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物理综合题专题复习【功和机械能问题】专题解析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
1.如图,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拉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A、B是球摆动过程中的最高点,C是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则()
A.球在C点时受力平衡
B.球在A点时速度最大
C.球在A点时绳子突然断开,小球将静止不动
D.球在B点时所受外力同时消失,小球将静止不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球在C点时,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到的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CD.小球在A、B两点时,是摆动过程中的最高点,此时的动能最小,速度最小为0,若在A点时绳子突然断开,小球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向下运动,若在B点时,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则球会保持静止不动,故A、C错误,D正确。

故选D。

2.将皮球从离地某一高度O点处水平抛出,球落地后又弹起。

它的部分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皮球经过同一高度A、B两点时,动能相等
B.皮球第一次反弹后到达最高点P时,动能为零
C.皮球在D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在C点时的机械能
D.若将皮球表面涂黑,则在地面M点的黑色圆斑大于N点的黑色圆斑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每次小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变小,在A点的机械能大于在B点的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在A、B两点高度相同则重力势能相同,所以在A点的动能大于在B点的动能;
故A 错误。

B .从轨迹来看,小球既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又有竖直方向的速度。

小球在最高点时,竖直方向速度为零,但是仍然能往右运动,说明小球还具有水平方向速度,动能不为零;故B 错误。

C .每次小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变小。

在C 点在在
D 点之前,故在D 点的机械能小于在C 点的机械能;故C 错误。

D .弹性势能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黑色圆斑的大小能反应小球弹性形变程度,圆斑越大,形变越大。

在M 点与在N 点小球的动能与重力势能都为零,又因为小球在M 点机械能大于N 点机械能,故小球在M 点的弹性势能大于在N 点的弹性势能,故在M 点的圆斑要大于在N 点的圆斑;故D 正确。

3.如图所示,动滑轮的质量为m ,所挂重物的质量为M ,重物在时间t 内被提升的高度为h ,不计绳重及摩擦,则( )
A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M M m + 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M M m + C .拉力F 的功率为
Mgh t D .拉力F 的功率为
()2M m gh t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
W G h Mgh ==物有用
总功为
()()W G G h M m gh =+=+总物动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W Mgh M W M m gh M m
η==
+=+总有用 故A 正确,B 错误;
CD .拉力F 的功率为 ()M m gh W P t t
+=
=总总 故CD 错误。

故选A 。

4.举重比赛要求运动员将杠铃举过头顶后,在空中至少静止3秒钟,在这3秒钟内( ) A .杠铃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 .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 .运动员在用力向上支持杠铃,因此他对杠铃做了功
D .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从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判断两个力是平衡力,还是相互作用力;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详解】
A .杠铃受到的重力和对它的支持力符号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A 正确;
B .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 错误;
C .因为做功需要对物体施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需要移动距离,而运动员向上支持杠铃,但没有发生位移,故C 错误;
D .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D 错误。

故选A 。

5.2019年5月1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运载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增大
B .运载火箭加速升空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北斗卫星绕轨道运行时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D .北斗卫星绕轨道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变小,机械能守恒
【答案】A
【解析】
【分析】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在太空中,卫星绕地球运动时,没有阻力作用,没有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守恒。

【详解】
A.火箭上升过程中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火箭升空时向后喷出高温气体给空气一个向后的力,空气给火箭以反作用力,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火箭入轨后做圆周运动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北斗卫星绕轨道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速度减小,高度增加,所以动能减小,势能增加;北斗卫星在地球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所以机械能守恒,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一个小石块从空中的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竖直下落,若不计空气阻力,从小石块开始下落,到刚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小石块的重力势能E p随着时间的变化图像可能是( )
A.B.C.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不计空气阻力,从小石块开始下落,到刚落到地面的过程中,石块做加速运动,石块在相同时间内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大,石块所处的高度减小得越来越快,石块的重力势能E p减小得越来越快,符合这一规律的只有C图,而D图是石块的重力势能E p随时间减小得越来越慢,故D错误。

故选C。

7.一个超级惊险项目——18米长悬崖秋千惊现重庆某公园!小明被缆绳拉到6层楼的高度,释放后自由摆动冲向峡谷(如图所示),伴随着人们的惊呼声,秋千越荡越低。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秋千荡回来经过最低点时,小明的机械能最大
B.整个过程小明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不变
C.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小明的动能为零
D.在向下摆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统称,由于秋千与空气摩擦,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秋千第一次在最高点时,机械能最大,A错误;
B.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统称,由于秋千与空气摩擦,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整个过程小明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变小,B错误;
C.秋千荡到最高点时,秋千速度为0,所以小明的动能为零,C正确;
D.在向下摆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绝大部分转化为动能,D错误。

