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某某十校联盟摸底)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国扶命。

这表明( )
A.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
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
答案 C 从材料可知,道教的改革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主动适应社会变革,但不能说明儒道出现了融合,所以答案选C,排除A;材料并没有涉及儒学正统地位的问题,所以排除B;修身齐家治国是儒家所奉行的,排除D。

2.[2018某某七市(州)3月质检]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主X知、行分际,“先知而后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

据此可知( )
A.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
B.阳明心学主X以行代知
C.朱熹重知轻行、知行脱节
D.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朱熹主X“先知而后行”,而王阳明则提出“知行合一”,更加强调“行”, 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这说明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

故选D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故A项错误;B、C两项表述与材料信息明显不符,排除。

3.(2019某某某某质检)王阳明提倡的“致良知”直截简明,容易激活追求自由的理想主义和超越的批判精神,明中期以后迅速传播开来。

这说明( )
A.经济生活影响市民价值取向
B.心学已经取代了程朱理学
C.心学适应君主专制强化需要
D.科举制推动了心学的传播
答案 A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崛起。

从材料信息看,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促进了思想解放。

这说明经济生活影响市民价值取向,故选A项。

心学并未取代程朱理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强调心学“容易激活追求自由的理想主义和超越的批判精神”,故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科举制对心学传播的影响,故D项排除。

4.(2019某某某某模拟)有研究表明,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荀子思想色彩”。

但在北宋时期,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荀况仅被封为某某伯。

自此,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

这反映了( )
A.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B.统治者开始重视伦理道德
C.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D.孟子在儒家道统中的地位日渐上升
答案 D 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已经成为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B项中“开始”的表述错误,排除;题干材料只能说明荀子的地位有所下降,而非其思想退出历史舞台,故C项错误;由汉唐时期重视荀子思想到宋代尊奉孟子甚于荀子可知,孟子在儒家道统中的地位日渐上升,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故D项符合题意。

5.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答案 C 关羽因其忠勇被人称颂,符合统治者宣扬的社会价值观,因而被统治者所加封,故C项正确。

6.(2018某某某某四调)《宋史》载: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某某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某某,入楚、海州界,命知州X叔夜招降之”。

明代施耐庵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创作了《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讲述北宋宋江等人由被迫落草、替天行道,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新型史料介入有助于厘清历史事实
B.古代史学家扬善抑恶的传统影响历史解释
C.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
D.不同的史学家对同一历史现象有不同理解
答案 C 南宋以降,理学逐渐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理学主X的“忠义”逐渐被大众认可和接受。

从材料信息看,《宋史》中的宋江出身为盗,后被政府招降;而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宋江则是被迫落草为寇,替天行道,最后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这一文学形象体现了“忠义”思想。

这说明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故选C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新型史料对历史研究的影响,故A项错误;《宋史》中对宋江的记述无法体现史学家“扬善抑恶”,小说《水浒传》并非史学家所作,故B、D两项错误。

7.(2018某某某某高三9月模拟)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由表某某息可见当时( )
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名称地点描述
匡社某某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吴江黄宗羲等人訾议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某某某某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某某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某某学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答案 D 根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以“八股文”钳制人们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虽然出现了几个城市,但是不足以说明中小市镇大量兴起,故B项错误;四民结构是指士农工商四个阶层,材料仅涉及士商阶层,未提及农工,而且没有社会分化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晚明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根据材料“匡时救世”“訾议时政,裁量公
卿”“保商务,谋公益”“讲某某学”可知,晚明时期经世致用思潮兴起,故D项正确。

8.(2019某某某某摸底)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譬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

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 )
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
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
D.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
答案 D 根据材料“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可以看出三位思想家都十分强调过去的历史对现在的重要借鉴作用,体现了三位思想家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D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三人的思想是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A项错误;三人没有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9.(2018某某六校四联)章太炎曾说:“船山(王夫之)学术为汉族光复之原,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端在于斯。

”章太炎这样说的原因是王夫之的学说( )
A.表现了资产阶级某某思想
B.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
C.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D.为某某革命思想提供启示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可知,章太炎认为,王夫之的学说是“汉族光复之原”,近代的民族运动都受其思
想的影响。

这主要是由于王夫之的学说为某某革命思想提供启示。

故选D项。

王夫之的学说不属于资产阶级思想X畴,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属于儒家思想的自我革新,故C项错误。

10.(2018某某某某二模)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

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X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同时他又指出,“有明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这反映了黄宗羲( )
A.主X实行君主立宪制
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C.主X恢复宰相制度
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
答案 D 根据“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X限制君权”“有明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废除丞相的措施,在他看来,丞相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制约君权,防止权力过于集中。

