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出工艺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榨饼浸出的湿粕含量在15%~30%左右。沥干时间应 视原料情况而定,一般可掌握在15~25分钟左右。
6.溶剂和混合油的流动情况:
湿粕 逆流 溶剂
浸出原料 混合油
湿粕 顺流 混合油
浸出原料 溶剂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逆流时,料胚与溶剂 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而混合油浓度随料肧含 油量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在顺流时,料胚与溶 剂的方向是相同的,,而混合油浓度是料胚含 油量的降低而逐渐增加。由于逆流平均浓度差 大,对与浸出来说,一般还是采用逆流生产方 式为好。
3.混合油浓度和溶剂比:随着浸出的进行,混合 油的浓度越来越高,这主要是由于料肧内部混合 油浓度大
于外部混合油浓度,油脂分子不断地从料肧内 部扩散到外部混合油中所致。浸出各种油料的 混合浓度一般控制在10%-25%,溶剂比是指浸 出使用的溶剂与所处理原料之间的重量比。在 浸出生产过程中,当溶剂比太大时,粕中残油 率降低,得到的混合油浓度相应也低。这样, 由于混合油的数量多,会增大混合油处理、溶 剂回收工序的工作负担,并增大能耗,当溶剂 比太小时,由于投入浸出的溶剂量少,浸出过 程脱脂不完全,会使粕中残油率增高。因此, 对于不同的浸出方式和浸出油料,应采用不同 的溶剂比,才能达到较好的浸出效果。
(3)对料胚的可塑性要求。
(4)料胚对水分:入浸料胚的水分含量要适宜, 偏低些为好。若水分过高,会影响溶剂对油脂 的溶解和对料胚的渗透,并使料胚或榨饼膨胀、 结块、搭桥,影响浸出效果,若水分过低,会 影响料胚自身的结构强度,使粉沫增加,同样 不利于浸出。一般预榨饼入浸水分以2%~5%为 宜。
操作工艺:操作工艺方面影响浸出效果的应素 有浸出温度、溶剂或混合油的渗量、料层高度. 混合油浓度和溶剂比、浸出时间和溶剂混合油 的喷淋与沥干方式等,以下分别进行叙述。
鉴于6号溶剂油的上述缺点,对其在生产车间的 蒸汽浓度必须进行严格控制,要求溶剂蒸汽浓度不得 超过0.3%(体积)。
此外,6号溶剂油在使用中还存在一个缺点,是 它的馏程太宽。
四、影响油脂浸出效果的因素
在油脂浸出生产过程中,影响生产效果的因素很多, 大体可将这些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入浸料胚性质,另 一类是操作工艺。
3、刮板输送机要稳定的向脱溶机供料,发生堵塞及时排 除。
4、湿式捕集器在喷液时要保持稳定、适量,防止管道堵 塞,并定期清洗排查。
5、经常注意脱溶机、刮板输送机、输送机电机、泵等设 备的运行情况。保持脱溶机内料层高度,及时添加润滑 油,发现异常,及时设法排除,不得带病运转。
6、生产中蒸汽压力如发生突然降低情况,致粕中溶剂蒸脱不净, 应立即停止进料,待蒸汽正常后再进料。
第二章 浸出系统
一、浸出工序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1、工艺流程
入浸料 存料箱
刮板输送机 封闭绞龙
RJ 溶剂
平转浸出器
浓混合油
HY 湿粕
2、设备:存料箱、刮板输送机、封闭绞龙、平转浸出器
二、浸出工序的工艺技术要求:
1、存料箱:保存一定的物料,兼存料作用,容积为浸出 格的1.5倍,存料高度不小于1.4米。
2、封闭绞龙:要求物料进入平转浸出器内时起有效的封 闭作用,以防止平转浸出器内溶剂气体从进料口溢出。
