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中化学试卷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题分类汇编及解析1(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高中化学试卷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题分类汇编及解析1(2)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r 2(g)2322Al O (s)SO (g)3H O(l)Δ
HBr(aq)AlBr (s)−−−→−−−−→ B .2H O(g)CO(g)
2334ΔFe O (s)Fe(s)Fe O (s)−−−→−−−→高温 C .Cu(s) 3FeCl (aq)(aq)22Δ
CuCl (aq)Cu O(s)−−−−→−−−−→葡萄糖 D .SiO 2232Na CO (aq)CO (aq)
2323ΔNa SiO (aq)H SiO (s)−−−−→−−−→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Br 2(g)通入SO 2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Br 2+SO 2+2H 2O=H 2SO 4+2HBr ,可得到HBr 溶液,向HBr 溶液中加入Al 2O 3固体,发生反应6HBr +Al 2O 3=2AlBr 3+3H 2O ,得到AlBr 3溶液,加热AlBr 3溶液,AlBr 3是强酸弱碱盐,发生水解,加热促进水解,而且HBr 是挥发性酸,所以会得到Al(OH)3固体,A 错误;
B .在高温条件下,CO 可以还原Fe 2O 3得到Fe 单质,Fe 可以和水蒸气反应生成Fe 3O 4固体,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 2O 3+3CO 高温2Fe +3CO 2、3Fe +4H 2O(g)∆Fe 3O 4+4H 2,B 正
确;
C .铜单质可与FeCl 3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FeCl 3+Cu=CuCl 2+2FeCl 2,但是CuCl 2溶液不能与葡萄糖反应,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得到砖红色Cu 2O 沉淀,C 错误;
D .SiO 2不与Na 2CO 3溶液反应,SiO 2和Na 2CO 3固体在高温下可以反应,D 错误。

答案选B 。

2.下表中各组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的是
甲 乙
丙 A CH 2=CH 2 CH 3CH 2Cl
CH 3CH 2OH B NH 3 NO
HNO 3 C AlCl 3 Al(OH)3
Al 2O 3 D Cl 2
HCl CuCl 2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乙烯与HCl加成得到一氯乙烷,一氯乙烷消去得到乙烯与HCl,一氯乙烷与水发生取代得到乙醇,乙醇消去得到乙烯与水,符合转化,A项正确;
B. HNO3显酸性,NH3显碱性,由硝酸不能直接转化为氨气,不能实现转化,B项错误;
C. AlCl3与氨水反应得到Al(OH)3,Al(OH)3与盐酸反应得到AlCl3与水,Al(OH)3加热分解得到Al2O3,Al2O3与盐酸反应得到AlCl3与水,符合转化,C项正确;
D. 氯气与氢气反应得到HCl,浓HCl与高锰酸钾反应得到氯气,HCl与CuO反应得到CuCl2和水,CuCl2电解得到Cu与氯气,符合转化,D项正确;
答案选B。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
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介于Inm到l00nm之间
A.3个B.4个C.5个D.6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
平时注重知识积累,做这样的选择题才能做好。

【详解】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①正确;
②Na2O2是金属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②正确;
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③正确;
④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是盐而不是碱,④错误;
⑤虽然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是能透过滤纸,所以胶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⑤错误;
⑥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氢氧化铁胶体粒之间相互排斥,这是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⑥错误;
①、②、③三个说法正确,④、⑤、⑥三个说法错误;
答案选A。

4.纳米Fe3O4晶体材料可以作为核磁共振造影增强剂,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在反应②中,的作用可能是促进氯化铁水解
B.直接加热FeCl3溶液也可以得到四氧化三铁
C.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6FeOOH+CO=2Fe3O4+3H2O+CO2
D.纳米四氧化三铁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有可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反应②不参加反应,但加快反应速率,即加快了氯化铁水解,故A正确;B.直接加热FeCl3溶液,促进了氯化铁的水解,HCl易挥发,最终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不会得到四氧化三铁,故B错误;
C.由制备过程图可知,反应③的反应物为FeOOH和CO,由一种生成物为Fe3O4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为:6FeOOH+CO=2Fe3O4+3H2O+CO2,故C正确;
D.纳米四氧化三铁分散在适当分散剂中,属于胶体分散系,则具有丁达尔现象,故D正确;
答案选B。

