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背景下英国大学治理模式的转变研究
英国高等教育治理范式的转移——国家与大学关系的变革
![英国高等教育治理范式的转移——国家与大学关系的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baf00a56312b3169a451a42a.png)
尔±基金委员会 , 整合到全新的统一体制 中。 国高等教育 在英 从精英型向大众化高等 教育转变过程中 , 其治理范式发生 了
深刻 的变革 。 GC治理范式被体现新公共管理治理 范式 的基 U
金委员会模式所取代 【。但是 ; 国家与 高等教育的关系方 2 ] 在
21年 1 02 月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J u a f E u a in l S in e o n n No ma i est o r l o d c t a ce c f Hu a r l Un v r i n o y
VO . l N0 1 1 1 .
Jn , 0 2 a .2 1
的资金分配给大学 , 拨款分配不会 依据 政治 家的意愿 。 种安 这 排体现 了国家拨款与大学 自治完 美结合 的理想模式 。正 因为 如此 , C受到 了英 国以外其他 国家广泛的羡慕 [ UG 。一些 国
算不可能再享有任何特权 。 到了 2 世纪 8 年代 , 0 O 保守党政府
开始大 幅度地削减公共 开支 , 加强 中央集权化控制 。 第 四, 国大学系统的 日益复杂化。 英 在英 国大学系统 由少 拨款 , 而不加 以干涉 。 主要原 因在于这种拨款分配范式不会引 的规划系统。但是 , 随着英 国大学数量和学生数量 的增长 , 英 国大学系统变得更加异质化和多样 化,新 的学科和新的学 习 模式不断涌现 , 大学发展规划 的必要性 日益凸显 。因此 , 可 不 能再用过去的方式来管理更大规模 、 更加分化 的大学系统。
界与学术界 的领导者达成了共识 。
取代了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 ( GC , 是英国高等教育史上 U )这
从二元制到一元制——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动因研究
![从二元制到一元制——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动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4e7bcc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3.png)
从二元制到一元制——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动因研究从二元制到一元制——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动因研究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了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动因。
通过对英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从二元制到一元制的变迁背后有着多重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等。
本文将自康德法通过义务教育法案创立的启蒙普通学校开始,讨论了英国在19世纪末期的高等教育体制演化,以及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末期的改革过程。
最后,本文将通过对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研究,总结出相关的启示,以供其他国家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体制,英国,二元制,一元制,动因引言高等教育在不同国家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还与国家人力资源的培养以及社会进步紧密相关。
高等教育体制的变迁经常发生,而其中的动因多种多样,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
本文旨在通过对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研究,分析其动因,以期为其他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二元制高等教育体制的演变英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一开始采用的是二元制,即将大学分为两个部分:一类为教授文学、社会科学和法学等人文学科的学术大学;另一类则为工程学、医学和自然科学等实用学科的职业学校。
在这个体制中,学术大学被视为高等教育的顶点,职业学校则被认为是为实施职业教育和培养各种专门技术人员而设立的。
二元制在英国高等教育体制中长期存在,直到19世纪末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科学和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而传统的学术大学却对此不能满足。
其次,职业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往往被视为次等人才,缺乏与学术大学相当的地位。
此外,职业学校也面临着质量控制和培养方法的问题。
因此,英国高等教育体制迫切需要改革。
二、社会变革引发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在20世纪初期,英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工业革命的推动使得英国逐渐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加剧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求。
英国学派与新自由制度主义_两种制度理论
![英国学派与新自由制度主义_两种制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0bcd9235901020207409c84.png)
第38卷第2期2008年3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Vol.38,No.2M ar.2008[收稿日期]2007 04 11[本刊网址 在线杂志]h ttp://ww w.journ /s oc[基金项目]国家 985工程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南京大学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 资助项目[作者简介]章前明,男,浙江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理论和东亚区域安全研究。
英国学派与新自由制度主义:两种制度理论章前明(浙江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8)[摘!要]英国学派和新自由制度主义是国际关系中两个学术传统与研究风格迥异的理论流派,虽然两者在国际无政府状态、国际政治行为体、国际秩序及国际制度等问题的认识上有相似之处,但它们在有关国际体系的本质的认识、涉及的制度类型以及对国际制度的形成和作用所作的解释等方面仍然存在重大的差别。
