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博采儒佛道三家之长,成就人生精彩之境”导写及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博采儒佛道三家之长,成就人生精彩之境”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儒家是追求入世的哲学,鼓励人们奋发图强、勇于进取、敢于担当,这可以概括为“拿得起”;佛家是追求出世的哲学,鼓励人们放下自我,摆脱私心的困缚,超脱对外物的追逐,这可以概括为“放得下”;道家追求“不妄为”的智慧,鼓励人们依道而行,顺应规律,这可以概括为“想得开”。
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儒、佛、道三家各有所长又互为补充,共同构筑了中华传统文化之魂。
以上材料对我们读书治学、成才修身,甚至是洞悉社会、治国理政,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儒、佛、道三家各有所长又互为补充,共同构筑了中华传统文化之魂。
”这句话对于我们立意来说至关重要。
前半句“各有所长又互为补充”,说明考生不仅要能够阐述清楚三家之长,还要能点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三种思想贯穿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比如在人生奋斗初期,要能“拿得起”,不能拈轻怕重。
在具体写作时,可以思考什么人生阶段应报有什么态度,当然也可以由此引申到“治国理政”上面来。
后半句“共同构筑了中华传统文化之魂”可见这篇作文凸显“文化自信”的意味。
儒释道三家同属于传统文化范畴,没有高下之分。
常言道:“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如何从传统思想、传统智慧中汲取读书治学、人格修养以至经世致用的启发,决定我们在新时代能走多远。
分享一段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对儒道释三家所打的譬喻:(仅作为启发,不作为这道作文题的立意)
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也就变成三个大店。
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
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
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
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
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打,偏要把粮食店打倒。
打倒了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的。
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不但要了解何以今天会如此,还要知道将来怎么办,这都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研究四书。
参考立意(标题):
1.为人处世,当有“拿得起”的担当,“放得下”的达观和“想得开”的智慧
2.博采三家之长,方致人生至境
3.兼济天下,放下执念,无问得失——从儒释道思想中汲取处世哲学
4.怀放得下之心,凭想得开之智,成拿得起之事。
【学生问题】
1.中心关键词:不准确、替换、不出现,内涵理解有误。
2.结构不严谨。
大量三元拼搭,无有机关联。
3.忽略引导语。
无身份意识,忽略了青年身份。
部分学生忽略了“读书治学、成才修身,甚至是洞悉社会、治国理政的要求”。
4.主体段五层意识不强。
主体段应该尽量做到由分论点+阐释句+举例+例后分析+结论五个基本内容组成,但是部分学生的主体段落要么是结构残缺,要么是通篇举例,要么就是通篇议论,内容单,缺尖丰富性。
【优秀范文】
1三道并行,共筑人生
人生如登攀,在山脚下立雄心,抒壮志,展现“会当凌绝顶”之豪迈,进取,向上。
途中,偶遇山崩道阻之险,大石阻塞之境,无望复前之时,于乱石中待坐,观乾坤壮景超然物外,毋思功利,但看齐莺并长天,放下前行执念,似秋水映天,如霁雪红梅,自得安适。
亦或静心探查,绕道而行,疏通同归,亦为大道。
“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世间至理融于此,人生之途,若想开阔,也应如此。
人生初途,人人不应虚度,此时应奋发进取,入世济民,担起时代之重任,拯救天下之苍生。
人生一世,应以入世济民为主旋律,常揣爱国爱民之心,以己热暖天下,借己光照乾坤。
横剑截去三尺雪,白衣怒马趁华年。
成都草堂,几经风吹雨败,可杜甫一腔忧国济民之心不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他忧国忧民负肩前行的写照。
铁马秋风前线,小楼春雨杏花,陆游一生怀着“北望中
原气如山”的气概,积极入世、愤然抗金,执着前行。
人杰鬼雄一缕忠魂,临终尚吟“告乃翁”。
入世,担起的是今生时代的责任,闪耀的是自己生命中的光辉,。
前途挫折伴棘丛生,失意随坎坷起,入世不致,失意困窘,此时,不如放下,放下自己的私心与功利,抬头去看看顶上湛青的天。
明知入世济民不可,重担已拿不起时,就想想放下它。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乌台一案毁了苏轼一生什途,但架起了苏东坡旷达的梦。
欲进取而不得,他最终选择了放下。
孤舟一片无处至,生死湖中望云端。
不达之时,别去强求,放下一切,活出自己的情彩。
困窘常随,挫败常至,自己若被命运捉弄、一事无成,失败之后,仍是失败。
有人因此丧去信心,生活无望,但我们应“想得开”。
万物有其规律,人世亦有道理。
是时,无法改变,遂顺应之。
想开一点,顺应自然,抛开那些失意和不顺,将自己藏于众生之中,开阔心意,明净心志,随着野鹤伴闲云。
