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技术
这个是美院老师划得重点(就是传说中的出卷老师之一,说有三套卷子,和我们北院是相同的考题),然后他们班委的总结。

可能也不是很具体,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注:因为这门课老师在划重点的时候划得真的很不重点,这是她说的会考的,有的很模糊,所以我觉得大家自己看书理解会比我整理好一点,红色的是重点。

题型有判断20*1分共20分、单选10*1分共10分、多选9*2分共18分、名词解析4*4分共16分、简答题和
论述题共36分,)
第一章
教育技术的定义:广义: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它分为有型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两大类。

狭义: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传播技术和系统技术。

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论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的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视觉教育阶段2、视听教育阶段3、视听传播阶段4、教育技术阶段
1972年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1、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2、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3、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部于2004年12月25日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四大理论基础:
一、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视听教学理论
三、传播理论传播:是一种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即达到信息共享。

教育传播:是通过对教育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传播规律的一门科学。

四、系统科学
爱德加.戴尔提出了视听教学理论,并提出了著名的“经验之塔”理论,“经验之塔”理论中最重要的是电视和电影,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很大。

(传播理论中最有名的)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中的五大要素:传者、信息、媒介、受着、效果
教育传播的特点:教育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多样性
第二章
媒体:也称为媒介,是信息传播过程中承载信息、传播(或交流)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多媒体:由单媒体复合而成,其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多种物化的信息传递工具和手段即媒体的简单组合。

二是指能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本、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

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作为承载教育信息的工具,则被称为教学媒体。

现代教学媒体: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迅速而产生的一批新型教学媒体,利用电子技术等现地技术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的传播媒体。

如广播、电影等相应的组合系统,如多媒体综合教室等这些媒体被引入教学领域,被称为现代教育媒体。

教学媒体的分类:P40
教学媒体的共性: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能动性
教学媒体的个性:表现性、重现性、接触性、参与性、受控性(此处要看书P42表2-1会问的问题如那个媒体的参与性最强)
教学媒体的发展过程:一、口语语言媒体阶段二、文字媒体阶段三、印刷媒体阶段四、电子媒体阶段五、数字媒体阶段(P43-49自己看看它们的优点)
教学媒体的著名观点:1、麦克卢汉的媒体观,“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强调“媒介即是信息”,用独特的见解区分了冷媒体和热媒体,成为了教学媒体功能的经典学说。

2、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等(P49-53)
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要求下,选出一种或一组适宜可行的教学媒体。

选择教学媒体的原则: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
2、依据教学内容
3、依据教学对象
4、依据教学条件
教学媒体编制的传播效果原理:1、共同经验原理2、抽象层次原理3、重复作用原理4、信息来源原理5、最小代价律原理
教学媒体利用的ASSURE理论:P61-66(自己看书吧,不好总结,也可以说能力不够)
重点一、分析学习者特征,我们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分析:
1、一般特征,是指他们的年龄、年级、工作类别、职务类别、文化程度、社会经济背景等因素。

2、起始点能力,在准备一个教学的具体内容时,教学者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的实际上都已经做了两个假定;其一是假定了在所要教学的领域里,学习者还不了解、不掌握什么,这就是教学要交教的内容;其二,是假定学习者都掌握了,熟悉了哪些东西,他们正是学习者能够听懂教学内容的基础。

3、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一组心理特征,能够决定一个人在学习环境中的知觉与学习环境的互动和对环境的反应等。

二、陈述教学目标:所谓目标因该包含行为、条件、和程度三个层次的含义,再加上行为的主体,也就是学习者,一共四个要素。

我们称之为“目标的ABCD”A、听众 B、行为 C、行为条件 D、行为的标准
不同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注意些什么(如果“要注意些什么”是指注意缺点的话就再说吧!自己看书P67-72几乎全部都要记,所以太多了我就不列在这里了,重点是看看,优缺点和教学应用方法,)
多媒体学习:是指学习者接受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信息的学习。

(特别注意)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三个假设:
1、双通道假设:双通道假设就是指人们进行认识加工时对视觉表征和听觉表征的材料都有相应的信息加工通道。

2、容量有限假定:人们进行认知加工时是需要消耗认知资源的,而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在每个信息加工通道上一次加工的信息数量也是有限的。

3、主动加工假设:是指人们为了对呈现的材料与他们的经验建立起一致的心理表征会主动参与认知加工。

多媒体设计的两种观点:
1、以技术为中心的设计取向(重点是这个)
2、一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取向核心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人类认识能力”。

多媒体设计的原则:(要求是可以解析各大原则,能表达出具体内容)P79-82 1、多媒体认知理论原则:网络课程中词语和画面组成的呈现将比只有语词呈现
的学习效果好,简单来讲就是要求在网络课程中最好是图文结合,特别是要描述
那些复杂的关系或某些事物复杂的原理是,当文字和画面共同呈现时,学习者学习时将减少认知资源消耗,比较容易形成文字和图像的心理模型并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
2、空间接近原则:书页或屏幕上的对应的文字与画面临近呈现比隔开呈现时能使学生学得更好。

