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民俗:冬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地民俗:冬至
吴地民俗
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
毕竟勾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
——《吴中竹枝词》
明天是冬至,这一天北半球一年中黑夜最长,也是苏州人常说的『冬至大如年』的日子。
古时也有『肥冬瘦年』之语,意思就是吴地民俗将冬至看得比过年还重。
细细数来,苏州人如此隆重对待冬至的民俗能追溯到周秦时代。
在古代,人们对于岁首十分重视,而周代历法中,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原来,『冬至大如年』是因『冬至本是年』。
但对苏州人来讲,更看重的却是今晚,冬至夜。
冬至是我国传统节气,但独独在吴地苏州,百姓尤为重视。
这还得从泰伯奔吴说起,作为吴地文明的始祖,泰伯将周朝的不少习俗也带来了吴地,虽然后来历法变更,冬至不再是新年的开始了,但这冬
至“过年”的习俗却在吴地千年传承了下来。
冬至夜,正是寒风凛烈的时候,偏又是长夜难熬。
最相宜的则是一家人围炉餐炊,抱团取暖,共度这漫长时光。
所以,苏州的冬至习俗,便与团聚有关、与吃有关。
在物质匮乏的当年,“有吃吃一夜,呒吃冻一夜”。
家家户户的主妇都会想方设法摆出一桌最丰盛的冬至家宴。
也许是因为要吃一夜的缘故,冬至夜总得有七八碟的冷盆开道。
漫不经心地挟块熏鱼或者羊糕,细嚼慢咽,是寒冬中最适意的享受了。
每到这个时节,苏州大大小小的卤菜店都会排起长队。
添点暖意,当然要架上一个火锅。
当年的火锅不用电也不用燃气,几方木炭送进炉底,上面是锅,锅的中间是烟道。
鱼肉菜蔬投于一锅,边吃边烧,热气腾腾,苏州人更习惯叫它“暖锅”。
暖锅中的木炭烧得红红火火,给人在寒冬中带来暖暖春意,也象征着家道兴旺发达。
不过这夜,有小孩的人家总得多点操心,暖锅虽好却容易烫人,一个蛋饺下去,总有小孩抢着吃,少不得有几个性急的烫着嘴。
这夜,鲭鱼蹄髈、冷盘热炒都有了,自然少不了来点酒助助兴。
为了冬至夜,素性淡雅的苏州人专门发明了一种度数不高、老少皆宜的老酒,冬酿酒。
苏州自古就出好水好米,酿酒也是古来闻名。
那时候的苏州人认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到第二年的三月,均能酿酒,但唯有小雪后下缸,六十日入糟的酒才是佳品,才能称之为“冬酿酒”。
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名字,秋露白、靠壁清、十月白、竹叶青……一个个均是风雅的名字,别不信,《清嘉录》中便记载了它们的做法。
不过,今人的口福就差了点,最终在市面上广为流传的只剩下桂花冬酿酒了。
苏州人对冬酿酒是有情结的。
这夜的团圆饭不论是在饭店吃,还是在家中吃,冬酿酒必不可少。
酒精度低,桂花相佐,清清甜甜,连小孩也争抢着要喝,别的酒大人万万不会应允,但这一夜,冬酿酒就不一样了。
苏州人儿时大抵都有喝冬酿酒的经历,贪嘴的孩童喝“醉”过去也是常有的事。
隔夜喝过了冬酿酒,早起便要吃冬至团了。
团子是苏州人的另一
情结,但凡带有“团团圆圆”的寓意都是苏州人喜欢的,也是吴地流传经久不衰的传统民俗。
肉馅、芝麻馅、豆沙馅、萝卜丝馅,讲究的人家还会将不同的口味对应不同的颜色。
儿时的冬至清早,家中大人是必然不许睡懒觉的,早早便会喊你“吃团子哉”,冬至节伴着母亲的吆喝声到来,一碗热腾腾的团子成了苏州人童年幸福的回忆。
今天,苏州人依然在红红火火地操办着冬至节,虽然电火锅代替了暖锅,冬酿酒从流水线上下来了,冬至团也不再讲究分色,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对家庭的团圆祝福,千年来从未改变。
毕竟,过了冬至,这白昼又会一天天变得长起来了。
□商报记者吴梦奇/文贾茹/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