有些学者把英国学派与新自由制度主义混同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只看到了两者的共同点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差异。
英国学派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在国际制度研究问题上的不同,既与英美学界对社会科学的解释以及两国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理解不同有一定关系,也与两国学者不同的学术传统和环境分不开,更重要的是由英美战后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和面临的问题不同所致。
[关键词]英国学派;新自由制度主义;国际社会;国际制度;国际机制The English School and Neo liberal Institutionalism:Two Institutional TheoriesZhang Q ianming(I nstitute of I nter national Politics,Zhej iang Univ er sity ,H angz hou 310028,China)Abstract:In the international studies,the English Scho ol and N eoliberal Institutio nalism are tw o theoretical schools w hich follow different academic traditions and research styles.Althoug h they have similarity in international anarchy,the actor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international or der and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they hav e gr eat differences in their ex planations o n the essence of international system s,institutional styles,and formation and functio n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One important r easo n that some scholars m ix up the Eng lish Schoo l and Neo 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is that they have only noticed the sim ilar ity o f the tw o but neg lected their differences.The differ ences of the tw o theories on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lie not only in the fact that Br itish and A merican academ ies have different ex planatio ns o n social sciences and their understandings in epistem olog y and methodolog y,but also in the fact that scholars of the tw o countr ies have different academic traditions and surrounding s.What is mo re important is that Britain and the U nited States hav e different histor ical status and face differ ent issues of international sy stems after W orld War II.Key words:Eng lish School;Neo liber al Institutionalism;international so ciety ;internationalsystem ;internatio nal reg ime68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8卷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学派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日益受到国内外学界的重视,其中英国学派与美国主流理论之间的关系是学者们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
英国“自由学校”教育政策研究
![英国“自由学校”教育政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949c46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0.png)
英国“自由学校”教育政策研究“自由学校”是英国教育改革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学校,成立于2011年,旨在提供更多的学校选择和更多的教育自主权。
自由学校的设立是英国政府鼓励教育多样性和创新的一部分,旨在提高学校的质量和效率,并提供更大的选择权给家长和学生。
在自由学校政策下,有三种形式的学校可以获得自由学校的地位。
首先是扩张学校。
这些学校通常是已经运营的优秀学校,通过增加学位数量来满足当地需求。
第二种是替代学校,这些学校可以取代原先无法达到满意标准的学校,旨在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最后一种是新建学校,这些学校可以由教育团体、慈善机构或个人来创建。
自由学校政策鼓励创新,并减少对政府的干预。
这些学校有更大的控制权,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招生政策、课程设置和学校管理。
它们不需要遵守国家课程要求,可以更灵活地适应学生和社区的需求。
自由学校不设地域限制,可以吸引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促进教育多样性。
“自由学校”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是自由学校的招生体系可能导致学校招收相似背景的学生,加剧社会分层。
自由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表现不一。
一些自由学校在学术成绩和综合素质上表现出色,但也有一些自由学校受到质疑,缺乏有效监管和师资水平不足。
自由学校政策可能导致公共资金重复使用,加重了教育预算的负担。
尽管存在争议,自由学校仍然在英国的教育改革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自由学校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权,并促使其他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竞争环境。
