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本土起源说7:越过冰期方成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夏本土起源说7:越过冰期方成人...
华夏本土起源说7:越过冰期方成人
——猿人(古猿型智人)诞生在古青藏,现代人(现代型智人)起源于泛滇黔
文|黄饮冰
生活于古青藏地区(原始青藏高原)的人猿,被青藏高原最后一次隆起运动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力打破了猿脑与人脑之间的“鸿蒙”,他们的猿脑终于进化成了人脑,从而获得了初步的人智。
有了初步人智的人猿,就演变成了猿人,进入到真人系列。
这些新诞生的猿人,随着青藏高原的继续隆起,在环境逐渐恶化的情况下,向东迁移,他们最终汇聚在青藏高原东缘南东东的泛滇黔地区,成功越过了第四季第一次冰期,经过脱胎换骨的演化,成为现代人。
这里要重复三个概念:
1、人猿的起源是多地的。
从古猿到人猿(直立猿)的进化,主要在南方大草原上,而进化的中心区域,就在亚洲的南部。
但并不排除欧洲草原和亚洲的北部草原上率先有古猿站立起来成为人猿,也不排除非洲的草原上有古猿站立起来成为人猿。
但是在低温的驱逐下,没有被冻死的北方古猿或人猿(欧洲和亚洲北部)南下到非洲和亚洲南方。
也就是说,人猿的起源是多地的,但主要在南方大草原上,而进化的中心区域在亚洲的南部。
2、猿人诞生的地点主要在古青藏原始高原上,也不能排除与古青藏高原临近的地区也会有古猿接收到青藏高原巨大的隆起冲击力而进化成猿人,但青藏高原最后一次隆起运动对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古人的冲击力是最直接、最强烈的,所以猿人诞生的主要地方是青藏高原本部地区。
距今250万年前,生活于古青藏地区的人猿最早获得了智力,成为了猿人。
3、现代人诞生的地点在泛滇黔地区。
距今3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诞生在泛滇黔地区,由此在末次冰期结束后,人类文明随着早期现代人的扩展而扩展,地球进入现代人类文明期。
人类演化是沿着哺乳动物这条线发展起来的,人类的演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演化的动力来自地球环境(主要是地理环境和气温环境)的巨变,这是我反复强调的总观点。
这里对人猿、猿人再一次解释:
人猿:像人一样直立行走的古猿,其本质是古猿,可以看作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猿人:依然保留古猿面貌特征的原始智人,即古猿型智人,其本质是智人,但模样保留着古猿特征;
现代人:猿人经过脱胎换骨的演变后,成为早期现代型智人,早期现代型智人发展成现代人。
一、青藏地区的隆起运动与古人类的演化
1、青藏高原最初是大海,可以与现在的地中海、黑海、咸海一起统称之为“古地中海”。
2、在二叠纪(约开始于2.9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始新世(约距今5300万年~距今3650万年)晚期,青藏高原由北向南依次脱离海浸,最后全部变成了陆地。
这时期的古青藏大陆,是一块平原。
3、始新世(约距今5300万年~距今3650万年)晚期~上新世(距今530万年开始,距今258.8万年结束)末期是青藏高原夷平面发育时期。
在上新世末期,青藏古陆的夷平面高度估计已经有几百米到一千米左右,此时期的青藏高原为原始高原。
4、在上新世(距今530万年开始,距今258.8万年结束)末期以后,高原大幅度地强烈上升到3500米~4000米,形成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高速隆起的时期是在距今300万年到200万年,所以青藏高原的年龄要从上新世末期(距今300万年~200万年)算起。
