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
或“音色”)。

2.周杰伦郑州演唱会上,坐在省体育中心后排的小莉依然可以清晰地听到他的歌声,这是因为歌手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大大增强(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舞台上为渲染气氛而制造的白雾其实是由于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

3.今年暑假,住在山里避暑的小明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小明只能紧闭门窗,这是从方面减弱噪声的。

小明咳嗽看医生,医生用听诊器听肺音诊断疾病,这是因为声可以传递。

4.超市里的保洁员在拖过地后,常用如图所示的风扇对着地面吹,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加快空气流动来加快(物态变化的名称),使地面尽快变干,此过程会(填“吸”或“放”)热。

5.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
(1)该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2)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6.被网友调侃为“秋裤”的苏州地标性建筑“东方之门”的玻璃幕墙安装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裤装”已初见雏型,如图所示。

不过玻璃幕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会造成光污染,主要原因是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反射。

7.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35°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激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8.如表列出的是在进行实验探究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

二、选择题
9.下列估测不正确的是()
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1.85dm
B.同学们百米赛跑的平均成绩为15.5s
C.汽车在城市道路的平均速度为40m/s
D.人感觉舒适的温度为23℃
10.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中,相对于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运动的物体是()
A.这列火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
11.关于对一些声学知识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A.河南民族管弦乐合奏曲《百鸟朝凤》形象地再现了百鸟的声音,这主要是模仿了百鸟发音的音调
B.歌迷们能准确辨别出中国好声音中所喜欢的歌手的声音,主要是根据音色
C.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
D.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2.2013年10月23日是我国传统节气“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

下列现象的形成跟“霜”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屋檐上的冰凌
B.枝头的雾凇
C.食品盒中的干冰逐渐消失
D.草叶上的露珠
13.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①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保存;②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③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④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A.只有①B.①和②C.①②③D.②③
14.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A.B.
C.D.
15.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

“海巡01”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轮船需要柴油燃料,柴油属于二次能源
16.在研究哪些因素影响蒸发快慢时,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

下列实验在设计时也用到同样物理思想的是()
A.验证真空不能传声时,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中,不断向外抽气听声音变化
B.为了更好的研究光而引入光线
C.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
D.用悬挂在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三、作图题
17.在武侠电影中,常会看到有人在窗户纸上捅破一个小洞向屋内偷看的场景。

请你在图中用光学知识画图说明人眼看到屋内的范围。

18.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

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四、实验探究题
19.小明想探究足球滚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1)小明想到自行车轮胎充气不足时很难骑快,于是猜想:足球充的气越足,滚动就越(填“快”或“慢”)。

(2)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在一处斜坡上进行实验,已知AB=BC.如图所示,AB 段的长度为
cm.小明将足球在A处由静止释放,测出滚动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1s;
将足球用球针放掉一些气后,在B处从静止释放,测出足球滚动到C处所用的时间为1.4s。

小明在实验时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3)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

(4)小明的实验存在不足,请你指出一点:。

20.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1)将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而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同组小丽发现,2.5min到4.5min时冰的状态漏记了,请你补充完整。

(5)由图象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填“变化”或“不变”),可知冰属于体(填“晶”或“非晶”)。

21.小明探究“水的沸腾”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

(1)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可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是。

(2)按图甲安装实验装置,石棉网的高度应根据(填“酒精灯的外焰”、“温度计的玻璃泡”)的高度适当调整。

(3)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4)根据各个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描绘出如图丙所示的图象,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

根据水的沸点,此地大气压(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5)小明看到,从水温达到90℃到水沸腾共用时10min,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请你给小明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2.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不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置于平面镜上。

(1)在实验中白色硬纸板不仅能显示,也能方便地测量。

(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F面绕法线ON旋转,则(填“仍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3)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只填序号)。

1.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2.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
3.以上操作均可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五、综合应用题
23.如图所示,青岛胶州湾隧道是我国最长的海底隧道。

隧道全长7800米,分为路上和海底两部分,海底部分长3950米,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以下82.81米,隧道连接青岛和黄岛两地,设计时速80km/h。

该隧道通车后,结束了两岸人员往来依靠渡轮的时代。

(1)暑假小铭一家乘车通过隧道共用时6min30s,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并判断是否超速。

(2)在修建海底隧道时常用到超声波沿距,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若从海平面竖直向下发出的超声波遇障碍物经0.1s后返回,求海下障碍物所处的深度。

(3)因天气炎热,小铭爸爸关闭车窗并打开空调,过了一会儿,小铭发现车窗上有一层水雾。

据你分析,水雾在车窗的哪一侧?是如何形成的?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
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拨动尺子时,尺子会振动发出声音;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发声的音调也不相同。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影响音调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

2.周杰伦郑州演唱会上,坐在省体育中心后排的小莉依然可以清晰地听到他的歌声,这是因为歌手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响度大大增强(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舞台上为渲染气氛而制造的白雾其实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

【分析】(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的升华过程是吸热的;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是放热的。

【解答】解:(1)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和音色;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歌手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后,声音会大大增强,即响度增大;
(2)固态的干冰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因为干冰的升华过程需要吸热,所以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白雾”。

故答案为:响度;液化。

【点评】(1)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声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2)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3.今年暑假,住在山里避暑的小明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小明只能紧闭门窗,这是从传播过程方面减弱噪声的。

小明咳嗽看医生,医生用听诊器听肺音诊断疾病,这是因为声可以传递信息。

【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传递信息的例子有:古时诊断病情的“闻”、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隆隆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来临等。

【解答】解:禁止鸣笛,即让发声体不再发声,故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传播过程;信息。

