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单招、高考-医学综合-生理学复习资料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口单招、高考-医学综合-生理学复习资料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2、细胞膜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即膜蛋白。

3、细胞膜常见的物质转运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019年
4、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的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单纯扩散的物质:O₂CO₂等气体和尿素
影响因素: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5、易化扩散:指水溶性或脂溶性相对较小的物质跨膜转运时,依靠镶嵌在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帮助,顺着浓度差或(和)电位差扩散的过程。

易化扩散种类:载体转运(葡萄糖载体和氨基酸载体)2018年
载体转运的特点:特异性、饱和性、竞争性抑制
通道转运(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Na+K+Cl-等6、主动转运:指物质依靠膜上“泵蛋白”的作用,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转运过程。

2020年
“泵蛋白”—钠-钾泵(钠-钾依赖式的ATP酶)
特点:逆着浓度差、需要消耗能量
意义:维持细胞膜内高K+,细胞膜外高Na+
分类:原发性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肠系膜上葡萄糖的吸收)
7、出胞: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排出细胞的过程(分泌激素的过程)
入胞:细胞外大分子的物质或团块进入细胞内的过程(液体--吞饮固体--吞噬)8、受体: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特异性结合并引发细胞特定生理效应的特殊部分。

实质:蛋白质类别:膜受体、核受体
9、静息电位:在安静的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机制:K+的内流所以静息电位又称为“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意义:是细胞安静的标志;静息电位的大小影响细胞兴奋。

10、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神经、肌肉、腺体)受到有效刺激以后,发生的一次快速的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

2018年2019年
阈电位:能使细胞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

机制:上升支(上升相)Na+的内流
下降支(复极相)K+的外流
极化:安静时细胞膜两侧电位保持内负外正的状态(-70mv、-90mv)
去极化:-70mv—-30mv
反极化或超射:由负变正0mv—+30mv
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以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30mv—-55mv)2020年
超极化:-70mv—-90mv
意义:动作电位是组织或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

动作点位的特点:2019年
“全”或“无”现象;不衰减性传导:脉冲式
动作点位的传导:局部电流
动作电位传导特点:a.不衰减性 b.双向性 c.相对不疲劳性
11、神经—骨骼肌接头: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细胞相互接触的部位
过程:神经冲动转化成终板电位(局部电位)
其中参与的离子物质是:Ca2+;参与的化学物质是:乙酰胆碱兴奋—收缩偶联:把肌细胞兴奋的电变化与肌细胞收缩的机械变化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

这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偶联因子是:Ca2+2020年12、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等长收缩:指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无长度变化的形式。

如:维持身体姿势而发生的有关肌肉的收缩
等张收缩:指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增加,无张力变化的形式。

如:位移物体、加速运动
单收缩:肌肉收一次刺激时,爆发一次动作电位,引起一次收缩。

强直收缩:肌肉受到连续刺激时,出现持续收缩的状态。

分类:不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在前面肌肉收缩的舒张期)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在前面肌肉收缩的收缩期内)如:骨骼肌收缩13、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前负荷:肌肉收缩之前已承受的负荷。

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时承受的负荷。

肌肉收缩能力: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和内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