浸出工艺技术及设备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浸出系统 第三章 湿粕脱溶 第四章 混合油的蒸发系统 第五章 溶剂的冷凝冷却工序(包括总溶剂库) 第六章 自由气体吸收系统 第七章 DT立式脱溶机 第八章 浸出车间的开车和停车操作
第一章 概述
一、浸出法制油概念
浸出法制油是应用萃取的原理,选择某种 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使其与经过预处理 的油料进行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油脂 被溶解出来的一种制油方法。
三、浸出法制油对溶剂的要求
有机溶剂的种类很多,作为浸出法使用的溶 剂最好能同时满足一下一些条件:溶解性能好. 容易与油脂分离.无毒性.不易燃烧和爆炸等等。 具体地说,用于油脂浸出的溶剂应符合下列要 求: 1.介电常数于油脂接近:被选择溶剂的介电数 于油脂在室温下比任何比列互溶,以便于进行 浸出。 2.挥发性好:被选择溶剂的挥发性能好,才易 于从混合油中和湿粕中被分离出来 3.化学性质稳定:被选择溶剂的化学性能稳定, 才不至于油脂和粕起化学反应。在浸出和混合 油精炼过程中,溶剂本身不应分解成其它
入浸料含油15%左右,混合油浓度20-25%左右;
入浸料含油12%左右,混合油浓度18-20%左右;
入浸料含油8%左右,混合油浓度15-18左右。
⑺粕中残油:棉仁、葵花仁的粕为1.2%以下,
三、浸出工序操作
1、认真按照本工序工艺技术要求控制浸出器物料,混合油的温 度、水分、流量、浓度。
2、存料箱要保持应有的料层高度,料层低于500㎜时,应立即 停止向浸出器送料。
6、脱溶机出粕必须封闭可靠有效。
7、脱溶时间40分钟,烘干、冷却时间15分钟。
8、成品粕质量要求,无溶剂味、引爆试验合格(见附 注),水分12%以下,粕熟化,不焦不糊、不结块。
三、粕的脱溶烘干操作:
1、认真按照本工序工艺技术要求,控制粕的脱溶温度、 时间、蒸汽压力和喷汽量。
2、保证成品粕的质量要求,引爆试验每班做一次,每次 取二个样品,不合格的要采取措施要求解决。
这种方法使溶剂与它所溶解出来的油脂组 成一种溶液,这种溶液称之为混合油,利用被 选择的溶剂与油脂的沸点不同,对混合油进行 蒸发、汽提,蒸出溶剂,留下油脂,得到毛油。 被蒸出来的溶剂蒸汽经冷凝回收,再循环使用。
二、浸出法制油的特点
优点:
浸出制油是世界公认的一种先进的制油方 法,归纳起来,它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粕残油低:压榨法不可能将油脂榨尽,残油 率在5%—8%。无论是直接浸出,还是预榨浸出, 都可将浸出后粕的残油率控制在1%以下。 2、粕的质量好:操作温度都比较低,使得固体 物料中蛋白质的变性就小一些,粕的质量相应 就好一些。 3、生产成本低:机械化程度较高,且易于实现 生产自动化。浸出车间操作人员少,劳动强度 低。
但同时6号溶剂的缺点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 (1)它易燃易爆,闪点为-21.7C,遇火即燃,当其蒸 汽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2%~7.5%(体积)时,遇到 明火即会发生爆炸。(2)溶剂蒸汽的密度是空气的 2.79倍。这样溶剂蒸汽便会沉积于低洼的地方。(3) 溶剂蒸汽有毒,会强烈地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当其在 空气中的浓度达到30~40mg时,与人接触稍时即会置 人昏迷。
7、成品粕发现以下现象不得出厂:⑴粕中含溶剂,引爆试验不合 格;⑵粕残油超标,没熟化;⑶粕的温度超过60℃,必须重新 处理后方能出厂。
一、粕的脱溶烘干工艺流程和设备
1、工艺流程
脱 溶 冷凝器
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回收
第一蒸发器换热 溶剂分水器