青藏地区的隆起运动,是生命从海洋登陆陆地的推手。
青藏地区从海洋变成陆地,迫使海洋生命滞留于陆地,演化出陆地生命。
距今4亿年的总鳍鱼类化石在云南发现,距今1.95亿年的吴氏巨颅兽在云南发现,大鲵这种原始的生命一直作为样本保留在中国西部,都是青藏地区从大海变陆地导致的。
青藏高原的最后一次隆起运动,是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发生的另一件里程碑性质的大事件,在人类的演化史上,起到了创造人智的功效。
青藏高原在距今300万年到200万年间快速、强烈地隆起产生了足以改变物种的巨大冲击力,让青藏高原上的人猿(周边地区可能也有一些)的大脑神经和周身神经实现了升级换代,人猿脑和人猿周身神经演变成了猿人脑和猿人周身神经,为人的智力进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青藏高原最后一次崛起运动产生的巨大冲击力接受最强烈的是生活于青藏地区的古猿,所以说最早的猿人(古猿型智人)诞生于古青藏地区。
青藏高原的最后一次隆起运动,致使青藏高原具有了影响北半球东西方气候的作用。
青藏高原的最后一次隆起运动优化了泛滇黔地区的水环境、生态环境、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把泛滇黔地区打造成了古人类冰期的避乱所和北纬30°线上的唯一绿洲,同时也造就了青藏高原以西的地区的干旱气候,东西方古人类从此具有了不同的命运,西方古人类的演化终止于人猿阶段,东方古人类演化出了现代智人。
青藏高原最后一次隆起运动,还在于优化了青藏高原东缘的南东东地区(泛滇黔地区)温度环境和众多的恒温溶洞环境,为古人类在这里越过第四纪冰期提供了场所。
所以说青藏高原东缘的南东东地区(泛滇黔地区)是古人类和古生物的“冰期避乱所”。
中国地形
青藏高原最后一次隆起运动,恶化了青藏高原本部的地球环境,所以新诞生的猿人(古猿型智人)要逃离青藏高原。
受青藏高原本身的地理环境引导,逃离的方向是向东进入青藏高原东缘以东地区,就是古东亚地区,也就是古华夏地区。
由于昆仑山脉、巴颜格拉山脉的分割,向东也是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黄土高原区,一个方向是泛滇黔地区。
所以在距今250万年后,中国的黄土高原区和泛滇黔区域都有古人类活动。
最新的材料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陕西西安蓝田发现的距今210万年的上陈遗址。
在华北地区还有泥河湾遗址。
南部地区,建始人遗址、巫山人遗址都在200万年以
上。
青藏高原最后一次隆起运动,大约在距今250万年前就已经让青藏地区成为了世界屋脊,距今250万年前是青藏高原最后一次隆起运动的最盛期。
所以猿人(古猿型智人)诞生的时间在距今250万年前。
这个时间点,与中国古籍记载的华夏历史惊人的一致。
中国古籍《帝王世纪》记载:自人皇以来,迄魏咸熙二年凡二百七十六代,积二百七十六万七百四十五年,分十纪。
这个华夏历史开启于距今276万年前的记忆与青藏高原最后一次隆起运动最盛期惊人一致。
猿人诞生的地区是唯一的,就是古华夏的青藏地区。
二、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开始,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地球环境的变化与古猿的分布
新生代开始时,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比现代大,古欧亚大陆比现代小;古中国和古印度为古地中海所隔,古土耳其和古波斯为古地中海中的岛屿,这些陆块尚未与古欧亚大陆连接;红海尚未形成,古阿拉伯半岛是古非洲的一角;古南美洲和古北美洲相距遥远,而古北美洲与古欧亚大陆接近,有时相连。