故选C。

8.班里组织一次“比一比上楼时的功率”活动,从一楼登上五楼,比谁的功率最大。

为此,需要测量一些物理量。

下列物理量中必须测量的是()
①五楼到一楼的高度H;②从一楼到达五楼所用的时间T;
③每个同学的体重G;④四楼到五楼楼梯的长度L。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功率公式得
W GH
P
==
T T
学生都是从同一栋楼中的一楼到五楼,所以H高度相同,没有必要测量高度H的大小了;学生自身重不同,爬楼用的时间不同,所以必须测出各个体重和所用时间,这样可对比出不同学生上楼时的功率大小关系了。

故选D。

9.在2020年央视春晚杂技“绽放”的表演中,当其中一名杂技演员被抛出后,其仍可在
空中继续向上运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被抛出的杂技演员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仍受到惯性的作用
B.被抛出的杂技演员在向上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其惯性不断减小
C.被抛出的杂技演员在向上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其机械能不断减小
D.被抛出的杂技演员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其受到向上的抛力大于其重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它不是力,所以把惯性说成“受惯性作用”是错误的,被抛出的杂技演员能够向上运动,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

故A错误;
B.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处位置、形状、受力情况等无关。

被抛出的杂技演员在向上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因为质量不变,所以惯性大小不变。

故B错误;
C.被抛出的杂技演员在向上减速运动的过程中,杂技演员除了受重力外,还受到空气阻力,质量一定,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加,速度减小,动能减小,此过程中,演员减小的动能转化为演员的重力势能和用于演员克服空气摩擦阻力做功,所以,此过程机械能不守恒,机械能总量减小,故C正确;
D.被抛出的杂技演员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演员只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这两个力都是阻碍演员向上运动的,演员不受向上的抛力,演员是由于惯性向上运动的,惯性不是力,所以演员所受合力方向向下,所受合力方向与运动速度方向相反,演员向上做减速运动。

故D错误。

故选C。

10.今年3月4日,在我市阳新地区下了一场冰雹.已知冰雹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随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且落地前已做匀速运动.关于冰雹的下落过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冰雹的重力势能越来越大
B.冰雹的机械能越来越小
C.当冰雹匀速下落时空气阻力对冰雹不做功
D.冰雹受到的空气阻力越来越大,可能大于重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冰雹下落过程中,高度减小,重力势能越来越小,故A 错误;
B .由于冰雹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所以其机械能减小,故B 正确;
C .当冰雹匀速下落时,冰雹在阻力的作用下才做了匀速运动,所以空气阻力对冰雹是做功的,故C 错误;
D .冰雹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大,阻力变大,当阻力等于重力时,冰雹会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所以阻力不可能大于重力,故D 错误.
故选B .
【点睛】
要能从能的转化理解冰雹的机械能变化,因为冰雹下落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最终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必定是减小的.
11.如图所示,F 1=4N ,F 2=3N ,此时物体 A 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 B 以 0.1m/s 的速度在物体 A 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F 2 的功率为 0.6W
B .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9N
C .地面对物体 A 的摩擦力为 2N
D .如果增大 F 2,物体 A 可能向左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对于物体B 来说n =2,拉力端移动速度
220.1m/s 0.2m/s v v ==⨯=物
拉力F 2做功功率
223N 0.2m/s 0.6W P F v ==⨯=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对于弹簧测力计来说是3股,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333N 9N F F ==⨯=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对于物体A ,受到的力:B 向左的摩擦力
2223N 6N B f F ==⨯=
向右的拉力F 1=4N ,因为A 静止,所以地面向右的摩擦力
B16N4N2N
f f F
=-=-=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果增大F2,由于B对A压力的大小没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变,所以B对A的摩擦力不变,此时物体 A 相对于地面仍然静止,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绳子的末端缠绕在电动机上,电动机转动将下方钩码匀速提起。

如果加快电动机的转速,则后一次提升与前一次相比()
A.功率增大、机械效率增大B.功率增大、机械效率不变
C.功率不变、机械效率不变D.功率不变、机械效率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前后两次的滑轮组是同一个滑轮组,则做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不变,则机械效率不变;加快电动机的转速,则物体提升的速度增大,若两次提升高度相同,则后一次所需要
的时间小于前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根据
W
P
t
=可知,功率变大。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3.一个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如果对木块施加的水平拉力为F,如图甲所示;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木块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t=1s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0
B.当t在2~4s内,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5N
C .当t 在4~6s 内,拉力F 的功率为6W
D .当t 在2~6s 内,木块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乙可知,物体在t =1s 时受到的拉力为1N ,由图丙可知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拉力为1N ,故A 错误;
B .由图乙可知,物体在4~6s 内受到的拉力为3N ,由图丙可知4~6s 内物体做匀速运动直线运动,在4~6s 内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此时的拉力为3N ;由图乙可知在2~4s 内,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接触面粗糙程度、受到的压力不变,所以在2~4s 内受到的摩擦力为3N 。