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CaCl2(aq) CaCO3CaO
B.Na Na2O NaOH
C.(C6H10O5)n(淀粉) C6H12O6(葡萄糖) C2H5OH
D.Cu2S Cu CuSO4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中第一步不能实现转化,选项A错误;
B.钠在氧气中点燃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而不是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其中第一步不能实现转化,选项B错误;
C.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两步转化均能实现,选项C正确;
D.高温条件下硫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硫(火法炼铜),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法得到硫酸铜,第一步转化不能实现,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6.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①水②酸③碱④盐⑤氧化物
A.①B.①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水的分子式为H2O,含有氧元素,所以正确;
②酸分为无氧酸(如盐酸)和含氧酸(如碳酸),前者不含氧元素,后者含有氧元素,所以错误;
③碱除氨水(NH3•H2O)外,一般在组成上都含氢氧根,故一定含氧元素,所以正确;
④盐分为无氧酸盐(如氯化钠)和含氧酸盐(如碳酸钠),前者不含氧元素,后者含有氧元素,所以错误;
⑤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一定含氧元素,所以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知识,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物质的分类组成,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易错点为③根据碱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来判断。

7.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
①花生油属于混合物,液氯、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
②碳酸钠、氯化铵、氢氧化钡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③SO2、NO2和CO2都是污染性气体
④氨气、水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
⑤水玻璃、水银和水煤气都属于混合物
⑥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⑦氢氧化铁、有色玻璃和果冻都属于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⑥B.①②④⑦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花生油属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组成的混合物,液氯、冰醋酸都只含一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故①正确;
②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都含有离子键,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故②正确;
③SO2、NO2会导致酸雨的形成,而CO2是空气的组成成分气体,CO2不会导致大气污染,故③错误;
④氨气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水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硫酸钡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④正确;
⑤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水煤气是氢气和CO构成的,均是混合物,水银是金属单质,属于纯净物,故⑤错误;
⑥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故⑥正确;
⑦氢氧化铁属于纯净物,故⑦错误;
故答案选:A。

【点睛】
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水煤气是氢气和CO构成的。

8.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都属于胶体
②氯水、次氯酸都属于弱电解质
③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④明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不是混合物
⑤电解熔融的Al2O3、12C 转化为14C 都属于化学变化
⑥葡萄糖、油脂都不属于有机高分子
A.①②B.②④C.③⑤D.④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①分散质微粒直径不同是分散系的本质区别,稀豆浆属于胶体分散系、硅酸是难溶的沉淀、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故①错误;②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次氯酸属于弱电解质,故②错误;③Na2O、MgO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均为碱性氧化物,Al2O3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是两性氧化物,故③错误;④明矾是硫酸铝钾晶体属于化合物、冰水混合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四氧化三铁是化合物,都不是混合
物,故④正确;⑤12C转化为14C是核反应,既不属于物理变化又不属于化学变化,故⑤错误;⑥葡萄糖、油脂属于有机物,但是相对分子质量不大,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⑥正确;故选D。

【点晴】
基础考查,侧重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胶体是分散质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硅酸是沉淀,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为弱电解质,是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是指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可达几万至几十万,甚至达几百万或更大;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9.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①稀豆浆②蒸馏水③硫酸铜稀溶液④FeCl3稀溶液⑤云雾
A.②④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稀豆浆是胶体;②蒸馏水是纯净物,不是胶体;③硫酸铜稀溶液属于溶液分散系;
④FeCl3稀溶液属于溶液分散系;⑤云雾是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稀豆浆、云雾,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蒸馏水、硫酸铜稀溶液、FeCl3稀溶液;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应用,注意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只要判断出哪些分散系是胶体即可;丁达尔效应是指: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

10.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颜光美教授课题组发现一种叫M1的天然病毒(属于蛋白质),其能杀死癌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该病毒含有C、H、O、N、S等元素,其直径大约为70nm。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1病毒中的C、H、O、N、S原子最有可能以共价键结合
B.M1病毒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M1病毒溶于水形成的液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D.M1病毒在生物体内的水解产物可能是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C、H、O、N、S属于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最有可能形成共价键,A正
确;
B.M1病毒属于蛋白质,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所以M1病毒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 错误;
C.M1病毒溶于水形成的液体属于胶体,故具有丁达尔效应,C正确;
D.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B选项注意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类似的还有淀粉和纤维素也是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而油脂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注意区分;本题C选项注意胶体的本质取决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1~100nm之间的为胶体。

11.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合硫酸铝[Al2(OH)x(SO4)y]n是新型絮凝剂,可用来杀灭水中病菌
B.杜甫的诗句“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中的柳絮富含高分子糖类
C.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凡火药,硫为纯阳”中硫为浓硫酸
D.水泥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尘,是因为烟尘在空气中形成胶体且发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聚合硫酸铝在水中水解得到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可作絮凝剂,但不能杀灭水中病菌,A选项错误;
B. 柳絮富含纤维素,纤维素是高分子糖类,B选项正确;
C. 火药中含硫物质为硫单质,不是浓硫酸,C选项错误;
D. 高压电除尘,是因为烟尘在空气中形成胶体,带电的胶粒在电场中发生电泳,D选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电泳:胶体粒子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因吸附带电粒子而带电,所以胶体粒子可在电场中定向移动。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的产物相同
C.SO2、NO、CO2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HCl、HNO3都是强酸,和FeO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SiO2、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相应的钠盐和水,A正确;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的产物不相同,后者还有氧气生成,B错误;C.SO2、NO都是大气污染物,CO2不是大气污染物,其中NO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易被氧化为NO2,C错误;
D.HCl、HNO3都是强酸,盐酸和FeO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氧化亚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选A。

