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建筑给排水》第7章 建筑内部雨水排水系统
![《建筑给排水》第7章 建筑内部雨水排水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aebfcbbec3a87c24128c420.png)
繁形成水塞,出现负压抽力,管内压力
增加较快。
Q
泄流量
Q QB 泄流量
掺K 气 比
雨水P
斗入 口处 压力
天h
沟 水 深
降t 雨 tB
历 时
tA QA
③ 饱和阶段: t=tB,充水率α=1 单相压力流
Q
Q-h:泄流量最大。
泄流量
Q-K: 掺气比为零,不掺气,管
内满流,天沟水深增加,泄水
Q
泄流量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斗
承雨斗 立管
檐沟
2、天沟外排水
天沟
山墙
50~100mm
溢流口
组成:
天沟、雨水斗、排水立管 天沟长度40~50m,不超过 50m,天沟坡度i=0.003~0.006。
防止天沟末端积水太深
泄压管
适用条件:
长度<100m的多跨工业 厂房的大型屋面
消能池
检查井
雨水斗 检 查 井
屋面集水优先考虑天沟形式,雨水都置于天沟内;建筑屋 面内排水和长天沟外排水一般宜采用重力半有压流系统 (如87型);大型屋面的库房和公共建筑内排水,宜采用 虹吸式有压流系统,檐沟外排水宜采用重力无压流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流动的物理现象
目的:了解雨水内排水系统由于水气两相流动,管内压 力变化的影响规律,为雨水管系设计提供依据。
室外雨水管道。
最小管径DN为200mm 最大管径不超过600mm 采用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或陶土管 管道坡度按生产废水管道最小坡度计算(表5-5)
第7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附属构筑物:检查井、检查口井和排气井(P201 图6.5)
按出户管在室内部分是否存在自由液面,可分为: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课件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f687c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6a.png)
质量检测
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对管 道进行质量检测,确保
管道内部无缺陷。
验收资料
收集并整理施工过程中 的技术资料、质量检验 报告等,形成完整的验
收资料。
05
雨水排水系统运行与管 理
运行管理要点
定期检查与维护
数据监测与记录
对雨水排水系统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管道 、水泵等设施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并处理 潜在问题。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
用于制造更耐腐蚀、高强度的管 材,提高排水系统的使用寿命。
新型涂料
用于管道内壁,防止污垢附着, 降低堵塞风险。
纳米技术
在管道材料中加入纳米粒子,提 高材料的抗紫外线、抗菌等性能
。
系统智能化与自动化发展
智能传感器
实时监测管道内的水流状况、水位高度等数据, 实现远程监控。
处理问题。
安全措施
制定并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配备安全设施,加强安全教育
,确保施工安全。
环境保护
合理利用施工材料,减少资源 消耗;控制施工噪音、粉尘和
废水的排放,保护环境。
验收标准与方法
外观检查
检查管道安装是否平直 、接口是否严密、检查 井和出水口是否符合设
计要求。
闭水试验
对安装完毕的管道进行 闭水试验,检查管道是
管道安装
按照图纸要求,进行雨水管道 、检查井、出水口的安装,确 保接口严密、流水通畅。
路面恢复
回填完成后,恢复道路路面, 确保与原有路面平齐。
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
01
02
03
04
材料检验
对进场的管材、水泥、砂石等 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
建筑排水系统
![建筑排水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d18a6f0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a.png)
建筑排水系统建筑排水系统是指在建筑物内部或周围设置的用于排除污水和雨水的设施和管道系统。
它在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生活质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原理、常见类型以及维护管理等相关内容。
一、设计原理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水原理:建筑排水系统通过设置下水道和排水管道,利用重力作用将污水引导到污水处理设施或城市下水道系统,实现排除污水的目的。
2. 分流原理:建筑排水系统会将污水和雨水进行分流处理,避免污水和雨水混合引起的环境问题,同时减轻城市下水道系统的负荷。
3. 排水原理:建筑排水系统通过设置斜坡、管道直径和通气装置等措施,使污水和雨水在管道中能够自然流动,保证排水的顺利进行。
二、常见类型建筑排水系统根据排水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污水排水系统:污水排水系统是将室内产生的污水从建筑物引导至下水道系统或污水处理设施的系统。
它由下水道、污水管道、污水处理设备等组成。
