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泸州市高2017级第三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自有人类以来,疫病就如影相随。

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疫灾作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子,从来没有缺席过。

一方面,疫灾单独发生或与其他灾害叠加,对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危害和破坏;另一方面,人类通过与疫灾的抗争并不断战胜疫灾,推动预防医学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从中国历史看,疫灾流行对我国的人口、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疫灾流行时,“死者太半”“死者什七八”“死者不可胜数”等大批人口死亡的描述,史不绝书。

疫灾之祸常不单行,多与水、旱、蝗、震、饥、兵等灾结伴而行。

影响最为巨大的,莫过于疫灾与战争叠加形成的兵疫灾害。

《老子》曰:“大兵之后,必有凶年。

”周武王克商后的“遘厉虐疾”,三国初曹操兵败赤壁的大疫,从明末李自成农民军在北京遭遇的大疫,清代洪秀全太平军在南京遭遇的大疫,都印证着“大兵之后,必有大疫”的事实。

毋庸讳言,周幽王时期关中的大旱疫加速了西周王朝的灭亡,明朝末年的旱蝗饥疫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

根据我们的研究,我国在先秦至清代(公元前770年至公元1911年)的2682年中,至少有224个兵疫交加之年,近三千年来,在北部农牧交错带、中部南北分界线、南部海陆交汇带形成了三个兵疫灾害密集带。

疫灾激发了中国预防医学和疫病防控的进步。

比如,东汉末年的伤寒大流行,催生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明代小冰河期瘟疫的频繁流行,造就了吴又可的《瘟疫论》;清晚期广东地区的鼠疫大流行,成就了吴宣崇、罗汝兰的《鼠疫约编》;清末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

“天灾流行,国家代有”,病原体与人类同进化,疫灾与人类相始终。

即使到了今日,虽然许多古老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新的疫病不断出现,疫灾流行的威胁并没有彻底消除。

不仅如此,随着人类对自然干扰的深入和全球环境的变化,疫病传播的速度、途径、方式以及微生物的致病能力,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复杂变化,甚至一些旧的传染病还有死灰复燃之势,防控疫病流行依然是当今社会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的重大任务。

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揭示历史疫灾的流行规律,探索疫
灾的形成机理,对于当今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中国历代十分重视疫灾的救治,但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医学引入以前,不能弄清疫灾流行的真正原因,古人对疫情防控缺少有效方法,故而每当大疫之时,人心惶惶,谣诼纷飞,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冲击。

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总结历史疫灾的应对经验,剖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危害,对于增强民众的疫灾防范意识,强化政府的疫灾防控能力,维护疫灾冲击下的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及所研究的问题的复杂化和综合化,融合多学科研究手段与方法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新趋势。

因此,开展历史疫灾研究,追溯历史疫灾的时间过程,探究历史疫灾的空间分布,分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影响,对于拓宽历史学的空间视野,拓展地理学的时间尺度,拓新灾害学的研究领域,对于促进历史学、地理学和灾害学的交叉融合,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摘编自龚胜生《中国古代疫灾发生的规律与思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疫灾能够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既会产生负面影响,也会推动社会的进步。

B. 疫灾常与其他灾害结伴而行,而与战争叠加形成的兵疫灾害影响最为巨大。

C. 旧的传染病还可能死灰复燃,因此疫灾流行的威胁在今天并没有彻底消除。

D. 古代的大疫会影响社会穏定,与当时对于疫情防控缺少有效方法不无关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着眼于我国古代疫灾,主要论述了疫灾产生的复杂原因和对人类的重大影响。

B. 文章对疫灾防控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得出开展历史疫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

C. 文章在论述疫灾的影响时,举出较多的历史事实作为论据,増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文章多处直接引用古籍中的句子,既使文章论述有理有据,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幽王时期关中的大旱疫和明朝末年的旱蝗饥疫,导致两个王朝最终走向覆灭。