【点晴】
该题的易错选项是D,有关硝酸参与的化学反应,除了要明确硝酸的强酸性以外,还应该特别注意硝酸的强氧化性,尤其时与还原性物质反应时,常见的考点有与氧化亚铁,与四氧化三铁,与硫化亚铁等有关反应的方程式判断。

13.我国学者研究出一种用于催化 DMO 和氢气反应获得 EG 的纳米反应器,如图是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纳米颗粒是一种胶体,能将氢气解离成氢原子
B.EG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
C.1molDMO完全转化为EG时消耗2molH2
D.催化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有 H—H、C—O、C=O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Cu纳米颗粒是单质,能将氢气解离成氢原子,不是胶体,A选项错误;
B.由微观过程示意图可知,EG是乙二醇,分子中含有2个醇羟基,因此能发生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B选项正确;
C.DMO为草酸二甲酯(CH3OOCCOOCH3),DMO与H2反应产生CH3OH和CH3OOCCH2OH、H2O,1 mol DMO反应需要3mol H2,若完全转化为EG时消耗6mol H2,C选项错误;D.CH3COO—COOCH3+4H2→CH3OH+HOCH2CH2OH,由图及反应可知催化过程中断裂的化学健有H—H、C—O、C=O,D选项正确;
答案选AC。

14.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有强还原性。

已知:
①2P4+3Ba(OH)2+6H2O=3Ba(H2PO2)2+2PH3↑,②H3PO2+NaOH(足量)=NaH2PO2+H2O。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H3PO2的结构式为
B.H3PO2具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可能被氧化成磷酸
C.NaH2PO2是酸式盐
D.每消耗1mol P4,反应①中转移6mol电子
【答案】CD
【解析】
【详解】
A.根据②反应可知H3PO2是一元酸,由于只有-OH的H原子能够电离,因此可说明H3PO2
的结构式为,A正确;
B.由于P元素最高化合价是+5价,而在H3PO2中P元素化合价为+1价,说明该物质具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可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5价的磷酸,B正确;
C.根据A选项可知H3PO2是一元酸,所以NaH2PO2是正盐,不是酸式盐,C错误;
D.在①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数值是6,说明每有2mol P4反应,反应①中转移6mol电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D。

15.Ⅰ.已知31g白磷变为31g红磷释放能量。

试回答:
(1)上述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常温常压下,白磷与红磷更稳定的是__________。

Ⅱ.下图是H2(g)+I2(g)⇌2HI(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

(3)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键能_______(填“>”、“<”或者“=”)生成物的总键能。

(4)已知1molH2与1molI2完全反应生成2molHI会放出11kJ的热量,且拆开1mo lH−H键、1mol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299kJ。

则拆开1molI−I键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_______kJ的热量。

(5)1molH2和1mol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别为:286kJ、890kJ,则1gH2完全燃烧时放出
的热量为:___kJ;等质量的H2和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化学式)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化学红磷< 151 143 H2
【解析】
【分析】
Ⅰ.(1)根据白磷和红磷是不同的物质判断;
(2)根据白磷变为红磷释放能量;根据物质能量的高低与其稳定性的关系判断;Ⅱ.(3)旧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生成要释放能量,当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大于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则为放热反应;
(4)反应的焓变为-11kJ/mol,利用焓变等于反应物的键能之和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的差计算;
(5) 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H2O放出的热量为286kJ, 1mol CH4的质量为12g,1molCH4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别为890kJ,则1g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86kJ
2
=143kJ;计算1g
H2、1gCH4分别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从而确定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H2和CH4哪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多。

【详解】
(1)因白磷和红磷是不同的物质,白磷变为红磷是化学变化;
(2)因白磷变为红磷释放能量,所以白磷具有的能量大于红磷具有的能量,物质的能量越低,稳定性越好,故红磷较稳定;
(3)根据能量图可知,反应为放热反应,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4)化学反应:H2(g)+I2(g)⇌ 2HI(g),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焓变;拆开1molI−I键需要吸收的热量为x,则436kJ/mol+x-2×299 kJ/mol=-11 kJ/mol,x=151
kJ/mol,则拆开1molI−I键需要吸收的热量为151 kJ/mol;
(5) 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H2O放出的热量为286kJ, 1mol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别
为890kJ,则1g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86kJ
2
=143kJ;计算1g 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143kJ,1mol CH4的质量为16g ,1g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890kJ
16
=55kJ,完全燃烧相同
质量的H2和CH4,氢气放出的热量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