2. 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是将建筑物周围的雨水收集和排除的系统。
它包括雨水管道、雨水口、排水渠等设施,可以保证建筑物周围不积水,确保室内外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3. 综合排水系统:综合排水系统是将污水和雨水进行集中处理和排放的系统。
它将污水和雨水进行分流,并通过合适的处理方式进行净化,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维护管理良好的维护管理对于建筑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以下是建筑排水系统的常见维护管理措施:1. 定期检查:定期对建筑排水系统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漏水、堵塞、腐蚀等问题,并及时修复。
2. 清洁排水口:保持排水口的畅通,定期清理积聚在排水口内的杂物和污泥,避免堵塞。
3. 注意排水材料选择:在建设和维护过程中选择优质的排水材料,确保其耐久性和可靠性。
4. 防止过载:合理设计和使用建筑排水系统,避免过载情况的出现,防止因为超负荷而导致的系统损坏。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db489e67561252d380eb6eab.png)
[内排水系统的布置与敷设]
1.雨水斗,设在屋面雨水由天沟进入雨水管道的入口处 2.连接管,是连接雨水斗和悬吊管的一段竖向短管。一般与雨水 斗口径相同,但不宜小于100mm。 3.悬吊管,连接雨水斗和排水立管,是雨水内排水系统中架空布 置的横向管道。 4.立管,雨水立管承接吊管或雨水斗流来的雨水,一根立管连接 的悬吊管根数不宜多于2根,口径不得小于悬吊管管径。宜沿墙、 柱安装,在距地面1m处设检查口。 5.排出管,是立管与检查井间的一段有较大坡度的横向管道,其 管径不得小于立管管径。 6.埋地管,敷设于室内地下,承接立管的雨水,并将其排至室外 雨水管道,管径在200mm与600mm之间。 7.附属构筑物,包括检查井、检查口井和排气井,用于雨水管道 的清扫、检修、排气。
谢谢观看
[排水方式]
屋面雨水的排除方式按雨水管道的位置可分为外排水系统 和内排水系统。 按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流态可分为重力流雨水系统、 压力流雨水系统 雨水排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建筑结构形式, 屋面面积大小,当地气候条件及生产使用要求等因素确定, 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雨水排水方式,一般情况下,应尽 量采用外排水系统。
[外排水方式]
外排水是系统各部分均设置在室外,建筑物内部没有雨水管道 的雨水排水方式。 按屋面有无天沟又分为檐沟外排水和天沟外排水两种方式。
檐沟外排水是将雨水和雪水引入檐口处 檐沟,在檐沟内设雨水收集口,将雨水 和雪水引入雨水斗,经落水管、连接管 等排出。
檐沟外排水
天沟外排水
天沟外排水
由屋面构造上形成的 天沟汇集屋面雨水, 流向天沟末端进入雨 水斗,经立管及排水 管排向室外管道系统。 优点是雨水系统各部 分均设于室外,室内 不会产生水患,结构 简单,节省投资。 缺点是天沟必须有一 定的坡度才能达到排 水要求,需增大垫层 厚度,另外天沟防水 很重要。 适用于大型屋面排水。
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
![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5f5321d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f.png)
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
建筑排水系统是指建筑物内部的排水系统,主要用于排放污水和雨水。
它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包括排水管道、排水设备、排水口、排水泵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
1. 排水管道
排水管道是建筑排水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主要用于将污水和雨水从建筑物内部排出。
排水管道一般分为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两种。
污水管道主要用于排放厨房、卫生间等处产生的污水,而雨水管道则主要用于排放屋顶、露台等处的雨水。
排水管道的材质一般有PVC、PE、铸铁等,不同的材质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2. 排水设备
排水设备是指用于排放污水和雨水的设备,主要包括马桶、洗手盆、浴缸、淋浴器等。
这些设备一般都需要与排水管道相连,将产生的污水和雨水排出建筑物。
3. 排水口
排水口是指建筑物内部的排水口,主要用于将污水和雨水排出建筑物。
排水口一般分为地漏、墙漏、天沟等几种。
地漏主要用于排放卫生间、厨房等处的污水,墙漏主要用于排放墙体渗漏的雨水,天沟则主要用于排放屋顶的雨水。
4. 排水泵
排水泵是指用于将污水和雨水从低处排到高处的泵,主要用于排放地下室、地下车库等处的污水和雨水。
排水泵一般分为潜水泵和离心泵两种,不同的泵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包括排水管道、排水设备、排水口、排水泵等多个部分。