拿起,放下,想开。
六字反映了我们应对生活的方法,其中亦有生活本心的道理。
2博采三家之长,共作凌云画卷
头着乌纱,为黎民社稷;化作鲲鹏,脱乱世喧嚣;鹤发飘逸,参世间大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拿起、放下、想开,出世、入世、辩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立足时代画轴,更当铺排墨卷,以儒之“拿得起”谋划现世,用佛之”
想开”脱离喧嚣,借道之“想得开”把握规律,融会贯通,方可至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儒教,是人出世作为之宝典。
面对历史浪潮“中流击水”,更须吾等“浪漫飞舟”。
怀着孔夫子“浴乎沂,风乎舞雩”般的政治理想,辗转几载,几度春秋。
在“天高海阔云舒展”的大背景下,调准航向,洞察社会的规律,做雄鹰,眼神犀利振翅飞,有“拿得起”的气概,不凄凄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当今时代,你我长缨在手,红旗如画,勇担大任,儒之智慧,你我共践。
儒学积极入世诚可贵,但现实错综复杂,千万脉络,不免让人力不能从。
这时,佛教,便是教人参透顿悟,风清云淡之哲学。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官场之中,百党私斗,各怀其图,埋没其人。
有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胸积瘀血无处洒,断作腹内愁绪。
须知“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于是苏轼就多了一种“放得下”的释然,放下“功名利禄富贵心”,摆脱一己执念。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川。
”无论高低,无问西东,居庙堂则明君,处穷则安己。
无子美遇挫折愁绪难解之悲凉,也无渊明之独爱丘山,抛弃尘世之决绝,
苏轼做到了不为私物困缚心境之旷达,面对佞奸洪流,他参透人生,超脱于外。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佛教纵然教人处世淡泊,但若完全退隐,便落入“出世”,无所作为。
而此时,道教,便是把握规律,参透时代的“启示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教淋漓尽致地参透了世间之规律,它教我们把握规律。
秦王暴虐,修筑阿房,不顾民之安危,没有把握住保民之规律,终得“族灭”之祸患。
文革十年,握错航标,使中国动乱十年,倒退十年。
因此,悟彻其规律,是处世之大道。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抓住了中国的发展之规律,从而换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道路。
儒之“拿得起”,赤彤彤奋进一笔;佛之“放得下”,白茫茫一片清幽;道之“想得开”,明辨是非黑白,三者相辅,优势互补,缺点互填,方可理好社稷,划好人生,走好道路。
3扬三家之长,成就精彩人生
无论做人做事,都须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
三家思想之所以源远流长,正是因为其蕴含的人生哲理;之所以百年之后仍有星晖烁烁,离不开其纵横华夏历史长河的智慧,若想使我华夏立于时代潮头,处不败之地,吾辈青年需要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做到拿的起,放得下,想得开。
在我们含苞待放,崭露头角头脚时,我们应“拿得起”,行儒家之道,奋发图强,勇于进取,敢于担当,才能一展宏图。
古人云“男儿何不带吴钩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吾辈青年唯有此种担当才可有机会振兴中华。
张桂梅巾帼不让须眉,选择进取之路将光明带给山中女娃,照亮她们走出大山的路;谭婷选定人生方向,奋发图强,刻苦学习法律,温暖聋哑人,为他们发声;朱丽华眼虽失明,却勇于担当,能为数百位残疾人带来就业的光明。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吾辈青年须奋发图强,敢于担当,勇于进取,才可在含苞待放时遥遥领先,展露头脚时锋芒毕露。
在我们站稳脚跟,有所成就时,我们应行佛家之道能“放得下”,放得下自我,摆脱私心的困缚,超脱对外物的追逐,才能行稳致远。
古有王阳明,挽救大明王朝于一时,却能飘然远引,离开官场潜心教育;如今有钱学森放弃美国的优良待遇,历经磨难只为建设祖国;沈忠芳放弃一切虚名,隐藏自己在黄沙满天中造就伟业;更有袁隆平不求功与利,一心只想添饱中国人民的肚子。
中华因这些放得下名利的人而富强。
吾辈青年在站稳脚跟,有所成就时,须放下自我,摆脱私心的困缚,超脱对外物的追逐,方可行稳致远,补益中华。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我们遭遇逆境之时,我们应行道家之道,依道而
行,顺应规律,“想得开”才可拨开云雾见月明。
钟杨修无线电电子学专业,却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他却没有因为这意外而丧了志气,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既来之则安之,他用自己所学沟通两个不同的领域,才有突破学科界限的成就。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新时代,吾辈青年应顺应时代潮流,根据时代之风做应时之事,才可在时代风浪的冲击下,仍能守住自己的一席之地,助力国之复兴。
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青年只有扬三家之长,才能在激流勇进的新时代中乘帆破浪,立于不败之地,成就精彩人生,以昂扬的姿态助力中华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