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验证-除菌过滤系统验证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概述 (3)
2 目的 (4)
3 范围 (4)
4 人员及职责 (4)
4.1质量管理部 (4)
4.2制造部 (4)
4.3质量管理部经理 (4)
5 引用标准 (4)
6 设备描述 (4)
7 验证内容及合格标准 (5)
7.1文件检查 (5)
7.2被过滤介质分别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和注射用水的起泡点对比试验 (5)
7.3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吸附性验证 (5)
7.4滤器与被过滤溶液的兼容性测试 (7)
7.7过滤材料对滤液的污染程度检查 (7)
7.8过滤系统的规格检查 (7)
7.9微生物负载控制 (8)
7.10使用寿命 (8)
8 漏项与偏差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验证周期 (8)
10 人员培训 (9)
11 验证报告 (9)
APPENDIX 附件附件列表 (10)
12 变更历史 (11)
1概述
我公司的除菌过滤系统用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制剂溶液的除菌过滤,必须对最终产品的无菌保证进行验证,以保证过滤药液的无菌。
按照USP、BP和Code of Federai Regulations(CFR)的要求,除菌过滤器验证应该进行以下项目的测试: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和生物性能,其中化学性能测试包括过滤器与被过滤溶液的兼容性测试和被过滤溶液对滤器的溶出性试验;物理性能测试包括被过滤介质/水的起泡点测试和滤膜对被过滤液主要成分的吸附测试;生物性能测试包括微生物截留试验。
目前使用的过滤器为Sartorius公司的Sartopore 2 Sterile MidiCap型除菌滤器(货号为:5445307H8——SS——A)。
根据过滤器选择的基本步骤:
根据过滤对象根据亲水或疏水根据过滤阶段选择孔径选择材质选择过滤器形式选择过滤面积。
根据以上六个步骤和生产厂家的推荐,我们选用该滤器理由如下:因为我们制剂的组成成分为:蛋白浓度为5.0±0.5 mg/ml、甘露醇浓度为4%、NaAc浓度为30mM、pH 5.5,其余为注射用水,根据被过滤溶液的特点我们选择亲水性的过滤器,由于我们的产品为非最终灭菌产品,所以选择滤膜孔径为0.2um的除菌级过滤器,出于对除菌滤膜的保护,我们选择滤膜的孔径为0.45+0.2 μm双层除菌过滤的滤膜,出于操作方便和安全性考虑,我们选择囊式过滤器,由于我们的产品为蛋白质成分,所以选择对蛋白吸附相对较少的聚醚砜材质的滤膜,由于每次过滤的体积在10-50L之间,所以选择过滤面积为0.1m2就可以满足过滤需求。
本次验证要进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和注射用水的起泡点对比试验、吸附性验证、兼容性测试、材质确认、溶出性试验、对滤液的污染程度检查、细菌截留试验、使用寿命。
2 目的
检查并确认Sartopore 2 Sterile MidiCap型除菌滤器在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和生物性能等方面是否能满足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制剂的除菌过滤要求。
3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用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制剂除菌过滤用的Sartopore 2 Sterile MidiCap 型除菌过滤器的验证。
4 人员及职责
4.1质量管理部
4.1.1 准备方案,提交有关各方检查及批准;
4.1.2 执行验证方案,根据需要提供有关测试数据;
4.1.3 核实验证记录以保证所有的测试已完成并且数据是真实的、完整的;
4.1.4 总结编写验证报告,提交有关各方检查及批准;
4.1.5 报告批准后,经验证合格的发放验证证书。
4.2 制造部
4.2.1 核实验证方案以保证所有操作程序是合理的;
4.2.2 执行验证方案,根据需要提供有关测试数据;
4.2.3 审核验证报告,以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
4.3 质管部
4.3.1 审查并批准验证方案;
4.3.2 指导验证小组执行好除菌过滤系统验证工作;
4.3.3 审查并批准最后的验证报告。
5 引用标准
《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年版)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版)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生产工艺规程》(PP001-00)
Validation Guide Sartopore 2 Cartridges and Capsules 0.2um and 0.45um
Sartopore(R) 2 Gamma Irradiatable Filter Capsules Extractables Analysis
6 设备描述
我公司使用的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制剂进行除菌过滤的滤器型号为Sartopore 2 Sterile MidiCap,它是由德国Sartorius公司生产适用于药品生产用的滤膜的孔径为0.45+0.2 μm的双层除菌滤器,滤芯材质为聚砜,滤芯辅助材料为耐高温聚丙烯,滤壳为耐高温聚丙烯材料,能够耐受高压蒸汽灭菌,制造商提供的验证报告显示在134°C 30分钟高压蒸汽灭菌条件下,可以重复使用25次。
