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袭人,书声朗朗——浅谈诵读教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文学修养等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根据学生学习诉求选择2—3篇课内或课外文章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进程中针对文章结构、中心思想、写作方式、好词好句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文章异同,助力学生掌握阅读理解方法,累积更多好词好句,学习更多写作方法,加之“读写结合训练”,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然而,单纯的群文阅读无法调动学生阅读理解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将情景法与群文阅读关联在一起,科学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达到提高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情景法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高群文阅读感染力。

教师运用情景法可根据群文阅读中心思想及学生个性喜好渲染阅读气氛,拉近学生与群文阅读的距离,提高群文阅读感染力。

例如,教师在以“春之韵律”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春风吹》、《春雨》、《春》等文章时,可以通过播放虫鸣鸟叫、溪水潺潺的音频,运用情景法渲染“春日”气氛,将春日场景投射在学生脑海中,为学生深入理解群文内涵奠定基础。

(二)提高群文阅读趣味性。

除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驱动情景法打造良好的群文阅读环境外,还可运用情景法引导学生阅读群文创设剧本,通过学生合作表演的形式“再现”剧本情节,提高群文阅读趣味性,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体悟群文中心思想。

例如,有的学生在阅读《小萝卜头》、《金色的鱼钩》、《狼牙山五壮士》基础上,以“红色精神永流传”为主题创设剧本,在学生合作表演进程中感受革命文化的力量,引导学生习承党的优良传统,继而落实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目标[1]。

二、情景法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略(一)围绕教材运用情景法开展群文阅读活动
为保障教学情景契合育人需求,群文阅读富有实效性,教师需根据教材合理运用情景法,科学选择群文阅读文章,使情景法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得以有效应用。

例如,教师在进行《北京的四合院》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同时阅读《北京四合院的传统文化》、《北京四合院结构》、《北京四合院特点》等介绍北京四合院结构、朝向、作用、居住情况、文化、规模及历史的文章,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写作方法,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解构北京四合院建筑特点基础上,了解“和谐”文化内涵,继而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为保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北京四合院,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法,
面向学生群体展示一组北京四合院图片及建筑结构图例,待学生阅读完毕后,引导学
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中的北京四合院,借助情景法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质量。

(二)围绕学生学习兴趣运用情景法开展群文阅读活动
兴趣是陪伴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良师益友,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群文阅读兴趣,运用情景法构建高效讲堂。

例如,教师在进行《桂林山水》教学时,可率先面向学生讲述一件发生在教师身上的旅游趣事,借助趣事情景渲染趣味横生、轻松愉悦阅读气氛,而后鼓励学生分享旅游趣事,助力学生卸下群文阅读负担,随即组织学生阅读《黄山奇石》、《大兴安岭》等与风景有关的文章,引导学生掌握风景描写方法,并以“我是一名小导游”为主题,创设语文“小剧场”,再现导游情景,由一名学生当“小导游”,其他学生及教师扮演“游客”,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法展示一组风景名胜图片,鼓励学生运用群文阅读中累积的词汇描绘风景,同时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语文思维活性等核心素养,达到提高群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2]。

(三)围绕新课程标准运用情景法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需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开放视野及相关语文基础素养前提下,关注学生自身发展,改革教学方法、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目的等育人环节。

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以科学运用情景法为导向,立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况,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打造情景法运用体系,有目的、有方向应用情景法,制定与之相关教评标准,整合情景法应用资源,达到科学应用情景法开展群文阅读活动的目的[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质量,教师应围绕新课程标准打造情景法应用体系,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及教材有效应用情景法,旨在提高群文阅读感染力、趣味性,在完成群文阅读教学任务同时科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薛蕊蕊.走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9(10):134.[2]綦春红.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南北桥,2019(6):95.
[3]金锣镇.小学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速读(下旬),2019(3):184.
情景法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傅 阳 (重庆市荣昌区安富中心小学 重庆 402466)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育人思想、教育模式随之优化,在调配教育资源,丰富育人途径,科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基础上,可提升教师教育能力,教改重要性可见一斑,其中情景法作为新时代育人手段之一,通过打造良好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在富有趣味性、生本性、知识性的情境中学习、思考、探讨、分析,继而使学生得以主动学习,削减课堂教学阻力。

本文通过分析情景法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略,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景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4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222-01前言
回溯中国上千年来的语文教学历史,从先秦诸子到近代五四运动,文言文教学一直作为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诵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核心学习方法,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碰撞中,需要摒弃落后的教学模式,把“诵读”贯穿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和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中学生文言文诵读学习现状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诵读”方法在课堂上的应用情况不是很理想,出现了诸多问题。

