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纤维的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32年,法国H.布拉孔诺 (H. Braconnot)将硝酸纤维素,溶解在 乙醇或乙醚中制成粘稠液,再通过细管吹到空气中凝固而成细丝。这是 最早的人造纤维——硝酸酯纤维。
H.布拉孔诺
硝酸酯纤维
C.F.舍恩拜因
1846年德国化学家C.F.舍恩拜因使 用硝-硫混酸制出了硝酸纤维素,它是 一种白色的纤维状物质,物理性质与棉 花基本相同。发现它的爆炸威力比黑火 药大2~3倍,可以用于军事,所以被称 为“火棉”。
奠基阶段
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1966~1980年)
60年代,大力发展聚乙烯醇,生产棉型纤维维尼纶; 70年代,相继形成十多万吨的生产能力,为缓和棉布供应紧张起了一定 的作用。同时聚丙烯腈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开创了腈纶的生产。 进入70年代,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大型乙烯和合成基地的建成, 合成纤维工业蓬勃发展,其中聚酯纤维的发展尤为迅速,为我国化纤工业的 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铜氨纤维 粘胶纤维 醋酸长丝纤维
1899年,由纤维素的铜氨溶液为纺丝液,经化学处 理和机械加工制得的铜氨纤维实现工业生产;
1905年粘胶纤维问世,因原料(纤维素)来源充分 、辅助材料价廉、穿着性能优良,而发展成为人造纤维 的最主要品种。其间,1900年英国托珀姆还开发了金属 喷丝头、离心式纺丝罐、纺丝泵等,从而完善了粘胶纤 维的加工设备。
1916年实现了醋酯纤维、1933年实现再生蛋白质纤 维等人造纤维的工业生产。
聚酰胺66切片
聚酰胺66纤维
聚酰胺6纤维
聚氯乙烯纤维
聚乙烯醇纤维
聚丙烯腈纤维
1939年杜邦公司首先在美国特拉 华州的锡福德实现了聚酰胺66纤维( 见聚酰胺纤维)的工业化生产。
1941年、1946年德国分别进行 了聚酰胺 6纤维、聚氯乙烯纤维的工 业化生产
1950年以后,聚乙烯醇缩甲醛纤 维(见聚乙烯醇纤维)、聚丙烯腈纤维 、聚酯纤维等合成纤维品种相继工业 化。
我国化学纤维工业的
2
发展概况
起步阶段
奠基阶段
发展阶段
起步阶段
第一阶段,即起步阶段(1956~1965年)
中国的化纤工业起步于上世纪50 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就首先恢复了安 东化纤厂(现丹东化纤厂) 和上海安乐人造丝厂(现上海化纤四厂);50 年代后期,又从前东德和苏联成套引进粘胶长短丝技术,建设了保定化纤 厂(长丝) 和南京化纤厂(长、短纤);从前东德引进尼龙长丝生产技术 和设备,建设了北京合成纤维实验厂,从而拉开了新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 序幕。到1960 年,化纤产能1.2 万t,仅有粘胶和尼龙两个品种。
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即发展阶段(1981年开始)
80年代建设了特大型化纤企业——江苏仪征化纤工程;完成了上海石化 公司的二期工程,并在广东新会、佛山、河南平顶山以及辽宁抚顺等地,建 成了多个技术先进的涤纶、锦纶和腈纶厂。90年代又完成了仪征三期和辽化 二期工程。1995年我国的化纤产量达到288.5万吨,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 二位。90年代末开始,在浙江、江苏先后建立起多家大型现代化的化纤生产 企业,如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桐昆化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恒逸集团有限公司等。
John Wesley Hyatt
1869年美国人J.W.海厄特发现在硝酸纤维素中加入樟 脑和少量酒精可制成一种可塑性物质,热压下可成型为塑 料制品,命名为赛璐珞("celluloid"的译音 )【sài】【lù 】【luò】 。
1872年在美国纽瓦克建厂生产。当时除用作象牙代用 品外,还加工成马车和汽车的风挡和电影胶片等,从此开 创了塑料工业,相应地也发展了模压成型技术。
化学纤维发展概述
世界化学纤维工业的 01 发展概况
我国化学纤维工业的 02 发纤维工业的
1
发展概况
世界化学纤维工业的发展概况
1664年,英国人R.胡克在他所著的《微晶图案》一书中,首次提到人类可以模 仿桑蚕吐丝而用人工方法生产纺织纤维 。经过200多年的不断探索,终于在1891年 首次用人工的方法工业生产了化学纤维,由此开始了化学纤维工业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