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螳螂捕蝉》教课方案1(第二课时)教课目的: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复述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茅塞顿开”的意思。

3、能依靠课文语言文字,理解不可以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略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课要点:
理解语言文字,熟习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教课难点:
让学生依靠课文内容理解不可以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略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课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利用的故事,劝止吴王的事。

二、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诵课文,试用自己的话表达“螳螂捕蝉”的故事。

(看谁能讲得既生动又详细。


2、同桌练说。

3、指名说故事,要求讲得详细、生动。

4、议论:少年只是是为吴王讲一个故事吗?(不是)
哪些语句能够看出来?
5、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获得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害呢!
①指名读、分组读。

② 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着的祸害”
又分别是什么呢?出示表格,学生小组沟通:眼前的利益
隐伏的祸害

螳螂
黄雀
③指名沟通。

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获得眼前的利益” ,却完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的祸害,他们可真粗心啊!人
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那么作为旁观者的你们,你想
对它们说些什么?
6、吴王听懂了吗?从哪句话能够看出来的?
7、齐读最后一节,领会并理解“茅塞顿开”的意思。

8、同学们,吴王的眼前利益是什么?身后隐伏的祸害
是什么?
此刻大家都知道吴王听了少年的话,为何就取消了攻
打楚国的念想吧?
9、其实,在这以前,大臣们已经语重心长地劝过吴王了,为何吴王没能遵从大臣的劝止,而接受了少年的劝告呢?
出示:大臣们以为,攻打楚国固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
假如其余诸侯国乘人之危,结果将不可思议。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获得眼前的利益,却没
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害呢!
(1)指名朗诵、齐读。

(2)小组议论沟通
(由于少年是智劝、巧劝;而大臣们是直劝、强劝)
(3)品读课文领会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绘让你感觉到
少年的计策奇妙。

10、学完课文,少年和吴王分别给你留下了如何的印象?(少年:聪慧、爱国;吴王:知错就改)
11、分组分角色朗诵全文,进一步领会课文内容。

12、指名分角色朗诵全文。

三、复述课文
四、总结课文
1、今日经过我们共同的学习,我们不单知道了《螳螂
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还认识了一位有勇有谋,智劝吴
王的少年,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内心必定都有好多想说的
话,老师就给你一个一吐为快的时机吧!
(多媒体出示练习)
我从吴王身上领会到了
我从少年身上领会到了
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
少年智劝吴王这件事让我想到了
2、我们学过的或许生活中还有哪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的案例。

五、部署作业
1、把螳螂捕蝉的故事讲给四周的人听一听。

2、课后,请同学们去读一读学习手册上的《剖腹藏珠》这个成语故事,相信同学们从中也会得益匪浅。

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
蝉螳螂黄雀少年
楚国吴国诸侯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