这些部分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排水系统,为建筑物内部的排水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e710fd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3.png)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定义、作用、设计原则和建设考虑,以及雨水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1. 定义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是为了有效而安全地处理建筑物屋面、道路和其他硬表面上的雨水而设计的一系列设施。
它包括收集、输送、储存、过滤和处理雨水的设备和管道网络。
2. 作用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防止水浸和水灾:通过排除建筑物周围积水,减少水灾的风险,保护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 资源回收和维护生态平衡:将雨水收集和利用,可以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减轻对自来水的依赖。
同时,雨水排水系统也可以过滤和处理雨水,保护水源和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3. 设计原则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结构合理: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地形情况,合理规划雨水收集和排放的设备和管道,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高效节水: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来水的使用。
例如,利用屋顶的雨水储存和灌溉系统,实现植物的生长和绿化。
- 环保可持续:采用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建筑雨水排放对水质和环境的污染。
同时,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也可以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建设考虑在建设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设备选择: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行性,选择合适的雨水排水设备和器具。
例如,合适的雨水收集罐、过滤器和分水器等。
- 管道布局: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和排水需求,设计合理的管道布局和斜度,确保雨水快速排出,避免堵塞和积水。
- 操作和维护:建筑雨水排水系统需要定期维护和清洁,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操作人员需要进行相关培训,了解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 法规和标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质量和安全。
5. 可持续发展雨水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筑雨水排水系统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ppt课件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660b7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0.png)
雨水立管最大设计泄流量
管径(mm)
75 100 125 150 200
最大设计泄流量(L/s) 9 19 29 42 75
第7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总目录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2024/2/10 本章总目录
7.4.3 天沟外排水设计计算
屋面天沟为明渠排水时,天沟水流流速可按明渠 均流公式计算:
第7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2024/2/10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本章概述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是建筑物给排水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及时排除降落在建筑物屋面 的雨水、雪水,避免形成屋顶积水对屋顶造成威胁, 或造成雨水溢流、屋顶漏水等水患事故,以保证人 们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本章将对建筑物各种形式的雨水排水系统进行 系统介绍。
第7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总目录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2024/2/10 本章总目录
7.4.2 普通外排水设计计算
根据屋面坡度和建筑无立面要求等情况,按经 验布置立管,划分并计算每根立管的汇水面积,计 算每根立管需排泄的雨水量Q 。查下表使设计雨水 量不大于表中最大设计泄流量,确定雨水立管管径。
内排水系统工程图
CAD 设计图 在这里单击鼠标左键查看
第7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
2024/2/10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7.2.2 内排水系统分类
根据立管连接雨 水斗的个数分为
