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计基基础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计算机发展的各阶段,和各自特点.
第一代计算机(1945-1958):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元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4):采用晶体管作为基本元器件,使用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基本元器件,出现了操作系统.
第四代计算机(1970-今):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基本元器件,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微型计算机.
2.第一台计算机:年份名字
ENIAC: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
3.计算机类别:
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机
●信息与编码
1.进制与转换
(1)计算机科学中常用的数制: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2)计算机用二进制的原因:①电路简单,易于表示②可靠性高③运算简单④逻辑性强
(3)能用计算机计算器进行进制转换
2.存储单位
(1)位(bit):位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一个二进制位只能表示两种状态,如0、1.
(2)字节(Byte):字节是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一个字节是由八位二进制数组成。

1Byte=8bit
(3)存储器容量大小的单位:KB、MB、GB。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4)字(Word):字是CPU通过数据总线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数据的长度.一个字通常由一个或若干个字节组成.字长越长,计算机性能越强。

常用的字长:16位、32位、64位等.
3.各种类别数据的存储(特别是英文和汉字)
ASCII码:7位→128种
汉字的存储方式,能计算汉字的存储大小。

计算机系统
1.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J。

Von Neumann),奠定现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冯·诺依曼在EDVAC设计方案中提出了“存储程序”原理
计算机的三个特征:①基本器件由电子器件组成②具有内部存储信息的能力,内部信息以二进制数表示③运算过程由程序自动控制2.计算机系统构成
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3.计算机硬件系统五大部分
运算器:负责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控制计算机的其他各部件,并协调它们之间的工作
内存:存储计算机中的数据和程序
输入设备:向计算机输入程序和数据
输出设备:向计算机用户输出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
4.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5.CPU
(中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器}
6.内存和外存
内存直接和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联系,容量小(与外存相比),访问速度快(与外存相比)。

外存={硬盘,光盘,U盘,……}
7.RAM和ROM
ROM:只读存储器,生产时把信息固化在其中,计算机不能修改和写入其中的信息,断电后,其中的信息不丢失。

RAM:读写内存,计算机能修改也能写入信息,断电后,其中的信息丢失。

8.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光笔,触摸屏,条形码扫描仪,扫描仪,话筒,……}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
显示器的一个重要指针是分辨率
分辨率:指在显示器屏幕上所能描绘的像素个数(横纵比为4:3),分辨率=水平方向象素数×垂直方向象素数
显示器与主机之间通过显示器适配卡(简称显卡)连接。

显示器={CRT显示器,LED显示器}
打印机={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针式打印机:通过打印头中的打印针撞击打印头前的色带进行打印的。

噪音大、速度慢、质量差,但成本低。

喷墨打印机:通过喷墨管把墨盒中的墨水喷到打印纸上进行打印的。

噪音小、速度中、质量中、成本中。

激光打印机:通过激光和电子照相技术进行打印的。

噪音小、速度快、质量高、成本高.
8.USB特点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通串线”,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

USB接口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

操作系统部分
1.什么是操作系统
管理硬件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的系统软件.
多道程序设计
特征:
并发性→同时执行多个程序
共享性→多个并发程序共同使用系统资源
随机性→程序运行顺序、完成时间以及运行结果都是不确定的
操作系统的功能
2.基本功能
(1)进程管理:对处理机进行管理。

通过进程管理协调多道程序间的关系,解决对处理机实施分配调度策略、进行分配和回收等。

进程状态(就绪、运行、挂起/等待).
(2)存储管理:管理内存资源。

虚拟内存。

(3)设备管理:对硬件设备进行管理。

中断技术、缓冲技术
(4)文件管理: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操作系统将这些资源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外存上
文件和文件系统、文件的分类、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文件目录
3.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特点:系统资源利用率高,多道程序运行,无交互手段,调试程序困难
✧分时操作系统:特点:系统具有多路性、交互性、独占性和及时性
的特点。

✧实时操作系统: 特点:实时、极高的可靠性。

✧嵌入式操作系统:特点:软件代码小,高度自动化,响应速度快,
主要用于实时控制任务 .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特点:为单个用户服务,功能强,价
格便宜,界面友好。

