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对知识本质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心理学对知识本质的认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储存于个体内的是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之外的,即为人类的知识。

同时认为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

前者以世界事实为特征,后者以技能为特征。

研究认为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是陈述性的,也就是说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二阶段是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的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三阶段是程序性知识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整个活动达到相对自动化[3]。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知识的本质和两大类型知识表征的差异(图—1)[4]。

图—1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相互作用关系图(J·Anderson1987)
外部环境
行为
编码
匹配
执行
存储
提取
工作记忆
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通过操作而获得的,通常认为是重复和练习的结果。

因此,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是比较慢的。

相反,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借助观察和教学,并通过精加工、连贯和组块化得以强化。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速度很快而保持时间不长,但是程序性知识的保持时间比陈述性知识长。

知识网络是两类知识在脑内系统化的存储方式。

知识网络在主体学习的过程中在不断变化之中。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联系的多维性,二是网络的开放性。

多维性是指网络上的一个点可以与多点联系,同时两个点之间不只是一种联系方式。

例如:从“猫”这个概念可以联系到“狗”、“猪”、“狼”等等,也可以联系到“动物”、“生物”等等概念。

在“猫”与“狗”之间可以用“动物”、“宠物”等方式联系起来。

所谓网络的开放性,是指网络中已有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无限扩展的。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又发现:“专家”和“新手”之间的知识表征是不同的。

“专家”头脑中知识按层次排列,而“新手”则采取水平排列,且零散和孤立。

也就是说“专家”比“新手”知识网络更具有层次性和相互联系性。

因此,“专家”的知识具有更优的网络结构性,知识的存储方式更多地以组块化方式。

因此解决问题时,“专家”更注意问题结构,“新手”却更多注意问题表面细节。

“专家”具有更多的记忆空间来处理各种已有的信息之间的联系,这样就更容易解决问题。

因此,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是以两种形式储存的。

知识的网络化的复杂形式,知识结构的发展就是知识网络更新、升级过程。

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网络不断优化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