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物理阶段性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的。

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晶具有流动性
B .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作质点
C .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就是路程
D .作用在任何一部分液面上的表面张力,总是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
2、对于某种物质,用M 表示其摩尔质量、m 表示其分子质量、ρ表示物质密度、V 表示摩尔体积、υ表示分子体积、N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那么下列关系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m V
N A ρ= B 、υV
N A =
C 、ρM V =
D 、ρA MN V =
3、热力学第二定律常见的表述方式有两种,其一是:不可能使热量由
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其二是:不可能从单一热
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第一种表述方式
可以用右边的示意图来表示,根据你对第二种表述的理解,如果也用类
似的示意图来表示,你认为下列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20m/s ,方向沿x 轴正方向,经过2s ,末速度变为20m/s ,方向沿x 轴负方向.若规定以x 轴正方向为正,则其加速度和2s 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
A .20m/s2;0
B .0;20m/s
C .-20m/s2;0
D .-20m/s2;20m/s
5.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均为晶体
B .金属物块由许多小晶粒构成的,一般情况下1cm3至少有107 个小晶粒
C.所有的晶体都有固定熔点,个别特殊的非晶体也有固定熔点
D.将玻璃加工成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即变成晶体
6.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表示斥力,F<0表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
A.乙分子由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
B.乙分子由a到c做加速运动,到达c时速度最大
C.乙分子由a到b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
直增加
D.乙分子由b到d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
直增加
7.关于内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把氢气和氧气看作理想气体,则具有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和相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等的内能
B.一定质量0℃水的分子势能比0℃冰的分子势能小
C.物体的温度升高后,内能一定增加
D.一定质量的100℃的水吸收热量后变成100℃的水蒸气,则吸收的热量大于增加的内能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反映了悬浮小颗粒内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气体的温度升高,个别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可能减小
C.对于一定种类的大量气体分子,在一定温度时,处于一定速率范围内的分子数所占百分比是确定的
D.若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一定质量气体温度升高、压强降低过程中,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9.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气体的压强不变,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若气体的内能不变,其状态也一定不变
C.若气体的体积不变则压强跟温度一定成正比
D.气体温度每升高1 K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过程有关
10.如图所示,U形管两臂竖直固定,右管中一段水银柱A与管底部水银间有一段空气柱B 被封于右臂管子的中部,A有部分水银在水平管中,设U形管内粗细均匀,两端均开口与大气相通.现保持温度不变,向左管缓慢注入少量水银,则重新平衡后
A.图中h减小B.空气柱B的长度不变
C.空气柱B的压强增大D.图中h不变
11.如图所示,一根竖直的弹簧支持着一倒立气缸的活塞,使气缸悬空而静止.设活塞与缸壁间无摩擦,可以在缸内自由移动.缸壁导热性良好,可使缸内气体的温度保持与外界大气温度相同.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若外界大气压增大,则弹簧将压缩一些
B.若气温升高,则气缸的上底面距地面的高度将增大
C.若气温升高,则活塞距地面的高度将减小
D.若外界大气压增大,则气缸的上底面距地面的高度将增大
12.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出,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20s,前进了30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A.3m/s B.1.5m/s
C.4m/s D.无法确定
13.已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内的第5 s末速
度为10 m/s,则物体()
A.加速度一定为2 m/s2
B.前5 s内位移可能是25 m
C.前10 s内位移一定为100 m
D.前10 s内位移不一定为
100 m
14.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像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小于物体b的加速度
B.20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s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40s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15.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像,则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A质点以20m/s的速度匀速运动
B.B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
C.B质点最初4s做加速运动,后4s做减速运动
D.A、B两质点在4s末相遇
二、实验填空题(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16.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用同一个注射器在实验室前后做了两次验证波意耳定律的实验,操作完全正确.
(1)根据实验数据在p-V图上画出了两条不同的双曲线,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A.两次实验中空气质量不同
B.两次实验中温度不同
C.其中一次实验时活塞受到的摩擦力太大
D.其中一次实验时活塞受到的摩擦力太小
(2)实验中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温度不变,下列采取的措施中比较合理的是______
A.在活塞上涂上润滑油,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B.推拉活塞时要缓慢
C.不要用手直接握在注射器有气体的部分上
D.实验前注射器内要吸入尽量多的空气
17.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
(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
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③在浅盘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
④在浅盘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膜的面积.
请你帮他改正其中的两点错误:______
(2)若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浓度为0.10%,一滴溶液的体积为4.8x10-3ml,其形成的油膜面积为80cm2,则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 m.
18、实验是物理的基础,方法很多,在探究气体状态变化规律时,我们采用______ 方法;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的过程中,吸收热量280J,同时对外做功120J,则这些气体的内能是______ (填:“增加”或“减少”)了______J。

三、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9(8分)一个氢气球以8m/s2的加速度由静止从地面竖直上升,5s末从气球上掉下一重物,(忽略空气阻力,g=10m/s2)则:
(1)此重物最高可上升到距地面多高处?
(2)此重物从气球上掉下后,经多长时间落回地面?
20. (8分)如图6所示,柱形容器内用不漏气的轻质绝热活塞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容器外包裹保温材料.开始时活塞至容器底部的高度为H1,容器内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等.在活塞上逐步加上多个砝码后,活塞下降到距容器底部H2处,气体温度升高了ΔT;然后取走容器外的保温材料,活塞位置继续下降,最后静止于距容器底部H3处,已知大气压强为p0.求气体最后的压强与温度.
21、(8分)A、B两容器分别装有同种气体,它们用水平细玻璃管相连,管中有一段静止的水
银柱,现将A中气体温度升高20℃,为使水银柱不动,
则B中气体温度同时升高多少
22.(9分)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A=10m/s,B车在后,速度vB=30m/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x0=75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80m才能停下来。

(1)B车刹车时A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
(2)若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A车司机经过Δt=4s收到信号后加速前进,则A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
23.(10分)如图,长L=100cm,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一端封闭.水平放置时,长L0=50cm的空气柱被水银封住,水银柱长h=30cm.将玻璃管缓慢地转到开口向下的竖直位置,然后竖直插入水银槽,插入后有Δh=15cm的水银柱进入玻璃管.设整个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大气压强p0=75cmHg.求:
(1)插入水银槽后管内气体的压强p;
(2)管口距水银槽液面的距离H.
参考答案
1.AD
2.A
3.B
4.C
5.B
6.B
7.D
8.BCD
9.AD 10.C 11.B 12.A 13.BC 14.AC
15.ABD
16.AB BC
17. (1)②在量筒中滴入N滴溶液,③在水面上先撒上痱子粉(2)6×10-10
18.控制变量增加160
19.(1)180m (2)t=10s
20.T1=△T H3/(H2-H3) P=PO H1/H3
21. △T=16K
22.(1)会相撞(2)a=0.83m/s2
23.(1)P=62.5cmHg (2)H=27.5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