自由学校还推动了教育改革的总体进程,鼓励教育创新和多样化。
自由学校政策也为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其对教育系统的影响。
英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变革的政治学阐释
![英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变革的政治学阐释](https://img.taocdn.com/s3/m/1a45affcf61fb7360b4c6589.png)
生产 高深 学 问又 确 定 其 质量 。 大学 的 自治 和 U C G
政治 的独立性 是确保大 学垄断 这些职能 的手段 。 萨尔特和 塔珀 认为 :高 等 教 育 的经 济 意 识 形
一
、
英 国高等教 育治理 的历史 教 训
萨尔特 和塔 珀将 国家 置 于导 致 U C终 结 和 基 G
先 驱 。尽管 U C具 有 重 要 的技 术 职 能 ,但 主要 作 G 用 是维 护大学 的 自由主义理想 。大学 的核心 职能是 确定 何 谓高深 学 问 、如 何传 承与 扩大高 深知识 、代
金 委员 会治 理 模 式创 立 的政 治 中心 卜 ,基 于 哈 尔 西和 特罗 的假设 :国家作 为经 济增 长的 管理者 和
收 稿 日期 :2 0 0 0 9— 4—1 0
作者简介 :徐春霞 (9 3一) 16 ,女 ,湖北枣 阳市人 ,教 育学博 士,南 通大学外 国语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 导师 ,从事外语 教学与研究 工 作 ;南通 ,2 6 0 。 2 0 8
中图分类 号 :G 4 . 691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7 1 1 (0 9 5— 0 7— 6 6 1— 6 0 2 0 )0 0 4 0
18 9 7年 2月 出版 的 克 罗 哈 姆 委 员 会 报 告 及
个人 参 与机会 的分 配者 ,对高 等教 育持有 主要 的兴
继续教 育 与高等 教育 法案 下 ,两个基 金委 员会 让位 于英格 兰 、苏格 兰和威 尔 士基金 委员 会 ,紧接 着是 2 0世纪 9 0年代 后期 政治 责任 的分 权 与政 策 制定 责 任 的 分 裂 。 借 用 克 里 斯 多 佛 ・胡 德 的 图 式 结 构 _l 2 _,将 英 国高等 教 育置 于 新 多元 政 治 斗 争 的 背
英国“自由学校”教育政策研究
![英国“自由学校”教育政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61bb15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9.png)
英国“自由学校”教育政策研究自由学校是指由个人、非营利机构或公司经营的学校,他们可以自行决定学校的运营方式和教学内容。
英国自由学校的推行体现了英国政府对于教育多样化、自主化的政策追求。
自由学校的运营模式与传统学校存在一定差异,其特色在于校长和教师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学校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本文将从自由学校的背景、发展历程和实施情况等方面,对英国自由学校教育政策进行研究分析。
一、自由学校政策的背景自由学校政策的实施,是英国政府对于教育多元化、自主化的政策追求的体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英国的教育政策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调整。
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校的传统结构僵化、教学内容单一等。
英国政府希望通过自由学校政策,引入更多的竞争因素,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自由学校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英国教育改革法案的通过。
该法案允许任何人或团体申请创办新的学校,这些学校将被授予更大的自主权,包括对于学校经费的使用和教学内容的设置等。
自由学校得到了来自政府的大力支持,一些优秀的学校、社区组织、教育机构和个人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纷纷申请创办自由学校。
自由学校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自由学校的数量逐渐增加,他们在提高学术成绩、学生满意度和社会融合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自由学校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渐渐成为英国教育发展的一股新力量。
自由学校政策得到了一些积极评价,但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
支持者认为,自由学校政策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和学术成绩的提升。
自由学校还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学校的教学效率和办学效益。
批评者认为,自由学校政策可能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增加学校之间的竞争,加剧教育差距。
自由学校对于政府的监管程度相对较低,可能存在一些管理和治理上的问题。
由于自由学校能够自主招生、制定教学内容,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学生的学习成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英国“自由学校”教育政策研究
![英国“自由学校”教育政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dff8bd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c.png)
英国“自由学校”教育政策研究在英国,自由学校是一种教育模式,主张学校自主设计和开设课程,没有受到政府限制和干预。
这种学校不需要遵守国家课程标准,教师可以自由地授课。
自由学校的运作方式是由家长、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区来管理和筹资。
本文将对英国自由学校进行教育政策研究,探讨该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自由学校的优点:自由学校主张去中心化、反标准化,提倡创新和自由,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更自由、更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更好地发展才能。
自由学校还强调实践和实际项目,在课程设置上多涉及社区和公共事务,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与现实紧密相连。
此外,自由学校的管理由家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合治校更加民主和透明。
自由学校的另一个优点是灵活自主的课程设置。