B. 清末正因为东北地区和广东地区的鼠疫大流行,才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

C. 新的疫病不断出现,是因为人类对自然进行深入干扰,导致全球环境发生变化。

D. 虽然疫灾激发了古代预防医学的进步,但古人对疫灾流行原因的认识依然有限。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C项,“旧的传染病还可能死灰复燃,因此疫灾流行的威胁在今天并没有彻底消除”错误,原文第四段“新的疫病不断出现,疫灾流行的威胁并没有彻底消除”“不仅如此……疫病传播的速度、途径、方式以及微生物的致病能力,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复杂变化,甚至一些旧的传染病还有死灰复燃之势”,可见,“疫灾流行的威胁在今天并没有彻底消除”的原因并非仅是旧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主要论述了疫灾产生的复杂原因”错误,第二段“从中国历史看,疫灾流行对我国的人口、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是疫灾的影响;第三段“疫灾激发了中国预防医学和疫病防控的进步”,是疫灾的作用。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A项,“导致两个王朝最终走向覆灭”错误,原文第二段“明朝末年的旱蝗饥疫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可知是“加速”。

B项,“清末正因为东北地区和广东地区的鼠疫大流行”错误,原文第三段“清末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可知没有提及广东地区的鼠疫与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的关系。

C项,“是因为人类对自然进行深入干扰,导致全球环境发生变化”错误,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原文没有提及新的疫病不断出现的原因。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

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

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月24日下午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决定明确规定,凡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禁止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的,必须严格禁止。

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等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

决定规定了严厉惩治非法食用、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

对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的,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加重处罚。

对本决定增加的非法食用和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野生动物的行为,参照适用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关于同类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进行处罚。

(新华社消息,有删节)材料三
(记者)问:全面禁食野生动物需要注意把握好哪些界限?
杨合庆答:正确理解全面禁食野生动物,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捕捞鱼类等天然渔业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也是国际通行做法,渔业法等已对此作了规范,根据各方面的一致意见,按照决定的有关规定,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不列入禁食范围。

第二,比较常见的家畜家禽(如猪、牛、羊、鸡、鸭、鹅等),是主要供食用的动物,依照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管理。

还有一些动物(如兔、鸽等)的人工养殖利用时间长、技术成熟,人民群众已广泛接受,所形成的产值、从业人员具有一定规模,有些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按照决定的规定,这些列入畜牧法规定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动物,也属于家畜家禽,对其养殖利用包括食用等,适用畜牧法的规定进行管理,并进行严格检疫。

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并公布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家畜家禽的具体范围按照国家公布的目录执行。

第三,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医药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因科研、药用、展示等特殊情况,可以对野生动物进行非食用性利用,同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严格审批和检疫检验制度。

对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动物,决定要求国务院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及时制定、完善相关审批和检疫检验规定,加强审批和检疫检验管理。

(新华社访谈,有删节)材料四
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和食用,是避免野生动物传播疾病风险的根本之策。

此前,相关立法最大的问题,是法律既要给食用和利用野生动物开口子,又要控制传播疾病的风险,这其实很难做到。

法律虽然对野生动物检疫作了规定,可实际上,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细菌、寄生虫到底有多少种,经过中间宿主会产生怎样的变异,对人类有哪些风险,我们难以弄清。

更不用说,法律没有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高达几千种,每种动物制定一种检疫方案,根本不可行。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个口子彻底堵上。

从人类的生存需要看,野生动物交易和食用也根本没有必要。

我们的祖先通过几千年的努力,驯化了一批家养动物。

这些经过驯化的动物,已足以满足我们对于营养摄入的需要。

吃野生动物,满足的是少数人猎奇和炫耀心理,危害的是大多数人的安全,而且伤害到整个生态链。

须知,不论是珍稀野生动物,还是常见野生动物,他们都是生物链中的一环。

任何一环的缺失,都不可能忽视,都可能对地球生物圈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在全面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还尚待时日的情况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以法律的铁腕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可谓正当其时。

(光明日报时评,有删改)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很多野生动物是病毒的自然宿主,它们携带着寄生虫以及SARS病毒、鼠疫杆菌、狂犬病病毒等。

B. 穿山甲身上携带有弓形虫、肺吸虫等寄生虫,人类食用穿山甲,非但不能滋补,还可能伤害肠胃。

C. 蝙蝠身上携带有100多种病毒,这些病毒致病力强,人类食用了蝙蝠,就会受到各种病毒的感染。

D. 冠状病毒变异传染性强,人类被此类病毒感染后,即使治好了,也可能留下肺部纤维化等后遗症。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野生动物受国家法律保护,猎捕、交易、运输野生动物都是违法行为,会受到相应处罚。

