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遗迹《白鹤梁的沉浮》教案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遗迹《白鹤梁的沉浮》教案北师大版白鹤梁是国家级文物。
所谓“沉浮”是一种比喻,表现白鹤梁的出水和没水,盛衰命运。
本文写了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反复实验,在否定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理想方案,表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极其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他们为保护国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2.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科技工作者富有创造性的方案。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重点介绍白鹤梁。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三、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清文章的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叙述的。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重点部分
1、小组学习
(1)白鹤梁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2)人们为了寻找、保护白鹤梁做了哪些事?
(3)白鹤梁经过了怎样的沉浮过程?
2、讨论交流
3、白鹤梁的沉浮给我们什么启发?(从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环境两方面谈感受)
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5、摘抄课文中描写白鹤梁沉浮的有关句子。
六、总结
那么在当今社会又有多少野生动物会有如此幸运呢?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
板书设计:
白鹤梁的沉浮
相遇→探寻、发现→保护、繁殖
教学反思:
学生对四个方案已经了解,特别是第四个方案。
很好地理解课文。
附送: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遗迹《索桥的故事》教案北师大版
1.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堰 yàn 岷 mín 坪píng 葺 qì
正音字:堤 dī不读 tí摔 shuāi 不读suāi
缝隙:裂开或自然的狭长的空处。
雪冤:洗刷冤屈。
作家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现代著名作家。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
解放后曾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及多家杂志主编。
2.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3. 思想情感目标
学习文中所赞美的牺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 重点、难点:
重点:文章的脉络层次。
难点: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
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
三. 课文分析:
先来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1. 介绍索桥的位置、名称、桥面、桥栏、桥墩。
2. 写我走索桥的经过及所见。
3. 写“鱼嘴”的意义。
4. 写何先生夫妇造桥的经过。
5. 写走下索桥的感受。
6. 收束全文,揭示全文主旨。
从上述内容看,本文不在写“桥”,而重点是写与索桥有关的故事,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全文的主旨。
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
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讲解。
1. 第一段写一个乡下人和两个孩子过桥有什么作用?
表现索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2. 作者着重写“鱼嘴”有什么作用?
交待“鱼嘴”的作用。
引出下文的都江堰。
3. 文题是“索桥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
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
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
【模拟试题】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岷江()都江堰()雪冤()挽成()头晕眼花()逮捕()
二、辨字组词。
澜()砂()堤()拆()斓()沙()提()坼()
三、分别指出与下列各组词不同类的一项,将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
(1)A. 答应 B. 答谢 C. 答案 D. 答复()
(2)A. 明确 B. 明白 C. 明天 D. 明智()
(3)A. 探望 B. 展望 C. 盼望 D. 愿望()
(4)A. 红旗 B. 红布 C. 红透 D. 红星()
四、请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括号内。
A. 四川灌县二王庙山脚有一坐索桥,叫做“安澜桥”。
()
B. 幸好桥两旁有竹索编的栏干。
()
C. 过了顶盖下面,桥身又往下邪。
()
D. 木板铺得不整齐,中间有漏缝。
()
五、填空
1. 《索桥的故事》是作家______写的一篇散文。
他是中国现代_______。
作品主要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提到的索桥,在今天四川省成都市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凡是到都江堰参观的人都要来看看索桥。
那天我从山上二王庙下来,在索桥上来回走了两次。
桥身微微摆动,我往前走,桥也好象在往前走。
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迎面走来,桥一下子动的厉害了。
我走过他身边,加快脚步往高处去。
忽然起了一阵笑声,两个小孩子从高处跑下来,桥接着大大动了一会儿。
我连忙走上高处,又继续往下走。
我刚走到一半路程,就停下来,站在栏杆前埋头看下面。
我的眼光正落在“分水鱼嘴”上。
我起初看不出来这个光滑的、鱼嘴般的“石头”是什么东西,后来才知道它是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的工程。
这个“鱼嘴”在都江堰的前端,都江堰便是两千两百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一条大堤。
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修建的。
我看看“鱼嘴”,看看“鱼嘴”两旁数不清的砂石,我又往前走了。
回来的时候,我把“鱼嘴”再看了一阵。
“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象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
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
那许多用手建造了这个“鱼嘴”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们的心。
就在离这里九公里的紫坪铺,在将近一公里长的河谷的两岸,上千忙碌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心不是跟两千两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样么?大的水电站就要在那里动工修建了。
1. 说说“鱼嘴”的作用是什么?
2. 说说“我好象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 课文说“这个石头会说话的”,猜猜石头说了些什么?
4. 本文写索桥,为什么要写都江堰工程?
【试题答案】
一、二、三、四、五题答案略
六、1. 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
2. 含义:作者由眼前的工程想到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是他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此伟大的工程,作者更联想到了这些人们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
3. 开放题大意对即可(说当年人们建造此工程的艰辛,…………)
4. 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
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
板书设计:
介绍索桥
站在索桥上:从都江堰联想到几千年前人们的“手”和“心”
走下索桥:从故事联想到为了多数人牺牲自己的心
(赞美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反思: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
重点让学生进行理解。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6 页共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