新生代开始后,地表各个陆块此升彼降,不断分裂,缓慢漂移,相撞接合,逐渐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
印度与亚洲大陆结合发生在距今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最终隆起则是200~300万年的事,与此同时或稍早,欧洲升起了阿尔卑斯山,美洲升起了落基山。
但是对北半球气候具有影响性作用的,仅仅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
可以把真灵长类的出现与新生代地球地理环境的变化联系起来看。
距今5500万年前,在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的推力下,真灵长类出现了。
真灵长类(始镜猴)在北欧、北美、中国都有发现,但以中国湖南衡东的亚洲徳氏猴最原始,也就是说最早。
北美和北欧的真灵长类就可以看做是中国的真灵长类向北发展的结果。
这就证明北美洲在在新生代前期与古欧亚大陆“相连”,古非洲和古印度与古欧亚大陆被古地中海隔离,所以真灵长类进入不了古非洲和古印度。
在距今4500万年的时候,中国的江苏、云南、内蒙古、河南、陕
西都出现了中华曙猿,中华曙猿是最早的古猿。
古非洲到距今3500万年才出现埃及猿,比中国晚了1000万年,但是北美没有发现古猿。
反应在地貌上,说明古北美与古欧亚大陆分离了,而古非洲和古欧亚大陆连在一起了,古猿才迁移到了古非洲而不能进入古北美洲。
中南半岛也可能与古欧亚大陆不相连,后来才相连。
因为在中国出现真灵长类(始镜猴)的时候,中南半岛上没有出现真灵长类(始镜猴)。
在中国出现中华曙猿的时候,中南半岛也没有出现中华曙猿。
但是在距今3700万年的时候,缅甸出现了古猿(邦塘巴黑尼亚猿),说明古猿扩散到了中南半岛,那么这个时候,中南半岛就与古欧亚大陆相连了。
所以中南半岛与印度板块一样,是后来与古欧亚大陆相连的。
那么古欧亚大陆的南方地区,就是古华夏地区。
三、新生代干冷气候导致森林萎缩,大草原成为了优势地貌,为草原上生活的古猿建立直立行走新性能而演变成人猿提供了地理条件新生代有一个总体的气温下降的趋势,在距今1800万年到1500万年形成了干冷气候,这个气温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第四纪冰期来临。
干冷气候导致森林萎缩,广阔的开阔地出现,大草原发展成为优势地貌,这是新生代地球地理环境变化的一件里程碑性质的大事件。
大草原从北向南扩展,最后形成了亚热带、热带大草原。
亚热带、热带大草原的决定性意义就在于让南方古猿建立了直立行走的新性能,演化出来了类人动物——人猿。
人猿的诞生时间可能要早到距今1800万年到1500万年。
首先出现人猿的地方是古欧亚大陆的北部地区,如高纬度的欧洲北部和亚洲北部,因为干冷气候首先形成于北方并作用于北方,大草原地貌也就首先形成于北方,那么北方的古猿就会成为第一批生活于大草原的古猿,也会成为第一批建立直立行走新性能的古猿。
但是随着干冷气候逐步加强和逐步南移,大草原也会逐步向南扩展。
在干冷气候的作用下,喜温的古猿或人猿也会逐步南迁,最后集中于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和非洲。
在南方大草原形成后,这些古猿也好,新出现的人猿也好,继续向人猿的演化路上走。
当然,被干冷气
候冻死于北方的古猿或人猿也是很多的。
总之人猿主要还是在南方大草原形成的。
人猿(直立猿)诞生的地点并不唯一,也就是说非洲不是人猿(直立猿)唯一的起源地区。
人猿的命运如何,就取决于地球局部的地理环境了。
干冷气候和干寒气候,是会渴死人、饿死人和冻死古人类的,特别是第四纪冰期,没有“冰期避乱所”,古人类逃不脱被渴死、饿死、冻死的命运。
华夏有幸,有青藏高原庇护下的泛滇黔地区。
四、越过冰期方成人
冰期对照图
(一)第四纪冰期启动了人猿和猿人的大灭亡模式