单斗、多斗雨
根据系统是否与 大气相通分为
密闭系统
水排水系统
敞开系统
按雨水管中水流的 设计流态可分为
建筑给排水第章雨水排水系统(1)
![建筑给排水第章雨水排水系统(1)](https://img.taocdn.com/s3/m/0fca5ebf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2.png)
建筑给排水第章雨水排水系统(1)建筑给排水第章——雨水排水系统一、概述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处理各种天然资源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雨水是其中一种关键因素,因为如果没有有效的排水系统,雨水可能会积聚在有限的空间里,危及建筑物的结构和安全。
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建筑物都需要一个有效的雨水排水系统。
二、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1.雨水收集设施这一部分被设计成覆盖建筑物的屋面或墙面或其他适合收集雨水的部分,以收集并将雨水输送到排水系统中。
2.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由PVC或其他适合输送雨水的材料制成,并贯穿整个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这些管道需要具有耐腐蚀性和耐压性,以确保其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
3.获取设备这一部分的设备用于将收集到的雨水输送到排水系统的管道中。
获取设备包括管道活栓、任意点、检查井等。
4.排放设备排放设备包括弯头、接头和下水管等,它们都是将雨水从管道中移除并排放到外部环境中的关键部分。
排放设备需要具有优秀的排水和防止倒流的功能。
三、雨水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1.雨水从屋顶和其他收集点收集到集点。
2.雨水经由管道输送到检查井。
3.从检查井通过管道移动到下水道或蓄水池。
4.使水从下水管或蓄水池排放到排放设备中,并定期进行维护。
四、雨水排水系统的优点1.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减轻洪水灾害。
2.平衡自然水循环,维持生态平衡。
3.节约水资源,具有可持续性。
4.减少二次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五、雨水排水系统的建设与管理雨水排水系统的建设需要符合国家标准,并经额定的专业机构验收。
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也十分重要,以确保其持续稳定运行。
六、结论有效的雨水排水系统是每个建筑物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减轻城市排水压力,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因此,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建立一个可靠的雨水排水系统非常重要。
建筑排水系统
![建筑排水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37dd26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6.png)
建筑排水系统
建筑排水系统是指建筑物内部的排水管网系统,用于将建筑物内部产生的废水、雨水等排出。
它包括卫生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两部分。
1. 卫生排水系统:
卫生排水系统主要用于将建筑物内部产生的废水、污水等排出。
它由排水管道、排水设备和排水出口组成。
排水管道一般是由PVC管道或铸铁管道等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排水能力和耐腐蚀能力。
排水设备包括马桶、洗手盆、浴缸、厨房水槽等,它们通过排水管道将废水排出到下水道或污水处理设施。
排水出口一般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墙或地下,用于将废水排放到室外。
2. 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排水系统主要用于将建筑物内部和周围的雨水排出。
它包括屋顶排水系统和地面排水系统。
屋顶排水系统一般由屋面排水设备和屋面排水管道组成,用于将屋顶上的雨
水排出。
地面排水系统一般包括雨水沟、雨水篦子等设备,用于将地面上的雨水排出到下水道或雨水收集设施。
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排水的顺畅性、防止倒流、防
止堵塞等因素,以确保建筑物内部的排水安全和环境卫生。
同时,建筑排水系统也应符合当地的建筑规范和环境保护
要求。
7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84d58a0590c69ec3d5bb756d.png)
Q泄 Qr,满足要求。
(二)多斗系统 1.雨水斗 雨水斗设计流量按下表取值。
表 87、65型雨水斗设计流量
DN (mm) 75 100 150 200
1.按q5
q5 Qr k F ( L / s) 10000
式中:k — 屋面泄流系数; F — 汇水面积,m 2; q5 — 5 min 暴雨强度,L / s ha
2.按小时降雨厚度计算:
h5 Qr k F 3600 h5 — 5 min 时的小时降雨厚度,mm / h。
4.排出管和其他横管 按悬吊管计算。
附图1 檐沟排水
附图2 天沟布置示意图
附图3 泄流量与各参数间的关系
附图4 单斗雨水系统压力变化曲线
超设计重现 期雨量排出
三、出户管在室内部分是否存在自由液面 1.密闭系统 2.敞开系统