湿式捕集器 热水罐
尾气排放
湿粕 刮板输送机 封闭阀 立式脱溶机 粕烘干、冷却
2、主要设备有:刮板输送机、封闭阀、立式脱溶机、 湿式捕集器、热水罐
二、粕的脱溶烘干工艺技术要求:
从上而下
1、脱溶机第一层,因粕中溶剂较多,升温不宜过快、 过高,以控制在75-85℃为宜。
物质,更不应分解成有毒物质,也不与加入的 碱液起化学反应。这样,溶剂才便于回收, 循环使用。
4.安全性:被选择溶剂应不易燃烧.爆炸,对人 身无害。
5.沸点范围小:溶剂的沸点范围又称沸程,在 石油工业叫馏程在较小的温度范围内即能分 离溶剂,操作中容易控制,损耗较少。
6.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7.对油脂的溶解性能好:要求被选择溶剂对油 脂的溶解性能好,而对非油物质的溶解性差。
(1)入浸料胚性质:对料胚内部结构的要求。要求入浸 料胚的细胞组织受到最大程度的破坏。由于油脂从完整 的细胞中扩散出来的的过程较为缓慢,只有当其被破坏 的程度越大时,扩散的阻力才越小,浸出的速率才会越 高。
(2)对料胚外部结构的要求:一是料胚的粒度。要求料 胚的粒度必须适当地减小,以缩短扩散路程。这样,还 可以增大料胚单位重量的表面积,有利于浸出速率的提 高。在减小粒度时,应避免造成料胚粉沫度过大而影响 溶剂或混合油的渗透,加之细小粉沫易被混合油夹带, 流向后续工序会带来更多麻烦。
通常在保证粕中残油率为0.8%~1.0%的情 况下,平转式浸出器浸出时,溶剂比为 (0.8~1.1):1
4、浸出时间:一般说来,浸出过程延续的时间 越长,粕中残油率越低。但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对浸出时间有一定的限制。再说,也不值得花 费很长时间去浸取太少量的油脂。
料 胚 干 基 含 油 率
浸出时间(分钟)
1.浸出温度:浸出温度对浸出的效果影响是比较 大的。提高浸出温度一方面可以增加分子动能, 加速分子运动,促进扩散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 降低油脂和溶剂的粘度,减小扩散阻力,有利于 扩散的进行。适宜的浸出温度为50~55度。一般 来说来浸出温度以低于溶剂初沸点8~10度为宜。
2.料层高度:一般说来,如果料肧或预榨饼的结 构强度较高,不易被压碎的话,那么浸出器内的 料层就可以高一些。这样既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增大生产能力,又可使料肧与更多的溶剂接触而 提高浸出效果。
3、平转浸出器:
⑴装料量为料格的80-85%;
⑵溶剂温度50-55℃; ⑶入浸料温度50-55℃,浸出器温度50℃;
⑷喷淋方式:采用大喷淋滴干方式,喷淋段的液面以 高出料面的30-50㎜为宜,喷淋新鲜溶剂时不得溢入 沥干段,喷淋可以采用后格打前格,或打本格;
⑸浸出器运转周转为120分钟;
⑹入浸料含油18%以上,混合油浓度22-25%以上,具 体根据原料情况确定输入浸出器的新鲜溶剂和控制 浸出器的混合油浓度;
实践和研究证明,料胚厚度越薄,所需的浸出 时间越短,反之所需浸出时间则越长。预榨饼 块破碎后的最长尺寸为12~15毫米,粉末度要求 通过直径1毫米筛孔筛下物不超过10%~15%。
二是料胚的渗透性。要求入浸料胚具有足够的 和均匀的渗透性,以利于溶剂均匀地喷淋并渗 透到全部料胚颗粒,达到好的浸出效果。三是 料胚对溶剂或混合油的吸收能力。要求入浸料 胚对溶剂或混合油的吸收能力越低越好,这样 才不至使过多的混合油在粕中滞留,达到降低 降低粕中残油率的目的。
3、经常注意料层渗透是否正常,如发生混合油有溢流翻格现象, 应找出原因,设法排除,保障生产正常进行。
4、发生喷淋堵塞要拆卸清理。 5、定时检查粕中残油,指导生产。 6、各设备运转中要勤看、勤听、勤摸,发现异常和管道堵塞要 及时排除,恢复正常。
