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陈蔡之厄地辨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陈蔡之厄地辨析
孔⼦陈蔡之厄地辨析
司马迁在《史记·孔⼦世家》⼀⽂中说:“孔⼦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在陈国境内)。

”楚昭王闻孔⼦在陈蔡之间,使⼈聘之,孔⼦将往拜礼,被陈、蔡⼤夫发徒役围于野,不得⾏,绝粮。

弟⼦病饿倒地,⽆⼒站起。

于是“使⼦贡⾄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然后得免。

”此事被后⼈传说。

孔⼦周游列国,厄于陈蔡之间,居蔡三岁,事见《史记》、《四书》、《孔⼦家语》。

《史记》:“孔⼦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闻孔⼦在陈蔡之间,楚使⼈聘孔⼦……”
《史记·仲尼弟⼦列传》:“漆雕开,字⼦开。

漆雕哆,字⼦敛。

漆雕从,字⼦⽂。

曹恤,字⼦循,秦冉,字开。


《四书·论语》:“⼦⽈:“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颜渊(名回·字⼦渊·鲁国⼈)。

闵⼦骞(名损·字⼦骞·鲁国⼈)、⼦贡(姓端⽊·名赐·字⼦贡·鲁国⼈);政事:冉有(名求·字⼦有·鲁国⼈);⽂学:⼦游(姓⾔·名偃·字⼦游·吴国⼈)、⼦夏(姓⼘·名商·字⼦夏仲·卫国⼈)。

”以上10⼈从孔⼦游于陈蔡之间。

后⼈称之为“孔门⼗哲”。

《四书·论语》:“长沮、桀溺藕⽽耕,孔⼦过之,使⼦路问津焉……”
《孔⼦家语·孔⼦在厄》:“楚昭王聘孔⼦,孔⼦往礼拜焉。

路出于陈、蔡。

陈蔡⼤夫相与谋:‘孔⼦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候之病。

若⽤楚,则陈蔡然矣。

’遂使徒役距孔⼦,孔⼦不得⾏,绝粮七⽇,外⽆所通,蔡羹不充,从者病。

孔⼦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家语·颜⼦⾷墨》:“孔⼦厄于陈蔡,从者七⽇不⾷。

⼦贡以所赉货窃犯围⽽出,告于野⼈,得⽶⼀⽯。

颜回、仲由炊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之。


孔⼦穷于陈蔡之间,七⽇不⽕⾷,藜羹不糁,颜⾊甚惫,⽽弦歌于室。

颜回择菜,⼦路、⼦贡相与⾔⽈:“夫⼦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

杀夫⼦者⽆罪,藉夫⼦者⽆禁。

弦歌⿎琴,未尝绝⾳,君⼦之⽆耻也若此乎?”颜回⽆以应,⼊告孔⼦。

孔⼦推琴,喟然⽽叹⽈:“由与赐,细⼈也。

召⽽来,吾语之。

”⼦路、⼦贡⼊。

⼦路⽈:“如此者,可谓穷矣!”孔⼦⽈:“是何⾔也!君⼦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

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不穷于道,临难⽽不失其德。

天寒既⾄,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

”孔⼦削然反琴⽽弦歌,⼦路忔然执⼲⽽舞。

⼦贡⽈:“吾不知天之⾼也,地之下也。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穷通也。

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之序矣。

故许由娱于颖阳,⽽共伯得乎丘⾸。

(庄⼦《让王》)
孔⼦穷于陈蔡之间,七⽇不⽕⾷。

左据槁⽊,右击槁枝,⽽歌焱⽒之风,有其具⽽⽆其数,有其声⽽⽆宫⾓。

⽊声与⼈声,犁然有当于⼈之⼼。

颜回端拱还⽬⽽窥之。

仲尼恐其⼴⼰⽽造⼤也,爱⼰⽽造哀也,⽈:“回,⽆受天损易,⽆受⼈益难。

⽆始⽽⾮卒也,⼈与天⼀也。

夫今之歌者其谁乎!”回⽈:“敢问⽆受天损易。

”仲尼⽈:“饥渴寒暑,穷桎不⾏,天地之⾏也,运物之泄也,⾔与之偕逝之谓也。

为⼈⾂者,不敢去之。

执⾂之道犹若是,⽽况乎所以待天乎?”“何谓⽆受⼈益难?”仲尼⽈:“始⽤四达,爵禄并⾄⽽不穷。

物之所利,乃⾮⼰也,吾命有在外者也。

君⼦不为盗,贤⼈不为窃,吾若取之何哉?故⽈:鸟莫知于鷾鸸,⽬之所不宜处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

