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豆25号大豆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种植技术•
文章编号21673-887X(2017)02-0062-02
晋豆25号大豆栽培技(
闫贤仙何小波2
(1.古交市东曲街道办事处,山西古交030200/2.古交市岔口乡政府,山西古交030200)
摘要文章介绍了优良品种晋豆25号栽培技术。

包括整地选地、种子处理、播种密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获等措施。

关键词大豆晋豆25号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17.02.025
JindouNo. 25 Cultivation Technique
Yan Xianxian1, He Xiaobo2
(1. Dongqu Subdistrict Office, Gujiao 030200, Shanxi, China; 2. Chakou Town Government, Gujiao 030200, Shanxi,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superior variety Jindou No. 25, including tillage land selection, seed treatment, sowing density, field management, pest control and harvesting timely.
Keywords: Jindou No. 25, Cultivation technique
大豆起源于中国,几千年来,为中国亿万人民提供了 丰富的植物蛋白营养,也为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做出了重 要贡献。

大豆属于一年生草本,茎直立,直根系。

大豆晋豆 25号2009年引进古交市岔口乡16个行政村进行试验示 范推广,经过几年栽培,得到农民朋友的认可;东曲街道办 5个行政村从2013年开始推广种植。

1品种特征特性
1.1植株特征
株型紧凑,株髙50~85cm,主茎节数14节左右,单株 结荚17~26个,单株粒数44~56粒,茸毛棕色,花紫色,叶 中圆,种皮黄色,有光泽,脐黑色,籽粒圆形,百粒质量18~ 24g,早熟,生育期110~120d。

1.2品质特性
蛋白质含量41.52,脂肪含量21.842。

1.3抗性
肥 丰 。

2栽培技术要点
2.1选地整地
晋豆 25 号 土壤 ,肥 的土壤
宜髙产、稳产,要求选择轮作3年以上的地块种植晋豆25 号。

地 为 ,要 良,要 肥,地
收稿日期2017-02-01
作者简介闫贤仙(1972-),女,山西人,助理农艺师,研究
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面应平整细碎,无深耕基础的地块进行秋翻,一般翻地深 度18~20 *m。

前茜作物以谷子、玉米较宜。

2.2种子精选
选粒大,饱满,没有病虫口及杂质的种子。

2.3晒种
播种前晒种1~2 d。

2.4播种时期
地温稳定在74~85,4月上旬开始播种。

2.5播深
覆土厚度为3~4 cm,视墒情而定。

2.6药剂拌种
要 种 于 992,982,
量低于132。

精选种子时,应剔除病斑粒,虫食粒及杂质 等,使种子净度达992以上,每0.067 hm2种子(按4~5 kg 计*,用钼酸10(15 /,硼砂7(10 /兑热水(509(60: * 0.5 k g使其溶化,晾凉后,加302~352多福复合种衣剂,可防治根尖线虫病,加福美双或502克菌丹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量的42进行药剂拌种,可防治根腐病、灰斑病等 病害。

2.7种植密度
株距 60(70 cm,行距 10(20 cm
3田间管理
3.1测土配方科学施月巴
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混施氮、磷、钾肥,补足基肥。


农业技术与装备AGRICULTURAL TECHNOLOGY & EQUIPMENT Vol.326 N〇.2 FEB.2017
肥:最好用磷酸二铵做种肥。

追肥:大豆开花期追施氮肥。

3.2查苗补苗,间苗定苗
大豆苗出齐后,立即查苗补苗,在全苗的基础上,实行 人工间苗定苗,确保植株均匀分布,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为丰产奠定扎实基础。

3.3及时中耕除草
大豆苗期一般要中耕3遍,第1遍在间定苗后进行,中耕深度2~3 cm;第2遍苗h 10 cm左右时进行,中耕深 度4~6 cm;第3遍在封垄前(开花前)结合培土浅中耕2~ 3 cm,在低产田上追施氮、磷肥增产幅度较大。