7、严禁泵体空运转,注意各泵的流量均衡,如需调节,要按正 常次序进行,不得开错。
浸出时间与料肧含油率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开始浸出阶段,料胚含油率 降低较快。60分钟以后,曲线逐渐趋于平缓, 残油率下降变的缓慢。120分钟后,曲线已趋 于水平,这时粕中残油率为0.5%左右。可见, 浸出时间无限延长是没有意义的。
5.滴干时间和湿粕含溶剂量:在连续式浸出设备中,料 肧浸出后,尚有一部分溶剂(或稀混合油)尽可能地 与粕加以分离,以使湿粕含溶剂量降低到最低限度。 上述使溶剂与粕分离所需的时间,我们就称之为滴干 (或沥干)时间。
8.对设备不腐蚀:被选择溶剂若对设备和管道 有腐蚀性,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且会将被腐 蚀掉的金属物质混入油和粕中,从而降低其质 量。
9.溶剂货源充足:
6号溶剂是轻汽油的一种,它之所以能得到 广泛应用,是应为它具有以下一些优点(1)是 它对油脂的溶解能力强:(2)是它对非油物质 的溶解能力小,可使浸出油较为纯净:(3)是 它的沸点低,容易回收循环使用;(4)是它对 设备无腐蚀作用,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5) 是它货源充足,价格适宜。
2、第二层、第三层为逆流脱溶层,脱除大部分溶剂。 3、第四层喷入直接蒸汽(压力以不喷散料层为宜)起
蒸料作用,直接蒸汽喷入时的压力一般在0.2-0.4kg 为宜。
4、第五层为热风烘干层,起热风烘料作用,热风温度 100-115℃。
5、第六层为冷风冷却层,利用冷用气流对粕进行冷却, 一般出粕温度控制在40-45℃。
8、注意出粕情况,如发生搭桥,要设法消除搭桥的因素。
第三章 湿粕脱溶
为什么要进行脱溶?从浸出器出来的湿粕油料不 同,含溶剂量也不同,预榨饼浸出后含溶剂25%-30%, 在湿粕处理过程中首要任务是脱出粕中溶剂,浸出后 的含溶剂湿粕要进行脱溶剂处理,一是为了安全,二 则是为了溶剂的回收循环使用;三、也关系到粕品质 的优劣。
6.溶剂和混合油的流动情况:
湿粕 逆流 溶剂
浸出原料 混合油
湿粕 顺流 混合油
浸出原料 溶剂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逆流时,料胚与溶剂 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而混合油浓度随料肧含 油量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在顺流时,料胚与溶 剂的方向是相同的,,而混合油浓度是料胚含 油量的降低而逐渐增加。由于逆流平均浓度差 大,对与浸出来说,一般还是采用逆流生产方 式为好。
3.混合油浓度和溶剂比:随着浸出的进行,混合 油的浓度越来越高,这主要是由于料肧内部混合 油浓度大
于外部混合油浓度,油脂分子不断地从料肧内 部扩散到外部混合油中所致。浸出各种油料的 混合浓度一般控制在10%-25%,溶剂比是指浸 出使用的溶剂与所处理原料之间的重量比。在 浸出生产过程中,当溶剂比太大时,粕中残油 率降低,得到的混合油浓度相应也低。这样, 由于混合油的数量多,会增大混合油处理、溶 剂回收工序的工作负担,并增大能耗,当溶剂 比太小时,由于投入浸出的溶剂量少,浸出过 程脱脂不完全,会使粕中残油率增高。因此, 对于不同的浸出方式和浸出油料,应采用不同 的溶剂比,才能达到较好的浸出效果。
(3)对料胚的可塑性要求。
(4)料胚对水分:入浸料胚的水分含量要适宜, 偏低些为好。若水分过高,会影响溶剂对油脂 的溶解和对料胚的渗透,并使料胚或榨饼膨胀、 结块、搭桥,影响浸出效果,若水分过低,会 影响料胚自身的结构强度,使粉沫增加,同样 不利于浸出。一般预榨饼入浸水分以2%~5%为 宜。
操作工艺:操作工艺方面影响浸出效果的应素 有浸出温度、溶剂或混合油的渗量、料层高度. 混合油浓度和溶剂比、浸出时间和溶剂混合油 的喷淋与沥干方式等,以下分别进行叙述。
