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清华实验学校中考二模调研卷2015.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装…………○…………订…………○…………线…………○………… 学校:
__
__
__
_
__
__姓名:__
___
___
__
_班
级:_____
_
_____考号
:__
__
___
____













……装


……
○…


…订…

……


………线…………○………… 绝密★启用前 深圳清华实验学校中考二模调研卷 数 学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曹永启 2015.4.9 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分卷I 一、 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下面图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2. 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3. 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 B . C . D . 4.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 .40° B .80° C .100° D .100°或40° 5. 如图,已知∠CDA 的平分线DO 与∠CBA 的平分线BO 交于O 且∠BAD =27°,∠BCD =39°,∠O 的度数. 6. 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位似中心( ) A.只能选在原图形的外部 B.只能选在原图形的内部 C.只能选在原图形的边上 D.可以选择任意位置 7. 如图,矩形ABCD 沿AE 折叠,使D 点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如果∠BAF=60°,则∠DAE 等于 ( ) A .15° B .30° C .45° D .60° 8. 如图在△ABC 中,∠A=70°,⊙O 截△ABC 的三条边所得的弦长相等,则∠BOC 的度数为( )
A .160°
B .135°
C .125°
D .110° 9. 计算 的结果是( ). A . B . C . D . 10. 如图,边长为1的菱形ABCD 绕点A 旋转,当B,C 两点恰好落在扇形AEF 的弧EF 上时,弧BC 的长度等于( ) A B C. D. 11. 如图,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则图中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小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2. 如图,记抛物线y=-x 2 +1的图象与x 正半轴的交点为A,将线段OA 分成n 等份,设分点分别为P 1 ,P 2 ,…,P n-1 ,过每个分点作x 轴的垂线,分别与抛物线交于点Q 1 ,Q 2 ,…,Q n-1 ,再记直角三角形OP l Q l ,P l P 2 Q 2 ,…的面积分别为S 1 ,S 2 ,…,这样就有S 1 = , S 2 = ,…;记W=S 1 +S 2 +…+S n-1 ,当n 越来越大时,你猜想W 最接近的常数是( ) A. B. C. D. 分卷II 分卷II 注释 二、 填空题 13. 方程 的解为_________. 14. 方程 的解是______________. 15.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2,BC=4,⊙D 的半径为1.现将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矩形的对称中心O 重合,绕着O 点转动三角板,使它的一条直角边与⊙D 切于点H ,此时两直角边与AD 交于
E ,
F 两点,则tan ∠EFO 的值为____________. 16. 如图16-2-21,一个矩形被划分成大小不等的6个正方形,已知中间的最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则这个矩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第7题 第11题 第8题 第10题 第12题 第5题 第15题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深圳清华实验学校中考二模调研答题卷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3、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
三、 解答题:
17. 计算: -3tan 2 30°+2 .
18. 化简: .
19. 如图,CE 、CF 分别平分∠ACB 和∠ACB 的外角,EF ∥BC 交AC 于D ,求证:DE=DF
20. 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以AB 为直径的⊙O 交BC 于点P ,PD ⊥AC 于点D. (1)求证:PD 是⊙O 的切线; (2)若∠CAB =120°,AB =2,求BC 的值. 21. 某年级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本次夏令营分为甲、乙、丙三组进行.图12-2-7中的两幅统计图反映了学生参加夏令营的报名情况,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报名参加人数分布直方图 报名人数扇形分布图 (1)该年级报名参加丙组的人数为_________; (2)该年级报名参加本次活动的总人数为多少? (3)根据实际情况,需从甲组抽调部分同学到丙组,使丙组人数是甲组人数的3倍,应从甲抽调多少名学生到丙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外…………○…………装…………○…………订…………○…………线…………○………… 学校:
__
__
__
_
__
__姓名:__
___
___
__
_班
级:_____
_
_____考号
:__
__
___
____