B. 按照国家最新的规定,任何非法食用、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惩治。

C. 人工养殖的猪、牛、羊、兔、蛇等陆生动物不在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食用、贩卖。

D. 食用野生动物,于营养摄入毫无作用,只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破坏生物圈的多样性。

6. 根据文体特点,分别对材料二、三、四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B
6. ①材料二:我国全面禁止非法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

②材料三:杨合庆认为,全面禁食野
生动物需要注意把好陆生与水生、野生与家养、合法与非法三个界限。

③材料四: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
交易和食用,是符合时宜的根本之策。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
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
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项,“这些病毒致病力强,人类食用了蝙蝠,就会受到各种病毒的感染”错误,并不是所有的病毒致病力
都强;“人类食用了蝙蝠,就会受到各种病毒的感染”说法绝对,蝙蝠很少直接将病毒传染给人类,要有
穿山甲等中间宿主才能传染给人类;也不是各种病毒都能传染给人。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
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
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野生动物受国家法律保护,猎捕、交易、运输野生动物都是违法行为,会受到相应处罚”错误,
材料二“决定规定了严厉惩治非法食用、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

对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
定,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的,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加重处罚”,可知前提条件是“非法”,
不是所有野生动物都受国家法律保护。

C项,“人工养殖的猪、牛、羊、兔、蛇等陆生动物不在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内”错误,蛇不是家禽家畜,也不在人民群众广泛接受的范围,不能食用、贩卖。

D项,“于营养摄入毫无作用,只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错误,没有依据;“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可能对地球生物圈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影响”。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材料二,“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月24日下午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决定规定了严厉惩治非法食用、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

对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的,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加重处罚”,即我国全面禁止非法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材料三,“根据各方面的一致意见,按照决定的有关规定,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不列入禁食范围”“比较常见的家畜家禽(如猪、牛、羊、鸡、鸭、鹅等),是主要供食用的动物,依照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管理”“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医药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因科研、药用、展示等特殊情况,可以对野生动物进行非食用性利用,同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严格审批和检疫检验制度”,可知杨合庆认为,全面禁食野生动物需要注意把好陆生与水生、野生与家养、合法与非法三个界限;材料四,“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和食用,是避免野生动物传播疾病风险的根本之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以法律的铁腕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可谓正当其时”,可知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和食用,是符合时宜的根本之策。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

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

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

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炮仗王
徐国平
过去,浞城人家过年,有钱没钱都离不开两样东西。