从距今250万年前后,北半球从北向南依次进入第四纪的第一个亚冰期,大自然启动了古生物毁灭模式,无应对寒冷智力的人猿在第四纪第一次亚冰期内大灭亡,而有了初步人智的华夏猿人利用有利的华夏地球局部环境幸存下来。
第一次亚冰期开始于距今120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90万年左右。
在第一次亚冰期开始前,距今150万年到130万年之间,欧洲单独经历了一次提前冰期,所以如果欧洲有人猿的话,提前就被冰期清除了。
1、在第四纪第一次亚冰期结束后(距今90万年左右),中国古人类成为了世界上唯一幸存的古人类
在距今120万年到90万年之间,第四纪第一次亚冰期到来,北方冷空气活动加强,冰川急速扩展,北半球的两季干旱模式开始,夏季的气温也在15℃以下。
第四纪第一次亚冰期在距今90万年前后结束。
中国称鄱阳冰期(大约距今120万年~90万年),欧洲称群智冰期。
欧洲北部几乎被冰川覆盖,欧洲的人猿走向灭亡或消亡。
我们发现的距今90万年以前的欧洲古人类是样品,而不是人类的祖先,他们不可能越过第四纪的第一次冰期。
强烈的北方冷空气和海洋寒流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内控制着非洲、西亚、中亚、南亚(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北亚、东亚(大部分地区),生活于这些地区的人猿,都毁灭于第四纪的第一次亚冰期。
除中国南部滇黔高原及其周边延伸山地的猿人能够幸存外,世界上的其他地区的人猿(猿人)不复存在。
在第四纪第一次亚冰期结束后,即距今90万年左右,中国古人类成为了世界上唯一幸存的古人类。
2、第四纪随后的亚冰期和间冰期里,古人类在间冰期多次北进,在亚冰期到来后又多次大灭亡或南迁
在间冰期,古人类会随着气温的上升而北迁。
但这种北迁只对中国有效,对非洲和其他地方无效,因为那些地方原来的古人类都在冰期毁灭了。
每次在间冰期向外迁出的人口,均来自中国。
古人类在多次间冰期内进入到北方一些地区生活,但在随后到来的亚冰期内遭到再次毁灭,这个在间冰期迁入在亚冰期毁灭的模式,要持续到人类有了相当高的智力之后才能改善。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第四纪,世界上的大多数地方经历了四次亚冰期。
欧洲北部却经历了五次亚冰期,在冰期内欧洲北部几乎全部被冰川覆盖,这意味着欧洲北部的冰期时间相对要长,冰期破坏性更严重,间冰期时间短,给古人类恢复元气的时间也就短了,而且欧洲处于高寒地带,人类也没有回旋的余地。
在第四纪冰川期内,无论发现多少欧洲古人类遗址,这些古人类都不可能是欧洲本土古人类。
冰期到来不仅带来了寒冷,还加剧了从大西洋沿岸到中国西部的广大地区的沙漠化,水源枯竭,草地变成沙漠,森林枯死,在冰期沙漠内的气温降到了最低。
北非、西亚、中亚、南亚这些沙漠地方,如果有古人类存在的话,他们也难以越过冰期带来的寒冷和干旱,只能是灭亡于沙漠,所以这些地方的古人类也不可能有连续的进化,在第四纪冰川期内这些地方发现的的古人类,也不是本土古人类。
在冰川期,海洋是大自然的另一个杀手。
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
在冰川期的冬季,海洋吹起的是刺骨的寒风,频临海洋的地区受此强烈的影响,所以频临海洋的地区更加寒冷。
在夏季,海洋热风会形成强烈的热浪强袭临海地区。
导致临海地区,如非洲、西亚、南亚及南亚次大陆、中南半岛等地,寒冷干旱而沙漠化更严重。
在第四纪冰川期内这些地方发现的的古人类,也不可能是本土古人类。
以欧洲的海德堡人为例。
海德堡人(距今50万年~40万年)是欧洲最早的直立人(晚期猿人),在贡兹—民德间冰期生活于欧洲,相当于中国的大姑—庐山间冰期(距今68万年~37万年)。
海德堡人是在间冰期去欧洲生活,在下一个亚冰期到来时消亡了。
海德堡人和随后出现在欧洲的尼安德特人是不连续的。