自由学校的师资力量精炼,可以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让每个学生以自己的节奏前进。
自由学校在教育标准和课程设置方面没有统一指导,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自由学校因为缺乏政府的监管,可能存在课程缺乏科学性、学校设施质量较差、教职员工缺乏资金等问题,这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此外,与传统学校相比,自由学校的学费通常较高,导致学生族群更为单一,存在一定的阶级和财富差距。
最后,自由学校的特点也限制了其在评估和监督方面的应对措施,难以向外界证明自己的教育质量与成效。
对教育改革的启示:自由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与传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
其实,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疫情后,英国政府也倡导较大规模的在线学习。
我们可以借鉴自由学校的思路,提倡教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理念,推动更加灵活自主的课程设置。
同时,为了应对自由学校的不足,必须加强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
政府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标准要有严格的相关规定,这样可以保证教育的大众化和公正性。
同时,为了增强自由学校的评估和监督能力,建议加强教育政策评估和监督机制,为社会提供教育质量的相关评估数据。
英国大学内部治理的变革与启示
![英国大学内部治理的变革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9b8fc7ff46527d3240ce05a.png)
全 就是 明显 的例证 , 它们寻求 将工 学 以及社会 、 政治精英对 大学在社会 中的地位 和角色 的 《 国咨询委员会报告 》
广 泛共识 英 国政府对 大学治 理 引起新 的关注始 于 上 商业管理结构和决 策过程 引入高等教育领域 。《 勒特 贾
世纪 8 0年 代 。
报告 》 确定大学首 先 是一个 法人 团体 , 附属各 单位 和学
大学副校长 作为学校首席执行官 的地位 以及财务 日益庞 大, 国政府逐步将 在公共领域 实施的新公共 管 计划 、 英
理思想 向高等教育领域 渗透。政府 以实现经济 、 率和 管 理 等 问题 。 效
效 益为 目标 , 一方 面 大幅缩 减高教 经 费 , 将大 学推 向市
费 分 配 的 选 择性 , 成 本 、 益 引 入 高 等 教 育。 同 时 , 将 效 到
高等教 育界普 遍 关注 的热 点 问题 了解英 国在 此 方 面的基 本做 法和 经验 对我 国加 强和 完善 大
学 内部 治理 不无裨 益 。 关键 词 : 学 ; 大 内部 治理 ; 治理机 构
中图 分 类 号 : 6 9 G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218 ( 0 6 1 —0 20 10 —9 12 0 )20 7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 等教育 的治理机构不 断适应现 代社会 发展的要 求 。
一
英 国高等教育治理一直受牛津 、 剑桥大学 自由主 义 模式影响 , 即大 学 自治 , 者 自己管 理 大学事 务 。大学 学
内通 过 庞 大 的 委 员 会 体 系 进 行 管 理 和 决 策 。 这 种 治 理
、
政 府 对 大 学 内部 治 理 变 革 的 三 份 引 导 报 告
英国大学治理制度的发展变迁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启示
![英国大学治理制度的发展变迁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8ca516b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d.png)
英国大学治理制度的发展变迁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启示英国大学治理制度的发展变迁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启示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化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而在各国的高等教育治理体制中,英国大学的治理制度一直备受瞩目。
英国大学治理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具体模式以及理念的变迁,对于中国大学治理体制的提升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英国大学治理制度的演变可以追溯到13世纪,在维多利亚时代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并至今仍不断完善。
在早期,英国大学的治理模式以国家主导为核心,教授职位由国王亲自选择。
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学科专业化的深入,学术界对大学内部治理权力的参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大学治理模式发生了转变。
在《赫尔斯—爱德华兹条款》的推动下,大学内部逐渐实现了民主化和自治化。
议会治理模式成为主流,由内部各元素组成的议会负责制定学校的政策和决策。
与此同时,各学科和行政部门的职权也得到了明确的划分和管理。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英国大学治理再度发生变革,进一步加强了学术自由、民主参与以及卓越研究的地位。
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及其独立性的确立,使得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更加公正和专业化。
与此同时,大学内部的决策和管理也逐渐与老师和学生相关联,形成了共同决策的模式。
近年来,英国大学治理制度又面临了新的挑战与变革。
全球竞争力的加剧、市场化的推动以及资源利用的优化,使得学校的管理模式也需要及时调整。
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趋势使得大学内部管理趋向企业化,高校成为了半自治的事业单位。
决策权逐渐集中在少数行政领导和董事会的手中,民主参与的空间有所收窄。
那么,英国大学治理制度的发展变迁对中国大学的治理体制有什么启示呢?首先,英国大学治理制度的演进表明学校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需求。
学校应该充分尊重学术自由和民主参与原则,保持开放和包容心态,鼓励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决策,共同治理学校。
英国大学治理的模式 司洪昌
![英国大学治理的模式 司洪昌](https://img.taocdn.com/s3/m/128198b3aeaad1f346933fb5.png)
第一,经济实力下降(第六),但世界性影响犹在。
历史:18-20世纪中期,大英帝国在1922年时达到巅峰,面积达世界 1/4,人口1/3.