一是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再就是齐家埠的炮仗。

年画贴在家里喜庆纳福,炮仗放上几响驱鬼镇邪。

每逢年集,人们置办完年货,都要走出城北门涌向齐家埠,特别是那些半大的顽童。

只见大街两侧的摊子上,摆满了粗细不一的炮仗,火红夺目。

叫卖声和炮仗响声起伏不断。

生意最火的要数大街中间的一家铺子,人出人进,十分兴隆。

铺面只三间,大门上首横挂一块金匾,上书三个鲜红大字:震天响。

店主叫王啸天,是齐家埠的炮仗王。

据说,他家的炮仗一响,如闻炸雷,整个浞城都要抖三抖。

炮仗装的都是自制的黑火药。

黑火药虽是一硝二硫三木炭,可炒制起来却是最危险也是最技术的活。

药炒嫩了,威力小声发闷;炒过了,起火炸锅伤人。

只有恰到火候,炮仗响时的动静才大。

一般人都炒到七分火候,便罢手不再冒险。

王啸天的绝活就在炒制黑火药上。

每到炒制火药时,他让人把材料拉到离村三四里远的自家菜园里,然后在菜园中间支起一口大铁锅,他一个人生火挥着一把木锨炒药。

连着几天几夜,谁也不让近前,连饭菜都是他老婆送到菜园门口。

足够的火药炒制完后,装进木桶,才算是大事完成。

炮仗的好孬三分靠装七分靠药。

王啸天的牌子就是靠火药打响的。

起初,王啸天的铺子没挂牌匾,只挂了一面王记的幌子。

客商识货,年年都是先到他家的铺子订货。

王啸天有个规矩,每年只做一定数量的炮仗。

客户来晚了,他家没货,就推荐另家的货。

客户屡次劝他,生意这么好,何不扩大?他摇头一笑说,生意一家独做,别家咋活啊?
这年秋后的黄昏,王啸天吆喝伙计,正准备关铺门。

突然,闯进一彪形大汉,说要谈一笔生意。

王啸天有些纳闷,炮仗还没装药,没到出货的时候。

只见大汉掏出一根金条往柜台上一放,说不要他的炮仗,愿出双倍的价钱买他炒制好的所有火药。

王啸天沉思片刻说,老客早就跟我预订好货了,岂能违约。

又问为何只要火药?大汉说,你有钱赚就行,别问这么多。

王啸天淡然一笑,将金条推给大汉,说本店只做炮仗生意,不卖火药。

过了两日,王啸天去城东的纸店清点刚进来的麻纸,回家的半道上,路过一片树林时,突然被人用黑布蒙头劫持了。

王啸天以为自己遇上绑票的了,迷迷糊糊走了大半天,被推进一处山庙。

取走蒙眼,王啸天见庙内围坐着十几号持枪拎刀之人,其中一位,正是去他店铺里买火药的彪形大汉。

此人叫牛大刀,带着一百多号人在双羊寨占山为王。

原来,他们想攻打杨家埠。

杨家埠商贾众多,钱财丰厚。

可惜围墙又高又坚固,几次攻打都没成功。

牛大刀想用火药轰开围墙。

王啸天闻知,断然回绝。

牛大刀威胁说不给火药,就砍掉他的一只手。

王啸天面无惧色,说就是砍掉我的头,也决不拿出火药,让无辜惨遭涂炭。

牛大刀气急败坏,让几个喽啰上前摁住王啸天。

刀光一闪,王啸天被牛大刀剁去了一只右手。

王啸天当即疼昏了过去。

王啸天虽缺右手,可用左手仍没妨碍他继续炒药。

这年开春,日本鬼子把一个炮楼修在了齐家埠,封住了浞城的北大门,人们暗地里都咬牙切齿,骂恶狗当道。

好在,有一支八路军的游击队,时时袭扰炮楼里的鬼子。

鬼子知道游击队擅长夜间出来活动,就给齐家埠下了一道命令,除了不准擀制炮仗,夜间还不许点灯。

也巧,麦后的一天夜里,王啸天的老伴儿睡到半夜,被嘎嘎的鸡叫惊醒了。

她以为是黄鼠狼偷鸡,慌忙披衣点上灯就朝外跑,刚出二门,炮楼上“啪”的一枪,将她打倒了。

朝夕相伴的老伴儿瞬间命丧黄泉,王啸天悲痛万分。

老伴儿下葬后,地里的玉米和高粱秸起来了。

游击队几次虎口拔牙,要拔掉日本鬼子设在齐家埠的炮楼。

可惜,游击队没有火炮和炸药。

日本鬼子凭借炮楼坚固据守,几次强攻都没有拿下,还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

这时,王啸天找到游击队,说他有办法。

让战士们在黑夜里挖地道,靠近鬼子的炮楼。

然后,他一个人躲进自家的菜园里,没日没黑地炒制黑火药。

火药炒完后,王啸天又让战士从他家抬来一口棺材。

这是王啸天给自己准备的棺材,用上好的楠木,请了浞城最好的木匠,做工精致,特别是油漆,漆得光亮透明,不仅如此,上面还画着精美的金色和红色的花纹。

王啸天知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说不定天赶上倒霉,火药炸了,小命一下就没了,还是早准备好后事。

地道挖好后,游击队将那口棺材拖进去,很快就听一声巨响,如闻炸雷,整个浞城都抖了三抖,炮楼瞬间被炸飞上天。

此后,连着几年都没有听到王啸天的炮仗声。

据说,他被八路军胶东军区请走了。

那些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土地雷,里面装的火药都是王啸天炒制的。

直到抗战胜利,齐家埠又重听到了王啸天的炮仗声。

人们敲锣打鼓,将那块震天响的牌匾挂在了王啸天的店铺大门之上。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炒制炸药工艺不复杂,但火候很难掌握,弄不好就有生命危险。

其他人的炮仗做得不如王啸天,主要就是火药没他炒得好。

B. 王啸天被称为炮仗王,既是因为他家的炮仗最响,还因为他把自己做的威力巨大的火药送给八路军炸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