3.4看地看苗追肥
没施底肥可结合中耕开沟、条施,一般每0.067 hm2施 尿素5 kg,二铵10~15 kg或大豆专用肥15 kg左右。

4病虫害防治技术
4.1大豆蚜虫
症状:大豆蚜虫是为害大豆的重要害虫,以成虫和若 虫在大豆植株的生长点,顶叶嫩叶及嫩茎上刺吸汁液,严 重时布满茎叶,幼苗也被为害,造成叶片卷缩,发黄,植株 矮小,根系发育不良,分枝及结荚的数量减少,百粒重下 降,产量降低,甚至整株死亡,减产严重的503。

除此之外,大豆蚜虫还能传播花叶病毒病。

发生规律:大豆蚜虫早期点片发生和后期蔓延速度快 的特点。

5月中下旬,大豆出苗后,飞人大豆田,开始为害 幼苗。

6月下旬,大豆开花前,蚜虫很快蔓延全田。

7月中 旬,大豆盛花期,大豆蚜虫迅速繁殖并群集于植株顶叶及 分枝的幼嫩茎叶上为害,造成蚜虫大发生。

发生原因:①冬季气温偏髙,干旱所致,大豆蚜虫越冬 卵的成活率提髙。

②6月一7月气温、雨量、相对湿度也有 利于大豆蚜虫的繁殖。

③重视不够,防治不及时。

防治技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即利用蚜虫的习性防 治,农业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主要就是结合春耕、清除杂草,消灭它的生 存场所。

在防治措施上,要注意做到三点:一是要做到早期 防治,可以防治早期的蚜虫。

其次就是在苗期,发现蚜虫有 片发生的时候,就开始用药;二是要抓住防治时机,即蚜虫 主要是靠有翅蚜进行危害,所以要抓住这个有翅蚜盛发期 进行防治;三是要挑选适当的农药,即每1个农药品种都 有它的防治对象、防治效果,如果选得不得当的话效果会 很不好。

要轮换地用药,因为蚜虫虽然虫体很小,但是它的 繁殖力很强,适应性也很强,如果长期单独只使用一种农药,会对大豆蚜虫产生抗药性。

化学防治:①大豆蚜虫点片发生,田间有植
卷叶,使用有机磷或是氯氰菊酯、功夫等菊酯类杀虫剂。

② 质量分数为33啶虫脒乳油,每0.067 hm2用量15$20 mL。

③103吡虫啉每0.067 hm@用量30 mL。

④253辛氰乳油 (快杀灵),每0.067 hm@用量30 mL。

4.2大豆菌核病
发病时间:大豆菌核病7月下旬开始发病,主要为害 地上部,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花期受害重,产生苗枯、叶腐、茎腐、荚腐等症。

症状:苗期染病茎基部褐色,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 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

叶片染病始于植株下部,病斑中心灰褐色,四周暗 褐色,外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叶片生白色菌丝,腐烂 脱落。

茎部染病多从主茎中下部分杈处开始,致使病茎变 ,部以上 。

度大时 物
菌核。

发病原因:①6月一7月降水增多,温度偏髙,土壤湿 度大,适宜菌核病菌的萌发,产生大量子囊孢子,使发病加 重。

②大豆种植过密或施用氮肥过多,致使植株繁茂,透气 性差,湿度增加,会促使菌核病菌萌发增多。

防治措施:①选择优良、早熟、抗病的品种,在无病田 种,确 种 菌。

种前 选种 ,消除 杂在种子里的菌核。

②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秋季深翻,深度在 15$22 cm以上,将落人田间的菌核埋人土壤深层,使病株 残体腐烂死亡,抑制菌核萌发。

③合理轮作倒茬。

④降水多 时,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大豆田间温度。

⑤合理施肥与 密植。

⑥消灭菌源。

感染菌核病的残枝是大豆菌核病菌的 主要 ,田后,应 体 ,在田间。

生产用种需从无病田留种,确保种子不带病菌。

⑦药剂 防治。

发病初期向叶面茎秆喷施质量分数为503速克灵 403菌核可 剂 1=000 。

可 施质 分 为503菌灵可 性 剂 500 ,可用 403可 性粉剂800~1 200倍液喷雾,于菌核发病初期叶面喷雾,隔 7 d再补喷1次。

在子囊盘萌发盛期,可用403菌核净可湿 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5适时收获
大豆成熟后,选晴天无雨,及时收打,晾晒后,做到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