首先,学生对文言文诵读缺乏兴趣,认为诵读枯燥无味,机械化。

以本校为例,主动诵读文言文的学生寥寥无几,而且大部分学生没有将文言文和生活语言联系起来,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文言文的动机。

二、中学生文言文诵读方法的对策研究
朗朗上口的诵读,是将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的过程。

诵读可以感悟语言的魅力,在抑扬顿挫的读音中感受诗性的文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诵读作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现阶段我们需要对这传统的教学手法进行变通和发展,以此来改变中学文言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局面。

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4-16岁之间,正处于青春发展期阶段,这个时候学生能主动思考,并更注重自觉接受启发。

对于语言的运用,适当地运用诵读教学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章内容,实现文言文的教学意义和价值,总而言之,文言文的诵读策略可以做如下安排:
(一)初入文章语境,钻进文言文。

学生在初次接触古文章时,对一些生字音节不了解,词句意思也不清楚,作品也不熟悉,这种情况下不适合大声朗读,教师应注意让学生重点读准生字音节,并了解其含义。

让学生运用细读、慢读的方法,能够流利朗诵文章。

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日常累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古文相结合,想象自身融入古文情境中,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领悟作者写文章时的心情,进入文言文的语境中,为理解文章深层含义奠定基础。

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文时,在诵读前,教师简要阐述下作者和文章背景,并进行巧妙地提问:“苏轼在中秋月色下饮酒,仿佛乘
云御风,不禁感叹人间美景,美的都不像人间!月亮转动着,照着心事重重的人不能
入眠。

此时月亮是圆的,这么美好的景色不应生恨,但为何在离别时才团圆呢?月亮会遇到阴晴圆缺,人也是如此,有离别有团聚。

作者在感叹人生时,一种悲凉无奈的心情油然而生,但同时也点燃起作者心存美好的念想。

”教师循循善诱,在诵读之前为学生营造阅读古文的情境,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文章产生会深刻的印象,对古文的情感会有更独到的体会。

(二)融入感情,体会文章情感美。

有感情地朗诵古文,能让学生和古文中内在情感产生共鸣,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人文因素,在饱含情感的诵读过程中,学生通过语言再现文字所描述的形象,和作者进行对话,并紧紧跟随,从而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融入感情地诵读文章,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因此,教师应指明,在初入情境地阅读下,融入感情地再读,并修正初次诵读的错误,鼓励学生再读领会文章的情感。

(三)结合现实,提升价值观。

在文言文前两次的诵读基础上,学生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体会到文章内在的情感。

但想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必须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运用文章的思想关照周围,关照自身的世界,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学习目的,才能真正实现学有所用。

从而提升审美情趣,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文中,前面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后面又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那么,美得不像人间后又生悲的情绪会感到突然吗?学生参照现实,感悟到作者情绪变化。

前面写月色之美,然后提及难以团聚的伤心事,由此引发了悲伤而无奈的感叹,最后心存美好的念想。

对照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应着重注意文章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对照现实,让学生感同身受。

学生在感悟作者的情感中得到洗礼和升华,陶冶情操,最终到达提高审美情趣的作用。

宋代理学家曾经说过“只要多诵读,遍数多,自然会琅琅上口,久久不忘。

读的熟则不必解说,自晓其义也。

”通过反复的诵读,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字词意思,并对文章有了深刻而全面地了解,熟记文章,还能将文章的佳词妙句运用在书面表达中,在语言表达能力上也有了更高地提升,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因此,教师
墨香袭人,书声朗朗
——浅谈诵读教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段秀红 (玉溪体育运动学校 云南 玉溪 653100)
【摘 要】诵读教学法是中国传统的经典教学方法,古往今来,诵读在文言文教学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文言文诵读教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研究在课改的热烈气氛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的问题。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中所遭遇的困境,并提出了解决文言文朗读教学的可行性策略,希望能给中学文言文课堂教学诵读的培养留下启示。

【关键词】诵读;中学文言文现状;诵读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222-02
阅读写作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指导和训练,而不是一味地进行课程改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用“诵读”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和价值,文言文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三、结语
“诵读”作为一种历经时间洗礼与见证的传统教学方法,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在当今语文教学或文言文教学中,诵读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尤其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善于利用诵读教学,使诵读始终贯穿于文言文学习中。

重视引导,创立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感,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思.文言文诵读教学方法的依据性探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01).
[2]祝成林,张宝臣.教师专业发展:基于课例研究的视角[J].教育导刊.2010(01).[3]黄守法.中学文言文诵读性教学原则新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0).[4]陈玲.文言文中的美读教学[J].文学教育(下).2009(07).[5]张心科.论诵读的内涵、意义及要求[J].教育学报.2009(01).
新课改的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日益深入人心,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使得小学作文教学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革,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进行变革,必须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认识到写作作文的重要性,进而爱上写作,进而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一、当前小学生写作教学现状概述
通过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的观摩,及通过教学实践的认识,及对小学语文老师的访谈,可以发现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整体上提高了写作的教学效果,但是认真研究后会发现,当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客观问题,
需要在写作教学中认真对待。

