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1.5分.每题下面都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细胞学说揭示了( )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C.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解答:解:A、细胞学说没有说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A错误;
B、细胞学说表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但没有揭示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B错误;
C、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说明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正确;
D、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说明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明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组成人体的最基本元素是( )
A.O B.H C.P D.C
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据此答题.
解答:解:A、O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但不是最基本元素,A错误;
B、H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但不是最基本元素,B错误;
C、P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但不是最基本元素,C错误;
D、C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基本元素及最基本元素,明确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血红蛋白分子由2条α链和2条β链组成,其中α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血红蛋白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 )
A.141个B.146个C.570个D.574个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是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脱去1分子水的过程,氨基酸残基由肽键连接形成肽链;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解答:解:由题意知,血红蛋白含有4条肽链,同2×141+2×146=574个氨基酸,因此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肽键数=574﹣4=570个.
故选:C.
点评:对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与氨基酸和肽链数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4.当细胞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将( )
A.保持不变B.降低C.升高D.不能确定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细胞中的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与细胞新陈代谢有密切关系,当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高时,细胞新陈代谢旺盛,反之亦然.
解答:解:当细胞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高,即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低.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强度之间的关系,对于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功能和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关系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5.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中只有磷脂分子可以运动的
B.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C.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糖类组成
D.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中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生物膜的功能特性;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而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解答:解:A、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是可以流动的,A错误;
B、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细胞需要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B 正确;
C、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C错误;
D、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中化合物的种类一般相同,但不同的细胞,构成细胞膜中化合物的数量不相同,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成分、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人体血液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
A.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C.协助扩散D.渗透作用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
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
举例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Na+、K+、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解答:解:人体血液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三种运输方式的区别.
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C.在最适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D.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考点:酶的概念;酶的特性.
分析:1、酶的本质:酶的本质是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酶的作用:降低活化能.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作用机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一个原本在较温和条件下不能进行的反应可以高效快速地进行.
3、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3倍,这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的特点,酶的专一性的解释常用“锁和钥匙学说”.
(3)温和性: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都有最适的温度和最适的PH值,高于或低于最适的温度和最适的PH值,都会导致酶的活性降低.
解答:解:A、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正确;
C、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在最适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C正确;
D、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酶的化学本质以及酶的特性,以及考查酶的作用原理,明确酶的特性、明确酶的本质,难度不大.
8.下列能正确表示ATP分子的结构简式是( )
A.A﹣P﹣P~P B.A~P~P~P C.A﹣P~P~P D.A﹣P﹣P﹣P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分析:ATP分子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
解答:解:A、﹣代表普通磷酸键,而ATP分子只有一个普通磷酸键,A错误;
B、~代表高能磷酸键,而ATP分子只有两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
C、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C正确;
D、ATP分子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两个高能磷酸键,其结构简式为A﹣P~P~P,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ATP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ATP的基础知识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9.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各消耗了1摩尔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之比为
( )
A.1:2 B.2:3 C.3:1 D.4:3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解答:解:由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与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是1:6,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与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是1:2,因此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各消耗了1摩尔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之比为3:1.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对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反应式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反应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
A.叶绿体的外膜上B.类囊体的薄膜上
C.叶绿体的内膜上D.叶绿体的基质
考点: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分析: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相结合,而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
解答:解:高等植物的叶绿体结构极为复杂和精细,叶绿体外部是由两层单位膜围成的被膜,被膜以内是透明的基质,基质里悬浮着粒状结构,叫基粒.基粒由类囊体垛叠而成,类囊体是由单层单位膜围成的扁平具穿孔的小囊.组成基粒的类囊体叫基粒片层,连接基粒的类囊体叫基质片层.构成类囊体的单位膜上分布有大量的光合色素,是光能的吸收与转化的主要部位,所以类囊体膜也称光合膜.基质片层与基粒片层相连,使各类囊体之间相互沟通,利于光能的吸收与转化,也促进了物质代谢的进程和光合产物的转运.
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叶绿体的结构以及与吸收光能有关的色素的分布,识记水平的考查.
11.下表为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t/h),据表分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细胞类型分裂间期分裂期细胞周期
甲15.3 2.0 17.3
乙13.5 1.8 15.3
丙21 1 22
丁20.5 1.5 22
A.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B.甲细胞分裂期的时间比丁细胞的长
C.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的长
D.观察有丝分裂过程时选择丙类型的细胞最好
考点: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观察有丝分裂过程是选择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比例越大越好.
解答:解:A、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故A正确.
B、据表格可知:甲细胞分裂期的时间是2.0t/h,丁细胞的分裂期是1.5t/h,故B正确.
