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厂雷击事故分析及整改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电厂雷击事故分析及整改意见
2010年7月28日,脱硫系统DCS遭受雷击,共烧坏4个烟道门的位置反馈变送器、1块模拟量输入板、1个直流24V电源模块;同时受损的还有一期烟气监测柜,烧坏了1个二氧化硫监测板;一、二期电除尘之间的网络中断,后查到是中继站的端口烧坏一个;一期烟囱航标灯电源开关跳闸,几天后再送电又恢复正常。
从损失情况来看,这次受损的范围大、涉及面广,给电厂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事故发生后,除了迅速恢复设备正常运行外,我们重点对雷击事故成因作了深入研究,经过广泛收集资料、尤其是得到浙大中控防雷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持,基本掌握了雷击时对设备造成伤害的原理。
在这次雷击中,我们发现受损点基本都在烟囱周围,受损的DCS板卡所采集的信号也与其相关。
这刚好可用雷电流的电磁辐射来解释:越靠近烟囱引下线电磁辐射越强,越有可能遭受感应雷击。
一期烟囱避雷针的引下线有两条,一条为暗装引下线,由烟囱预埋钢筋焊接而成;外部爬梯作为第二条引下线与之相对,两者并联。
雷击时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引下线流入大地,这种瞬变的强电流将在其周围空间产生强大的电磁辐射,在某些金属构件、线缆回路中因导体切割磁力线而感生出高电压,继而将某些绝缘薄弱处击穿,释放能量。
其影响范围很广,有时可达几公里。
问题症结既然已找到,解决方案自然而生。
根据国标“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及“GB50057-1994(2000)《建筑物防雷
设计规范》”说明,防感应雷击的主要手段是屏蔽、接地、等电位连接、加装SPD(电涌保护器)分流。
具体做法是:一,保证烟囱附近线槽全部连成一体,且多点接地,从线槽引下至设备的铁线管两端都应接地,并做等电位连接,对于一些转弯较多、线路较长的仪表线管也应保证整段距离保持良好的电气通路,且一定要两端接地、等电位连接。
这是防范感应雷击的主要手段;二,严格保证DCS保护地接地点、烟气监测平台保护地接地点与烟囱防雷接地点保持足够距离,以防止雷电流入地时地电位扰动对DCS和烟气监测柜的影响。
目前DCS接地点基本符合要求,但烟气监测平台上的保护地接地点与烟囱防雷接地点相隔太近,存在隐患,将其移至TN-S中的PE线重复接地点即可;三,各线槽、线管应就近接地,优先选择自然接地体,且应保证各自然接地体间应为等电位连接;四,对易遭受雷击的各DCS测点加装电涌保护器以分流,降低浪涌电压峰值,从而保护DCS不受冲击。
另外一、二期烟囱的防雷接地及航标灯的布线存在安全隐患。
根据烟囱设计图纸及电气相关规范,烟囱防雷引下线应埋在烟囱壁内,并埋地至少600mm以上再与接地体相连,以防止雷击时雷电流流过引下线产生的高电位(可达600KV)反击伤人。
现在均裸露在外,需整改。
一、二期航标灯的电源电缆应穿铁线管敷设,保证线管接头导电良好,无锈蚀,并埋地10m以上再与电源相连。
电气检修
20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