7-2建筑物雨水系统设计
1.雨水斗 形式:87型、65型、79型。 雨水斗布置时除按水力计算确定雨水斗 的间距和个数,还应考虑建筑结构的特 点。伸缩缝、防火墙、沉降缝。 87斗系统的立管承接的雨水斗宜在同一 层位上。 虹吸式系统的雨水斗宜在同一水平面上, 各雨水立管单独排除。 堰流斗系统可以承接不同高度的雨水。
N
h5
N
50 72
—取决于暴雨强度大小的系数,见下表
60 60 70 51.4 80 45 90 40 100 36 110 32.7 120 30 140 25.7 160 22.5 180 20 200 18
3 .连接管 与雨水斗同径。
4.管道的泄流能力(单斗) 列1-1与2-2断面方程:
给排水基础知识 第七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
![给排水基础知识 第七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86284fc7bb4cf7ec4afed01a.png)
第七章建筑内部排水系统7-1 建筑内部排水体制和排水系统的组成一、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分类粪便污水、生活废水、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含酸、碱性污水)、生产废水(冷却废水)、工业废水(生产污水与生产废水合流排除)、屋面雨水(雨水、雪水)等排水系统。
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用来排除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盥洗、洗涤的生活废水和粪便污水。
生活废水一般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道,而粪便污水通常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道。
工业废水排水系统:用来排除工艺生活过程中的污(废水)。
由于工业生产门类繁多,污废水性质极其复杂,因此又可按其遭受污染程度分为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两种,前者仅受轻度污染,一般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道;后者污染较严重,通常需要厂内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道。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用以排除多层、高层建筑和大型厂房的屋面雨雪水。
二、建筑排水体制分流制:即针对各种污水分别设单独的管道系统输送和排放的排水体制;合流制:即在同一排水管道系统中可以输送和排放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水的排水体制。
对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指粪便污水与生活废水的合流与分流;对于工业建筑——指生产污水和生产废水的合流与分流。
在下列情况下,建筑物需设单独的排水系统。
1、公共食堂、肉食品加工车间、餐饮业洗涤废水中含有大量油脂。
2、锅炉、水加热器等设备排水温度超过40℃。
3、医院污水中含有大量致病菌或含有放射性元素超过排放标准规定的浓度。
4、汽车修理间或洗车废水中含有大量机油。
5、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需要单独处理。
6、生产污水中含有酸碱,以及行业污水必须处理回收利用。
7、建筑中水系统中需要回用的生产废水。
8、可重复利用的生产废水。
9、室外仅设雨水管道而无生活污水管道时,生活污水可单独排入化粪池处理,而生活废水可直接排入雨水管道。
10、建筑物雨水管道应单独排出。
在下列情况下,建筑物内部可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1、当生活废水不考虑回收,城市有污水处理厂时,粪便污水与生活废水可以合流排出。
建筑屋面水排水
![建筑屋面水排水](https://img.taocdn.com/s3/m/fb348f7f2f60ddccda38a0c7.png)
第7章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7.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7.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7.3.1 雨水量计算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雨水量的大小是设计计算雨水排水系统的依据,其值与该地暴雨强度q、汇水面积F以及径流系数ψ有关,屋面径流系数一般取ψ=0.9。
1.设计暴雨强度q设计暴雨强度公式中有设计重现期P和屋面集水时间t两个参数。
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气象特征确定,一般性建筑物取2~5年,重要公共建筑物不小于10年。
由于屋面面积较小,屋面集水时间应较短,因为我国推导暴雨强度公式实测降雨资料的最小时段为5min,所以屋面集水时间按5min计算。
工业企业特征P(年) 1 生产工业因素生产和机械设备不会因水受损害生产可能因水受损害,但机械设备不会因水受损害生产不会因水受影响,但机械设备可能因水受损害生产和机械均可能因水受损害0.51.01.52.02 土建因素房屋最低层地板标高低于室外地面标高天窗玻璃位于天沟之上低于10cm屋顶各方面被房屋高出部分包围,妨碍雨水流动0.5 0.5 0.5工业建筑雨水设计重现期1.设计暴雨强度雨水设计流量是雨水排水系统最基本的参数,按降雨强 度计算,各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降雨强度计算公式不同:式中 q —— 设计降雨强度,L/s·ha ;P —— 设计重现期,a ;t —— 降雨历时,min ;A 、c 、n 、b ——当地的降雨参数,根据统计方法确定。