这说明黄宗羲未能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D项正确。

君主立宪思想、主权在民思想都是近代传入中国的,A、B两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1.(2019某某某某质检)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
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强化专制主义的需求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C.史官主导思想的转变
D.封建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答案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也会反映现实社会生活,思想统治服务于政治需要,中国古
代社会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在思想上出现了对忠、孝、义等观念的强化与推崇,A项正确。

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古代史官不能主导主流价值观,C项错误;伦理道德教化是加强思想控制的表现,也同样服务于政治需要,D项排除。

12.(2018某某某某二调)萧公权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据此推断,明清时期的思想批判( )
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
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萧公权指出,黄宗羲的思想源自《孟子》的“贵民”和《礼运》的“天下为公”,也就是说,明清时期的思想批判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故选B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经世致用,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强调黄宗羲对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无法体现对理学主体地位的维护,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某某贺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黄宗羲还认为臣工不能盲目地听命于君主,君与臣是共同治理国家的人,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衡量天下治理的标准是人民的安危,而不是王朝的盛衰。

他指出,专制帝王的法,是保护他们自己的统治而制定的,是一家之法,因而是非法之法。

黄宗羲主X设置宰相以分君主权势,凡国家大政,宰相有权与天子“同议可否”。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材料二孟德斯鸠认为,暴君政体是靠恐惧来维持的,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把自己看成是一切,把其
他人都视为草芥,同时不要任何法律,君主个人的意志就是法律。

暴君政体破坏了整个社会,暴君政体也
违反了人性。

孟德斯鸠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

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
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从哪些方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和黄宗羲反对君主暴政的主X有何异同?并说明不同
之处的原因。

(17分)
答案(1)君民关系:君主压迫剥削人民以满足私欲;君臣关系:君主专制,臣工盲目听命于君主;是非标准(天下治理的标准):以君主的个人意志而不是以人民的安危为治理标准;国家法律:是帝王一家之法而非是非之法。

(8分,答对4点即可)
(2)同:都认为君主给社会带来了危害;都反对君主凌驾于社会之上;都反对专制法律;都主X对君主权力进行制约;都提出了分权主X。

(6分,答对3点即可)
异:
对君主权力进行制约的方式不同:黄宗羲主X在君主制下设宰相,与君主同议国家大政;孟德斯鸠主X 把国家权力划分到不同部门,实行三权分立。

本质不同:黄宗羲的主X本质上是君主专制制度;孟德斯鸠的主X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某某制度。

思想体系不同:黄宗羲的主X是传统的封建思想;孟德斯鸠的主X 是资产阶级某某思想。

(4分,答对两点即可)
原因:明末清初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发展缓慢;虽然出现对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批判但本质上还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分,1点2分,2点3分)
18世纪的欧洲,已经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思想解放的洗礼;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君主立宪制得以确立并不断完善。

(4分,答对2点即可)
14.(2018某某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16—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14—17世纪)
明清启蒙运动是在复兴“三代之制”的旗帜下展开的。

如黄宗羲等曾以《左传》中民为“神之主”、《孟子》中“民贵君轻”的思想来批判君主专制:“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早期启蒙运动犹如在理学的磐石下畸形生长的一株弱草,发生的X围主要局限在少数进步思想家中,其影响也未文艺复兴是通过对希腊罗马灿烂的古典文化的重新高扬而进行的一场以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主义精神的斗争。

正如伏尔泰所指出: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于简单复古,而在于“创新”。

文艺复兴把人的自由与解放推到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人类
超出少数清醒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及江南一带的士子阶层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摘编自X念慈《试析中国早期启蒙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材料为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对比表。

从表中提取有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
答案评分标准:
说明
一等(9~12分)①紧扣材料概括观点,观点明确
②运用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准确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5~8分)①运用部分材料信息概括观点,观点较明确
②运用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准确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0~4分)①偏离材料,观点不明确
②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未运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一:
论题: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文艺复兴运动都以“复兴”古代思想的形式来反对封建主义。

(2分)
阐述:在明末清初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刺激下,启蒙学者以理想化的“三代之制”去衬托“今世之弊”,用传说中的氏族某某制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以“百家争鸣”的诸子学风去声讨盛行于
明清的文化专制。

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处于萌芽阶段,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对希腊古典文化的重新高扬,用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主义精神,进步的思想界还未形成全新的思想体系。

(8分)总之,当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往往借助古典文化对抗强大的封建主义。

(2分)
示例二:
论题: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文艺复兴运动在性质和影响上大相径庭。

(2分)
阐述:从性质来看,中国早期思想启蒙运动没有超越儒家思想的X畴,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从影响来看,中国早期思想启蒙运动虽然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但未提出新社会制度的构想,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对社会的影响力有限,未能推动社会的转型;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对新航路开辟、欧洲某某改革和自然科学发展影响重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8分)
总之,中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差异带来了二者在性质上与影响上的不同。

(2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