7 验证内容及合格标准
7.1 文件检查
7.2 被过滤介质分别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和注射用水的起泡点对比试验
7.2.1 目的
掌握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为被过滤介质时过滤器的起泡点的数值,找出合格的最低起泡点。
7.2.2 方法
7.2.2.1 以水为介质的起泡点测试
先领取一只新的Sartopore 2 Sterile MidiCap型除菌过滤器,检测其外观无质量问题,称出滤器重量。
用硅胶管连接,用蠕动泵打入注射用水10 L进行冲洗,使膜充分润湿,然后将过滤器内的水排空,根据《Sartorius Sartocheck 4 膜完整性测试仪标准操作规程》(MF190)进行膜完整性测试,共计测九次,每次在测起泡点前均用注射用水润湿。
7.2.2.2 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为介质的起泡点测试
在7.3.2中待2L药液过滤完成后进行一次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为介质的起泡点测试,然后在7.4.2.2两个小时的循环过程每循环打20min检测一次起泡点,在浸泡结束时测一次起泡点,这样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为介质的起泡点测试共进行九次。
7.2.2.3 药液过滤完成用注射用水冲洗滤膜完成后滤膜的起泡点测试
在7.4.2.2测试结束后,按照《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除菌过滤标准操作规程》(MF057)把滤器冲洗干净,对滤膜进行以注射用水为介质的起泡点检测,共检测9次。
7.2.2.4 找出以注射用水作为介质、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为介质以及过滤冲洗完毕后以水为介质所测起泡点的差值。
7.2.2.5 按照上述方法检测第三次使用的起泡点。
共计试验三次。
同时可以收集一年内正常使用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合格的最低起泡点值。
7.3 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吸附性验证
7.3.1 目的
确认聚醚砜材质的滤膜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有无吸附性,如果有最大吸附量是多少?吸附达到饱和时的最小过滤体积。
7.3.2 方法
制造商验证报告中没有关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吸附的数据,需要自行检测。
具体方法如下:
先领取一只新的Sartopore 2 Sterile MidiCap型除菌过滤器,用硅胶管连接,用蠕动泵打入注射用水10 L进行冲洗,使膜充分润湿,然后将过滤器内的水排空,根据《Sartorius Sartocheck 4 膜完整性测试仪标准操作规程》(MF190)进行膜完整性测试,合格后把过滤器与内径为13mm 的硅胶管连接,用1.5L 0.5 N的NaOH水溶液以1500ml/min的流速循环打30min,然后打注射水50L左右,边打边排,测其流出液的pH与注射水相同即可。
然后把除菌滤器连同管路(要尽可能的短)、2个压力表三通(卡盘连接)、2个卡盘、2个配套硅胶垫圈放在XG1.DWX-0.36B机动门卫生级灭菌器内121℃灭菌30min,取出,根据《Sartorius Sartocheck 4 膜完整性测试仪标准操作规程》(MF190)进行膜完整性测试应合格。
取2000ml灯检不合格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用一只旧的完好的Sartopore 2 Sterile MidiCap型除菌滤器过滤,把滤液搅拌均匀,用九支10ml移液管分别在上中下取样,每层取样3个点每点取样1ml,取样点均匀分布,用HPLC按照《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蛋白浓度标准操作规程》(QC192)测定浓度。
把灭好菌的过滤器连同管路(硅胶管,内径13mm)、压力表(安装于滤器前后各一只)、蠕动泵连接好(在连接前管路和滤器用压缩空气吹干),以90ml/min(除菌过滤用蠕动泵调速旋钮位置在“100”)的过滤速度(正常生产时二次除菌的过滤速度应为105ml/min,除菌过滤用蠕动泵调速旋钮位置在“120”,本次验证之所以采用比正常生产慢的原因是,过滤速度慢可增加蛋白的吸附),先把过滤好的溶液由一个容器过滤到另外一个干净干燥的容器内,并分别于刚刚开始过滤,过滤到第10秒(约15ml)、30秒(约45ml)、60秒(约90ml)、90秒(约135ml)、120秒(约180ml)、200秒(约300ml)、600秒(约900ml)、1000秒(约1500ml)和过滤即将结束在过滤后与过滤前料液桶内各取样1ml,用HPLC按照《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蛋白浓度标准操作规程》(QC192)测定浓度。
在每次取样的同时记录滤器前后压力表的数值,进行可滤性试验,考察过滤器对药液的过滤能力。
通过以上试验,我们可以得到三组数据,其一为滤器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最大吸
附量,其二为过滤多少体积后吸附达到饱和(可通过绘制曲线看出,以过滤体积和测定浓度为横纵坐标),其三,整个过滤过程中,滤器前后压力变化情况。