1.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
写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合理的写作方法,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写作素材,掌握了写作的技巧,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经历,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写出符合写作要求的文章。

写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情,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很多的书籍,经过长期的写作训练,才能掌握写作的方法,才能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才能使学生爱上写作,对写作产生良好的兴趣,也才能改变“作文难、作文难,见了作文就心烦”的现状。

2.写作方式单一,套路化严重
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高 洁 (河南省柘城县胡襄镇陈洼小学 河南 商丘 476200)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更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小学作文写作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要想小学生写好作文是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努力研究的课题。

如何让小学生爱上写作,积累足够多的写作素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作文;作文教学;特点;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G63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223-02前言
现阶段,在我国社会快速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校园教育工作也走上了改革的道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育工作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新课改理念提出、新教材的改编、以及核心素养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成为校园教学工作的重点。

而本文也就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就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分析,提出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语文阅读课堂的开展找到最新的方向,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分析(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实施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文章理解的能力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一方面,通过阅读的文章所具有的关联性,学生能够在群文阅读的模式下找到阅读目标,以及其中相互关联的图片和文字内容,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够得到良好的锻炼和培养。

除此之外,就是通过学生对文字独立学习的过程,能够培养其综合性能力,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群文阅读中文章的魅力,提高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使学生阅读水平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二)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群文阅读方法的开展,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另一方面,也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通过大量文章的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阅历,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

除此之外,良好的语文素养,也是需要学生在海量文章阅读的基础上所培养出来的,不仅需要学生付出努力,更需要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文章。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一)选择合适的文章组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群文阅读的工作过程中,首先教师要结合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理念,针对教材中所编排的文章,教师就可以按照最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进行内容的重新编排,避免出现传统课程次序的束缚,把文章进行混合讲解。

而对于课外文章的学习,教师也需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可以是把文章的内容打印分发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自己准备。

教师可以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需要的内容,以及涉及到的文章开展群文阅读,阅读的内容需要与本单元的知识点相互切合,例如:写作的特点,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景色,同时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其心理和思维角度出发,掌握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储备量和性格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文章。

如,教师可以选择展现同一事物的文章,《狐狸和马》、《狐狸分奶酪》等,这样的文章都是与狐狸有关,但是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却是不同的。

通过这样的群文阅读理解,小学生能够在其中感悟到狐狸这一角色的特点,进而对写作手法更加全面的了解,也能够对狐狸这一动物的
各方面习性有着认知,达到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

(二)按照合理的结构层次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针对所选择的文章进行合理的、有组织性的编排,还需要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可以按照文章的具体结构,由简单的知识到复杂的知识进行阶梯式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按照分组递进的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工作。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阅读《慈母情深》这一文章,然后再阅读《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等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母爱的情感,在不同的角度理解母爱的伟大性,深刻的感悟到母亲对自己的严厉中包含的爱意。

同时,教师也可以把毛主席的《长征》和李四光的《奇怪的大石头》组合在一起,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因为这两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其都是关于人物传记的描写,学生通过这类群文阅读,能够感受到我国伟大领袖的革命精神,培养其爱国的情怀,同时也能够通过文章内容和领袖的描述,对自身进行比照,激励学生不断的向领袖学习,培养出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

这样的群文阅读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性,学生通过文章的分析和学习,能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内容,提高其思想情感和内涵,培养出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三)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可以实施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方向所进行,这样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农夫与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文章的时候,教师开展群文阅读,就可以设置出一定的问题情境,如,如果你是农夫,你会怎样处理这条蛇?如果你在街道上碰到有人摔倒了,你会主动去搀扶吗?如果你帮助了别人,别人又在背后说你的坏话,你该如何解决?这样问题的设置,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文章的阅读进行分组性的探讨,深刻感悟到文章的内涵以及包含的知识特点,发挥出群文阅读的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结论
综上所述,纵观我国小学阶段语文教育工作的开展形式能够看出,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完全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所以,以上内容中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形式进行分析,提出了核心素养视角下,群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开展模式,希望能够在这一教学方法的支持下,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荣华.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课型及策略[J].教学月刊,2012(11).
[2]廖玲.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初探[J].快乐阅读,2016(18).
[3]颜婷婷.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群文阅读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探究[J].活力,2017(12).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陈小凤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腴地乡中心小学校 重庆 409806)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中,阅读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良好的阅读教育工作,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够保证学生通过文章的分析,掌握更多语文基础知识内容,使其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所以,本文就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分析,提出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开展,希望能够通过多种文章的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新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223-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