。
尚侠末矣!
(选自明代高启《高太史凫藻集》,有删节) [注]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人物。
②具区:太湖的古称。
③藩府: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
④隽蹶:胜败。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用周养宾客用:因为
B. 生亦善交,无贵贱无:无论
C. 带刀策马踵生后踵:脚后跟
D故人皆多生多:赞美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宫生准备往北到中原去,追随豪杰们图谋大事业,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游走遇到很多中意之人。
B. 南宫生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出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他也愿意结交他们。
C. 对两位蛮横的武官,南宫生先是以理服人,再示强不惧,故意抗衡,逐个制服了他们。
D. 南宫生精通草书和隶书,但苦于索求的人太多,就隐藏不露,很少再拿笔写字。
1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阵法。
(2)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
13. 文末说“生之行凡三变”,请简要概括说明南宫生一生经历的三次变化。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①。
惆怅孙吴②事,归来独闭门③。
【注】①《通鉴·玄宗天宝四载》记载,安禄山欲以边功邀宠,多次侵掠奚、契丹,逼得奚、契丹反叛。
而安禄山却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地位显赫。
②孙吴:孙武,春秋齐国人,古代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
吴起,战国时卫人,任魏国将军,大败秦兵,亦有兵法行世。
③闭门,东汉末年大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以“策马”“长驱”和“登”三个动作,塑造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英姿飒爽的英雄形象。
B.“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写诗人登上塞垣所见的“萧条”荒凉景象,境界阔大。
C.“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揭示了“边城何萧条”的原因。
边地连年兵戈相交,是因为胡虏向来反复无常。
D.本诗语言上看似平淡质朴,但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议论抒情,出言精警,同样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15.诗歌后四句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
是:,。
(2)李煜的《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李煜《虞美人》)
《阿房宫赋》用“ ,”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是一封邀请函的初稿,其中有四处不得体的表达,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王好古教授:
我们研究会寻思于2020年11月6日在圣地大酒店搞个民间文学理论报告会,想让您就民间文学的现状与发展聊聊高见,敬请拨冗出席。
顺祝健康!
山东省济宁市民间文学研究会
邀请人:李民生
2020年11月2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面是某公司进行岗位培训的流程图。
请根据这个流程图,向客服中心的员工简要说明他们在“顾客回访流程”中的具体职责。
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得体,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致答谢词的时候曾提及,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莫言的这番话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
写一篇文章。
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见解,不得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理解重要语句和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
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
本题中,选项B,说华大夫“是个脾气暴躁的人”错误,因为通读全文之后,这篇小说重点表达了华大夫医术高明和嫉恶如仇两个特点。
侦探的话让华大夫生气,是因为华大夫是一个爱惜名声的人。
故选B。
【2题详解】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这篇小说中,作者上来就说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然后又说“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说明华大夫艺术精湛;
第二段作者说华大夫“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与结尾处华大夫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形成对比,说明对工作及手艺高度专注,心无旁骛;
通过“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可以看出华大夫为人正派,十分爱惜自己的荣誉;
通过华大夫自己的语言,“那祸害人的家伙要给我瞧见,甭你们来找我,我找你们去”,以及后文华大夫去巡捕房送信,可知华大夫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作答:内容上、结构上和效果上,此外,有时业要考虑句子使用的表现手法。
具体来说,从内容上,要考虑句子与全文写作内容的关系,尤其是与主旨、人物、作者情感等方面;结构上,要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表达效果上,往往有吸引读者、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答法。
本题中,华大夫的“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这句话,从内容上看,;写出华大夫在医术上的高度专注、心无旁骛,表现了他的工匠精神;从结构上看,它回应了题目“认牙”,使文章结构严谨;从表达效果上看,使文章蒙上传奇色彩,能吸引读者;从句子使用的手法上看,运用了对比手法,更突出人物的专注精神。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与诗的严肃面目相比,词是用来助兴的,并且它是轻松、愉快、悦人的”错误,第一段说的是“它是用来助兴的,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是轻松、愉快、悦人的”,由此可知,“用来助兴”和“轻松、愉快、悦人”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因而”错误,原因概括不全,“词有软媚的情态”的原因不仅仅是“助兴”“轻松、愉快、悦人”,还有“歌妓的女性身份”。
B项,“从史的角度看,宋词的娱乐价值决定了词的思想性发展比不上其艺术性的发展之快、之深、之精……”错误,娱乐价值只能决定“宋代的词选特征”;“词选都反映了这种倾向”错误,文中第一段说的应为“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