鉴于6号溶剂油的上述缺点,对其在生产车间的 蒸汽浓度必须进行严格控制,要求溶剂蒸汽浓度不得 超过0.3%(体积)。
此外,6号溶剂油在使用中还存在一个缺点,是 它的馏程太宽。
四、影响油脂浸出效果的因素
在油脂浸出生产过程中,影响生产效果的因素很多, 大体可将这些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入浸料胚性质,另 一类是操作工艺。
3、刮板输送机要稳定的向脱溶机供料,发生堵塞及时排 除。
4、湿式捕集器在喷液时要保持稳定、适量,防止管道堵 塞,并定期清洗排查。
5、经常注意脱溶机、刮板输送机、输送机电机、泵等设 备的运行情况。保持脱溶机内料层高度,及时添加润滑 油,发现异常,及时设法排除,不得带病运转。
6、生产中蒸汽压力如发生突然降低情况,致粕中溶剂蒸脱不净, 应立即停止进料,待蒸汽正常后再进料。
第二章 浸出系统
一、浸出工序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1、工艺流程
入浸料 存料箱
刮板输送机 封闭绞龙
RJ 溶剂
平转浸出器
浓混合油
HY 湿粕
2、设备:存料箱、刮板输送机、封闭绞龙、平转浸出器
二、浸出工序的工艺技术要求:
1、存料箱:保存一定的物料,兼存料作用,容积为浸出 格的1.5倍,存料高度不小于1.4米。
2、封闭绞龙:要求物料进入平转浸出器内时起有效的封 闭作用,以防止平转浸出器内溶剂气体从进料口溢出。
浸出工艺技术及设备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浸出系统 第三章 湿粕脱溶 第四章 混合油的蒸发系统 第五章 溶剂的冷凝冷却工序(包括总溶剂库) 第六章 自由气体吸收系统 第七章 DT立式脱溶机 第八章 浸出车间的开车和停车操作
第一章 概述
一、浸出法制油概念
浸出法制油是应用萃取的原理,选择某种 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使其与经过预处理 的油料进行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油脂 被溶解出来的一种制油方法。
三、浸出法制油对溶剂的要求
有机溶剂的种类很多,作为浸出法使用的溶 剂最好能同时满足一下一些条件:溶解性能好. 容易与油脂分离.无毒性.不易燃烧和爆炸等等。 具体地说,用于油脂浸出的溶剂应符合下列要 求: 1.介电常数于油脂接近:被选择溶剂的介电数 于油脂在室温下比任何比列互溶,以便于进行 浸出。 2.挥发性好:被选择溶剂的挥发性能好,才易 于从混合油中和湿粕中被分离出来 3.化学性质稳定:被选择溶剂的化学性能稳定, 才不至于油脂和粕起化学反应。在浸出和混合 油精炼过程中,溶剂本身不应分解成其它
入浸料含油15%左右,混合油浓度20-25%左右;
入浸料含油12%左右,混合油浓度18-20%左右;
入浸料含油8%左右,混合油浓度15-18左右。
⑺粕中残油:棉仁、葵花仁的粕为1.2%以下,
三、浸出工序操作
1、认真按照本工序工艺技术要求控制浸出器物料,混合油的温 度、水分、流量、浓度。
2、存料箱要保持应有的料层高度,料层低于500㎜时,应立即 停止向浸出器送料。
6、脱溶机出粕必须封闭可靠有效。
7、脱溶时间40分钟,烘干、冷却时间15分钟。
8、成品粕质量要求,无溶剂味、引爆试验合格(见附 注),水分12%以下,粕熟化,不焦不糊、不结块。
三、粕的脱溶烘干操作:
1、认真按照本工序工艺技术要求,控制粕的脱溶温度、 时间、蒸汽压力和喷汽量。
2、保证成品粕的质量要求,引爆试验每班做一次,每次 取二个样品,不合格的要采取措施要求解决。
这种方法使溶剂与它所溶解出来的油脂组 成一种溶液,这种溶液称之为混合油,利用被 选择的溶剂与油脂的沸点不同,对混合油进行 蒸发、汽提,蒸出溶剂,留下油脂,得到毛油。 被蒸出来的溶剂蒸汽经冷凝回收,再循环使用。
