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中激励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中激励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一)
论文关键词:委托-代理激励约束制度安排
论文摘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目标函数的差异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极易导致各种代理风险的产生。
因此,研究如何在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相互关系设计中对激励约束机制进行相关的制度安排,以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假设
作为产权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委托一代理理论是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契约形成过程出发,探讨委托人(Principa1)如何设计出一种契约,以促使代理人(Agent)为最大限度地增进委托人的效用而努力工作。
标准的委托一代理理论是基于以下两个基本的假设:
1.信息不对称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拥有企业的经营权,实质性地控制着企业,代理人对企业内部状况、外部环境更为了解。
此外,对于一些专业化信息,如代理人的经营禀赋、努力程度以及经营环境中的不确定性等,委托人因其专业知识、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局限性,对信息的解读能力相对较弱,代理人因此拥有相对于委托人的信息优势。
难以被委托人感知的个人行为(努力程度、机会主义等)及具有很强隐蔽性的“私人信息”空问(能力大小、风险态度等),给委托人的监督和控制造成了很多有形和无形的障碍。
2.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源于亚当·斯密的的研究,他认为人类具有自我利益需求,经济活动具有自身财富最大化的倾向。
按照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人修正的假设,委托人和代理人都力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都有通过签订契约确定分工效果从而增加自身效用的动机。
二、委托一代理关系失效的原因分析
委托一代理关系一旦确立期,委托人期望代理人忠诚为其服务,通过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水平,来提高企业的产出绩效,进而实现其自身效用最大化。
但因代理人利己主义倾向及信息不对称,这一前提经常与现实经济生活相背离,从而导致了委托一代理关系失效。
1.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函数不一致
下面利用模型MaxEU(Y,A,I,C)对委托人、代理人的效用函数进行分析。
其中,Y:委托人给代理人报酬;A:代理人的投入水平;I:不可控外生变量;C:委托人的监督成本。
在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中,委托人给代理人报酬Y取决于代理人在代理过程中的产出绩效Q,即:Y=F(Q),代理人的产出绩效Q主要取决于代理人的投入A及不可控外生变量I,即:0=0(A,I)。
综上所述,对于代理人而言,在既定的契约条件下,委托人的监督成本C及不可控外生变量I都不是代理人所能控制的代理人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调整其代理过程中最佳投入水平,影响委托人给其的报酬Y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
所以,代理人目标函数可表示为:
MaxEU(Y,A,I,C) (I)
对于委托人而言,其效用就是代理人产出绩效、代理人的报酬、代理人的投入水平、监督成本及不可控外生变量等几个因素的函数。
其中,代理人的投入水平A和外生变量I不是委托人所能直接控制的,委托人能通过控制代理人的报酬Y及监督成本C来改变代理人的投入水平,进而影响代理人的产出绩效。
所以,其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Max~U(Y,Q,A,I,C) (II)
由上述分析可知,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效用函数是不完全一致的。
委托人追求的目标是如何以较小的代理人报酬Y和监督成本C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而代理人的目标则是如何以较少的投入A获取较高的报酬。
2.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代理问题
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委托人无法准确判断代理人是否在忠诚且有能力地为企业服务,因而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有效监督,此时,代理问题的产生也就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代理问题主要是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方面。
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是指委托代理关系确立之前,代理人利用其相对于委托人的信息优势,使得契约的签订对自己有利。
主要包括隐瞒自己的业务能力以骗取委托人的任命,有限度地向委托人公开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环境,以图增加个人效用。
所谓道德风险(MoralHazard),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督不完全,代理人利用自己的
信息优势,通过减少自己的要素投入,或者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来达到自我效用最大化。
基于代理人的“经济人”属性及委托人代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签约后,委托人不能观测到代理人行为选择,只能观测到某些结果,这就有可能产生代理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做出有损于委托方的行为。
具体表现为努力程度低,风险偏好,在职消费及渎职收入等诸多方面。
通过这些行为的选择规避了委托人的惩罚,获得大量额外收益,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
3.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问契约不完备
委托一代理关系实质是一种契约关系,但现实经济生活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使得委托代理双方不可能事前签订一个完备的契约。
此外,契约的完备程度也与契约的成本密切相关,完备程度越高则其代价越大。
代理人在“经济人’儒性及信息不对称的前提同时存在的情况F,有可能做出有损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选择。
三、委托一代理理论框架中激励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
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的差异,信息不对称及契约不完全等问题的存在,衍生出了诸如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及道德风险(MoralHazard)等代理问题。
因此,探索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及契约设计,以实现代理人的行为和委托人的期望一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在此,仍然借助委托一代理的效用函数进行分析。
设委托人的收益为R,则R=R(Q,I),即委托人的收益取决于代理人产出绩效,且满足条件aR
/aO≥O(R为Q的凸函数),由上述分析可知,Q=Q(A,I),代理人产出绩效是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和不可控外生变量的函数,所以,委托人的收益是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和不可控外生变量的函数,即:R=R(Q,I)=R(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