其畏⼈也⽽袭诸⼈间。

社稷存焉尔!”“何谓⽆始⽽⾮卒?”仲尼⽈:“化其万物⽽不知其禅之者,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待之⽽已⽿。

”“何谓⼈与天⼀邪?”仲尼⽈:“有⼈,天也;有天,亦天也。

⼈之不能有天,性也。

圣⼈晏然体逝⽽终矣!”(庄⼦《⼭⽊》)
孔⼦围于陈蔡之间,七⽇不⽕⾷。

⼤公任往吊之,⽈:“⼦⼏死乎?”⽈:“然。

”“⼦恶死乎?”⽈:“然。

”任⽈:“予尝⾔不死之道。

东海有鸟焉,其名⽈意怠。

其为鸟也,翀翀,⽽似⽆能;引援⽽飞,迫胁⽽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不敢先尝,必取其绪。

是故其⾏列不斥,⽽外⼈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

直⽊先伐,⽢井先竭。

⼦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故不免也。

昔吾闻之⼤成之⼈⽈:‘⾃伐者⽆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

’孰能去功与名⽽还与众⼈!道流⽽不明居,得⾏⽽不名处;纯纯常常,乃⽐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

是故⽆责于⼈,⼈亦⽆责焉。

⾄⼈不闻,⼦何喜哉!”孔⼦⽈:“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逃于⼤泽,⾐裘褐,⾷杼栗,⼊兽不乱群,⼊鸟不乱⾏。

鸟兽不恶,⽽况⼈乎!(庄⼦《⼭⽊》)
孔⼦南适楚,厄于陈蔡之间,七⽇不⽕⾷,藜羹不糁,弟⼦皆有饥⾊。

⼦路进⽽问之⽈:“由闻之: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累德积义怀美,⾏之⽇久矣,奚居之隐也?”孔⼦⽈:“由不识,吾语⼥。

⼥以知者为必⽤邪?王⼦⽐⼲不见剖⼼乎!⼥以忠者为必⽤邪?关龙逢不见刑乎!⼥以谏者为必⽤邪?吴⼦胥不磔姑苏东门外乎!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君⼦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何独丘也哉!且夫芷兰⽣于深林,⾮以⽆⼈⽽不芳。

君⼦之学,⾮为通也,为穷⽽不困,忧⽽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不惑也。

夫贤不肖者,材也;为不为者,⼈也;遇不遇者,时也;死⽣者,命也。

今有其⼈,不遇其时,虽贤,其能⾏乎?苟遇其时,何难之有!故君⼦博学深谋,修⾝端⾏,以俟其时。

”孔⼦⽈:“由!居!吾语⼥。

昔晋公⼦重⽿霸⼼⽣于曹,越王句践霸⼼⽣于会稽,齐桓公⼩⽩霸⼼⽣于莒。

故居不隐者思不远,⾝不佚者志不⼴;⼥庸安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
-----《荀⼦宥坐篇第⼆⼗⼋》
顾祖禹《读史⽅舆纪要》厄台在陈州城南,本弩台也。

《后汉书》:陈敬王鲁孙宠善弩射,黄⼱⼀说在河南淮阳○厄台「清顾祖禹《读史⽅舆纪要》
贼起,出军都亭,国⼈畏服不敢叛。

此其弩台。

唐开元中,移孔⼦庙于台上,俗谓之厄台,以孔⼦在陈绝粮也。

⼜西⼆⼗⾥有贮粮台,相传汉⾼祖筑,北临蔡⽔」。

淮阳城外西南隅湖中半岛上,有⼀座古建筑,名为弦歌台。

⼀说在河南上蔡县蔡沟,古名蔡沟店,⼜名⼤成寨,位于上蔡城东30公⾥处,横跨蔡河(今⿊河)。

河南岸有厄台。

汉时尊孔崇圣,⼈们在厄台上修建庙宇,谓⽂庙。

蔡邕曾撰写碑⽂,⽈:“北距陈界⼗⼋⾥,西距蔡城六⼗⾥,有厄台……”厄庙⼜称⽂庙,占地9亩余,正殿名⽈⼤成殿,内塑孔⼦坐像,傍伴“⼗哲”。

其前有礼殿,后有启圣宫,左有⽂昌宫、尊经阁,布局严紧,规模宏⼤,每逢庙会,⾹客云集。

现今,其地尚有传为孔⼦⼿栽的银杏树⼀棵,唐时⽕焚枯死,树中新⽣⼀树,明时复遭雷击,其外⼜外⽣⼀树,历经沧桑,⼏度枯荣,蔚为千古奇观。

记得明⼈曾写有“华夏风烟乱武津,但留圣迹忆天⼼。

厄台七⽇弦歌古,银杏千年岁⽉深”的七⾔绝句。

光上蔡县蔡沟镇就有两处厄台遗址
“陈蔡绝粮”最原始记载出⾃《论语》,只有33个字:“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路愠见⽈:‘君⼦亦有穷乎?’⼦⽈:‘君⼦固穷,⼩⼈穷斯滥矣。