✧单任务(DOS)、多任务(Windows)
✧网络操作系统: 特点:通信,资源共享。

✧分布式操作系统:特点: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性。

●数据库基础
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数据库(Database,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由数据库和一组用于访问数据库中数据的程序组成。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
常用DBMS:Microsoft Access、SQL Sever、Oracle
2.几个概念
主键:能唯一标识某个实体的属性集。

关系:表间关系分为3类,即①一对一,②一对多,③多对多。

外键:某字段在表A中是主键,而在表B中不是主键,称该字段是表B 的“外键”。

多数情况下,表间关系是通过一个表的主键与另一个表的外键产生联系。

3。

数据模型
常用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

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用矩型表示实体;用椭圆形表示属性,并用无向边与实体连接;用菱形表示联系,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类型(1:1,1:n,m:n).
用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的形式描述关系的结构,称为关系模式。

4。

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
需求分析、概念设计(E-R图)、逻辑设计(E-R模型→关系模型)、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和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5.SQL查询
SELECT语法和使用
网络基础
1.计算机网络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由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并配以相应的网络软件,以实现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①资源共享(核心)②数据通讯③均衡负载相互协作④分布处理⑤通过可靠性
3.拓扑结构定义和类别
星形拓扑、环形拓扑
4.网络分类
(WAN LAN) (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5.通信设备
网卡:计算机通过网卡与网络传输介质连接。

(P180)
交换机: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可连接多个设备。

路由器:把局域网连入广域网骨干中的路由选择设备。

6.通信介质
网络传输媒介: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无线通信设备。

双绞线:两根家园导线相互缠绕而成双绞线,双绞线电缆包含1对或多对(常见的是4对)双绞线.既可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传输数字信号。

有效使用范围是几百米。

同轴电缆:中央是一根比较硬的铜导线。

既可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传输数字信号。

有效使用范围是几千米。

光导纤维:只能传输光信号,为了能使其传播电信号,两端必须配有光反射机和光接受机。

优点:频带宽度高、衰减极低、不泄漏信号、不受电磁波干扰、高频失真小、无需地线。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电、微波、红外线。

7.通信协议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ftp:文件传输协议。

电子邮箱地址:用户名@邮件服务器的域名
8. IP意义和格式
IP地址是为了区分互联网上千百万台主机而为每个主机分配的唯一的“地址”标识。

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分成4组,每个数字0~255
9.DNS
域名系统(DNS),用来把一个域名转换成相应的IP地址10.OSI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共有7层:①物理层②数据链路层③网络层④传输层⑤会话层⑥表示层⑦应用层。

11.WWW URL
www也称万维网,是一种基于超文本档的交互式浏览型检索工具。

统一资源定位(URL):是www系统使用的一种特殊地址,www中的每一个档,都有唯一的一个URL地址.
URL的一般格式:<通信协议〉://<主机〉/〈路径>/<文件名〉
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
1.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算法是以一步接一步的方式来详细描述计算机如何将输入转化为所要求的输出的过程,或者说,算法是对计算机上执行的计算过程的具体描述.
(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3) 线性表
(4)栈和队列
栈:只允许在一端插入和删除的线性表。

允许插入和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top),另一端称为栈底(bottom)。

特点:后进先出队列:队头在链头,队尾在链尾。

队首出,队尾入
(5)树
孩子结点:结点的子树的根称为该结点的孩子;
双亲结点:B结点是A结点的孩子,则A是B的双亲;
结点层:根结点的层定义为1;根的孩子为第二层结点,依此类推;
树的深度:树中最大的结点层;
结点的度:结点子树的个数;
树的度:树中最大的结点度;
叶子结点:也叫终端结点,是度为 0 的结点;
分支结点:度不为0的结点;
有序树:子树有序的树,如:家族树;
无序树:不考虑子树的顺序。

(6)二叉树的定义及其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完全二叉树:对于深度为K的,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当且仅当其每一个结点都与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从1至n的结点一一对应时称之为完全二叉树。

满二叉树:除最后一层无任何子节点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
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L:遍历左子树
T:访问根结点
R:遍历右子树
约定先左后右:
T L R:先序遍历
L T R:中序遍历
L R T:后序遍历
(6) 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类排序)。

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的思想;
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类排序思想
2.程序设计基础
(1)程序设计思想.
(2)结构化程序设计: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