……装


……
○…


…订…

……


………线…………○………… 22. 如图,直线 l 经过点 A (1,0),且与曲线 ( x >0)交于点 B (2,1),过点 P ( p , p -1)( p >1)作 x 轴的平行线分别交曲线 ( x >0)和 ( x <0)于 M , N 两点. (1)求 m 的值及直线 l 的解析式; (2)若点 P 在直线 y =2上,求证:△ PMB ∽△ PNA ; (3)是否存在实数 p ,使得 S △ AMN =4 S △ APM 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 p 的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3. 如图,经过原点的抛物线y=-x 2 +bx (b >2)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A ,过点P (1, )作直线PN ⊥x 轴于点N ,交抛物线于点B .点B 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C .连结CB ,CP . (1)当b=4时,求点A 的坐标及BC 的长; (2)连结CA ,求b 的适当的值,使得CA ⊥CP ; (3)当b=6时,如图2,将△CBP 绕着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CB ′P ′,CP 与抛物线对称轴的交点为E ,点M 为线段B ′P ′(包含端点)上任意一点,请直接写出线段EM 长度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析部分(共有 23 道题的解析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思路解析:由于选项B建立在正三角形中,它本身就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选B.
答案:B
2、 A
3、C
4、C
点拨: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80°-2×40°=100°,故选C.
5、
6、D
点拨 : 画位似图形时,位似中心不是确定的,可以任意取一点作为位似中心.
7、A
试题分析:先根据∠BAF=60°求出∠DAF的度数,再根据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求出∠DAE的度数.
∵∠BAF=60°,
∴∠DAF=30°,
又∵AF是AD折叠得到的,
∴△ADE≌△AFE,
∴∠DAE=∠EAF=15°,
故选A.
8、【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BC中∠A=70°,⊙O截△ABC的三条边所得的弦长相等,
∴O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即O是△ABC的内心,
∴∠1=∠2,∠3=∠4,∠1+∠3= (180°﹣∠A)= (180°﹣70°)=55°,∴∠BOC=180°﹣(∠1+∠3)=180°﹣55°=125°.故选C.
考点:1.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2.角平分线的性质;3.垂径定理.
9、B
点拨:原式.
10、思路分析:要求弧BC的长度,关键是求弧BC所对的圆心角,这由菱形的性质和圆的半径关系可得.连接AC.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得AB=BC,所以△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圆心角∠BAC=60°.又AB=AE=1,从而可得弧BC的长度=
=.
答案:C
11、解析: 取反比例函数图象位于一次函数图象下方时对应的x的取值范围即可.
答案: x<-1或0<x<2
命题立意: 考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12、解析: 观察图形可知△OP
1 Q
1
和OQ
1
与y轴之间图形的面积相妨,所以W
和抛物线与x、y轴所围成图形的面积S的一半接近.而面积S可近似看成以1为半径圆的面积,所以S= .故选C.
答案: C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了对问题合理估算的数学能力,本题为规律探究题.
二、填空题
13、x =5
【解析】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解法,依据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 x +1)( x -2),得2( x -2)-( x +1)=0;去括号,得2 x -4-x -1=0;移项,得2 x -x =4+1;合并同类项,得x =5;最后检验知x =5是分式方程的根.本题关键是去分母找最简公分母和检验.
14、思路解析: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正确求解,并进行检验.两边都乘以x (x+1),得4=x+1.
∴ x=3.经检验,x=3是原方程的解.
∴原方程的解是x=3.
答案: x=3
15、证明见解析解:连接DH.
∵在矩形ABCD中,AB=2,BC=4,
∴BD= = .
∵O是对称中心,
∴OD= BD= .
∵OH是⊙D的切线,
∴DH⊥OH.
∵DH=1,
∴OH=2.
∴tan∠ADB=tan∠HOD=.
∵∠ADB=∠HOD,
∴OE=ED.
设EH为x,则ED=OE=OH﹣EH=2﹣x.
∴12+x2=(2﹣x)2,即EH=.
又∵∠FOE=∠DHO=90°,
∴FO∥DH,
∴∠EFO=∠HDE,
∴tan∠EFO=tan∠HDE= =.
16、思路解析:要求面积,必须设法求矩形的长和宽,图形结构复杂需仔细观察.设右下角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其余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x+1,x+2,x+3.所以x+x+x+1=x+2+x+3,解得x=4,则这个矩形的面积为13×11=143.
答案: 143
三、解答题
17、2.
18、思路分析:该题综合性较强,涉及整式运算、分解因式等知识,需严格按照分式运算法则计算.
解 : 原式= .
19、DE=DF.根据CE是∠ACB的平分线和EF∥BC得到∠ACE=∠FEC,所以DE=DC,同理可得DC=DF.所以DE=DF.
解:DE=DF.
∵CE平分∠ACB,
∴∠ACE=∠BCE,
∵EF∥BC,
∴∠FEC=∠BCE,
∴∠ACE=∠FEC,
∴DE=DC;
∵CF平分∠ACG,
∴∠ACF=∠FCG,
∵EF∥BC,∠F=∠FCG,
∴∠F=∠ACF,
∴DF=DC,
∴DE=DF.
20、(1)证明:∵AB=AC,∴∠C=∠B.
又OP=OB,∠OPB=∠B,
∴∠C=∠OPB.∴OP∥AD.
又∵PD⊥AC于D,
∴∠ADP=90°.∴∠DPO=90°.
∴PD是⊙O的切线.
(2) 解:连接AP,∵AB是⊙O的直径,
∴∠APB=90°,AB=AC=2,∠CAB=120°.
∴∠BAP=60°.
∴∠B=30°,PA=AB=1.
∴BP=.∴BC=2 .
21、解: (1)条形图与扇形图可以联系的是甲组人数15人与30%,又丙组人数占50%,所以丙组人数为25人,又乙组人数占20%,所以乙组人数为10人.
(2)总人数为15+25+10=50.
(3)设从甲组调x人到丙组,则有方程25+x=3(15-x),解得x=5.
22、本题综合考查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三角形相似知识,难度较大.解:(1)∵点B (2,1)在曲线上,∴,得m =2.
设直线l 的解析式为y =kx + b ,
∵直线x 过A (1,0)和B (2,1),