3、时间接近原则:对应的文字与画面同时呈现比继时呈现能使学生学得更好。

4、一致性原则:是指与教学的一致性,它要求剔除无关的文本、画面和声音当无关的材料被排除而不是被包括时,学生学得更好。

5、通道原则:(好长自己去看吧)
6、冗余原则
7、个体差异原则:个体差异原则所关注的是教学设计对个体的效果。

影响多媒体学习设计的因素:
1、学习者特征,学习者的许多特征影响了多媒体学习的效果,如(1)、学习者的先前知识经验(2)、学习者的视觉空间能力(3)、学习者的学习能力(4)、年龄{第一点我觉得还是看书比较好,因为这点是特别要注意的,它涉及到了问答题,如何影响多媒体的设计,如何影响学习效果的,内容太多了P83-84}
第三章
信息化教学的定义:是指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

信息化教学的特征:1、技术层面: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2、教育层面,信息化教学具有以下特征:教学内容多媒体化;教学资源全球化;教学过程个性化;教学活动合作化;学生学习自主化;教学管理自动化;教学环境虚拟化。

教学模式:是指在相关教学理论与实践框架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指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是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时代下的新发展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在书上的P97-98(内容比较多,看书理解理解就好了吧!)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类型:1、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2、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重点)3、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4、个性化教学模式5、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6、基于概念地图的教学模式(这里的具体内容自己看是吧,重点看
P102-106)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是运用系统方法,在综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的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绩效的过程与方法。

特征:请看书上P122表3.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呈现在以下方面:1、主要学习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2、教学设计过程呈现出(1)递归的、线性的(2)强调问题与情境的设计(3)侧重学生学;3、教学设计目标则是侧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学习目标的制订中学生可参与到教学目标的制订中;5、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课程整合:是对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诸多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强调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和策略:
层次:1、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见P143表3.9)2、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信息技术作为资源环境;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写作工具;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见P143表3.10)3、全方位课程整合,分为三个层次,课程内容改革;教学目标改革;教学组织架构改革(见P144表3.11)
策略:1、从技术角度进行课程整合2、从学习方式角度进行课程整合3、从课程文化角度进行课程整合4、从学习者特征角度进行课程整合5、从教学内容角度进行课程整合
第四章
多媒体教学课件定义:也被称为多媒体教学软件,是指根据教学的意义与教学目的要求,用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与超文本结构组织并展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过程,并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存储与运行的一种教学软件。

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他又被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英文缩写CAI)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分类:1、按组织方式分类:固定型结构、生成型结构、智能型结构。

2、按内容与作用分类(主要掌握)分为课堂演示型;个别化交互型;操练复习型;资料工具型;教学游戏型;(各种类型的意思自己看书P165-166)
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工具介绍:(了解)看书上的P166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
一、多媒体课件整体设计原则:1、符合教学对象,即以特定的读者为对象。

2、符合教学大纲,即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3、符合教学原则,即编制的内容应该是完整的、严谨规范的。

4、符合人的网状思维模式,即交互性要强。

二、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原则:1、一致性原则,是指一个课件的屏幕界面让用户使用之后应该有整体上的协调一致感。

2、适应性原则3、灵活性原则
三、多媒体课件颜色搭配原则:1、文字颜色少量原则2、背景色简洁高雅原则3、颜色情感一致原则4、色彩含义统一原则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过程:
1、确定选题
2、脚本创作(重点)分为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
文字脚本:是按照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描述多媒体教学的每一环节、每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的等。

制作脚本:将根据课件的文字脚本描述课件系统结构和教学功能设计,并为课件制作的之间蓝本。

(由教学设计者操作)
3、素材的准备,(1)有声音素材(一班运用的格式,WAV格式MIDI格式和MP3格式等)(2)静止图片(一般格式:BMP、JPG、GIF、TIF等)(3)视频图像(一般格式:AVI、MPE、MOV、Dat等)(4)动画(GIF、SWF)
4、课件制作
5、课件测试与修改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案例的分析(问答题)(从设计制作和评价有关)自己看书P177-196
第五章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定义: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1、处理技术数字化2、呈现多媒体化3、传输网络化4、资源建设可操作化5、教学过程智能化
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原则:1、准确性、精简性、
应用合适的语法原则:重点是或与非,(见书上P202的详解)
最常用的文件处理工具有:wps文字处理器、Adobe Photoshop,简称PS、声音处理器:windows系统本身提供的录音机、Goldwave、cool Edit、cake WALK
等、动画处理工具:3DSMax、AutoCAD、cool 3D等
可以再网上下载的文件格式有:
文本:TXT、DOC、PDF、CAJ
图片:JPEG、GIF、PNG、SVG
音频:WAV、MP3、WMA、RA、MID、APE
动画:GIF、SWF
视频:AVI、MPEG、MOV、RM、ASF、WMV、MKV、FLV、F4V
文本、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的下载技巧:自己看书P205-217
第六章
这章要了解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技术
剩下的章节都自己看看书,我觉得书是最重要的自己看着办哦……
老师说2、3、4、5、6、7、8章都有可能出问答题,但具体的题目没有告诉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