n b t P c A q )()lg 1(167++=各地的降雨强度公式可以在室外排水设计手册中查出。
如当地无降雨强度公式时,可以根据当地雨量记录进行推算, 或借用邻近地区的降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
北京地区的设计降雨强度可按下式计算:70.0)8()lg 85.01(2111++=t P q屋面雨水排水管道的设计降雨历时可按5min计算,居住小区的雨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应按下式计算:式中t ——降雨历时,min;t1——地面集流时间,min,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覆盖情况而定,一般可以选5~10min;M——折减系数,小区支管和接户管:M =1,小区干管、暗管:M =2,明沟M =1.2;t 2——排水管道内的雨水流行时间,min。
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排水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3b65755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3.png)
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排水系统是一种将雨水从建筑物或其他区域引导和排出的系统。
它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雨水在建筑物周围积聚,从而防止地面渗透或
水灾发生。
雨水排水系统通常由一系列组成,包括:
1. 雨水收集器:用于收集雨水的设备,可以是建筑物的屋顶、雨水桶、雨水收集槽等。
2. 雨水管道系统:将收集到的雨水从收集器传输到排水点的管道系统。
这些管道可以是地下管道或沟渠。
3. 排水点:用于将雨水排出的设备,可以是排水沟、排水井或排水
系统。
排水点的设计需要考虑到雨水的流量和排水速度。
4. 排水管道:用于将雨水从排水点传输到排放区域的管道。
这些管
道可以是地下管道或开放渠道。
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建筑物的面积、降雨量、灌溉需求以及地形和地质条件等。
一个有效的雨水排水系统可以降低洪水风险,减少土壤侵蚀,并节约用水资源。
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排水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3b654adc5f0e7cd18525363a.png)
雨水立管最大设计泄流量
管径(mm)
75
最大设计泄流量(L/s) 9
100 125 150 200
19 29 42 75
雨水排水系统
6.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3.3 天沟外排水设计计算
屋面天沟为明渠排水时,天沟水流流速可按明渠 均流公式计算:
v —— 天沟水流速度; R —— 水力半径; I —— 天沟坡度; n —— 天沟粗糙系数与天沟材料及施工情况有关;
6.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3.3 天沟外排水设计计算
1. 雨水斗 渲泄流量与雨水斗前水深有关,随水深增大而
增大,斗前水深一般不超过100mm。 下表是雨水斗前水深83.7mm时,一个雨水斗最
大允许泄流量。
雨水斗直径(mm) 75 100
125
150
200
单斗系统
9.5 15.5 22.5 31.5 51.5
的立管排到地面或排到雨水道。
雨水斗
检 查 井
天沟
沉降缝
消能池
雨水排水系统
6.1.2 内排水雨水系统
概述
雨水内排水系统 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雨水管道设置在建筑内
部的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内排水系统适用于屋面跨度大、屋面曲折(壳
形、锯齿形)、屋面有天窗等设置天沟有困难的情况, 以及高层建筑、建筑立面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大屋顶建 筑、寒冷地区的建筑等不宜在室外设置雨水立管的情况, 多采用内排水。
雨水排水系统
6.1.2 内排水雨水系统
内排水系统组成
内排水系统由天沟、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 立管、排出管等部分组成。
雨水斗 雨水斗是整个雨水管道系统的进水口,主要作
用是最大限度的排泄雨、雪水;对进水具有整流、 导流作用,使水流平稳,以减少系统的掺气;同时 具有拦截粗大杂质的作用。
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排水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e9133031ee06eff9aef807de.png)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降落在建筑物屋面的雨水和雪水,特别是暴雨,在短时间内会形成积水,需要设置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有组织、有系统地将屋面雨水及时派出到室外,否则会造成四处溢流或屋面漏水,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分类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与管道的设置、管内的压力、水流状态和屋面排水条件等有关。
1、按建筑物内部是否有雨水管道分为内排水系统和外排水系统两类,建筑物内部设有雨水管道,屋面设雨水斗的雨水派出系统为内排水系统,否则为外排水系统。