二、浸出法制油的特点
优点:
浸出制油是世界公认的一种先进的制油方 法,归纳起来,它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粕残油低:压榨法不可能将油脂榨尽,残油 率在5%—8%。无论是直接浸出,还是预榨浸出, 都可将浸出后粕的残油率控制在1%以下。 2、粕的质量好:操作温度都比较低,使得固体 物料中蛋白质的变性就小一些,粕的质量相应 就好一些。 3、生产成本低:机械化程度较高,且易于实现 生产自动化。浸出车间操作人员少,劳动强度 低。
但同时6号溶剂的缺点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 (1)它易燃易爆,闪点为-21.7C,遇火即燃,当其蒸 汽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2%~7.5%(体积)时,遇到 明火即会发生爆炸。(2)溶剂蒸汽的密度是空气的 2.79倍。这样溶剂蒸汽便会沉积于低洼的地方。(3) 溶剂蒸汽有毒,会强烈地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当其在 空气中的浓度达到30~40mg时,与人接触稍时即会置 人昏迷。
7、成品粕发现以下现象不得出厂:⑴粕中含溶剂,引爆试验不合 格;⑵粕残油超标,没熟化;⑶粕的温度超过60℃,必须重新 处理后方能出厂。
一、粕的脱溶烘干工艺流程和设备
1、工艺流程
脱 溶 冷凝器
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回收
第一蒸发器换热 溶剂分水器
湿式捕集器 热水罐
尾气排放
湿粕 刮板输送机 封闭阀 立式脱溶机 粕烘干、冷却
2、主要设备有:刮板输送机、封闭阀、立式脱溶机、 湿式捕集器、热水罐
二、粕的脱溶烘干工艺技术要求:
从上而下
1、脱溶机第一层,因粕中溶剂较多,升温不宜过快、 过高,以控制在75-85℃为宜。
物质,更不应分解成有毒物质,也不与加入的 碱液起化学反应。这样,溶剂才便于回收, 循环使用。
4.安全性:被选择溶剂应不易燃烧.爆炸,对人 身无害。
5.沸点范围小:溶剂的沸点范围又称沸程,在 石油工业叫馏程在较小的温度范围内即能分 离溶剂,操作中容易控制,损耗较少。
6.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7.对油脂的溶解性能好:要求被选择溶剂对油 脂的溶解性能好,而对非油物质的溶解性差。
(1)入浸料胚性质:对料胚内部结构的要求。要求入浸 料胚的细胞组织受到最大程度的破坏。由于油脂从完整 的细胞中扩散出来的的过程较为缓慢,只有当其被破坏 的程度越大时,扩散的阻力才越小,浸出的速率才会越 高。
(2)对料胚外部结构的要求:一是料胚的粒度。要求料 胚的粒度必须适当地减小,以缩短扩散路程。这样,还 可以增大料胚单位重量的表面积,有利于浸出速率的提 高。在减小粒度时,应避免造成料胚粉沫度过大而影响 溶剂或混合油的渗透,加之细小粉沫易被混合油夹带, 流向后续工序会带来更多麻烦。
通常在保证粕中残油率为0.8%~1.0%的情 况下,平转式浸出器浸出时,溶剂比为 (0.8~1.1):1
4、浸出时间:一般说来,浸出过程延续的时间 越长,粕中残油率越低。但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对浸出时间有一定的限制。再说,也不值得花 费很长时间去浸取太少量的油脂。
料 胚 干 基 含 油 率
浸出时间(分钟)
1.浸出温度:浸出温度对浸出的效果影响是比较 大的。提高浸出温度一方面可以增加分子动能, 加速分子运动,促进扩散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 降低油脂和溶剂的粘度,减小扩散阻力,有利于 扩散的进行。适宜的浸出温度为50~55度。一般 来说来浸出温度以低于溶剂初沸点8~10度为宜。