第二,国际视野和全球性影响。安理会,北约,欧盟,
核武器,全球性责任。
第三,英联邦的世界性影响:5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超过
世界上的联邦制大学:中文大学初期 魁北克大学、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纽约大学、
德克萨斯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西悉尼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
伦敦大学全日制学生2007年达到了13万人,剩下了18个学院和10各专门高 等教育机构。
第二,巨型大学的治理,特别是多校区大学的权 力分配。对于巨型的大学组织来说,联邦制的体 制保持了各个学院的自身特点和身份,保持了一 种创造性的活力。
第三,中央行政系统超载现象严重。
权力分散,多中心治理分散中央的压力,放权可以促进校 区的发展。
地矿油分离和联系,分校,独立学院等,是否存在联邦的 特点。
2007-2008年度,全部2399795,其中含继续教育 9.3万。近年来,由于学费上涨,学生人数维持了 平衡,基本没有增长。
2010年,本科生学费上限由3200提升到9000镑,学 生数量出现了萎缩迹象。
其中分布如下:
高校(institutions)学生人数
英格兰 132所
1,994,875人
面积:本土24.3万平方公里,英格兰13万,苏格兰7.8万, 威尔士2万,北爱1.3万。 14个海外领地172万平方公里:百慕大、直布罗陀、福克兰 群岛、维尔京群岛等等。
关于英国高等教育内部治理模式改革的思考
![关于英国高等教育内部治理模式改革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b3d1dab763231126fdb1193.png)
92019年/第23期/8月(中)关于英国高等教育内部治理模式改革的思考刘铁军(北京农学院北京102206)摘要高等教育内部治理是教育主体运用公共权力和方式确保大学高效履行使命、完成既定发展规划、促进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及过程,是大学内部权力和各个利益主体权益的重大调整过程。
一直以来,英国高等教育都在探索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改革,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和标准化相结合的共同治理模式。
提高学生满意度是内部治理出发点,保障教育质量是内部治理核心,提高教育效益是英国高等教育内部治理手段。
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内部治理改革中图分类号:G649.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9.08.005Reflections on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l GovernanceModel of British Higher EducationLIU Tiejun(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206)Abstract Internal governance of higher education is a system and process in which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 uses public power and methods to ensure that the university can effectively fulfill its mission,complete the established development plan,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It is a major adjustment process for the internal power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interests of various stakeholders.All along,British higher education is exploring a governance model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It has undergone three stages of reform and has gradually formed a common governance model combining diversific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Improving student satisfaction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internal governance.Guarantee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the core of internal governance.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is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mea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K.KeywordsBritish higher education;internal governance;reform大学教育质量与大学治理模式密切相关,英国高等教育卓越的教育质量源自于其秉承“建立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体制(word clas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的发展目标。
国外大学治理模式研究
![国外大学治理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859844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5.png)
国外大学治理模式研究国外大学治理模式是指在各国外大学教育管理中所采用的行政管理模式,也是该国高等教育制度发展的重要内容。
由于各国文化背景、制度发展的不同,他们的大学治理模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国外大学治理模式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研究。
国外大学治理模式可以大致分为学术治理模式、职能治理模式、市场控制模式和结构性治理模式。
首先,学术治理模式是指以当前大学内部学术氛围和现有的知识分子是否实际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参考。
英国大学的治理模式是典型的学术治理模式,学术治理模式更多地倾向于服从于学术自主原则,也就是学校治理结构实质上是以“四子国”为主导,实行学术治理。
该“四子国”是指学校机关(教务处)、研究生招收教育部门(研究生院)、考试处以及教学督导中心(学术研究中心)。
其次,职能治理模式指专业化管理组织被引入到高校管理中,管理组织充当执行者的角色,高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制定、实施及遵从职业性和社会性的管理文件,以及实行行政管理政策等,以便管理更加得体而有效。
举例来说,美国最 enter 名校哈佛大学已实行此类模式早已见证。
