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
摘要】医患纠纷的发生,不仅影响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干扰了医疗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也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文试图找出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医疗纠纷医院管理
一、医患纠纷的原因
(一)医方原因
1、技术原因
医学技术虽在不断发展,医疗领域仍充满着很多不确定因素。

由于人体的复杂性,个体之间差异很大;新的病种不断出现,同一种疾病的表现在不断变化,医生无法预见等而达不到治疗效果,这是医学的无奈。

若患者及家属不理解,在未达到预期医疗效果时,纠纷随之而来。

另外,在医疗活动中,有些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过关,导致病人出现不良后果引起纠纷。

2、沟通因素
医患双方对病情认知存在差异是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有资料显示,医疗纠纷的诱因80%以上是服务质量甚至职业道德问题,这与医务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解释等有很大的关系。

一方面,我国医务人员特别是大医院的医务人员工作量很大,长期面对众多患者,医生很难做到有问必答或详细的解答;另外,超负荷的工作量,使医生经常处于疲惫状态,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诊疗活动的不耐烦和对患者的冷漠。

另一方面,病人及其家属在患病后急于看病治疗,对医生说的话不管听懂没听懂都认可,等病情恶化时又归咎于医务人员。

当然,确有少数医务人员的素质低,自身修养欠缺而产生纠纷。

3、制度不完善
部分制度未健全或在执行过程中监管不力、执行不严,如查对制度执行不严等。

4、医疗文书问题
少数医务人员病历等书写不及时、不规范、不详细。

尤其当工作繁忙或在抢救患者时,为了争取时间,只注重抢救措施,而忽视了医疗记录的及时性、严肃性,有时涂改较多,甚至出现医嘱时间与护理执行时间的差异,一旦抢救失败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患者或家属会查阅有关资料时,如果医疗文件记录不全或有涂改,会使病人或家属对各种医疗措施产生怀疑,从而产生纠纷。

5、收费问题
由于医疗费用的上涨,患者及其家属很容易在费用问题上与医务人员产生对立情绪;有时是医务人员没有及时就各种检查或治疗费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另外,医院确实存在着“以药养医”,医务人员收入与患者所交费用挂钩的政策,药品的虚高定价是医疗费用高昂的主因和医卫界不正之风的源头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1]。

(二)患方原因
1、认知缺乏和诊疗不配合
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及对疾病诊断、检查和治疗的正确认识,对医疗期望值过高,以为进了医院生命健康就有了绝对保障。

有时,因在诊疗过程中的医疗风险过高,有些患者及家属不愿意承担风险而不配合治疗,从而导致失去最佳的治疗
或抢救时机,事后患者或家属又将责任推给医院。

2、经济利益驱动
随着医疗成本的增加,病人就医时的经济负担也随之增加,一旦发现诊治中
些许不足或不良后果时,就借机大做文章,故意歪曲医疗行为,以达到拒付医疗
费或向医院索赔的目的。

社会上流传的“要想富,告大夫”就足以说明问题。

另外,一些地方出现了职业“医闹”,专门替人向医院取闹、索赔,也是经济利益的驱动
所致。

3、法律意识的增强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大众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发生医
疗并发症或损害时,采取法律手段对医疗行为进行追究。

(三)社会因素
1、新闻媒体影响
有些新闻工作者缺乏医学知识,对医疗活动中出现的不良后果更多的倾向于
患者,而出现片面报道,引起公众对医院的质疑。

另外,一些媒体为取得新闻效应,对医疗纠纷的报道存在明显的炒作成分,甚至用“骇人听闻”、“草菅人命”等
词语,促进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2、医疗保障不足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有意无意中医院被定位为服务行业,政府对医院
的补助只有医院收入的10%。

医院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自然会用自己的劳动和
服务来换取收入而不是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

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
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医疗保障措施相对滞后,医疗费用中,
约60%的居民自费[2],许多人对自己花钱看病感到难以承受。

在医疗期望值
较高的情况下,稍有不满就投诉,也是医患纠纷的重要社会原因。

二、防范措施
(一)对于医方
1、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增强服务意识
对医务人员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做到服务热心,解释耐心,工作认真,无私
奉献。

另外,重视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在治疗过程中主动、热情、平等地关心患者,重视其内心世界,改善医患关系。

2、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当前医疗纠纷的法律多体现维护患方的权益。

所以,医务人员必须学习相关
法律知识,了解医患双方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法律义务,做到在纠纷发生后用
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3、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调查表明,我国的医疗纠纷60%以上是由于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措施和预后不
告知造成的[3]。

所以,医务人员在患者就诊和入院时要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例如,患者就诊或入院时疾病现状的告知;检查结果的告知;治疗方案及实施治
疗操作的告知;手术前的告知及签字;治疗效果、预后及并发症的告知;手术改
变方式、增加手术项目的告知并签字;病重、病危的及时告知等。

4、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诊疗水平在不断更新,医学专业越分越细,医生
的技术越来越专,但医生的知识面相对变窄,所以医生应注意全科知识的获取,
特别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实行科室轮转制非常必要。

5、购买医疗执业责任保险,转嫁医疗风险医院购买医疗执业责任保险,将
部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可减少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和医院管理者的工作压力,也可减少医院的经济损失。

(二)对于患方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
在医疗活动中,医生行医和患者就医都应该受到法规的保护和制约。

把医患
关系纳入规范化、法制化,任何违反法律规定、在医疗机构闹事的行为都应承担
相应的法律责任。

使医患双方都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如果执法部门在
执法过程中出现不作为行为,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2、加强医疗知识的普及
通过单位或社区对大众进行医疗知识的普及、培训,使其懂得一些医学及看
病就医时的知识,对于医疗过程中的不可预料或不可避免等意外情况,给与一定
的接受和理解。

3、通过法律法规解决问题
一旦出现了医患纠纷,要理性的看待问题,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不给“医闹”活动的机会,争取和谐解决。

(三)对于社会因素
1、政府加大投入
政府加大卫生事业的投入,保证定项补助经费的到位,切实减轻患者医疗负担,药品以“零利润”供应,保障中、低收入阶层的医疗服务需求。

实行医疗服务
多样化,加大吸纳民间资本的力度,让更多的民营医疗机构从事高端医疗服务,
满足高收入阶层的医疗服务需求。

2、发挥媒体效应
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的发生应进行客观的报道与评价,应成为医务人员与患
者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新闻舆论的影响,对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起到监督和约
束作用,特别是对医务人员“收红包”、开大处方、医药回扣等不良现象的揭露,
可以推动卫生部门医德医风的建设。

另外,对于社会上的“医闹”行为及某些患者或家属用不正当方式对待医务人
员的行为,应进行客观、透明的报道和评论,传递正能量于社会和大众。

总之,虽然医疗纠纷是医疗活动、医患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产物,但通过政府、医疗机构
的重视和管理,以及提高患者的医学知识水平、发挥媒体正效应等措施来防范纠
纷的发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医患矛盾激化的原因和化解的建议.前进论证,2002,3:12-13.
[2]魏云峰等.医患纠纷产生原因分析及预警机制的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08, 10(5):15-16
[3]肖绍文,张成福,林力,等.44 起赔付的医疗纠纷特点分析与预防对策[J].基础医学论坛,2008,12(1):57-59 卫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法医
临床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