根据测得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浓度计算过滤后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损失。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损失(%)=(过滤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浓度-过滤后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浓度)×100/过滤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浓度
在实际灌装生产中,由于灌装管路大大加长,管路中残存水分对药液浓度的影响加大,所以在该滤器用于实际灌装中,应重新确认浓度达到制剂浓度时的过滤体积。
吸附性验证
7.4 滤器与被过滤溶液的兼容性测试
7.4.1 目的
确认过滤介质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时过滤介质不会对滤膜产生溶解破坏作用。
7.4.2 方法
7.4.2.1 在7.2.2对的新滤器进行以水为介质的起泡点测试完成后,在打入药液前,把蠕动泵的转速调到“1.8-2.0”(流量约为1100ml/min)的位置过滤注射用水,连续三次测定流量,取平均值。
7.4.2.2 在7.3.2的过滤完成后,把进液口和出液口均放在盛有滤液容器内,把蠕动泵的转速调到“1.8-2.0”的位置,循环打2小时(正常生产一般40min就结束了),然后停止蠕动泵,在保证滤器充满溶液的情况下过夜存放,时间不低于20小时(正常生产滤液与滤膜的接触时间一般不超过10小时,验证中延长时间至双倍工艺时间),按照《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除菌过滤标准操作规程》(MF057)把滤器冲洗干净,观察滤器外观尺寸应无变化,然后按照7.4.2.1的方法测滤出液的流量,然后检测滤器的起泡点。
检测完毕把滤器放入105℃烘箱内烘干恒重,测其重量与7.2.2.1中所称重量对比。
二次重量应相同方可确保兼容性良好。
7.4.3 合格标准
经过浸泡的滤器的流量不应高于浸泡前的流量或有流量大幅升高的趋势,浸泡后的起泡点不应低于浸泡前的起泡点。
7.5 滤器的材质确认
滤器的滤膜材质应为聚醚砜,支撑部分(包括滤壳)应为耐高温聚丙烯。
制造厂商提供材质证明。
7.6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半成品溶液与Sartopore 2 Sterile MidiCap型滤器的溶出性试验
7.6.1目的:
有数据显示溶出物的种类、数量和毒性。
7.6.2 方法(建议由滤器厂商完成):
首先分析滤器的组成材料,包括溶出物的来源:硬件、支撑物、滤膜、润湿剂、添加剂等。
根据工艺流体的特性选择模型溶剂,模拟工艺条件,模拟工艺条件前必须了解产品全部组成和工艺参数,获得相关信息后创造更为恶劣的工艺条件,例如试验模拟时间为48小时(若正常工作时间小于8小时,实际模拟时间为48小时;正常工作时间大于8小时,实际模拟时间为72或96小时)、模拟批量至少大于一批、温度与灭菌工艺为121℃×30min、PH值更为苛刻。
试验条件确定后,用一定体积的模型溶剂打循环,循环一定时间收集滤液,蒸干称重,对过滤器滤出物进行不挥发物残留称重定量检测。
再将不挥发物进行红外扫描,利用红外光谱(FTIR)进行定性检测,与组成材料的红外图谱进行比对,如有新的化学物质生成,应采用气质联用GC/MS、核磁等方法进一步分析溶出物成分。
7.7 过滤材料对滤液的污染程度检查
我公司的除菌过滤器用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制剂溶液的过滤,在吸附性验证中观察滤出液的澄明度,应无脱落物。
7.8 细菌截留试验
应该通过生产工艺过程的控制,控制过滤前药液中微生物的数量,以免超过滤器的负载能力。
另外过滤前药液中微生物的数量过多会增加过滤后药液中的内毒素含量。
滤器生物负荷:≧1.0×107 CFU/cm2,Sartopore 2 Sterile MidiCap型除菌滤器的过滤面积为
0.1m2,这样它可以截留的最大微生物为0.1*104*1.0×107CFU=1.0*1010cfu,平时生产的制剂量
一般不超过30L,以50L制剂量计,每ml制剂最多允许的微生物限度为:1.0*1010/(50*1000)=2.0*105CFU/ml。
以此限度来挑战除菌滤器。
用缺陷假单孢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ATCC19146)进行挑战性试验,严格控制培养条件(美国实验材料协会ASTMF838-05规范),在细菌挑战性试验前进行存活性试验,其结果决定细菌挑战采用的方式。
以挑战量≥1×107cfu/cm2,对滤液进行全流体无菌检测。
此试验重复三次。
7.9 使用寿命
制造商应提供灭菌的条件(温度、时间)及可灭菌次数的验证结果。
现我公司除菌滤器用于药液二次过滤只能使用一次;除菌滤器在二次过滤后可供药液一次过滤使用一次。
8偏差处理
在验证中发现存在任何不符合规定的关键项目,均必须进行调查,并做出合理解释;同时填写偏差处理申请单,完成后归入验证报告中。
9 验证周期
通常情况下,在过滤器型号发生变更或生产工艺发生变更时应进行再验证。
10 人员培训
在方案实施前,参加本方案实施的人员均需经验证方案的培训,做好培训记录,并将培训记录附于验证报告后。
11 验证报告
验证结束后,根据验证的实施情况写出验证小结,总结各项目的确认情况,并附于验证报告上,相关的证明文件作为附件附于验证报告后。
Appendix 附件附件列表
变更实施日期变更内容文件号变更修订号
2010-08-31 本方案新增溶出性试验。
由VP018-03替代原来的
VP018-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