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中级实务——标签理论的主要观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中级实务——标签理论的主要观点标签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没有一种行为是天生偏差的,偏差是要定义的。
不同的社会会把不同的行为标记为偏差。
他们相当注重少年犯罪者被逮捕及受审判后的烙印影响,并认为少年犯错在所难免,而他们的犯罪行为之所以会加重是来自警察、法官或司法系统所加给他们的负面影响。
他们认为偏差有两种:初级偏差和次级偏差。
初级偏差是指未被人指认或惩罚的行为,这种行为是相当普遍的,而次级偏差是来自司法人员及一般社会人士对于偏差少年初级偏差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
标签理论讨论的重点是次级偏差行为,认为标签的过程犹如一种烙印,是一种强烈的负面看法,会使个体改变自我意识,并陷入“偏差生涯”。
标签影响人的自我认同,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偏差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