按照雨水排至室外的方法内排水系统又分为架空管排水系统和埋地管排水系统。
雨水通过室内架空管道直接排至室外的排水管(渠),室内不设埋地管的内排水系统称为架空管内排水系统;架空管内排水系统排水安全,避免室内冒水,但需用金属管材多,易产生凝结水,管系内不能排入生产废水。
雨水通过室内埋地管道排至室外,室内不设架空管道的内排水系统称为埋地管内排水系统。
2、按雨水在管道内的流态分为重力无压流、重力半有压流和压力流三类。
重力无压流是指雨水通过自由堰流入管道,在重力作用下附壁流动,管内压力正常,这种系统也称为堰流斗系统。
重力半有压流是指管内气水混合,在重力和负压抽吸双重作用下流动,这种系统也称为87雨水斗系统。
压力流是指管内充满雨水,主要在负压抽吸作用下流动,这种系统也称为虹吸式系统。
3、按屋面的排水条件分为檐沟排水、天沟排水和无沟排水。
当建筑屋面面积较小时,在檐沟下设置汇集屋面雨水的沟槽,将雨水排至建筑物的两侧,称为天沟排水降落到屋面的雨水沿屋面径流,直接流入雨水管道,称为无沟排水。
4、按出户埋地橫干管是否有自由水面分为敞开式排水系统和密闭式排水系统两类。
敞开式排水系统是非满流的重力排水,管内有自由水面,连接埋地干管的检查井是普通检查井。
该系统可接纳生产废水,省去生产废水埋地管,但是暴雨时会出现检查井冒水现象,雨水漫流室内地面,造成危害。
密闭式排水系统是满流压力排水,链接埋地干管的检查井内用密闭的三通连接,室内不会发生冒水现象。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4317a4e6f8c75fbfc77db211.png)
第九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9-1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分为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和混合排水系统。
一、雨水外排水系统1、檐沟外排水系统又称水落管排水系统或普通外排水系统,由檐沟、雨水斗及水落管(立管)组成。
雨水多采用屋面檐沟汇集,然后流入隔一定间距沿外墙设置的水落管排泄至地下沟管或地面。
适用于一般居住建筑、屋面面积较小的公共建筑和小型单跨厂房等建筑屋面雨不的排除。
水落管的布置间距应根据当地暴雨强度、屋面汇水面积和水落管的通水能力来确定。
据经验,一般为15~20m设一根DN100的水落管,其汇水面积不超过250m2。
阳台上的水落管可采用DN50。
2、天沟外排水系统天沟外排水即利用屋面构造上所形成的天沟本身容量和坡度,使雨雪水向建筑物两端(山墙、女儿墙方向)泄放,并经墙外立管排至地面或雨水管道。
由天沟、雨水斗、排水立管和排出管组成。
适用于长度不超过100m的多跨工业厂房,以及厂房内不允许布置雨水管道的建筑。
在工程实践中常采用天沟外排水的方式排除大型屋面的雨雪水,采用天沟外排水不仅能消除厨房内部检查井冒水的问题,而且具有节约投资、节省金属材料、施工简便,利于合理地使用厂房空间和地面以及为厂区雨水系统提供明沟排水或减少管道埋深等优点;但若设计不善或施工质量不良,会出现天沟翻水、漏水等问题。
天沟外排水,应以建筑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作为屋面分水线。
天沟的流水长度,应结合天沟的伸缩缝布置,一般不宜大于50m,其坡度不宜小于0.003。
为防止天沟末端处积水,应在女儿墙、山墙上或天沟末端设置溢流口,溢流口比天沟上檐低50~100㎜。
立管直接排水至地面时,需采取防冲刷措施,在湿陷性土壤地区,不准直接排水,冰冻地区立管需采取防冻措施。
二、雨水内排水系统大屋面面积的工业在,尤其是屋面有天窗、多跨度、锯齿形屋面或壳形屋面等工业厂房,其屋面面积大或曲折,内跨屋面雨水用水落管排除有较大困难,因此必须在建筑物内部设置雨水管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1 屋面雨水排除方式
1. 檐沟外排水(水落管外排水)(小型屋面)
雨水→屋面→檐沟→水落管→散水坡→地面→檐沟→铅皮、预制砼
水落管→白铁皮、铸铁管。
d=75~100mm,间距8~16m。
2.天沟外排水:利用屋面构造上所形成的天沟本身容量和坡度排泄雨水(大型屋面)
雨水→屋面→天沟→立管→地面或管道
天沟长度:40~50m,i=0.003
天沟在两跨中间并坡向端墙,雨水斗设在伸出山墙的天沟末端,立管连接雨水斗沿外墙布置,屋外设雨水斗,建筑物内有雨水管道的雨排水系统。
图7-1 天沟布置示意图
3.内排水:建筑立面要求高,大屋面面积,屋面上有天窗,多跨,锯齿形建筑屋面。
雨水→屋面→雨水斗→悬吊管→立管→埋地管→出户管→室外管道
内排水系统
一. 组成:
1.雨水斗:65型(铸铁);79型(钢焊制)
布置:以伸缩缝或沉降缝为分水线,伸出屋面的防火墙可作为分水线,也可在伸缩缝、防火墙、沉降缝二侧各设雨水斗,悬吊管穿越伸缩缝时应作伸缩接头。
2.悬吊管:当雨水斗不能直接接立管埋地时,用悬吊管在空中吊设,适当位置接立管。
i≦0.003,端头及L>15m,设检查口,检查口间距≧20m。
悬吊管:铸铁,安装固定在墙梁衍架上。
3.立管:要求和悬吊管同径,且不宜大于300mm,距地面1.0m安检查口。
4.排出管:DN≦立管管径。
5.埋地横管:DN≥200
管道连接检查井:敞开式;管件:封闭式
二.分类
1.单斗和多斗形式
2.敞开式、密闭式
敞开式——重力排水普通检查井
密闭式——压力排水密闭三通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汽流动物理现象
目的:了解雨水内排系统,由于水气两相流动,管内压力变化,变化的影响因素?规律?从而为雨水管系设计提供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一.单斗系统
1.雨水斗泄流状态
图7-2 雨水泄流与各参数的关系曲线
按降雨历时,雨水斗泄流状态分三个阶段:
①初始阶段0≤t<A t
汇水而积F,h浅,随F↑、h↑、Q↑,但q↓,故泄流量和h↑速度变缓。
k——掺气比;
t处达到最大。
h水深浅,进气面积大,而Q小,故k急剧上升,在
A
P——雨水斗入口处压力
h小、Q小、连接管内呈膜状,管内压力平稳,随h↑、Q↑、k↑、P↑,变化缓慢。