【点评】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传递信息的原理,真正的理解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4.超市里的保洁员在拖过地后,常用如图所示的风扇对着地面吹,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加快空气流动来加快蒸发(物态变化的名称),使地面尽快变干,此过程会吸(填“吸”或“放”)热。

【分析】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因素有关。

【解答】解:保洁员在拖过地后,常用电扇对着地面吹,这样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加快,是通过加快液体表面的气体流动来加快蒸发(汽化),使地面尽快变干,
蒸发吸热。

故答案为:蒸发;吸。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结合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进行分析考虑,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5.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
(1)该现象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2)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变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形成了很多现象,例如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2)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取决于物体的形状,物体距离小孔越近,成的像越大。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由图可见蜡烛距离小孔较近,在光屏上成的像比实际烛焰小;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后,烛焰距离小孔比越来远了,所以成的像也就变小了。

故答案为:光沿直线传播;变小。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此类问题学生往往在孔的形状与成像的形状的关系上出错,要牢记孔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完全取决于物体的形状。

6.被网友调侃为“秋裤”的苏州地标性建筑“东方之门”的玻璃幕墙安装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裤装”已初见雏型,如图所示。

不过玻璃幕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会造成光污染,主要原因是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分析】玻璃外墙的表面光滑,光射到上面会发生镜面反射。

【解答】解:玻璃外墙表面光滑,平行光线射到镜面上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平行光强度大,逆着反射光线看,很刺眼,大量使用这种玻璃外墙会造成光污染。

故答案为:镜面。

【点评】要明确光的反射类型有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两种,它们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7.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35°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10°;激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向右(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分析】(1)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可确定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液面发生变化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

作图可知光点S的移动方向。

【解答】解:(1)由“激光与水平液面成35°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可得入射角为90°﹣35°=55°.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5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10°。

(2)当液面发生变化,下降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反射光斑将向右移到A的位置,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10°;向右。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镜面反射来解释分析液面微变监视器的原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会根据掌握的知识采用多种方法作图。

8.如表列出的是在进行实验探究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

【分析】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解答】解:
(1)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传播的路径不容易直接观察。

但我们在空气中点燃蚊香,让光穿过蚊香的烟雾时,光的传播路径显示的非常直观。

即转换法;
(2)在研究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敲鼓时,不易观察鼓面振动的幅度。

用碎纸屑放在鼓面上,可以通过观察纸屑弹起的高度(即放大的办法)来显示鼓面振动的幅度。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故答案为:(1)转换法;(2)转换法。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实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准确地加以识别。

二、选择题
9.下列估测不正确的是()
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1.85dm
B.同学们百米赛跑的平均成绩为15.5s
C.汽车在城市道路的平均速度为40m/s
D.人感觉舒适的温度为23℃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新铅笔的长度略
小于20cm,在18.5cm左右。

故A正确;
B、同学们百米赛跑的平均成绩为15s左右,15.5s相差不大,故B正确;
C、汽车在城市道路的平均速度为20m/s,40m/s=144km/h比高速公路上还要快,
故C错误;
D、人感觉舒适的温度为23℃,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0.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中,相对于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运动的物体是()
A.这列火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
【分析】在研究任何物体的运动时都要先选定一个参照物,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于参照物的,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解答】解:车厢小桌上的苹果与车门、机车、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车门、机车、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以从桌旁走过的列车员时,苹果与列车员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
所以苹果相对于列车员是运动的。

故选:C。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1.关于对一些声学知识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A.河南民族管弦乐合奏曲《百鸟朝凤》形象地再现了百鸟的声音,这主要是模仿了百鸟发音的音调
B.歌迷们能准确辨别出中国好声音中所喜欢的歌手的声音,主要是根据音色
C.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
D.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音色指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3)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约为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管弦乐合奏曲《百鸟朝凤》形象地再现了百鸟的声音,主要是模仿了百鸟发音的音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歌迷们能准确辨别出中国好声音中所喜欢的歌手的声音,主要是根据音色,
该选项说法正确;
C、超声波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传播速度和普通声波相同,该选项说法
不正确;
D、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音调、音色、超声波以及减弱噪声途径的掌握,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2.2013年10月23日是我国传统节气“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

下列现象的形成跟“霜”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屋檐上的冰凌
B.枝头的雾凇
C.食品盒中的干冰逐渐消失
D.草叶上的露珠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霜、雪、雾凇都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解答】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A、屋檐上的冰凌,是小水滴遇冷凝固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枝头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符合题意;
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消失变成了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
意;
D、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判断,抓住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结合概念就可顺利解题。

13.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①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保存;②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③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④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A.只有①B.①和②C.①②③D.②③
【分析】(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上表面积、液体表面
的空气流动速度;
(2)要减慢蒸发,可以通过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上表面积和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解答】解:
①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减慢了蔬菜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放在冰箱中,降低了
蔬菜的温度,从而减慢蒸发,符合题意;
②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控制了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可以减慢蒸发;符合题意
③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
衣服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
④用扫帚把洒在地而上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
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1)加快或减慢蒸发,都是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去考虑;
(2)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14.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A.B.
C.D.
【分析】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凝固是指物质从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解答】解:由于墙内混入非晶体材料,所以它在凝固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它的温度会持续下降。

A是非晶体凝固图象,B是非晶体熔化图象,C是晶体熔化图象,D是晶体凝固图象。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的掌握情况,需要和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象进行辨析。

15.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

“海巡01”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轮船需要柴油燃料,柴油属于二次能源
【分析】(1)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叫一次能源,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

【解答】解:A、强声设备发出的声音人耳可以听到,因此不是超声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该选项说
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