∴直线l 的解析式为y =x -1.
(2)证明:当x =p 时,y =p -1,点P ( p ,p -1)( p >1)在直线l 上,如图1.
∵P ( p ,p -1)( p >1)在直线y =2上,
∴p -1=2,解得p =3,
∴P (3,2).
∵PN ∥x 轴,P ,M ,N 的纵坐标都等于2,
把y =2分别代入曲线和,
得M (1,2),N (-1,2),
∴即M 是PN 的中点,
同理:B 是PA 的中点,
∴BM ∥AN ,
∴△PMB ∽△PNA .
(3)由于PN ∥x 轴,P ( p ,p -1)( p >1),
∴M ,N ,P 的纵坐标都是p -1( p >1),
把y =p -1分别代入曲线( x >0)和( x <0),得M 的横坐标和N 的横坐标(其中p >1).
∵S △AMN =4 S △APM
且P ,M ,N 在同一直线上,
∴得MN =4 PM ,
即(见图2,图3),
整理得p 2 -p -3=0或p 2 -p -1=0,
解得或.
由于p >1,∴负值舍去,
∴,
经检验是原题的解,
∴存在实数p ,使得S △AMN =4S △APM , p 的值为.
23、【答案】(1)(4,0),2;(2)3;(3)4- ≤EM≤3 .
【解析】
试题分析:(1)利用抛物线y=-x 2 +4x,求出点A的坐标及BC的长,
(2)过点C作CD⊥x轴于点D,利用△CBP∽△CDA,求出b的值.
(3)利用抛物线y=-x 2 +6x,求出BC,PC及EP的长,再分两种情况①当BC在CP上时,且M点与B′点重合时线段EM最短,②当BC在PC延长线上时,且M 点与P′点重合时线段EM最长,求出线段EM长度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1)∵b=4,
∴抛物线y=-x 2 +4x,
在y=-x 2 +4中,
令y=0,得-x 2 +4x=0,
∴x
1 =0,x
2
=4
∴A(4,0)
令x=1,得y=3 ∴B(1,3)
∵对称轴x=- =2
∴C(3,3)
∴BC=2
(2)如图1,过点C作CD⊥x轴于点D,
∵∠BCP+∠PCD=90°,∠DCA+∠PCD=90°,
∴∠BCP=∠DCA,
又∵∠CBP=∠CDA=90°
∴△CBP∽△CDA

在y=-x 2 +bx中,
令x=1,则y=b-1
∴B(1,b-1)
又∵对称轴x=- ,
∴BC=2(-1)=b-2,
∴C(b-1,b-1),
∴CD=b-1,BC=b-2,DA=ON=1,BP=b-1- = -1,
∴,
∴b=3.
(3)∵b=6,
∴抛物线y=-x 2 +6x
在y=-x 2 +6x中,
令x=1,得y=5
∴B(1,5)
∵对称轴x=
∴C(5,5)
∴BC=4,
∵P(1,),
∴P(1,3),
∴BP=5-3=2,
∴PC=
∵CP与抛物线对称轴的交点为E,
∴EP=EC= PC= ,
①如图2,当BC在CP上时,且M点与B′点重合时线段EM最短,
∴EM=EP-(PC-BC)= -(2 -4)=4- .
②如图3,当BC在PC延长线上时,且M点与P′点重合时线段EM最长,
EM=EC+P′C= +2 =3 .
∴4- ≤EM≤3 .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