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义有着本质的差别 。功利主义虽然有缺点 , 但对于我国的道德建设而言仍然有积极价值。 马克思主义 伦理学者应该重视功利主义研究。 关键词: 功利主义; 目的论; 义务论; 行动功利主义 ; 规则功利主义 ; 统合效用主义 中图分类号 : B82- 06 文献标识码 : A 的非与它产生不幸福的倾向为比例。幸福是指快 乐与 免 除 痛 苦 ; 不 幸 福 是 痛 苦 和 丧 失 掉 快 [ 1] ( P7) 乐。 ∀ 正是因此, ! 最大幸福主义∀ 就成了密 尔功利主义的最大特点。与边沁相比 , 他 ! 不仅 承认快乐有量的大小之分, 还认为有质的高下之 分。 ∀ 19 世纪末期 , 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西 季威 克 ( 1835 1900) 认为功利 主义是对 ! 常 识∀ 道 德的系统反省 , 它能解决由于常识学说的模糊和 前后矛盾而产生的困难和令人困惑之处, 并且创 立直觉主义伦理学, 从而使边沁开创的古典功利 主义走向了终结。 从历史上看 , 公元前五 世纪的亚 里斯提卜 , 公元前四世纪的伊壁鸠鲁就提出过快乐主义或幸 福主义的人生观。如果要追根索源 , 他们应该是 功利主义的先驱。近代的坎布兰、哈奇森、休漠、 爱尔维修也讲过功利原则。 20 世纪以后, 功利主 义虽然受到摩尔的批判, 但英美哲学家中仍然有 图尔明、史密斯、厄姆森、罗尔斯以及澳大利亚 的斯马特等人为功利主义辨护。 在中国 , 功利主义思想也是源远流长 ( 但完 整意义的功利主义则是西方的专利) 。早在战国时 期, 墨子就提出过 ! 志功合一 ∀ 的功利思想 ; 以 后法家又提出过权力功利主义 ; 北宋李觐的 ! 利 欲可言∀ 、! 循公而不私∀ ; 王安石的 ! 理财乃所谓 义也∀ ; 南宋陈亮的 ! 功到成处 , 便是有德∀ ; 叶 适的 ! 以利与人, 而不自居其功 , 故道义光明∀ ;
我们认为伊壁鸠鲁密尔等主张的快乐幸福与享乐主义者纵欲主义者的快乐幸福是完全不同的功利主义不等于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如果将猪的哲学等骂名用在功利主义者的身上应该说这是学界恶劣的诬陷即使是强调以数量来计算快乐的边沁的功利主义也不是这个样子
第 21 卷第 1 期 20 0 1 年 02 月
咸 宁 师 专 学 报 Journal of Xianning Teachers College
Vol. 21, No. 1 Fed. 2001
文章编号 : 1006- 5342 ( 2001) 01- 0022- 06
功 利 主 义 述 评*
陈世放
( 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科研处 , 湖北 咸宁 437005)

要: 功利主义是一种伦理学说 , 与只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观点以及利己主义、 拜金主义 、享乐
24
咸宁师专学报
第 21 卷
欲望 , 或由于 坏的不完善的社 会组织。简言之 , 人类 痛 苦 的 一 切 主 要 原 因 都 是 可 以 克 服 的。 ∀[ 1] ( P6- 6) 当然认为功利主义者是利己主义的人 好像也有根据, 如密尔讲过: ! 大多数的好行为不 是要利益世界, 不过要利益个人 ( 世界的利益就 是个人利益合成的) 。 ∀ [ 1] ( P19) 其实, 这不是密尔的 主张, 而是现实世界中的大多数好行为的真实图 景,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善行并不是至纯至真 的, 行善者有的确实是心里怀有很多复杂的想法。 当然不排除有地道的行善者 , 所以密尔恰当地用 了 ! 大多数∀ 一词。至于括号里的解释并不能说 明密尔是强调个人利益的, 再说 , 严格而言 , 世 界利益确实也是个人利益的总和, 评价者为什么 要认为密尔的世界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机械相加而 不是有机结合呢 ? 有的人又说功利主义在进行道德判断时 , 只 强调行为的效果 , 忽视和否认行为的动机。这几 乎是中外伦理学界反对功利主义的学者对功利主 义的普遍诘难。这里牵涉到伦理学上的目的与手 段、动机与效果、功利与道义诸多重要问题。 我们知道, 目的是行为主体预想达到的行为 结果, 手段则是为实现行为的目的采取的方法和 途径。