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死临床进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死临床进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目的探討進展性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新发脑梗死的可能机制及临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2月经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13例经CT或MRI证实的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根据入院后的病情变化,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进展性脑卒中组(49例)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64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危险因素的采集,完善血管评估,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血管情况进行比较,探索脑卒中进展的可能原因及机制,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预后。
结果进展性脑卒中组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即“三高”)的患者明显多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P = 0.039)。
进展性脑卒中组患有冠心病或房颤等心脏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P = 0.027)。
进展性脑卒中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P 18岁;③发病时间不超过72 h;④入院24 h内完善头CT或MRI检查;⑤入院72 h内完成血管检查(所有患者完善颈部血管超声、脑血管超声检查,部分患者完善头颈CTA、MRA或DSA检查);⑥由两名神经内科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分别确认为AChA供血区脑梗死。
排除标准:①存在AChA供血区以外的新发梗死灶;②存在明显的心、肺、肝、肾功能衰竭。
1.3 数据采集
对所有入选患者均采集以下信息:人口统计学信息;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房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入院时的症状和神经系统查体;脑梗死面积(2定义为不良预后,mRS评分≤2定义为良好预后。
在本研究中,只要神经功能持续恶化,就定义为临床进展,即进展性脑卒中。
临床症状波动,但只是短暂波动,很快恢复,这种情况不算进展性脑卒中。
在入院前,患者明确表明症状加重,也定义为进展性脑卒中。
根据临床表现,由2名高级神经内科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进展性脑卒中组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但是进展性脑卒中组中,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即“三高”)的患者明显多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的患者(P < 0.05)。
此外,进展性脑卒中组患者,患有冠心病或房颤等心脏疾病的比例也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P < 0.05)。
两组患者均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中占有较大比率。
见表1。
左右AChA供血区梗死的典型病例见图1~2。
2.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狭窄
在AChA供血区脑梗死患者中,进展性脑卒中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P = 0.018)。
进展性脑卒中组血管狭窄比例也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P = 0.045)。
见表2。
进展性脑卒中组颈动脉轻度狭窄者2例,中度狭窄者3例,重度狭窄者3例,闭塞者1例,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颈动脉轻度狭窄者1例,中度狭窄者3例,未发现重度狭窄及闭塞者。
2.3 预后
两组患者入院时平均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98)。
而出院时,非进展性脑卒中组患者平均NIHSS评分明显低于进展性脑卒中组(P = 0.000)。
此外,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评估6个月后mRS评分,进展性脑卒中组6个月后mRS评分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P = 0.000)。
非进展性脑卒中组6个月后良好预后率明显高于进展性脑卒中组(P = 0.001)。
见表3。
3 讨论
AChA供血区梗死在临床上很常见,既往文献报道的此类梗死在所有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差异很大,波动于2.9%~11%[3,5]。
2009年,Ois等[2]发表了首个关于AChA供血区梗死的大型研究,对1350例急性新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发现AChA供血区梗死占8.3%。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5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发现AChA供血区梗死占7.13%,与以往的文献基本相符。
AChA供血区梗死首先由Foix等于1925年报道,典型症状为三偏-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3]。
但是临床上典型的AChA综合征较少见,运动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症状,在87%~100%病例中可見[3,5-8]。
其次是感觉障碍,文献报道发生率为33%~81%[3,5-8]。
视觉障碍的发生率相对较少,波动于0%~42%,且往往为一过性,因为视束区域的侧支循环比较丰富[3,5-8]。
如果优势半球受累,可以出现失语症状,而意识障碍和其他皮質症状相对少见[2]。
由于AChA管径细,行程长,其分支缺乏侧支循环[3],所以此类梗死易出现症状进展,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影响患者预后。
既往的研究,将症状进展定义为住院期间NIHSS评分增加≥4分或运功功能的NIHSS评分增加≥2分[9-10],发现7%~25%的AChA供血区梗死患者出现了症状进展[9]。
Ois等[2]发现AChA供血区梗死的症状进展率(25%)明显高于半球梗死(17%)和脑深部梗死(10%)。
但是,实际临床工作中,NIHSS评分增加≥4分不能敏感地反映AChA供血区梗死的症状进展,故Chausson等[11]认为,只要有神经功能持续恶化,无论是否对NIHSS 评分产生影响,均定义为临床进展,即进展性脑卒中,他们对100例AChA供血区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发现46例(46%)住院期间出现症状加重。
在本研究中,也认为只要神经功能持续恶化,即为进展性脑卒中,发现几乎一半的患者(43.4%)均出现了临床症状的加重,多数(87.8%)患者在发病48 h内出现病情进展。
进展性脑卒中组的患者出院时的神经功能障碍明显重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且6个月后的随访发现,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风险明显升高。
关于AChA供血区梗死症状进展的机制及原因尚不明确。
小血管病变是一
直以来公认的AChA供血区梗死的主要原因[4,6,12]。
大量的研究也发现,AChA 供血区梗死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认为长期高血压导致小血管病变,引起AChA缺血梗死[6,12]。
Ois等[2]也证实,AChA供血区梗死患者,相对半球梗死患者,更易合并糖尿病,但是较少合并严重的颈动脉狭窄和心源性栓塞。
因此,认为不同因素导致的小血管病变是AChA供血区梗死的主要原因。
而本研究发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即“三高”的AChA供血区梗死患者,更易出现病情波动加重。
这可能与“三高”对小血管损害更大有关,此外,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加重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损害症状[13-14],这也是此类患者病情波动的原因之一。
虽然AChA供血区梗死患者颈动脉严重狭窄的发病率较大脑半球梗死的患者低[2],但是,有研究发现,進展性AChA供血区梗死同侧颈内动脉狭窄以中重度狭窄-闭塞为主[15],明显高于非进展者,表明进展性AChA供血区梗死可能与局部颈内动脉狭窄闭塞密切相关。
本研究中,进展性AChA供血区梗死患者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斑块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进展者,与以上研究相符。
