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陶行知先生曾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他特别主张“尊重、信任、理解”儿童。
赏识教育是研究、传承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赏识教育的出发点是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抓住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从“赏识”入手,创造有利于每个人成长的条件,使每一个人的内心觉醒,从而焕发出生命的巨大潜能。
赏识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的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一种正向关注、积极引导、不轻易放弃、相信成功的教育;是一种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成长的教育;是一种让精神富有者更高、而使贫者变得富有的教育。
作为班主任老师,时刻要和学生打交道,是学生在校最亲近的人,更应该学会赏识学生,欣赏他们、鼓励他们,精心呵护培养学生的自信,用心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发现“我能行”,从而使他们获得勇气和自信。
(一)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更加自信
任何人的生活和学习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学生经常来自学习方面的种种压力,他们会感到困惑,这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帮助和鼓励。
一个人的自信一半来自自己,一半来自别人,若有人赏识他,他就可能拥有自信,在学习上取得成功。
(二)通过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更应该把赏识教育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氛围。
作为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实践赏识教育,要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快乐,在取得进步中获得满足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赏识教育,发挥学生的潜能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其独特的天分,这种天分能否很好地发挥出来,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能否发现并且去挖掘它。
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旦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令其发出亮光,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积极地发挥,让他的人生之路越走越通顺。
(四)通过赏识教育使学生之间相互欣赏,关系和谐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是引路人,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的赏识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学生,使学生善于发现同学之间美好的事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课题界定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界定
赏识作为一种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能使教育者积极帮助学生实现与外界的健康互动,从而最终使其享受天地人大和谐的美好境界。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赏识教育是指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走进孩子心灵,针对当前小学生的特点,注重他们的优点,运用表扬、鼓励等赏识教育方法,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使每个学生,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发挥出自己的
潜能,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全面健康的成长。
(二)预期目标
1.通过对学生的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
2.培养学生正确赏识自己和他人,树立学习的信心,养成良好健康心理,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3.通过研究,总结除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改革的方法,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依据有关教育理论和班主任教育教学实际,本课题研究内容如下:
(一)目前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及原因分析
1.批评、打骂,失去感情基础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还要完成各类教学工作及学校的各类事物,工作上非常繁忙,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有时会不停地批评、指责、挖苦学生,甚至见错就罚,张口就骂学生,常常会影响他和学生的感情。
2.不闻不问,失去原则性
学校是一个需要规则和秩序的场所,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不行,有些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过错行为没有教育引导或放弃了对违规行为的规劝,错误的行为没有受到一定的惩罚,学生中这样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多。
3.要求过多过细过死,失去可接受性
有些班主任认为学生毕竟还是个孩子对班级是亲力亲为,对任何事情是“事无巨细”,一管到底。
总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重重的约束,学生不照办或是违反了,就没完没了的指责唠叨,学生总是趁班主任“老虎打盹”的机会捅一些小娄子出来,让你是“雪上加霜”。
(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小学生与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具有不同的特点,要充分了解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脑还没有发育成熟,兴奋和抑制系统还不够协调,这就导致他们在注意、情绪、抑制等方面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不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情绪状态强烈影响学习者的认知、动机和日常行为。
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很容易大喜大悲.缺乏控制。
2.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地坚持。
(三)班主任工作中赏识教育方法应用的方法、策略
1.在工作中要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会为每个学生自豪﹑倾听
教师要给予学生信任的眼光,信任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通道,即使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时,也不要感到失望。
学生在教师的自豪中会变得自爱,自信和自强。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说话是尊重学生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过倾听,教师了解学生,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豁达、坦诚的品格。
2.在教学中要理解﹑激励学生,学会陪伴﹑发掘﹑分享
多与学生平静地谈话,多陪伴他,才能与学生更好地沟通。
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必须有一双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重视的感觉。
赏识教育认为“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把眼光集中在学生的优点上,这会强化他,巩固学生的行为,树立学生自信心。
3.在工作中宽容﹑提醒学生,多给学生机会,要学会反思﹑等待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
学生出了问题,要在教师身上找原因。
教师要学会反思,要以宽容心态对待学生。
教师要学会等待,不能急于求成。
学生掌握不了知识,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多讲故事,说笑话,来提醒学生。
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学会分担他的忧伤,鼓励他在失败中站起来。
四、研究方法
在班主任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时段的要求,确定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来开展赏识教育活动。
包括:
(一)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赏识教育”行为,并对实践不断进行反思,以验证假设,通过对实践的结果的检验、观察、反思,寻找得失的原因,制定对策,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
(二)观察法
有目的、有系统地对课题中涉及的研究对象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细致观察,搜集第一手的经验事实材料,从中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的主攻方向,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三)个案研究法
针对课题中涉及的典型个案,综合运用跟踪法、追因法、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并及时进行干预、矫治,从而由点及面,概括、揭示出某一些规律和本质特点,确定适合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的赏识教育方法。
六、研究进程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11月——12月)
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论证工作,并根据课题研究工作的需要,学习阅读赏识教育有关书籍,建立培养赏识教育的理念。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
按照研究方案全面实施研究工作。
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
(三)、实验研究阶段(2011年3月—2011年9月)
对课题研究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完成研究成果的整理、总结、撰写等工作,申请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