据悉,哈佛大学全面实行精细化管理,其管理结构主要由校长、副校长、行政总监、行政助理、技术职能总监、事务总监、法律事务总监等负责任。
结构性治理模式是指在组织管理结构图之上考虑组织的活动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以角色及管理级别的许可构成的组合结构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从而控制组织活动,使得组织变得有序和有效。
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因文化背景、发展水平和政治稳定等条件有利,许多高校采用此类治理模式,以保证事务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使学生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教育。
最后,市场控制模式是指在高等教育运作中,依靠市场调节机制,将政府、市场及学校等治理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政府管制、市场调节、自我完善以及学校责任等四大因素的综合治理,以促进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研究
![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f699ef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8.png)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领域。
这一时期的英国高等教育发生了许多变化,包括大规模的扩张、市场化、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等,这些变化引发了对高等教育治理的讨论和研究。
在这些研究中,学者们对高等教育的治理结构、决策过程、利益相关者参与以及政策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理解和改进高等教育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首先,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研究涉及到高等教育的治理结构。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英国高等教育的治理结构主要以大学自治和政府监管为主。
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张和市场化,英国政府开始对高等教育的治理结构进行了重新调整。
学者们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政府、高校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高等教育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他们指出,高等教育治理结构应当是多元化的,包括政府、高校、学生、行业和社会等多方参与,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进。
其次,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研究还涉及到高等教育的决策过程。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高等教育的决策主要由大学内部的管理层和院系主管进行,政府的作用相对较小。
但随着高等教育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竞争的引入,高等教育的决策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学者们对高等教育的决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政府、高校、学生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决策中的角色和影响,以及决策的合法性和效力。
他们认为,高等教育的决策应当是民主化和透明化的,包括广泛的参与和审议,以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另外,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研究还涉及到高等教育政策的实施。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英国高等教育政策主要由政府制定和实施,而高校主要是政策的执行者。
但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推进和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高等教育政策的实施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学者们对高等教育政策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政府、高校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政策实施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政策实施的效果和影响。
他们认为,高等教育政策的实施应当是协同性的和综合性的,包括政府的指导和监督、高校的配合和落实,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支持,以实现政策的目标和效果。
从“三角协调”到“治理均衡器”:西方国家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向
![从“三角协调”到“治理均衡器”:西方国家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向](https://img.taocdn.com/s3/m/013955fd581b6bd97e19eacd.png)
从“三角协调”到“治理均衡器”:西方国家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向作者:王思懿来源:《现代教育管理》 2018年第7期摘要:在全球化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共同影响下,西方国家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出现了从“三角协调”向“治理均衡器”的转型,其中英国大学治理从学院治理转向了公司治理,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提高,大学管理自治得到增强。
德国的竞争机制和利益相关者引导机制不断得到强化,国家规制持续削弱,大学和院系获得更多自主权。
美国大学正逐渐从共同治理模式转向公司治理模式,外部利益相关者更多参与到大学的日常运作中,大学管理层的控制权力不断得到强化。
为实现治理机制之间的相对均衡,应健全国家规制和学术自治对利益相关者引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规范功能,激活专业协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在抵御市场化和国家规制中所扮演的“缓冲器”角色,通过五种治理机制之间的博弈与互动,形塑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均衡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治理能力。
