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一、以教研为切入点,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1版)》中提出明确要求,“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
的重要方法。

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教育部
提出要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而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本身必须首先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而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将这种创新
思维、创新意识通过创新型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

在教研探讨中,有些教师一提创新思维,想到的就是让学生搞小发明小创造。

这些活动虽然确实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但有些
脱离数学教材。

笔者认为,通过挖掘数学教材,将时代潮流的思想和观点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与课堂进行结合,也算是一种创新。

数学教师需要的就是这种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教
学法。

二、营造创新思维环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着“独角戏”。

教师是整个课
堂的主角,传道、授业、解惑,偶尔提出个问题,点明学生回答,而后教师再进行点评。

整个课堂的节奏和推进完全有教师一个人把控,学生只需要听讲,按教师的要求做即可。

这样的被动听课模式,课堂容易死气沉沉,学生容易丧失兴趣,课堂教学也不容易出效率。

在数学交流研讨中,笔者和几个数学教师一致认为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
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创新思维的数学课堂环境,让学生发散思维。

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在讲
课过程中,就某一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突
出自己的课堂参与者地位。

再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在某个小节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
讲台让给学生,由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授课,其他学生向其提问题。

在这一交互
过程中,扮演教师的学生能发现自己对知识点掌握的不足,双方学生也能在观点碰撞中擦
出火花,迸出灵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权威
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中,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定式思维、思维僵化、守成不变。

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如质疑同桌提出的解题思路、
某问题的答案、质疑教师的讲课内容,甚至质疑数学教材这一“权威”。

在质疑之后,便
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观点交流和碰撞。

通过质疑,逐渐打破常规,打破学生
的定式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检验自己的想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为了让学生敢于质疑,笔者和其他数学教师研究决定,在课堂教学或者布置作业时,教师
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质疑。

只要学生迈出了质疑的第一步,以后的
路就“顺”了。

四、培养创新兴趣,为思维形成提供动力
如果说质疑是打开创新思维的阀门的话,那创新兴趣的培养就是动力支撑。

初中阶段
的学生处于好奇的阶段,对任何事情都容易产生兴趣;与此同时,他们也有些“三分钟热度”,喜欢的事情过不了多久就失去了兴趣。

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还要保持住这个兴趣。

在研讨中,笔者总结出几个数学教师常用的“小妙招”。

首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先让学生在学习中尝到失败的滋味,而后再创造条件,让学生享受成功,这时的成功无疑更有意义,更能让学生激动和珍视。

如针对不同基
础和水平的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图形设计大赛、数字福尔摩斯等,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
和联想,进行创造,在发扬个性和创新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又或者,利用初中几何知识的
各种变换和奥妙,让学生创新联想,将不同的图形和线条组成各种新的图形,让学生感受
几何的创造之美。

当然,在创造中,数学教师更可以结合生活,融入生活中的.图形元素,将学生自由发挥聪明才智,体会生活中的成功和快乐,培养生活中的创新兴趣和精神。

当然,笔者认为,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师也不能一下将目标定得太高。

最好的方法就
是让学生“原地站着够不到;踮踮脚,跳一跳,努努力就能够得到”。

这样,学生不至于
因为过于简单而失去创新的兴趣,也不会因为难度过高而没有信息。

经过自己努力达成的
创新,极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大兴趣和积极性。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
和科技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

笔者作为教育工作者中的一份子,借鉴和学习之前优秀数学
教师的宝贵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和不断探索,探究出越
来越丰富和完善的教学方法,为家长、为学校、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且全面
的创新型人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