尼安德特人在欧洲的里斯—玉木间冰期(距今24万年到7万年)在欧洲出现,在玉木冰期内(距今7万年~1万年)消亡(距今2.4万年)。
比海德堡人早的西班牙阿塔普卡人(距今80万年前)是在欧洲的最早的古人类。
他们是在欧洲的群智—民德冰期到欧洲生活,并把生活时间延长到了民德冰期,并在民德冰期消亡。
以上欧洲古人类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时间上的延续,而是间隔出现于欧洲。
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西欧人的祖先是尼安德特人。
其他古人类与欧洲现代人没有关系。
这些人都是在间冰期进入欧洲,在下一个亚冰期消失。
外迁对于非洲古人类来讲(如果经过多次冰期的扼杀非洲还有人的话)是不可以想象的,也是不可能完成的。
非洲南部的原始种,没有种群优势,智力处于原始水平,人口稀少。
在冰期,非洲古人是向赤道地区运动,不会向北入欧洲或西亚。
在温暖期,他们也不可能越过北非大沙漠,进入西亚、欧洲,因为他们经不起沿途的人员消耗,进入沙漠找到绿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非洲还有大海阻隔,经大海外扩在温暖期做不到(因为在温暖期大海的水位会恢复),在冰期也做不到(冰期海平面会下降,但海上气候恶劣,气温极低,原始人渡海的可能只有西方理论界相信,我不相信),渡海一样要人员消耗。
有人会说,距今24万年前后,这个情况可能会改变,因为距今24万年前后,地球进入了温暖期,这个温暖期的时间是距今24万年到7万年。
这个时候猿人已经进化成了早期智人,有些早期智人还进化成了现代人型智人。
早期智人或现代人型智人可能进入到大沙漠中有水、有草原和森林的一些地方生存,他们生存的时间可能要相对长一些,
很可能不会毁灭。
所以现代人也可能来自其他地方,如西亚的沙漠。
理由是这里有两河文明。
必须注意的是,距今7万年以后地球再次进入第四纪的末次冰川期,这些进入沙漠的远古人,在沙漠中也难以越过末次冰川期。
因为在冰期沙漠的森林、草原会消失,水源最终会枯竭,沙漠无阻挡,强烈的北方冷空气可以完全控制沙漠气候,使广漠的沙漠更寒冷。
如在西亚的以色列地区发现的距今5万年的现代人(智人)化石,没有资料表明他们延续下来了。
在欧洲发现的距今4.5万年的现代人(智人)化石,也没有资料表明他们延续下来了,他们也不可能延续下来。
欧洲的克罗马农人(距今2万年~3万年)在玉木冰期内生活于欧洲,但未能越过玉木冰期,在距今2万年前就消失了。
克罗马农人已经是晚期智人了,体质形态与现代人相同,拥有相当高的智力,但他们也不能在欧洲越过末次冰期(玉木冰期)。
(二)中国是古人类完成了连续进化的唯一地区
1、第四纪冰川期前的古人类分布
在《人类起源于中国的理由和证据(二)》中,我已经说明,古猿的起源地在中国,而且在中国连续演化。
如中华曙猿(距今4500万年)、腊玛开元古猿(1500万年)、绿丰腊玛古猿(800万年)、保山古猿(800万年到400万年)、昭通古猿(距今620万年到610万年)、元谋蝴蝶古猿(400万年)、八公山古猿(300万年)。
在第四纪第一次冰期到来之前(距今120万年以前),中国大地上多地生活着早期猿人。
如陕西蓝田上陈人(距今210万年)、鄂西的建始人(距今250万年到200万年)、巫山人(距今204万年,新证据说距今250万年),河北桑干河流域的泥河湾人(距今200万年),山西芮城县的西侯度人(距今180万年),云南元谋县的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鄂西的巫山是一座很重要的猿人生活地。
在巫山发现了建始人和巫山人,建始人在巫山南坡,巫山人在巫山北坡。
而且在发现巫山人的地方也发现了蓝田人,说明蓝田人的故乡也在巫山。
2、经过第四纪第一次冰期的扼杀后,中国南方古人类成为世界上唯一幸存的古人类
中国在距今约120万年前,进入第一个亚冰期——鄱阳冰期(距今约120万年~90万年)。