2.料层高度:一般说来,如果料肧或预榨饼的结 构强度较高,不易被压碎的话,那么浸出器内的 料层就可以高一些。这样既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增大生产能力,又可使料肧与更多的溶剂接触而 提高浸出效果。
3、平转浸出器:
⑴装料量为料格的80-85%;
⑵溶剂温度50-55℃; ⑶入浸料温度50-55℃,浸出器温度50℃;
⑷喷淋方式:采用大喷淋滴干方式,喷淋段的液面以 高出料面的30-50㎜为宜,喷淋新鲜溶剂时不得溢入 沥干段,喷淋可以采用后格打前格,或打本格;
⑸浸出器运转周转为120分钟;
⑹入浸料含油18%以上,混合油浓度22-25%以上,具 体根据原料情况确定输入浸出器的新鲜溶剂和控制 浸出器的混合油浓度;
实践和研究证明,料胚厚度越薄,所需的浸出 时间越短,反之所需浸出时间则越长。预榨饼 块破碎后的最长尺寸为12~15毫米,粉末度要求 通过直径1毫米筛孔筛下物不超过10%~15%。
二是料胚的渗透性。要求入浸料胚具有足够的 和均匀的渗透性,以利于溶剂均匀地喷淋并渗 透到全部料胚颗粒,达到好的浸出效果。三是 料胚对溶剂或混合油的吸收能力。要求入浸料 胚对溶剂或混合油的吸收能力越低越好,这样 才不至使过多的混合油在粕中滞留,达到降低 降低粕中残油率的目的。
3、经常注意料层渗透是否正常,如发生混合油有溢流翻格现象, 应找出原因,设法排除,保障生产正常进行。
4、发生喷淋堵塞要拆卸清理。 5、定时检查粕中残油,指导生产。 6、各设备运转中要勤看、勤听、勤摸,发现异常和管道堵塞要 及时排除,恢复正常。
7、严禁泵体空运转,注意各泵的流量均衡,如需调节,要按正 常次序进行,不得开错。
浸出时间与料肧含油率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开始浸出阶段,料胚含油率 降低较快。60分钟以后,曲线逐渐趋于平缓, 残油率下降变的缓慢。120分钟后,曲线已趋 于水平,这时粕中残油率为0.5%左右。可见, 浸出时间无限延长是没有意义的。
5.滴干时间和湿粕含溶剂量:在连续式浸出设备中,料 肧浸出后,尚有一部分溶剂(或稀混合油)尽可能地 与粕加以分离,以使湿粕含溶剂量降低到最低限度。 上述使溶剂与粕分离所需的时间,我们就称之为滴干 (或沥干)时间。
8.对设备不腐蚀:被选择溶剂若对设备和管道 有腐蚀性,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且会将被腐 蚀掉的金属物质混入油和粕中,从而降低其质 量。
9.溶剂货源充足:
6号溶剂是轻汽油的一种,它之所以能得到 广泛应用,是应为它具有以下一些优点(1)是 它对油脂的溶解能力强:(2)是它对非油物质 的溶解能力小,可使浸出油较为纯净:(3)是 它的沸点低,容易回收循环使用;(4)是它对 设备无腐蚀作用,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5) 是它货源充足,价格适宜。
2、第二层、第三层为逆流脱溶层,脱除大部分溶剂。 3、第四层喷入直接蒸汽(压力以不喷散料层为宜)起
蒸料作用,直接蒸汽喷入时的压力一般在0.2-0.4kg 为宜。
4、第五层为热风烘干层,起热风烘料作用,热风温度 100-115℃。
5、第六层为冷风冷却层,利用冷用气流对粕进行冷却, 一般出粕温度控制在40-45℃。
8、注意出粕情况,如发生搭桥,要设法消除搭桥的因素。
第三章 湿粕脱溶
为什么要进行脱溶?从浸出器出来的湿粕油料不 同,含溶剂量也不同,预榨饼浸出后含溶剂25%-30%, 在湿粕处理过程中首要任务是脱出粕中溶剂,浸出后 的含溶剂湿粕要进行脱溶剂处理,一是为了安全,二 则是为了溶剂的回收循环使用;三、也关系到粕品质 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