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吴克淑
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15期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积极的品德、力量以及情感体验等积极方面的科学。

老师要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体验到积极情绪带来的主观幸福感,同时还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认知体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和发展各项综合技能和素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语文课堂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积极的品德、力量以及情感体验等积极方面的科学,是以积极待人、积极思考、创造积极的精神与态度,提供积极的机会,肯定积极的价值,使它的服务对象在感受积极的过程中学会创造积极、给予积极并最终获得一种实实在在的积极力量。

小学语文是作为基础学科,对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和意志品格锻炼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语文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挖掘教材积极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积极心理学的作用,着重阐述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一、挖掘语文教材,渗透积极心理学
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小学语文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小学语文教材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作为教师就应善于挖掘教材本身的价值,把语文課本中那些充满正面力量、有利于学生精神成长的因素挖掘出来,融入学生的心灵。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幸福是什么》时,我把教学重点定为:什么是幸福以及三个牧童是怎样弄懂幸福是什么的。

教学时,我没有作多的讲解。

而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后,抓住三个青年和智慧女儿的话,让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通过交流明白了是劳动让他们感到了幸福,只有付出劳动,做对别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

之后让学生联系他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看法,自己什么时候感到最幸福,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在说中,在读中品味幸福的含义。

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有的同学说“在学校里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是幸福的”、“在学校里遵守纪律,与同学和睦相处是幸福的”,有的同学说“有家里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幸福的”、“做好自己的事,不让爸爸妈妈操心是幸福的”,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学生说“我们全班同学能一起坐在教室里学习是幸福的”。

有的说有一次在路上帮助了别人,人家对我说谢谢时,我感到了幸福;有的说我在家
里帮妈妈作家务时,妈妈夸我时,我感到了幸福……在不知不觉中,深化了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积极性教育。

二、创设积极课堂氛围,诱导学生积极情绪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进行各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或外在行为,都必须依赖自己已有的心理资源。

”因此,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良好氛围,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诱导积极情绪,对于提高语文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积极品质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注重课前引导,创设快乐情境
有教学专家指出,教师在刚走进教室的几分钟内,对于学生的情绪引导具有重要的影响。

比如说,有的教师笑容可掬、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一张嘴就会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就能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会高涨起来;也有的教师一脸严肃甚至面若冰霜地走进教室,没等开口就让学生感到害怕、紧张、压抑,学生自然而然难以调动起学习的兴趣,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了什么样不愉快的事情,教师都绝不能将良情绪带到教室当中,因为这种不愉快的情绪一定会传染给学生,那么这堂课注定失败无疑。

教师在讲台上展露出微笑的面容,用亲切的目光与学生渴望求知的眼神碰撞,就能够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和谐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二)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要构建积极的课堂,就一定要改善传统的教方法,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的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积极教学。

如在教学中五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盗火》时,我这样导入:“什么是伟大?是承受巨大的痛苦磨难之后,对向间撒播善和爱的坚持。

我们可能会看到巨人肩膀上的重伤,但恰恰是这一点,反而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无畏,什么是奉献。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人物!”这时学生们会积极翻书,积极研读,用积极的眼光打量这位神话中的人物。

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改进教学评价,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
小学生的求知欲与智力往往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

而小学生情绪的变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源自于教师对他们的评价。

换而言之,便是教师的心理暗示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有学者经研究表明:如果教师以批评、责骂等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教育,非常容易
让小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

由此可见,在评价体系上,教师要用一种欣赏的、开放性的、发展性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动机和力量。

因为,每一个孩子的过去不等于他们的未来,他们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地、科学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肯定和激励,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让学生获得内化意义的成长。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适时恰当的评价能恰到好处地推动学生的进步。

在教学中,我常常采用“鼓励加希望”的做法,如“你回答的非常正确,如果能够把语言表达的更加流利就更好了。

”“你的回答真棒,希望你今后经常举手发言”“你很聪明,如果在仔细一点,克服马虎的毛病,一定会更优秀的。

”……学生从老师的这种评价中既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而且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热忱关注和真诚的期盼,从而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其实不管是语文教师还是其他学科老师,都要有善于发现事件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和它积极的意义,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去影响学生,使之自觉摒弃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逐渐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结构。

语文课可能比其他学科更有优势之处,如果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让积极心理学润泽课堂教学,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就不再是停留在学习语言和文学,更在培养有一定文学功底且心理健康的优秀学生,这才是我们教师作为教育者希望看到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事。

参考文献:
[1]丁翠翠《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生问题行为转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华中师范大学.2006-05-01
[3]阳志平《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