关键词:国家规制;学术自治;利益相关者;管理自治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8)07-0112-06一、问题缘起与理论框架在全球化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共同影响下,许多国家的公共管理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高等教育领域也受到较大影响,为进一步提升大学实力和竞争力以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高等教育治理变革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核心议题。
在该议题的研究领域,伯顿·克拉克(Burton R.Clark)最早提出了高等教育的三种理想类型:国家控制模式、学术自治模式和市场导向模式,并构建了一个由国家、市场和学术组织组成的三角协调模型,成为分析高等教育治理的经典理论。
然而,随着新公共管理的持续运用和发展,大学内外部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及其治理机制进一步复杂化,三角协调模式难以洞察高等教育治理中不同治理行动者复杂互动的过程,无法因应国家、市场与学术三方的深度转型,因此难以对当前背景下各国高等教育治理变革实践做出有效解释。
英国大学治理机构发展研究
![英国大学治理机构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f9a0fa40242a8956aece410.png)
英国大学治理机构发展研究
英国大学治理机构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英国大学治理机构发展的萌芽期(19世纪以前),这一时期英国大学呈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大学治理机构普遍是学术人员占主导,在长期
缓慢发展中形成了学者自治的传统;第二阶段,英国大学治理机构发展的勃发期(19世纪到1945年),这是英国大学兴起时期,不同大学治理机构模式不断涌现,大学治理机构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第三阶段,英国大学治理机构发展的调整期(1945年到1992年),二战后公共资金在大学财政来源中占主导地位,为了提高治理效率,这一时期原有
很多大学的两会制治理机构模式趋向衰弱,逐渐调整为一会制治理机构模式;第四阶段,英国大学治理机构发展的转型期(1992年至今),在这时期英国“新大学”出现并形成了新型治理机构模式,原来的治理机构在新型治理机构的影响下逐渐转型并革新。
通过对英国大学治理机构发展历程的综合分析,进而在概况其特点和历史经验,以及分
析对我国大学治理启示的基础上,最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大学治理机构的良好运行需要政府、社会、校内多方参与和支持;第二,良好的制度设计有利于最大程度发挥大学治理机构的功效;第三,大学治理机构的校外人员主导模式被历史证明行之有效;第四,大学治理机构既要符合国家层面的要求,也要保持大学自身的特点;第五,
大学治理机构的建构与运行应充分考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解析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的变革
![解析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的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cc7b80f276c66137ef061980.png)
解析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的变革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教育的国际化,也使各国高等教育的治理受到更普遍的社会关注和直接或间接的政治干预。
通过对英国的跟踪分析,我们发现,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的变革反映了国家对高等教育议程的长期关注;演绎了各相关利益团体之间通过不断博弈,寻求建立和维护一个世界一流的、自主的高等教育体系的过程。
一、英国高等教育治理变革的宏观环境分析英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上世纪70年代末期,撒切尔政府开始大量削减高等教育经费,进行全成本核算,并通过对留学生征收学费等等,使得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功能在逐步减少。
政府,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经营者和个体教育资源的分配者,对国家高等教育的治理产生了与日俱增的兴趣,开始探索、改革英国传统的精英高等教育。
作为政府和大学之间的独立代理机构,大学拨款委员会是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的主体,建立于1919年。
随着高等教育经济意识的逐渐深入,它不断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指责:高等教育机构没能有效地提供科学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没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和满足扩大的高等教育需求等。
由此,在政府的授意下,上世纪60年代英国教育和科学部大臣克罗斯兰德(Anthony Crosland)着手建立了公共高等教育以平衡大学的任务和目标。
之后,首相委任的以罗宾斯勋爵为主席的委员会报告(the Robbins Report)提议: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多科技术学院,加快了促成“公众的大学”的形成。
面对着这种直接的干涉,拨款委员会没有采取更多有效的反驳去维护大学的自治。
在政府的支持下,20世纪60年代末建立了30多所多科技术学院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增长需求。
然而,之后的发展却是不曾料到的:多科技术学院不顾最初的建立宗旨,悄然寻求“学术漂流”,向着大学教育寻求“趋同”发展。
直到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高等教育一直维持着其矛盾的发展:虽然,精英教育已经被逐渐打破,但是,大学是否能真正反映社会的需求一直受到政府和公众的怀疑。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924bb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4.png)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研究的开题报
告
本文的研究旨在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的治理。
高
等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等教育的管
理和治理则是保证其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研究将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的方式,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
