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开展写“数学日记”活动的点滴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开展写“数学日记”活动的点滴体会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
为此,我想到了“数学日记”这一形式。
即让学生把在自己生活中所发现的数学知识,提出的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的有关情况等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数学日记。
两年多来的摸索与实践,我们有不少收获与体会。
一、数学日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写数学日记就是要收集和记录下生活中的数学,而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发现、记录,深切体会到数学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丛小宇同学的这篇日记写道:“星期天,我和姐姐一起到时代超市买一辆玩具赛车,我一眼看中了一辆40元的。
我和姐姐想便宜一点,售货员看出了我们的意思说:‘好!给你们1元钱两对电池,一共40元。
’我当时想:1元=10角,10÷2=5(角),只便宜了5角钱。
”
学生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解决了的数学问题写在日记上,读给老师、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他发现、探索的喜悦,当他得到掌声时,也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学习也就更主动了。
2.写数学日记,促进思维条理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在反思中往往也伴有概括、比较、推理、驳证等思维形式。
有了数学日记之后,便为学生提供了反思的平台。
学生可以在课下利用充足的时间静静地回忆:本节课我学了些什么,我是怎样学会的,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我还想了解些哪些知识等。
写一篇数学日记,就是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生活现象整理活动程序的一次思维过程,将思维用语言清晰表述出来,也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3.有利于学生融入生活,亲近数学,放飞心灵
记下自己的所想、所做、所问、所悟……这样的作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日记”就是唤醒学生的观察、思维,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的世界中、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数学的世界,如同将学生解放到了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生活的世界。
也就赋予了学习的真谛和本质。
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解释了为什么要学习知识,学到的知识到底有什么用。
写“数学日记”,学生则会“惊奇”地发现
数学离我们这么近,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生愿意亲近数学。
二、数学日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王老师在讲《体积与体积单位》一课时,将石头、沙、水等实物带进课堂,通过实验,让学生领会“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这一知识点。
课后,我和王老师发现好多学生把这节课的感受写进数学日记中,对实验这一环节尤其印象深刻,这对今后的教学形式无疑指明了方向。
我们通过反思学生的日记,从中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的过程也提升了我们的数学专业素养。
数学日记这个载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能帮助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进教学工作。
与此同时,数学日记这个平台,还架起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桥梁。
教师在课堂上更能有的放矢,从学生数学日记中找出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三、数学日记——增强师生有效互动
数学“日记”就像一个万花筒,折射出了孩子的学习轨迹、性格特点,增进师生互动效果,孩子们曾在日记中写到:今天的数学课真快乐!老师谢谢你!把数学课上得这么生动。
透视其中,我们更会感受到孩子对老师的浓浓爱意,感受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同时,增强了我们作为老师的服务意识,更加尊重学生了,更加重视自己的情感投入了。
数学“日记”不仅释放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扩大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带给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体验。
在我们原来的教学设计和探讨中,更多的是模拟和虚拟的生活实践活动,通过假设、假如等不存在的活动,强制学生参与其中。
借助“数学日记”这一形式,增强师生有效互动,看到了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世界,活动既实在又高效。
四、数学日记——引导多元教学评价方式的形成
在作业中增加数学日记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并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五年级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及统计”
后,我们就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调查写一篇数学日记。
有的学生调查了家里一周的支出情况;有的调查班上学生喜欢吃什么水果;有的调查家里一月用水电的情况等,并写成一篇篇数学日记。
有的同学写到:家里一周的开支真不少,看来还是要勤俭节约呀。
有的说家长在自己身上花销这么多,父母真辛苦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好孝敬他们。
还有的说,家里每天可以把洗脸的水冲厕所,浇花等,可以节约不少水……
这样的作业提供了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弹性空间,增进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程度,激发了学生创造和自我评价的动机,教师也可以从这一侧面来评价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学习情况。
当然,“数学日记”在实践中,往往也会有为完成任务应付等现象,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学生无话可说,不知写什么好。
面对这种情况,加强指导显得十分必要。
对于数学日记,我认为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来指导。
1.指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写
如在学完“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后,让学生思考,碰到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能不能借助长方体或正方体测量出它的体积呢?很多学生想出了好办法,有的利用水,有的利用橡皮泥,有的利用长方体的容器测出了鸡蛋、乒乓球、石块等的体积,并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数学日记。
2.提倡学生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
学生的数学日记可以写预习或复习时的疑问与体会,可以写自己课堂的得失,以及自我评价。
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常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时也有失败的懊恼,学生把学习数学的心理体验在日记中表达,让老师、同学了解,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释放。
3.帮助整理所学的知识
一个单元结束后,学生的理性知识较多,感性知识积累不够,要指导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疏理,采用与众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
有的学生绘制知识结构网络图,有的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对比等。
这在高年级学生学习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记录一种学习方法或解题思路,推荐给其他同学
在学习数学活动中,学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并把它纳入已有的知识构建中,在过程中有许多方法要探索和选择。
通过数学日记可以把探索选择方法的过程写下来,并推荐给其他同学。
5.记课外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如果只限于课堂,就太窄了。
为了使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获取知识,要鼓励他们把从网上查的,书籍上找的,从长辈那里学到的各种知识记录下来,通过交流让全体同学共享,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同时,学习的方式在交流中悄然无声地变化着。
日记中洋溢着的一股股浓浓生活气息,给我的数学教学送来春天的新绿,道出了孩子们心灵的絮语。
真是“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总之,数学日记这一创新形式,将数学知识融于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处处皆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