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有两首古诗。

一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另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前者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时的所见所思。

诗虽短小,但内容却很丰富。

整首诗气势恢弘,意境高远,读起来朗朗上口。

后者诗人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

【学情分析】
古诗整齐押韵,琅琅上口,学生十分喜爱,不少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背诵。

但由于诗歌语言简练,会省略词语,有时还会颠倒次序,使意思变得曲折跳跃,因此学生不易把握诗句的意思。

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借助多媒体等展示的画面,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进入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尽、欲”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尽、层”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3.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等著名古楼图片】同学们看看这些古代著名建筑,这些历尽千百年的建筑都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记录了诗人墨客的不同情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

(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2.齐读课题,注意正音、停顿。

(1)读准字音:“登”(dēng),后鼻音;“鹳”(g uàn)。

(2)登/鹳雀楼。

(3)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
预设:谁登鹳雀楼?登鹳雀楼干什么?鹳雀楼在什么地方?
3.解题:
(1)“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是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

(2)有一天,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句
1.播放动画课文《登鹳雀楼》,学生形象感知诗歌内容。

2.小朋友喜欢这首诗吗?想不想也来读一读?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3.检查朗读。

课件出示: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1)指名读。

注意生字“楼、依、尽、欲、穷、层”的读音。

“尽”:jìn不要读成jìn g,“层”céng不要读成chén g。

(2)开火车读。

(3)齐读。

5.师配上古筝乐吟诵。

三、创设情境,理解诗意
1.学习前两句。

课件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指名读前两句。

(2)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①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②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3)理解意思。

①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什么?【课件出示图片】
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白日:本指明亮的太阳,这指落日。

依:靠着。

尽:消失。

②课件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学生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③小结:这两行诗主要讲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黄河滚滚地流入大海。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两句诗。

2.学习后两句。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指名读三、四两行。

画出节奏和重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理解词语的意思。

欲:想要。

穷:穷尽。

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再。

(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这两句诗是诗人在鹳雀楼上所想到的,并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什么道理呢?(小结: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6)只有站得高,看到的美景才会更多,所以诗人就这样发出了感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句诗?练习朗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练说全诗的意思。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4.齐读全诗。

四、总结拓展
学习了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这是这一千古名句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生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谈感受。

五、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田字格生字:
楼依尽黄层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着重指导:
楼:左窄右宽。

“米”最后一笔是捺,“女”第一笔是撇点,最后一笔横稍长。

层:外面是“尸字头”,半包围结构。

4.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想)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哲理)
第二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板书课题,齐读两遍课题)3.《望庐山瀑布》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现在,我们去详细地了解一下他吧。

(播放视频《李白》,让学生了解李白生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播放动画课文《望庐山瀑布》,学生欣赏生动的画面,直观感受古诗的意境。

2.解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

播放视频《庐山瀑布》,看了视频,谁能说说看了庐山瀑布的感受?(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3.自由读诗,读准“瀑、布、炉、烟、遥、川”6个生字,注意:“川”是翘舌音。

4.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田字格生字:
照炉烟挂川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学生观察生字字形及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炉、烟、挂”: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炉”“烟”中的火字旁最后一笔是“点”。

“照”:注意四点底的写法。

(5)学生描红,临写。

(6)展示评议。

5.画出自己不理解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试着理解它的意思。

6.出示古诗,各种形式检查朗读。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指名读。

相机正音。

(2)师生合作读。

(3)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4)齐读。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读第一行诗。

(1)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全班交流。

(教师点拨)
课件出示: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太阳。

香炉:香炉峰。

紫烟:紫色的烟云。

生:升腾起(变成了)。

(2)这一行诗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板书:生。

它生动地刻画出了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1)课件出示: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远看。

挂:悬挂。

川:水道、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2)【课件出示瀑布挂前川的图片】
(3)指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3.读第三行诗。

(1)课件出示:飞流直下三千尺
(2)“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水流快、山势陡)
(3)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
4.读第四行诗。

(1)“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

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2)“疑”是什么意思?
疑:怀疑。

(3)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诗的意思。

(真让人怀疑这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


(4)小结: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四、描绘画面,背诵全诗
1.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所描绘的画面,说说表达了诗人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

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泄,真让人认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2.诵读诗文,背诵全诗。

五、拓展活动
举办“我是小诗人”活动,让学生提前搜集各种类型的古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背
下来,诵读或者背诵一下。

(教师注意鼓励和奖励。


六、布置作业
1.把诗歌《望庐山瀑布》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课下找找李白的诗,背诵一首。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夸张比喻
《纸船和风筝》教案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本课生字,学会辨别同音字漂和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默读课文。

3.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习默读;仿写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放纸船与放风筝的经历吗?谁愿意说一说?(指生回答)
2.今天,在我们学习的新课里,天上飞的风筝与小溪里漂的纸船一起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

3.板书课题《纸船和风筝》,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纸船和风筝》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三个任务:
(1)给课文标段;
(2)将课后带拼音的生字在课文中圈出并注音;
(3)画出田字格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有不认识的生字或词语也标出来。

