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名称: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二、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门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信号、供电,设备以及运营组织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多个子系统,从而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和运营组织概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为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三、课程定位
(一)课程专业背景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面向基层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较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既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基本理论和技术,同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管理学科的知识。
该专业融理论、技能于一体,应用性较强。
为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学习本课程,需要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有: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能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要,运用车站、信号、供电,设备以及运营组织等系统设备,完成各个设备开启并做好检查工作。
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能根据正常客流情况下,根据各个子系统的管理流程,完成使用车站售票作业流程,设备认知等作业。
四、课程改革理念及设计思路
(1)课程改革理念
本课程改革理念是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工作任务为活动的载体,以城市轨道交
通票务管理各环节引出专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通过校内实训、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强化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更好地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的各种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为主线,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工作要求相结合展开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为城轨基本知识、轨道工程、车辆与车辆段、供电与牵引、通信与信号、运营组织等若干项目。
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五、建议课时:56
六、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分析轨道交通线路的种类及作用。
(2)能够有效地辨别轨道的不同部件。
(3)能够正确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4)能够正确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2、知识目标
(1)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及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产生和发展历史相关知识。
(2)了解城市轨道工程相关知识。
(3)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与维修相关知识。
(4)基本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相关知识。
(5)基本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相关知识。
(6)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相关知识。
2、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2)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优秀的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
七、课程内容设计
注:模块项可根据本课程实际自行增删
八、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注:项目编号项可根据本课程实际自行增删
九、课程进度表(2学时为1单元)
注:项目编号可根据本课程实际自行增删
十、课程考核方案
(一)考核方式的改革思路
1.加强学生平时学习,避免学生期末考前突击学习现象的发生。
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利用好可用学习时间,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合理地教学过程设计,改变形成性考核的内容与方式方法,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率。
2.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整体设计。
在体现两种测试不同的测试目标和作用的同时,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其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共同构成和谐的考核整体。
(二)考核方式及标准
对学生实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通过各种不同的考核评价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
从而培养其学习能力、团队活动的合作能力、职业语言表达能力等。
采用项目设计、一体化技能训练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案。
灵活使用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引进铁路运输企业货运生产实践过程编写生产实践项目资源,将项目分解为教学技能训练项目和任务,推行“学中练,练中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铁路货运生产的操作技能和货运事故处理能力。
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学习的过程。
采用在现场生产实习、工学交替等模式,动脑融于动手,做人融于做事,增加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技能。
具体考核方式如下:(1 )实训项目评价(2 )阶段性评价(3 )期末评价。
综合考核采用平时作业、期末笔试及实训操作评语等方式进行。
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课堂讨论×30%+作业×20%+项目实训×5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十一、课程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穆威编写的《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二)参考书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赵旷英编写的《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十二、教学设计特色与创新
(一)课程设计的主要特点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全面应用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学法:
1.由专职教师完成知识点与技能点的对应分解;
2.由教师设计或由教师指导学生按工作任务要求设计工作任务单;
3.实施项目任务:A.知识点传授及技能操作示范;B.教师指导学生训练;C.错误发现及教师点评、纠错;D.知识与技能提升;
4.单元考核与评价:在现有基础上,全面实施过程教学、场景教学、现场教学等。
(二)课程设计的创新之处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任务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学生考勤、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结果、情景模拟、校园竞赛活动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十三、可行性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