在道德判断中, 按照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 观点 , 目的和手段是辩证统一的, 目的在行为全 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 , 手段为目的服务, 受目的 制约。因此, 一般而言 , 合乎道德的目的会采取 合乎道德的手段。手段对目的又有反作用 , 不道 德的手段难以实现道德的目的 , 因此手段不道德 , 目的也会不道德。但是现实世界中, 人们的行为 因为主客观条件非常复杂 , 所以手段和目的之间 有时并非尽如人意, 道德的手段导致了不道德的 目的 , 不道德的手段却导致了道德的目的。当然 这是在道德与否已经 先在的条件下 存在的状况 , 即是说, 人们在行为之前 , 心目中已经有了某种 道德观念。但如果没有先在的道德观念, 那又怎 样衡量人们的行为 ? 看来 , 这不是手段和目的能 解决的问题 , 尽管它俩在道德判断中也有一定的 作用, 所以我们有必要进入与此紧密相连的另一 对范畴即效果与动机。 效果是指主体的行为给他人或社会所带来的 实际后果, 动机则是行为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或 效果所 拥有的主观愿 望或意向。在 道德评价中 , 效果和动机是一对极其重要的范畴, 评价主体行 动道德与否, 不仅要看动机 , 更主要的要考察此 行为所导致的社会效果 , 将动机与效果有机结合 起来, 不能各执一端, 否则, 就会导致只看动机
乐、幸福根本不同 , 而且就是人的快乐、幸福本 身也有量和质等各方面的差别 , 这就是我国学者 经常引用的 ! 做一个不满足的人比做一个满足的 猪好 ; 做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做一个傻子好∀ [ 1] ( P6- 16) 这段话的旨意。 有的人向密尔等提出如下问题: 许多高尚的 人为了高尚的行为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不是 违背了功利主义的道德准则吗? 其次, 有的人能 够用不着幸福而生活, 而且信奉不幸地生活往往 是一切美德的开端和必要条件。这又怎么解释呢 ? 对于这两个问题, 我们都有切身的感受 , 而 且耳闻目睹中有许多人就是这样。那么是否说功 利主义的幸福原则并不普遍适应和有效呢? 密尔 对此作了深刻的解释。对于第一个疑问, 密尔认 为, 为了高尚的行为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对 于主体人本身而言是不幸的 ; 但是他的高尚行为 ! 使别人更加幸福, 并且世界全体因为他的高尚而 大大受益∀ , 这正是功利主义 幸福原则的鲜 明体 现。我国学者总 是认为功利主 义是利己主义的 , 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 总是说功利 主义者是强调个 人利益而不计 公共利益的得失。 那么密尔的这一观点就充分证明我们有些学者的 这种评价不符合事实。 对于第二个疑问, 密尔认为, 功利主义的原 则不仅包括幸福的追求, 也包括不幸的减轻和避 免。这是非常深刻的观点, 如果一个人既不追求 幸福 , 也不追求伊壁鸠鲁所主张的精神宁静, 同 时还不计较正在面临的痛苦 , 那么此人绝对不正 常, 不是麻木, 就是痴呆 ; 另外, 要视人们如何 理解 ! 幸福生活 ∀ 而 定, 假如 所谓 ! 幸福 生活∀ 是指 ! 高度快意的刺激的持续不断∀ , 是指 ! 极乐 狂喜的生活∀ , 那么 , 很少有人去奢望这种生活。 密尔对此加以了补充 , ! 缺乏精神上的修养∀ 的人 ! 除了集中于他那可怜的自己一个人的利益 以外 , 丝毫没有感情顾 念∀ , 永不会有幸福 的时 候; 反之 , 一个有修养的人 , 即使幸福的质量不 那么高 , 程 度不那么深 , 持续的时间 不那么长 , 他也会 ! 觉得他环境内种种东西都具有无尽藏的 [ 1] ( P6- 16) 兴味∀ 。 这 一方面回 答了上述 疑问; 另 一 方面展示了密尔的高尚人格。远不是像我们有些 论著所攻击那样自私自利 , 冷酷无情。下述这段 话更是充分说明如此: ! 照现在的世界状况 , 这些 灾殃不能够消除。但是, 凡其意见稍微可供考虑 的人都不至不相 信祸害的大多 数是可以消除的 , 贫穷、疾病、财运上的变故 , 以及其他关于世事 上的失意 , 这些大部分是由于不谨慎, 或不节制
收稿日期 : 2001- 02- 01 作者简介 : 陈世放 ( 1965 ) , 男 , 湖北阳新人 , 哲学博士 , 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第1期