2.播放动画课文《纸船和风筝》,学生相机正音。

(1)课件出示:飘漂
①你注意到这两个字了吗?谁来读一读。

②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读音相同,字形相似。


③【课件出示风筝和纸船的图片】指生填空。

风筝_____哇_____
纸船_____哇_____
④为什么风筝用“飘”,纸船是“漂”呢?引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可适时播放微课视频《形近字比较识记生字:漂—飘》)
(2)课件出示:
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哇飘,漂到了松鼠家门口。

指生读,全班齐读。

3.【课件出示大山、松鼠与小熊的图片】,你们知道松鼠和小熊住在哪儿吗?(一生读第一自然段,一生回答,教师将小熊与松鼠放置在正确位置)
4.谁能说一说,小熊和松鼠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指生回答)
预设:小熊和松鼠通过放风筝、放纸船,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因为一点小事吵架,小松鼠主动和好,小熊接受,他们又成为了好朋友。

三、再读课文,细读感悟
1.小熊和松鼠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你能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吗?(指生读)
2.品读重点句子,指导朗读。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

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祝你快乐
....!”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

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
你幸福
...!”
(1)你能画出表现松鼠和小熊心情的词语吗?(乐坏了、也乐坏了)你还知道哪些表示高兴的词语?
(2)松鼠和小熊为什么这么高兴?(它们分别收到了对方的礼物: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


(3)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吧!(同桌互相扮演小熊和松鼠,对彼此说说纸条上的话。

指生读。

全班齐读。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将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
筝鼠折漂扎抓幸但愿哭取
(1)全班齐读生字。

(2)采用开火车的方式去拼音读生字。

2
3.小熊和松鼠成为了好朋友,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们两个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

他们以后还能做好朋友吗?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二、再读课文,细读体会
1.课件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指生朗读:
“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
..的风筝,小溪里
再也看不到漂流
..的纸船了。

”(课件标红吵架原因,后标红加点字)
(1)曾经,“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但是,现在: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比较句子:
①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纸船了。

②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请同学们说说句子之间的不同,哪一句更好,师表扬后再归纳。


师过渡:代表着小熊与松鼠友谊的纸船与风筝就这样不见了,小熊和松鼠的心里都很——(难过)
2.课件出示课文第8、9自然段,指生分角色朗读:
“小熊很难过。

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松鼠也很难过。

他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他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放到屋顶上。


(1)如果你是一个小记者,相继来到了小熊与松鼠家,看到他们都闷闷不乐的,你会问什么问题?小熊和小松鼠又会怎样回答呢?
四人小组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随意设计对话,共同探究此问题。

(2)四人小组表演,教师相机评价与指导。

(3)将全班分为“小熊队”与“松鼠队”,教师总结问题,并出示,学生回答:
①小熊/小松鼠,你跟小松鼠/小熊吵架后,心情怎么样啊?(很难过/也很难过)
②小熊,我看见你每天在家扎风筝,却没把风筝给放起来,为什么呀?
预设:我想放风筝与松鼠和好,但又有点不好意思,我怕它不理我。

③小松鼠,你和小熊吵架后心情怎么样呢?我听说你每天在家折一只纸船,但没有把它们放到小溪里。

为什么?
预设:我的心情也很难过,每天都给小熊折一只纸船,想和他和好,但不好意思放,怕小熊不理我。

④小熊/小松鼠,你还想跟小松鼠/小熊做朋友吗?光不好意思可不行,你准备怎样和好呢?(生自由回答)
(三)体会友谊重建的欣喜。

1.小熊和松鼠和好了吗?他们是怎样和好的?(指生回答)
2.品读句子,体悟情感。

课件出示:
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高兴得哭了。

他连忙爬上屋顶,取下纸船,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1)指生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松鼠为什么会“高兴得哭了”?
(3)想一想:当小熊看到一只折好的纸船漂来,小熊会是怎样的心情?
(4)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过了几天,小熊再也受不了啦。

当他刚准备把扎好的风筝放飞,就看到一只纸船漂过来。

小熊拿起纸船,发现纸条上写着:“__________________!”小熊____________。

他连忙爬上树枝,__________________。

(5)纸船又漂流在水上,风筝又飘荡在山顶,松鼠和小熊还会在纸船和风筝上写些什么?(生自由发言,师随机进行激励性评价)
(6)播放儿歌《找朋友》。

小熊和松鼠终于和好了,你们替他们高兴吗?让我们来唱首歌庆祝一下吧!
3.想一想:当你和好朋友闹别扭的时候,都是通过什么方法和好的?在小熊和松鼠身上,有什么我们可以借鉴的吗?
三、识字学词,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折纸张祝扎抓但哭
1.指生读。

2.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占格位置及笔顺。

3.小组合作探究识记生字的办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

4.按结构分类后,学生展示合作成果,教师相机评议。

左右结构:“折、纸、张、祝、扎、抓、但”;
上下结构:“哭”。

5.学生描红并书空,教师巡视并指导。

四、布置作业
1.将课后生字(会写、会读)抄写三遍。

2.完成同步试题二。

【板书设计】
纸船和风筝
松鼠
小熊山脚风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