’”
盘留在蔡境的鸿隙湖畔,漆雕开、漆雕哆、漆雕从等到湖⾥采藕,漆雕开不幸淹死在鸿隙湖。

迷途问津,接连曹到长沮、桀溺、荷丈⼈的交⼝讥讽,指责不识时务,“四体不勤,五⾕不分”。

⼜遇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兵连祸结……
出现两处厄地,但是都可以明显看出是后⼈附会,因为这是蔡国已经由新蔡都平舆(今安徽临泉县境内)迁到下蔡州来(今安
孔⼦陈蔡之厄地应在今安徽凤台县境内),从楚昭王军于城⽗来看,这时蔡已附吴,城⽗(今亳州境内)在陈国境内,所以孔⼦陈蔡之厄地应在今安徽利⾟县境内,2500年前⼀个⽼⼈带着⼀群快饿死的书⽣,在极度危险的情境下,⽼夫⼦原想去楚见昭王,不想今⽇却被困在这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荒天野地。

孔⼦⼀⾏三天没吃东西了。

晚上忽然来了⼀个怪⼈,⾝⾼九尺,⾝穿⿊⾐,头戴⾼帽,披着战甲,⼿拿⽭⼽,向孔⼦⼤声喝咤。

⼦路带头与那⼈在庭院⾥打起来。

那⼈⼒⼤,⼦路打不赢。

孔⼦对⼦路说:“为什么不攻击他的两胁?”⼦路就向那⼈两胁发起攻击,杀了那⼈。

那⼈死了之后,变成了⼀条⼤鲇鱼。

孔圣⼈说所有动物⽼了以后,各种精怪就会附在⾝上,杀了他就完事了。

还是孔⼦让弟⼦们煮熟来吃的。

此应是从沟中捕鱼充饥。

可幸的是逮着⼀条⼤鲇鱼。

漆雕开不幸淹死的地⽅就是庄⼦尝为漆园吏的漆园。

利⾟县巩店⼜名蔡沟店。

孔夫⼦为什么要从陈迁蔡,⼜居蔡三岁
孔⼦陈蔡之呢?因为延陵季⼦封于州来,季⼦札是吴国的贤公⼦,更重要的是孔夫⼦崇敬的鲁国先贤柳下惠曾在这⾥隐居。

孔⼦陈蔡之厄地在今安徽利⾟县境内,在利⾟县⼤李集镇西⼩常庄,汉时尊孔崇圣,⼈们在厄台上修建庙宇,谓⽂庙。

占地39亩余,厄地在今安徽利⾟县境内,在利⾟县⼤李集镇西⼩常庄,
正殿名⽈⼤成殿,内塑孔⼦坐像,傍伴“⼗哲”。

其前有礼殿,后有启圣宫,左有⽂昌宫、尊经阁,布局严紧,规模宏⼤,历战⽕沧桑,明清都复建。

今只有⾼⾼的遗址⼈称焦家楼遗址。

西南⾥许就是伍⼦胥跃马乌江处。

孔⼦陈蔡之厄地在今安徽利⾟县境内的追寻。

孔⼦语:“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
唐武德⼆年,于鲁丘堡置⽂州。

就是对孔⼦陈蔡之厄地在今安徽利⾟县境内的追寻。

也。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也。

”颍上建颍乡⽂颍村是“⽂地春风”所在地,颍上县⼋景之⾸。

相传是孔⼦周游列国时⾃楚返鲁停留过的地⽅,当时⼈感教化,后建“春风桥”⼀座,周围垂柳披拂,景⾊怡⼈,有“⽂地春风”之誉。

在现在的⽂地学校院内还有⼀块⽯碑,上⾯刻着:“孔⼦⽌宿处”五个⼤字的遗迹。

晋张处度《列⼦.⼒命》注:“管仲、鲍叔⽛并颍上⼈。

在今安徽利⾟县境
”“孔⼦⽌宿处”五个⼤字的⽯碑有⼒的说明了孔⼦⾃楚返鲁的路线,也更有⼒的说明了孔⼦陈蔡之厄地在今安徽利⾟县境
内。

在所有关于孔⼦的记载中,最吸引⼈想象⼒的,莫过于其“厄于陈、蔡之间”的故事。

《圣经》中有智者在旷野中呼喊。

内。

《史记》中孔夫⼦呼喊:“《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也?吾何为于此?”时也?运也?今⼈失厄地,⽽忘之于野,⽂道不⾏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