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二单第8课《木兰诗》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兰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以及木兰形象的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传承勇敢、担当的品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木兰形象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木兰形象所蕴含的价值观,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7.相关文化知识的拓展。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的了解,弘扬民族精神;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讨论和交流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课文朗读与背诵: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能力,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举例:
-在讲解诗歌的文学价值时,可以对比其他古代诗歌,突出《木兰诗》的独到之处。
-在分析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关注木兰形象的变化,理解其勇敢、智慧的品质。
2.教学难点
-诗歌的韵律、节奏分析: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古诗的韵律、节奏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
-对于课文朗读与背诵,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比赛、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难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木兰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勇敢面对困难、担当责任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木兰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首古代诗歌的奥秘。
6.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爱国、尊重劳动、勇敢担当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木兰诗》的文学价值: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木兰诗》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掌握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等。
-课文内容理解:学生对诗中描述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有清晰的认识。
-词语解析:掌握诗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如“披坚执锐”、“关山度若飞”等。
其次,诗歌的韵律、节奏分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虽然我尝试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进行讲解,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生动、有趣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此外,课堂实践活动中的诗歌创作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五言律诗的规律掌握不够熟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关于古代诗歌创作的技巧讲解。
-木兰形象的分析: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木兰形象所蕴含的品质,将其与当代价值观相结合。
-课文朗读与背诵:部分学生可能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感到困难,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鼓励。
举例:
-在分析韵律、节奏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如“五言律诗”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
-在分析木兰形象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木兰的品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韵律、对仗以及木兰形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韵律、节奏分析,我会通过对比其他古诗和实际朗读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木兰诗》相关的问题,如“木兰代父从军体现了哪些品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诗歌韵律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们尝试创作五言诗句,体验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木兰诗》是一首描绘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五言律诗。它展示了木兰勇敢、智慧、忠诚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学的韵律美。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了解其在实际历史背景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传递勇敢、担当的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一同探索了《木兰诗》的奥秘。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诗歌韵律、节奏分析这一部分,学生们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
首先,《木兰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较为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讨论木兰的品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传递的勇敢、担当等价值观。然而,如何将这些价值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仍是我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积极的交流,这有助于他们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偏离主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讨论效果。因此,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更具针对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二单第8课《木兰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教案:
1.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
2.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3.诗歌的韵律、节奏分析;
4.词语解析:披、挂、跨、溅、戎机、关山等;
5.木兰形象的分析及评价;
6.课文朗读与背诵;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兰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以及木兰形象的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传承勇敢、担当的品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木兰形象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木兰形象所蕴含的价值观,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7.相关文化知识的拓展。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的了解,弘扬民族精神;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讨论和交流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课文朗读与背诵: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能力,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举例:
-在讲解诗歌的文学价值时,可以对比其他古代诗歌,突出《木兰诗》的独到之处。
-在分析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关注木兰形象的变化,理解其勇敢、智慧的品质。
2.教学难点
-诗歌的韵律、节奏分析: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古诗的韵律、节奏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
-对于课文朗读与背诵,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比赛、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难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木兰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勇敢面对困难、担当责任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木兰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首古代诗歌的奥秘。
6.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爱国、尊重劳动、勇敢担当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木兰诗》的文学价值: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木兰诗》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掌握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等。
-课文内容理解:学生对诗中描述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有清晰的认识。
-词语解析:掌握诗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如“披坚执锐”、“关山度若飞”等。
其次,诗歌的韵律、节奏分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虽然我尝试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进行讲解,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生动、有趣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此外,课堂实践活动中的诗歌创作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五言律诗的规律掌握不够熟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关于古代诗歌创作的技巧讲解。
-木兰形象的分析: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木兰形象所蕴含的品质,将其与当代价值观相结合。
-课文朗读与背诵:部分学生可能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感到困难,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鼓励。
举例:
-在分析韵律、节奏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如“五言律诗”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
-在分析木兰形象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木兰的品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韵律、对仗以及木兰形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韵律、节奏分析,我会通过对比其他古诗和实际朗读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木兰诗》相关的问题,如“木兰代父从军体现了哪些品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诗歌韵律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们尝试创作五言诗句,体验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木兰诗》是一首描绘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五言律诗。它展示了木兰勇敢、智慧、忠诚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学的韵律美。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了解其在实际历史背景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传递勇敢、担当的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一同探索了《木兰诗》的奥秘。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诗歌韵律、节奏分析这一部分,学生们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
首先,《木兰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较为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讨论木兰的品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传递的勇敢、担当等价值观。然而,如何将这些价值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仍是我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积极的交流,这有助于他们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偏离主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讨论效果。因此,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更具针对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二单第8课《木兰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教案:
1.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
2.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3.诗歌的韵律、节奏分析;
4.词语解析:披、挂、跨、溅、戎机、关山等;
5.木兰形象的分析及评价;
6.课文朗读与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