来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的演变,着重研究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
面的角色与关系,探讨不同治理模式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比较英国高等
教育治理方式的优劣及改进方法等。
本研究的重点在于:
1.研究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主要政策变化,探
讨制度和法规对教育治理的影响。
2.分析各类利益相关者参与高等教育治理的方式和角色,包括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监管机构等。
3.比较不同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包括自主治理、市场化治理、国
家治理等,分析其优劣和适用性。
4.探讨英国高等教育治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未来
发展方向。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加深对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的理解,为其他国家的
高等教育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为英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指导性
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 自由主 义 背 景 下 英 国大 学 治 理 模 式 的转 变研 究
韩 竺宏
( 大连 理 工大 学 高等教 育研 究 中心 , 辽 宁 大连 1 1 6 0 2 4 )
摘要 : 自2 0世 纪 8 0年 代 以来 , 新 自由主 义理 论 不 仅 影 响 了西 方 国 家政 治 经 济 领 域 , 也 触 及 到 了高 等 教 育 领 域 。 西方 发 达
2 0 1 3年第 o 4期 第2 9卷 ( 总3 2 8期 )
吉林 省 教 育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EDUC : ATI ONAL I NS n1 I J TE 0F J 】 1 PROVI NCE
No . 0 4, 2 01 3 Vo 1 . 2 9 T0 t a l No . 3 2 8
、
新 自 由 主 义 影 响 下 英 国 大 学 治 理 模 式 的
转 变
在英 国 , 牛津 、 剑 桥 是 最 早建 立 , 并且 有 着 悠 久
传统的学者 自治的大学。在英国高等教育历史上形 成 了稳定的传统。直到 2 O世纪 6 o 年代英国高等教 育 系统 都是 以牛津 和 剑 桥 大学 为 单 一 的建 校 标 准 。 到了 2 0世 纪 8 0年代 , 随着 新公 共管理 运 动的推 进 , 英 国高等 教育 改革 和调 整贯穿 的主要原 则便是 质量 和效益 , 政府 力图借鉴市场化手段 , 使高等教育更好 地 为英 国经 济发展 服务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政府首先考虑的是将竞争引入高等教育系统。其 目
《 进入 9 O 年代 的英国高等教育》 的绿皮 书, 书 中指
收 稿 日期 : 2 O l 3 —0 1 一l 2 作者简介 : 韩 竺宏 ( 1 9 8 7 一 ) , 女, 辽宁铁岭人 , 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 究中心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 高等教育。
国家以及 正在转型的发展 中国家所进行的一轮 又一轮 高等教 育改革 , 基 本上都 是 以新 自由主 义为指导原 则。本文通 过对新
自由主义背景 下英 国大学治理模 式的转变进行研 究, 旨在 为新 时期 中国高校 治理模 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 新 自由主义 ; 大学治理 ; 英 国大学
3 0
出, “ 自1 9 4 5年 以来 , 英 国 的经 济 就是 令 人 沮 丧 的 ,
义 带来 的市 场机制 、 质量 评 估 等 导致 大 学 权 力再 一
一
传统 的高等教育系统相竞争。其次 , 英 国政府改组 了高校的拨款机构, 由于英 国陷人 了严峻 的经济危
机之中, 英 国政府 为保 证 公 共 支 出 而开 始 削 减公 共 部 门财 政 预算 , 大 学 的经 费 也 列 人 其 中 。 - l 2 英 国 政 府首先 在 1 9 8 8年 废 止 了 大 学 拨 款 委 员 会 , 并 于 1 9 9 2年成 立 了 高 等教 育 基 金 委员 会 。基 金 委 员 是 作 为政府 的代理 机 构 , 在 管理 上 具 有 商业 经 营 的特 色, 与大 学拨款 委员 会作 为“ 缓 冲器 ” 的职 能不 同 。
服务。 在 这样 的 背景 下 , 大 学 和企 业 不 再 是 互 不
英 国大学 在 传 统 上享 有 高 度 的 自治权 , 政 府 除
了拨款 之外很 少介 入 大学 的治 理 中来 , 对 大学 实 施
的是不 干预 政策 。但 随着 上 世 纪 7 0年 代西 方 资 本
主义经 济危 机 , 以及 随 之 而 来 的新 公 共 管 理运 动 的
相 干 的机 构 , 而成 为活跃 的伙伴 关 系 , 工 商业 者 和大 学 的管 理者 也变 为合 作 伙伴 , 在 合作 中建 立 共 同的 利 益 。1 9 8 5年 , 英 国 教 育 和科 学 大 臣 提 出 了题 为
到来 , 英 国政 府 开 始 通 过 “ 引 人 激 烈 的竞 争 机 制 和 市场 取 向达 到 驾 驭 高 等 教 育 走 向”的改 革 。 I 1 英 国
中图分类号: G 6 4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l 6 7 1 —1 5 8 O ( 2 O 1 3 ) o 4 —0 o 3 0 —O 2
自2 O世 纪 8 O年代 , 新 自由主义 理 论不 仅 影 响
的打破 “ 牛桥” 大 学 时代 以来 所 形 成 的单 一 的高 等 教育 系统 , 并建 立 能够灵 敏 的社 会 回应机 制 , 使 之 与
( 一) 政府 职 能 的转 变
( 二) 社会参与机制转变
新 自由 主义 理 念 所 带 来 的市 场 机 制 让 大 学 明 白, 没有 任何 公共 事业 可 以 自然 而然 地 期 望 得 到 公
共 经费 , 除 非 它 能 够 不 断 增 强 对 社 会 发 展 的 支持 。 因此 , 英 国大学开 始摒 弃远离 社 会的传 统观 点 , 转 而
将 自己置 身于社 会 网 络之 中 , 积 极 地 参 与 区域 社 会 进步 与经 济发 展 。其 次 , 大学 也 可 以积 极 参 与地 方 发展 的项 目 , 使 企业 能 够 分享 大 学 资 源来 达 到 大学 与社 区 的互动 。而地 方政府 和企 业则 应该 帮助 高校 的学生 和教师 , 以使 他 们 在将 来 可 以更 好 地 为 地 方
了西方 国家 的政 治 经 济领 域 , 也 对 高 等 教育 理 论 有 所触及 。从 本质 上 讲 , 新 自由主 义对 于 高 等教 育 的
直接影响就是推动 了高等教育 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
政府 通过 削减 大学 的财 政拨 款 , 放松 对 大 学 的管 制 而将 市场 机制 引入 到 大 学 中 , 并 逐 渐对 大 学 的治 理 模式 产 生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