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县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教学经验总结叶县实验学校语文教学取得的成绩与各级领导的支持、老师们的合作是分不开的,下面就我们学校七年级语文教学的一点做法与大家分享,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终考试回顾
在上学期期终考试中,我校参与考生385 人,语文最高分111 分,最低分2 分,平均得分85.4,优秀率6.2%,及格率87%,成绩整体较好。

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卷延续了过去的传统,依旧设置四大模块:
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

从整体来看,语文试题
难易适度,题量适中,题型常规中又有创新,紧跟时代,贴近生活。


生们普遍感觉“轻松,难度不大”。

在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考察学生的能力。

个别试题难度增加,要求更加具体,考察更加细致。

纵观学生的语文试卷,结合学生答题情况反馈,从中发现;关于字音
字形、古诗文积累、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文翻译、名著导读等知识点掌握相对较好,现代文阅读的主题理解、关键词句的作用等知识点掌握相对较差。

作文平均得分40.87。

二、语文教学常规工作开展
我校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三点:第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是狠抓学生的习惯培养;第三是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着重在阅读与积累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及时表扬,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
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所作出的反应,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不要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应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可取之处及时表扬,哪怕是一丁点的闪光点,教师都应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相信“我能行”,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乐趣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语文课教学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程序和模式。

可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
的教材内容,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有些课文可采用“读读、讲讲”的形式,有的课文可采用“议议、练练”的形式,诗歌还可以通过“绘画、改写” 的形式进行学习,而戏剧则可以采用“扮演角色、表演”的形式,等等。

使课堂情境不断推陈出新,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创新带来的学习乐趣。

叶圣陶先生对于教育的本质有这样的论述:把“某些精要的东西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远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

” 语文学习也不能例外。

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的:良好的预习习惯、勤思善问的习惯、背诵摘抄的习惯、认真读书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认真作业答卷的习惯。

当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止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探究并加以运用。

(一)精心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阵地,如何打造出高效率的课堂?我们着力抓三个环节:备课,听课,评课。

具体做法如下:
1•积极推行集体备课。

初中语文教研组现有18名教师,分三个年级
备课组,每个备课组设立备课组长,每节课都由备课组长负责,按照“人人
备课——集体议课——形成教案——个性化处理”的流程进行备课。

通过沟通交流,力求使本节课的教法更合理,问题的处理更符合班情学情。

如果各备课组通过议课对有些问题还存在困惑,仍存有争议,就可以把这些问题拿到每周一次的教研例会上进行讨论。

一些创造性的教案设计,一些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

通过集体议课,备课组教师统一了认识,对教材的理解更为透彻,对目标的把握更为准确,对问题的处理更有方法。

但每个班级的班情学情并不会完全相同,每个教师的讲课方式与风格也不尽相同,在尊重教材,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对教案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个性化处理,对教材的解读进行创造性的尝试。

但这些尝试都要在本节课后的反思中体现出来,以积累经验。

这样的集体备课,既集中又分散,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备课的质量。

每节课都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同时也尊重与鼓励了个体智慧的发挥,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品尝到了资源共享的快乐,形成了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的良好工作氛围,集体的合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2.认真组织听评课活动。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精彩的课堂仅仅靠备好课是不够的,听课学习就是提升教师课堂艺术的一个重要途径。

每周由教研组长牵头,备课组长组织,各年级都要举行一次公开课学习活动。

要求讲课教师所展示的课堂必须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必须使用符
合学生学情的教法,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体现实效性。

听课时,本组教师全部参加,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写出评价意见。

当天听课,当天评课,由于平时养成了互帮互学的风气,所以评课时听课教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意见中肯真诚,点评全面具体。

讲课教师对听课教师的评议耐心听取,虚心接受,用心思考。

每一次听评课实际都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在碰撞中共同进步。

每一次置身于听评课现场,都会让人时时感受到追求的力
量,成长的喜悦。

(二)坚持不懈搞积累
这几年,我们学校语文组,一直在坚持不懈的做两件事:
诵读经典佳作。

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背诵教材上的课文。

对于教材上要求背诵的必考篇目,学生做到人人熟练,人人过关。

没有要求背诵的课文,也有许多精美篇章,选出一部分进行背诵,特别是七年级,课文背诵的面会更广一些,操作上以教师检查和组长检查相结合。

二是背诵课外选文。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学校的国学经典背诵。

九年一贯制的优势,使我们学校注重小学与初中的教育连续性,形成了小学与初中的合力意识,在语文积累方面,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国学经典诵读,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唐诗宋词等都是背诵的遴选内容,并且我们的小学语文组教师亲自动手,据学生实情还自己选编了校本诵读教材,要求学生背诵。

到了初中,在延续经典背诵的同时, 又加入了一些现代文经典佳作的背诵,学生周周有任务,日日有内容。

每班都会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对自己的背诵进行展示评比。

摘抄精彩句段。

在每个学期的第一堂课,各位语文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准备笔记本以备摘抄之用。

摘抄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也可以是课外阅读中的优美词句篇章。

教师对学生的摘抄有具体的要求,如格式,字数,内容。

这些没有统一规定,依班情学情,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忙闲程度而定。

(三)形式多样学写作
写作能力的提高历来都不是易事,虽然有积累做前提,但读来的背来的东西,要想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与思想,是需要下一番大工夫的。

在不断地尝试与实验中,我们组一致认同并坚持的做法,就是坚持让学生“多”写“多”练。

于是我们选
择了两个途径:
1.用足教材
(1) 仿写。

我们的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阅读写作最系统,最优秀的范本,这是任何课外读物所不能代替的。

因此,学习写作应该首先向课文学习。

我们在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语文课本上精心选取了多篇课文,并进行分类,让学生作为不同题材,不同文体的写作范本。

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讨论明确,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仿写训练,比如,可以仿人物描写的方法,可以仿材料的组织安排,可以仿主题的呈现方式,,
(2) 补写。

教材上有很多课文,叙事有特色,内容吸引人,容易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

在讲这些课文的同时,我们的语文教师就会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想象力,为课文补情节,补故事,补人物心理等。

通过补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表达能力。

(3) 联写。

什么是联写?就是学了课文之后,就自己深有感触的地方,联系自身,联系现实进行片段作文练习。

这种练习必须要及时,当天学过课文最好当天完成,甚至学课文时当堂完成。

因为当时学生的思想处于激发状态,表达的欲望比较强烈,容易心有所感,笔有所言。

写过之后,学生之间要有交流,利于练就慧眼,发现生活。

2.用好随笔
为了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表达能力,从七年级开始,我们就倡导学生写随笔。

每学期开学,学生除了准备摘抄本之外,还要准备随笔本,教师要求学生把随笔
当做自己的第一本书来来写。

每周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随笔写作进行篇幅,字数限定。

内容上不求统一,可以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可以写自己的想象联想,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也可以写所思所想,甚至仿写作文,读后观感等,内容丰富多样。

但要求每篇要有题目,以训练扣题能力、拟题能力、文章的主旨意识,即随笔虽随意,但表达不能天马行空,要有集中的主题,集中的内容。

每周对随笔都要有批阅评价,挑选出优秀作品,树立随笔写作范本,以供同学们品赏学习,用榜样的力量提高写作兴趣。

立足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最熟悉的课本出发,从学生最熟悉的的生活开始,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

成绩只代表过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不断实践总结,不断完善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争取更好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