C、根据表格可知,不同的细胞的分裂间期时间都比分裂期长,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故C正确.
D、观察有丝分裂过程是选择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比例越大越好,选乙细胞较好,故D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周期概念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 )
A.各种细胞B.各种细胞和各种组织
C.各种器官D.细胞的癌变或衰老、凋亡
考点:细胞的分化.
分析: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这些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解答:解:细胞分化的过程大致是:细胞分裂所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结果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的理解,对细胞分化的概念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难度较低
13.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
A.ATP B.糖类C.脂肪D.核酸
考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葡萄糖,生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最终能源都来自于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
解答:解:据分析可知,生物体内能量供给主要来自于糖类,故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糖类通过细胞呼吸氧化分解后释放的能量,必需先形成ATP,然后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故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几种不同的能源物质,试题难度一般.
14.小卢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他在视野中观察到的大部分细胞处于( )
A.分裂期的前期B.分裂期的中期C.分裂期的后期D.分裂间期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周期的概念.
分析:细胞周期:
(1)细胞类型:连续分裂的细胞;
(2)持续时间: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3)阶段划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4)特点:不同类型的细胞,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长.
解答:解: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而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只占整个细胞周期的5%~10%.因此用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视野中观察到的大部分细胞处于间期.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周期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分裂间期所占时间的长短判断视野中该时期细胞的数量,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5.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消耗ATP的是( )
A.肌细胞收缩B.生物的发电、发光
C.细胞渗透吸水D.细胞的主动运输
考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ATP是高能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其中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解答:解:A、肌细胞收缩需消耗能量,A错误;
B、生物的发电、发光需消耗能量,B错误;
C、细胞渗透吸水属于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正确;
D、主动运输需载体和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
点评:ATP是高能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其中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16.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脂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B.脂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C.各种脂质的组成元素都只有C、H、O
D.脂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考点:脂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脂质的组成元素;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解答: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A错误;
B、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脂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B正确;
C、磷脂的组成元素含有C、H、O、N、P,C错误;
D、脂质分为磷脂、脂肪和固醇,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知识简单,考查脂质的种类,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17.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与正常细胞相比,衰老细胞的新陈代谢能力下降
B.细胞衰老是一种出现在老年阶段的现象
C.衰老细胞的体积较正常细胞小
D.衰老细胞的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细胞少
考点: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据此答题.
解答:解:A、细胞衰老后,其新陈代谢速率减慢,A正确;
B、细胞衰老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B错误;
C、细胞衰老后,细胞体积较小,因此衰老细胞的体积较正常细胞小,C正确;
D、细胞衰老后,细胞中的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明确细胞衰老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8.蓝藻和乳酸菌都具有的结构是( )
A.细胞膜和叶绿体B.内质网和中心体
C.核糖体和线粒体D.细胞膜和核糖体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含有核酸的蛋白质等物质.
解答:解:蓝藻和乳酸菌都是原核生物,二者都没用具膜的细胞器,都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和核糖体,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属于简单题.
19.科学家用胡萝卜韧皮部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新植株,这说明植物细胞具有( ) A.变异性B.特异性C.全能性D.多样性
考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
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解答:解: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全能性是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用胡萝卜韧皮部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新植株,这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故选:C.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全能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掌握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明确细胞全能性是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再作出准确额判断即可.
20.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把视野调亮,图象才清晰
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识记并掌握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解答:解:A、先用低倍镜是因为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的标本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然后在换用高倍镜,A正确;
B、在使用高倍镜的过程中,只调节细准焦螺旋,不用粗准焦螺旋,B错误;
C、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因此要把视野调亮,图象才清晰,C正确;
D、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大,但缩小了观察的视野,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情况,意在考查考生显微镜操作的技能,难度不大.
2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一个大肠杆菌对应于哪个层次( )
A.细胞和个体B.细胞C.个体D.种群和群落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据此答题.
解答: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均离不开细胞,动物的个体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的个体层次无系统层次,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只靠一个细胞即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因此一个大肠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故选:A.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并能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
22.炭疽杆菌与酵母菌细胞的最本质区别是( )
A.有无核物质B.有无细胞壁
C.有无成形的细胞核D.有无细胞器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解答:解:A、炭疽杆菌与酵母菌细胞都具有核物质,A错误;
B、炭疽杆菌与酵母菌细胞都具有细胞壁,B错误;
C、炭疽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它们最本质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
D、炭疽杆菌与酵母菌细胞都有细胞器,其中炭疽杆菌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23.变形虫的表面任何部分都能伸出伪足,人体内的一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上述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
A.选择透过性B.一定的流动性C.保护性D.主动运输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解答:解:变形虫表面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内的一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和异物,细胞的形状发生变化,所以都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