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体验式教学在传染科新冠肺炎防控培训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传染科新冠肺炎防控
培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情景建模教学法在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临床医学学生和精卫医学学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在入院前的防控培训中,观察组采用情景建模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BL (learning-based learning,LBL)方法进行训练。
培训结束时,比较两组队员对个人防护装备的性能测试成绩、理论测试成绩以及对培训结果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性能测试和理论测试显著高于对照组;团队成员满意率为98.1%,高于对照组的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情境体验式教学的模拟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个人的自我防卫意识;而传统的培训制度存在培训缺乏灵活性、培训提升少等缺点。
关键词:情景体验式;新冠肺炎;院感防护培训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五年制临床医学和精卫医学两个班的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25人)和观察组(25人),其中男性17人,女性33人,年龄21~24岁,两组队员在年龄、疾病意识、教材、学习内容、学习时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内容
对队员进行新冠肺炎理论知识、医院防护理论知识、防护技能应用等方面的培训。
由我院感染控制领域的工作人员和传染病专家提供一般临床症状、消毒和隔离技术、试验诊断和治疗方案,重点是预防和控制措施和要求,以及医学专家
的早期支持。
医学专家通过远程连接分享实战经验,实施职业暴露应急处置和感染控制防护措施。
操作培训包括手卫生(手消毒、洗手)、无菌操作、穿戴和脱下个人防护用品、工作场所应急处理等。
1.2.2测试方法
(1)控制组:控制组25人按传统教学方式培训,理论知识对应传统教学模式,培训老师上台授课,组员台下听讲;穿戴和脱下个人防护用品的技能已经制定。
提供传统培训,技能培训在技能示范班进行。
最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评估并标记存在的问题。
(2)观察组:观察组25名成员将接受情景建模培训。
讲师首先看培训内容,确定哪些理论资料和工作步骤适合情景模拟教学法。
开课前,让小组成员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设置情景模拟,在培训前后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如操作视频和视频等。
在教授理论知识时,采用情景建模的方法来设计和实施课堂学习,即教师设置模拟情景→提问→小组成员评价分析→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评价。
培训采用情景模拟法,模拟情景开发→操作要素提出→操作规范视频播放→分组讨论程序→模拟场景练习→教学教师指导。
具体方法如下:①做好动员,让组员做好自主学习的准备。
首先,讲师更详细地向团队成员介绍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含义、步骤和要求,讲解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激发团队学习兴趣,为团队成员自主学习做好准备。
其次,25名队员被分成5个训练组。
组合成组时,由组员自愿选择,教师协调,分成5人/组。
②选择和设计案例模拟场景并提出问题:需要从众多临床案例和工作场景中选择一个典型的综合模型,规划更复杂的案例用于训练。
针对病例和具体场景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制定适当的问题,引导团队成员反思,让团队成员学习具体的个人防护措施、消毒灭菌原则、六步洗手和手指洗手标志指征、无菌原则和补救措施,防护意外暴露后的补救处理。
③组员注意信息的收集和讨论:教学前3天,教师提供了案例和模拟场景的相关信息。
首先仔细阅读材料,以找到隐藏的关键点、困难和问题,需要在特定案例和场景下共同讨论。
了解操作的步骤和基本原理,在病例和情境下对问题形成完整、深刻的认识。
上课期间,组长组织一次集体的头脑风暴会议,每组队员向其他队员展示每组初步学习的结果。
该小组的其他成员通过共
同讨论接受进一步的教学指导。
指导教师应及时引导偏差参考,及时纠正对知识点的误解,并鼓励组员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深化和补充,以获得正确、全面的答案。
通过充分展现自己的知识、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小组成员参与学习过程和知识水平的控制掌握。
在练习技能的模仿练习过程中,教师教授每个阶段的操作,一名组员进行操作,其余队员进行点评,结束后进行分组讨论。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新冠肺炎与医院感染防控、理论知识考核和培训后技能考核结果,总分100分。
理论考试以封闭文件形式进行,并由医院的全职感染控制人员进行统一的阅卷检查。
操作考核建立隔离病房情境,主要考核学生穿脱个人防护用品的能力、三级防护情况下使用无菌技术的能力以及受环境影响的防护程度。
Operational Process评估每个团队成员的表现。
三位评估员打出分数,最终成绩为三位评估员的平均分。
(2)组员的满意度。
在培训评估结束时,向50名组员发出了问卷,在调查过程中了解了他们对两种培训方式的评价和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百分比(%)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s),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新冠肺炎和医院获得性感染防控理论知识测验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员对教学的满意度达到98.1%,高于对照组的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
新冠肺炎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医务人员感染风险高,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前防控培训尤为重要。
作为医务工作储备人才,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效果也很重要,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发
展的重要方向。
使用情境模型提供新冠肺炎的防控教学,通过模拟隔离病房的病例场景,将新冠肺炎的理论知识和防护技能、具体的医学培训更好地结合,运用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1)情境体验式教学训练模式有助于培养团队成员的综合能力。
在教授理论知识时,团队成员通过分工参考相关资料,从模拟情境中呈现的信息中选择和得出结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成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中,团队成员相互交换意见,讨论制定解决方案,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锻炼团队成员的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成员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不断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个人和团队的潜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中观察组理论分和操作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显示协作学习模式提高了团队成员的参与意识,改善了团队成员的临床工作。
帮助他们有效地处理克服在医院易被忽视的防控细节,使学生将来不惧怕进入隔离病房,提前打好心理基础。
(2)情境体验式教学训练模式,增加了小组成员兴趣。
学习过程相对繁琐,抽象的解释容易使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产生混淆甚至遗忘。
情景模拟训练法要求组员在训练前做好准备,通过查阅大量参考资料,学员们可以探索、讨论和总结问题,鼓励小组成员思考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激发新冠肺炎隔离区的救治热情。
(3)情境体验式教学训练模式,提高了队员们预防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意识。
病毒传染性强,情景模拟训练模式让医护人员充分了解真实工作环境,帮助他们合理预测并有效应对可能影响个人防护的各种情况,大大减轻学员们训练的心理负担,效果也更加让他们自身满意。
(4)在情境体验式教学训练模式下,教师扮演着类似训练者导师的角色,其复杂程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充分回应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最终实现“零感染抗疫胜利”的目标。
基金: 中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继续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21jy208 。
项目名称:感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量化管理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