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阳光校园,提升校园生活质量
2005——2008年静安小学心理辅导室工作交流一、学校心理辅导室工作概述
我校是静安区唯一的一所寄宿和走读相结合的校园,鉴于学生在校的时间和空间决定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为师生的校园生活提供一种全面的、专业的服务,并以此作为心理辅导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工作以“打造阳光校园,提升校园生活质量”为目标,构建了一个以《阳光旅程》课程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灵成长,《心语使者》队伍关注个性学生的成长需求,《家长团辅》关注特殊学生家庭成长的模式”并以此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学校心理辅导室定位
1、心理辅导室的定位
2、心理辅导室的工作途径
三、心理辅导室基础建设
1、硬件建设
想法: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心理咨询室不是单一的“谈话室”,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游戏辅导的场地、器材和辅导主题相结合的活动室。

做法:自2005年起,我校心理辅导室经过了几轮的整修、前后共投入了2万元,完成了心理辅导室的基础建设。

由原先功能单一的心理咨询室,变成了目前大约近20平米的,以区角游戏辅导功能为主的活动室。

活动室在每天午间时段对不同学生对象开展游戏辅导。

例如,针对部分三年级学生开设的注意力训练、针对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训练等。

效果:学生真正感受到心理辅导室是得以成长和乐趣之所在。

2、软件建设
想法:硬件建设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要对软件——“师资”进行打造。

做法: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率先提升专业能力——获得了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中级)证书。

班主任老师逐渐提高——部分班主任参加区级不同类型培训并获得证书。

学科教师逐点提高——个别教师参加校本培训。

效果:初步形成鼓励专业引领,强调自身参与,共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的局面。

四、心理辅导室功能发挥
(一)关注全体学生注重课程开发
关键词: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想法:单一、统一的教材、教辅材料,不能为学生提供细化了五个年龄阶段的内容,有些专题内容还不能满足学生成长中螺旋出现的问题。

更关键的是缺少适合我校寄宿学生的心理成长实际需求。

做法:分析学生的现状,深入调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并转化成《阳光旅程》的课程内容。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心理辅导基本知识、实践能力和情感体验。

《阳光旅程》教材采用活页形式,大大增加了教材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即教师既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按需所取,学生每次只看到一张有趣的材料。

效果:《阳光旅程》的第一、第二站已经制作完成,无论是丰富的内容还是新颖的形式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98%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很有趣,教材形式很有新意。

在多次对外区以及本区的兄弟学校做专题介绍之后,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在学校“心育坊”的研讨会上,由区教育局领导、区教育学院德育室的领导、教研员和上海市心理辅导协会相关专家对《阳光旅程》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在继承了第一、二站的优点之后,我们正在继续开发《阳光旅程》的第三、四站也将在2009学年完成制作。

(二)关注教师培训营造校园氛围
关键词:只有实践加体验,才有可能是有效的
想法:我们越来越发现心理辅导工作应该是一项成为学校发展、教师提升、学生获益的重要工作之一。

仅依靠心理老师完成还不够,要让班主任、学科老师一起参与,一方面营造出“人人都是心理辅导者”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提供班主任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的又一方法和理念。

做法一:班主任培训重实践、重反思
现在的做法:以学生的问题作为资源,进行合理地划分,成为不同的教学主题一是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具体问题确定辅导目标,二是根据辅导目标撰写教案,三是依据教案每位班主任以滚动的方式完成教学,四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或者研讨。

这样做是为了让班主任们边实践边理解心理辅导课的理念和技巧,反思其教育行为和班级管理的问题。

做法二:学科教师培训重探讨、重交流
为了让学科老师也参与到心理辅导工作中来,建立一支以学科教师组成的心语使者的志愿者队伍,通过一本联系册与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书面交流,在这过程中老师以倾听者的姿态了解学生的问题。

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能在看待学生问题的同时,审视自身的教育方式。

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建立一
个有效地学校支持系统,让学生能在感到困惑、遇到难题的时候,有这样的一群贴心使者在关心、关注他们。

效果:精心打磨课堂教学是校本课程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

为此,专职教师和班主任们花了更多的时间钻研教学内容、技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

四年期间,学校多次获得了市区级心理辅导课比赛的一、二、三等项。

《心语使者》活动,受到了区德育室德育教研员的肯定,并将我校这一做法在2008年的一期《少年日报》正版刊登。

《天天新闻》的教育专栏也刊登了相关文章肯定了我校这一做法。

“联系册——架起师生的心灵桥梁”,在健康杯“全国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获得二等奖。

(三)关注家长需求丰富活动内容
关键词只有满足个性需求,才能体现教育效果
想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要关注家长的需求,并提供多种形式和内容让家长参与、支持、共享的。

家长需要透过活动来了解学校教育、了解学生学习,甚至了解家庭教育的诸多方法。

所以,开展多种性形式的开放活动、主题活动、团辅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做法一:主题活动全体共享
借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的活动平台,根据每个年级不同的特点设计了让家长共同参与主题活动。

做法二:团辅课程提供支持
当我们发现特殊学生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有个需要帮助的家庭,需要建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家长。

课程主要以问题探讨、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等方式帮助家长获得深刻的教育经验,反省自身的教育问题,建立正确教育理念、教育方法。

效果:自从开设了课程之后,先后共有40余位一年级、二年级、五年级的家长参加了课程,100%的家长认为课程内容非常好,98%家长认为课程内容贴近需求、80%家长认为有效地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困惑。

综上所述,静安小学的心理辅导室经过了近四年的运行工作,不仅赋予了心理辅导室工作更多的内涵,而且还为师生在校生活初步构建了一个有效的心理健康的支持系统。

“打造阳光校园——提升校园生活质量”是心理辅导室的工作目标,让在校的每一个人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提升是心理辅导室不懈追求的理想。

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果
1、学校
自2004年起,学校被评为《上海市心理辅导实验校》,在新一轮的评估中,以92分的高分获得优秀。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多次得到市区级领导、同行的认可,甚至在多次的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流。

学校出版了《小学微笑教学的研究》的一书,此课题也是基于学校长期以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在校生活的质量提高到了“用会心的微笑”来诠释的高度。

学校荣誉:上海市心理辅导实验校
2、教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心理辅导室专职教师的不懈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