这可能与AChA管径细,行程长,其分支侧支循环少[3],同侧颈内动脉病变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其影响大,易导致其低灌注有关。
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15-20],而本研究发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的AChA供血区梗死患者,更易发展成为进展性脑卒中,推测此类患者症状加重与“三高”所致的小血管病变及颅内动脉狭窄等双重因素有关。
故及早发现颅内血管病变,并展开对危险因素的积极有效治疗,可以减少AChA供血区梗死的发生及加重。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合并冠心病/房颤的AChA供血区梗死患者,发展成为进展性脑卒中的风险较高。
Ois等[2]根据MRI的DWI像病灶的大小,将AChA 供血区梗死分为大梗死(直径≥20 mm)和小梗死(直径<20 mm),发现心源性栓塞与大梗死明显相关。
同时,作者还发现AChA供血区梗死面积越大,预后越差。
所以,本研究中合并冠心病/房颤的AChA供血区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可能与心源性栓塞导致梗死面积大有关。
我们对AChA供血区梗死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現约半数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进展,合并“三高”病史,或伴有冠心病、房颤等心脏疾病的患者临床症状更易出现症状波动。
此外,同侧颈动脉斑块或狭窄与进展性AChA梗死关系密切。
进展性AChA梗死患者6个月预后差。
所以,明确AChA梗死进展的原因及可能机制,开展有效的二级预防,对此类患者有积极意义。
此外,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急性AChA梗死患者,如何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如单抗还是双抗,抗血小板还是抗凝,是否需提高灌注等,以避免病情加重,仍有待进一步临床实验证实。
[参考文献]
[1] Wiesmann M,Yousry I,Seelos KC,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anatomic description of the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by use of 3d-tof source and 3d-ciss mr imaging [J]. AJNR Am J Neuroradiol,2001,22:305-310.
[2] Ois A,Cuadrado-Godia E,Solano A,et al.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territory [J]. J Neurol Sci,2009,281:80-84.
[3] Pezzella FR,Vadala R.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ion [J]. Front Neurol Neurosci,2012,30:123-127.
[4] Helgason CM. A new view of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ion [J]. J Neurol,1988,235:387-391.
[5] Hupperts RM,Lodder J,Heuts-van Raak EP,et al. Infarcts in the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territory. Anatomical distribution,clinical syndromes,presumed pathogenesis and early outcome [J]. Brain,1994,117(Pt 4):825-834.[6] Bruno A,Graff-Radford NR,Biller J,et al.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ion:a small vessel disease [J]. Stroke,1989,20:616-619.
[7] Leys D,Mounier-Vehier F,Lavenu I,et al.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s. Study of presumed mechanisms [J]. Stroke,1994,25:837-842.
[8] Takahashi S,Ishii K,Matsumoto K,et al. The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syndrome. Ii. Ct and/or mr in angiographically verified cases [J]. Neuroradiology,1994,36:340-345.
[9] Palomeras E,Fossas P,Cano AT,et al.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infarction:
a clinical,etiologic and prognostic study [J]. Acta Neurol Scand,2008,118:42-47.
[10] Derflinger S,Fiebach JB,Bottger S,et al. The progressive course of neurological symptoms in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infarcts [J]. Int J Stroke,2015,10:134-137.
[11] Chausson N,Joux J,Saint-Vil M,et al. Infarction in the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territory:clinical progression and prognosis factors [J].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4,23:2012-2017.
[12] Ghika J,Bogousslavsky J,Regli F. Infarcts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deep perforators from the carotid system [J]. Neurology,1989,39:507-512.
[13] Bruno A,Levine SR,Frankel MR,et al. Admission glucose level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the ninds rt-pa stroke trial [J]. Neurology,2002,59:669-674.
[14] Martini SR,Kent TA. Hyperglycemia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a vascular perspective [J].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7,27:435-451.
[15] Sohn H,Kang DW,Kwon SU,et al.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ion:lesions confined to versus beyond the internal capsule [J]. Cerebrovasc
Dis,2013,35:228-234.
[16] Turan TN,Makki AA,Tsappidi S,et 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verity and location of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J]. Stroke,2010,41:1636-1640.
[17] Kim BJ,Lee SH,Kang BS,et al. Diabetes increases large artery diseases,but not small artery diseases in the brain [J]. J Neurol,2008,255:1176-1181.
[18] Bruno A,Levine SR,Frankel MR,et al. Admission glucose level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the ninds rt-pa stroke trial [J]. Neurology,2002,59:669-674.
[19] Martini SR,Kent TA. Hyperglycemia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a vascular perspective [J].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7,27:435-451.
[20] Sohn H,Kang DW,Kwon SU,et al.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ion:lesions confined to versus beyond the internal capsule [J]. Cerebrovasc Dis,2013,35:228-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