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翻译及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1924--192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刘奎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现代中文学刊
页码: 15-24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5期
主题词: 郭沫若 马克思主义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新时代》 《孤军》
摘要:郭沫若因译介日本学者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而转向革命,这几乎已成为学界的共识,但对郭沫若在翻译和后续的论争中如何接受马克思主义,则缺乏较为细致的研究。

本文认为郭沫若在1924年所翻译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与《新时代》应结合起来考察,河上肇对马克思的阐释为郭沫若提供了理论视野,但郭沫若对河上肇的接受却有一定的限度;屠格涅夫的小说为郭沫若提供了成长的镜像,他借此提前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认同;而郭沫若所介入的社会问题论争,则让他的理论构想逐渐清晰: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郭沫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即借助于日本的媒介最终选择了俄国的列宁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