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投资效益分析及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财政投资效益分析及建议
一、公共财政投资农田水利建设效益分析
1.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加大国家对农田水利的投入,有利于
弥补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家稳定和谐发展;受
益于管材、水泵、水泥等水利建筑材料行业,推动土木、建筑等相关产业
的快速发展;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农田水利领域,扩大社会内需。

农田水利
投资相关产业链长,对国家投资来讲,既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保障
国家经济供需平衡的有效手段。

2022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把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领域。

2.建设周期较短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相对简单,特别是小微型农田水利工程,进入门槛低,经验作用突出。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新建与挖潜相结合,以挖掘现有工程潜力为主,在投资效益高的同时,还兼有投入使用周期短,发挥资金效率快的特点,一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均可在单年度完成建设任务。

四川省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对2005年启动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
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采取“民办公助、先建后补”方式,鼓励农民
发挥主体作用,加快建设进度10%以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3.固定资产交
付使用率高农田水利工程属于民生工程,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决定了农
田水利投资具有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高的特点。

一般来讲,在有一定数量
未完工程作为建设正常周转的条件下,农田水利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较一
般基础性设施建设项目比重更大,更有利于效益发挥。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水利部等相关部门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上,通过建立健全体
制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明晰工程产权,完善工程验收交付程序,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建后运行管理,进一步
提高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农田水利投资在财务效益、国民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上均有突出表现。

以四川省为例,新增1亩(0.067hm2)有效灌
溉面积,单年两季将直接增收500kg黄谷、150kg油菜籽或小麦、蔬菜等其他粮油作物,可增加毛收入2000元左右。

近年大幅度增加的农田水利投资,为国家粮食“九连增”夯实了根基,有力保障了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为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转变国内经济结构提供强劲支撑。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作出重要部署,也对农田水利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农田水利投资将对社会发展、资源、生态、环境、就业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

二、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属性及其指导作用
①农田水利建设公共产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基本国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粮食供应体系、粮价调控系统、灌溉排水工程的复杂性以及浓重的民生属性,使农田水利站在国家发展和稳定角度成为事实上的公共产品,具有较隐蔽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农田水利投资在我国所产生的社会效益难以用货币尺度进行量化,具有政府投资行为的特征。

近年,农田水利的公益性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逐步认识。

在国务院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上明确要坚持城乡统筹的方针,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

②农田水利建设正外部性。

由于农田水利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农业生产利润不能完全补偿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市场不能有效配置建设资源。

但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将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正面影响,服务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农田水利建设活动私人利益小于其带来的社会利益,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发展需要通过巨额和长期的政府投资来实现。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10年下发涉农1号文件,国家大幅度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以直接投资、投资补助和贷款
贴息等方式安排预算内资金支持农田水利建设。

③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双重性。

按照政治经济学原理,投资的直接目的和结果就是实现固定资产的再
生产。

农田水利投资根据农业生产需要,进行两类重置投资。

一是固定资
产简单再生产投资。

2022年,中央财政设立的中西部县级国管水利工程
维修养护资金即属此类,用于补充水利工程固定资产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

目前,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投资主要依靠水费提取,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也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

二是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
投资。

在对原有固定资产补偿更新的基础上进行水利工程续建配套,使扩
大再生产顺利进行。

当前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要以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更
高的固定资产来替换原有的固定资产,加快农田水利科技进步,加强农业
设施建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
了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等“新四化”建设,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改善设施
装备条件,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投资。

三、当前我国农田水利财政投资项目管理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