中国的南北界线以秦岭——淮水为界,秦岭——淮水以北是北方,秦岭——淮水以南是南方。
在第四纪的第一个亚冰期内(距今约120万年~90万年),中国北方古人类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遭受毁灭。
原因在于,北方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被强烈的北部冷空气控制,古人类对冰川毁灭力无法抵抗。
如山西芮城县的西侯度人(距今180万年)在第一次亚冰期到来之前就消失了。
从泥河湾遗址群看,距今200万年的马圈沟遗址,136万年的小长梁遗址,136万年的葡萄园、广梁遗址,100万年的有山祖庙遗咀、麻地沟、东谷坨、飞梁、霍家地、许家坡、东梁、照坡、后土山、岑家湾遗址。
泥河湾人在泥河湾的生活从距今200万年前开始,在第一次亚冰期内(距今100万年)消失了。
在南方,湖北勋县却有勋县人(距今100多万年)生活着,证明南方古人类没有受到第一次亚冰期的影响。
在中国,中国古人类应对冰期的回旋余地是很大的。
在南方,在青藏高原的庇护下,滇黔高原及其延伸山地,巧妙地避免了北方冷空气的控制。
滇黔高原及其延伸山地还是北纬15°~35°范围内的唯一绿洲,生态条件优良。
生活在中国大西南(含大中南一部分)的古人类没有受到第一次冰期的影响,既不会冻死,也不会饿死,还不会渴死,愉快地继续存在着,进化着。
有滇黔高原及其周边延伸山地的存在,中国的古人类在以后的亚冰期内也同样不会灭绝,而且也不会间断进化。
3、第一次亚冰期的温度巨变和第一次间冰期的恢复和培养,幸存的中国古人类的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化——能够完全“直立行走”了,还学会了用“火”,具备了初步的开拓世界的能力
从在第一次冰期—间冰期结束后出现的蓝田人(距今80万年到75万年)来看,蓝田人已经能够完全“直立行走”了,并在其遗址发现了用火的痕迹,说明经过第一次冰期—间冰期之后,蓝田人进化成了成熟型的猿人,身体结构得到了长足的进化,适应了直立行走;智力有了长足的提升,会用火。
4、大姑冰期(距今约80万年~68万年)古人类
(1)大姑冰期(距今约80万年~68万年)中国古人类向北方和其他地方扩散
在第四纪第一个间冰期(温暖期)内,地球环境经历一个较长时间后逐步得到恢复,中国猿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因为具备一定的能力,中国南部猿人在第一个间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距今约80万年~90万年)末,把生活圈再次向中国北部和其他地区推进。
所以在距今90万年到80万年之间或以后,亚、非、欧的一些地方就又有了古人类。
如中国的蓝田人(距今80万年到75万年)生活于秦岭北的蓝田公王岭。
在距今78万年,泥河湾的马梁遗址、雀儿沟遗址也有古人类生活。
还有欧洲西班牙有阿塔普卡人(距今约78万年)生活。
因为经过第一轮冰期—间冰期之后,中国古人类成为了世界上唯一幸存的古人类,所以距今90万年~80万年后世界各地出现的新古人类,只能是从中国迁移而去的,没有其他来源。
(2)北方猿人的灭绝模式在大姑冰期还在继续
如蓝田人(距今80万年到75万年)是在第一个间冰期末期进入北方,因为会用火,蓝田人把生活时间延迟到第二个亚冰期内(大姑冰期,距今约80万年~68万年),于第二个亚冰期(大姑冰期)内消失,没能越过第二个亚冰期,蓝田人的主体很可能又回到了鄂西,一部分或到泥河湾、经泥河湾向燕山山脉中的北京周口店去了。
欧洲西班牙的阿塔普卡人和中国的泥河湾的马梁遗址、雀儿沟遗址的古人类,也在大姑冰期消失了。
5、大姑—庐山间冰期(距今约37万年~68万年)、庐山冰期(距今约37万年~24万年)期间早期欧洲人特征在中国北方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