该阶段:雨水靠重力流,水气两相重力流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7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②过渡阶段A t ≤t <B t
h :F ↑、h ↑→Q ↑,但q ↓,故h 增加缓慢,近似线性,Q ↑
ω
ωt ↑,而ω不变∴泄洪量增长速率小 k :h ↑进气面积↓,气Q ↓,而水Q ↑∴k ↓,B t 时k =0
P :水Q ↑,气Q ↓,水塞形成,出现抽力,P ↑快
该阶段,水气两相压力流
③饱和阶段 t =B t
h :淹没雨水斗,不掺气管内满流,因雨水斗安装高度已定,h ↑产生的作用小,不足以克服因Q ↑在管壁上产生的摩擦阻力,水Q 基本不增加。
k =0,Q 不增加,h ↑,泄水由抽力进行。
该阶段单相压力流。
2.悬吊管和立管内的压力变化
图7-3 单斗雨水系统压力变化曲线
①h 较浅时,管道泄水能力小。
悬吊管——非满流重力流,立管——附壁膜重力流,管系内无压力变化。
②h ↑,管道泄水能力增加,悬吊管、立管压力变化,压立变化曲线如图。
悬吊管,起端正压,末端负压,整个管系由正压变负压,压立零点位置随Q ↑而上移,满流的压力零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7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点在最高位置。
3.埋地横管的水气流动
来自立管的水流具有较大的动能,该动能的绝大部分用以克服沿程阻力和转变为后面井中壅高水位的静水压力,有利于增强管内排水能力。
水流特点:①水流掺气 水中夹带气泡一方面水平前进,另一方面受浮力。
结果,扰动水流,导致水流阻力和能量损失增加,所以,埋地管不能再按单相水流规律计算。
②半有压非满 水中分离出气泡,在管道上部形成“气室”,具有压力作用于液面上。
气室占据了一定的管道断面积,导致排水能力下降,但另一方面,水流具有压力,水力坡度不仅是管道坡度一项,还应考虑由压力变化引起的水力坡度的增值。
③波动水跃的流动状态
立管喷出速度较高的水流直冲入埋地横管,因受阻立导致v 下降,动能转化为势能,使井内水位上升,另一方面,挟气水流上下翻滚,使井内水流旋转紊乱,阻扰水流顺利下泄,同时部分气体从水中分离,在井室中产生压力,若为敞开系统,气体溢出释放的压力,使井中水位猛升,在水柱大于埋深的情况下,很容易由检查井反冒水。
7-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一. 雨量计算:按当地暴雨强度公式:
1.按5q (L/s ·ha)计算:
F q k Q r ⋅⋅=10000
5(L/s) (7-1) 式中:k ——屋面泄流系数
F ——汇水面积(m 2)
2.按小时降雨厚度h (mm/h)计算:
F h k Q r ⋅⋅=3600
(7-2) 联立上二式,得:
5536q h =,5q ——L/s ·100m 2
存在问题:雨量计算中有误差:雨水→屋面→管道,t =2~3min ,但暴雨公式是选用5~120min ,实测雨量记录并经整理得到2q 、3q 没有数据曲线外延,曲线在t =15~60min 内较精确,误差大。
二. 单斗系统计算
1.雨水斗泄流量计算(单斗),试验得到:
252s
Ls y h g k Q = (7-3)
式中:y Q ——雨水泄流量
Ls k ——流量系数,试验值1.6~1.8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7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s h ——天沟水深
2.雨水斗排泄雨水面积,由(7-2)得到
y rs y s Q N k Q h F =⋅=1
3600,1k =1 y rs Q N F = (7-4)
rs N ——取决于暴雨强度大小的系数p156,表7-1
根据y Q 、F 及表7-1,绘制一个65型雨水斗最大允许汇水面积.m 2(表7-2),可供布置雨水斗使用。
3.管道的*流能力(单斗)
列0-0与1-1断面方程:
ωh g
v r P Z g v r P Z +++=++2222222111 g
v g v L d g v g r h H s 22200200222222ξλ∑+⋅⋅+++=+++ )1(222ξλ∑++=+d
L g v h H s ξλ∑+++=d
L h H g v s 1222 )1(2ξλ
∑+++⋅
=L d h H g v s )
1()
(242
ξλ
πω∑+++⋅⋅=⋅=L d h H g d v Q s 4. 埋地横管泄流量
埋地横管为水气两相流,但目前无可靠的掺气水流泄流公式,故按单相流计算,充满度0.8=D h /
例:H =10m ,h =0.4m ,L =20m ,5h =100mm/h ,F =432m 2
计算管道系统
1.选择雨水斗:DN100 65型雨水斗
Ⅰ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7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斗前水深s h =8cm(一般6~10cm),查p156,表7-2,允F =497m 2,
屋面面积432<允F 。
2.雨水流量
123600
/1004323600=⨯=⋅=h mm h F Q r l/s 3.管道*流量
)
1()
(242ξλ
π
∑+++=L d h H g d Q s =5
.4201.014
1081.921.0414.310002+⨯++⨯⨯⨯⨯λ
=26l/s
泄Q >r Q ,满足要求。
综上,影响雨水系统排泄能力的因素有H 、h 、λ和ξ,主要是H 。
三. 多斗系统
多斗系统:气水两相流,各斗雨水泄流到立管的水力阻力,因D 、L 配件及立管负压抽吸作用影响不同而有差别。
实测:近斗泄流能力为远斗泄流能力的数十倍,远斗由于少受或不受立管负压抽吸作用影响天沟水位高,泄流量亦不会明显增加,故多设亦无实际意义。
多斗系统由于目前尚缺乏理论上的计算公式,只能按单斗公式经验的安全的修正,一般采用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