陈世放
功利主义述评
2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到清朝颜元的 ! 正其谊以谋其利 , 明其道而计其 功∀ ; 戴震的 ! 道德之成盛, 使人之欲无不遂∀ 等 等, 则代表了近代中国以前的中国功利主义思想 的主流。近代则以龚自珍、康有为为功利主义思 想的卓越代 表。特别是 康有为, 他在 #大 同书∃ 中提出了类似于边沁的快乐式的伦理原则: ! 普天 之下, 有生之徒 , 皆以求乐免苦而已 , ∀[ 2] ( P6) ! 大 同之道, 以求人生之喜乐为主 , 故于人情之崇喜 而去悲哀。 ∀ [ 2] 这与边沁对 ! 功利∀ 的解释是一致 的, ! 所谓功利 , 意即指一种外物给当事者求福避 祸的那种特性, 由于这种特性 , 该外物就趋于产 生福泽、利益、快乐、善或幸福。或者防止对利 益 攸 关 之 当 事 者 的 祸 患、 痛 苦、 恶 或 不 幸。 ∀[ 3] ( P212) 另外, 台湾学者盛庆来的 #功利主义 新论∃ 中所讲的 ! 统合的效用主义∀ , 对功利主义 自然是在更完备的意义上作了发展, 但是它的渊 源仍然得归于西方古典功利主义。 二、 功利主义思想辨析 先来看看密尔自己对功利主义的解释和说明。 在密尔的年代, 就有许多人对功利主义有一种误 解, 即将功用等同于愉快 , 这些人中甚至有层次 极高的作家也是这样看的。密尔认为 ! 这是一种 无知识的谬误∀ 。当时人们所理解的功用主义就是 把一切事情取决于快乐 , 而且取决于顶下流的快 乐。密尔对此非常气愤 , 认为这是对功利主义的 莫大诲辱 , 并明确指出: ! 承认功用为道德基础的 信条, 换言之 , 最大幸福主义, 主张行为的是与 它增进幸福的倾向为比例 ; 行为的非与它产生不 幸福的 倾向为比例 , 幸福是指快乐 与免除痛苦 ; 不幸福是指痛苦和丧失掉快乐。 ∀ 但是当时的那些 情感和意志顶可敬重的人对这种道德观非常厌恶 , 认为按照功用主义的意思 , 好像人生除了快乐便 没有更高的目的, 没有更好的更高贵的可欲可求 的事情。因此 , 这是 ! 卑鄙并堕落的学说 , 只配 给猪作主义的。 ∀ 密尔对此进行了耐心的解释。他 认为, 人的嗜欲与动 物的嗜欲是有 质的区别的 , ! 任何伊壁鸠鲁派的人生观没有不把理智的、情感 的和想像的快乐及道德情操的快乐认为比仅仅感 官的快乐有高得 多的价值。 ∀ 我们认为 , 伊壁鸠 鲁、密尔等主张的快乐、幸福与享乐主义者、纵 欲主义者的快乐、幸福是完全不同的 ( 功利主义 不等于享乐主义和 纵欲主义 ) , 如 果将 ! 猪的哲 学∀ 等骂名用在功利主义者的身上 , 应该说这是 学界恶劣的诬陷, 即使是强调以数量来计算快乐 的边沁的功利主义也不是这个样子。密尔则更不 是这样, 他不但认为人的快乐、幸福与畜类的快
功利主义是贯穿古今中外哲学思想的主要问 题之一。对于今天我国的道德建设而言, 澄清功 利主义的是是非非, 有利于国人培养正确的价值 观、道德观, 从而使人们从游移的、飘忽不定的 多元价值取向中转至崇高的、令人尊敬的集体主 义的价值导向中来 , 最终使我国的建设、发展沿 着康庄的大道良性远行。 一、 功利主义的渊源 功利主义思想, 自古就有 , 但作为一种系统 的伦理学说 , 则是英国著名的道德学家和法学家 耶利米 边沁 ( 1748 1832) 首创的 , 他于 1781 年 最先使用 ! 功利主义∀ 一词。他认为道德就是追 求快乐, 而快乐的根源则在于利益的满足, 利益、 功利是人们行为的唯一目的和标准, 是人类幸福 的基础。边沁把社会看作个人的总和, 也把社会 利益看作个人利益的总和, 由此得出结论 : 道德 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 !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 并且他还编制了一个 ! 快乐和痛苦的等级表∀ , 按 照类和种对快乐进行分类。而著名的伦理学家约 翰 斯图亚特 密尔 ( 1806 1873 年) , 则将边沁的 功利主义推向了一个更高、更深的阶段, 并且对 功利主义的伦理学说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对于什 么是功利主义, 密尔在其伦理学名著 #功用主义∃ 一书中就有明确的论述: 功利主义就是 ! 承认功 用为道德基础的 信条, 换言之 , 最大幸 福主义 , 主张行为的是与它增进幸福的倾向为比例 ; 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