故B 错误;
C .由图乙可知,物体在4~6s 内受到的拉力为3N ,由图丙可知4~6s 内物体做速度为2m/s 的匀速运动直线运动,此时拉力的功率
3N 2m/s 6W W Fs P Fv t t
=
===⨯= 故C 正确; D .在2~6s 内,木块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机械能在不断变化,故D 错误。

故选C 。

14.如图所示,在伽利略理想实验中,小球每次均从斜面a 点自由滚下,分别经过图中b ,c ,d 各位置,关于小球的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描述正确的是( )
A .小球的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小
B .在d 点的重力势能小于在c 点的重力势能
C .从b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 .从a 到b 小球速度越来越大,机械能越来越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小球从a 到b 的过程中,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减小,从b 到c 或d 的过程,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加,所以不同的过程重力势能的变化不同,故A 错误;
B .c 、d 两点在同一高度,所以小球在这两点的重力势能相等,故B 错误;
C .小球从b 点到c 点的过程中,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C 正确;
D .在伽利略理想实验中,机械能是守恒的,所以从a 点到b 点,小球的机械能不变,故D 错误。

故选C。

15.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有木板、木块、弹簧、小车和砝码(图中未画出),用压缩弹簧的小车释放后撞击木块。

能否用此装置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有两种判断:
(1)能探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能探究物体动能与物体速度的关系;这两个判断()
A.只有(1)正确B.只有(2)正确
C.(1)(2)都正确D.(1)(2)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用小车、小车加上砝码分别将弹簧压缩到相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个木块,撞击的动能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而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故弹性势能相同,转化的动能相同,最终木块移动的距离相同,故不能探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用小车分别将弹簧压缩到不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个木块,撞击的动能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而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故弹性势能不同,转化的动能不同,最终木块移动的距离不相同,故能探究物体动能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综上所述: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6.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设置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装置。

当用图甲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乙和丙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

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0s~1s内,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10N
B.1s~2s内,拉力F做的功是62.5J
C.2s~3s内,拉力F的功率是300W
D .2s~3s 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2.5%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从图乙可以看到,时间从第2s 到第3s 时,速度大小是不变的,这时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即
340N 120N F G G =+=⨯=拉动
由题意可知,0s~1s 内,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符合关系式
'3120N F F G G +=+=支拉动
从图甲可以看到,'30N F =拉,解得30N F =支,A 错误;
B .从图甲可以看到,1s~2s 内,拉力F 的大小是50N ,物体上升的高度是1.25m ,三条绳子托着动滑轮,绳端移动的距离是
33 1.25m 3.75m s h ==⨯=
拉力F 做的功是
50N 3.75m 187.5J W Fs ==⨯=
拉力F 做的功是187.5J ,B 错误;
C .2s~3s 内,物体匀速运动,绳端也是匀速运动,拉力F 的大小是40N ,绳端移动的速度
3 2.5m/s 7.5m/s v =⨯=绳
根据P Fv =可知,拉力F 的功率
40N 7.5m/s 300W P Fv ==⨯=绳
拉力F 的功率是300W ,C 正确;
D .2s~3s 内,物体上升的高度
3.75m-1.25m 2.5m h ==
拉力F 的大小是40N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00N 2.5m 100%100%100%83.3%40N 3 2.5m
W Gh W Fs η⨯=⨯=⨯=⨯≈⨯⨯有用功总功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是83.3%,D 错误。

故选C 。

17.如图是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将仓库中的货物沿水平轨道拉出的示意图。

已知货物的质量为600kg ,所受轨道的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1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若人以0.6m/s 的速度匀速前行,经100s 将货物拉出仓库。

人拉货物的过程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货物移动距离为20m
B .工人的拉力为400N
C .工人做的有用功为43.610J ⨯
D .工人拉力的功率为360W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从图中可以看到,两条绳子托着动滑轮,人以0.6m/s 的速度匀速前行,那么货物的速度是0.3m/s ,经100s 货物移动距离为 0.3m/s 100s 30m s vt ==⨯=
货物移动距离为30m ,A 错误;
B .由题意可知,货物的重力
600kg 10N/kg 6000N G mg ==⨯=
其摩擦力
0.10.16000N 600N f G ==⨯=
由于货物匀速前行,绳对货物的拉力
600N F f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可得到
600N 100%75%2s F s
η⋅=⨯=⋅拉 解得400N F =拉,工人的拉力为400N ,B 正确;
C .货物移动距离为30m ,绳对货物的拉力为600N ,则工人做的有用功为
4600N 30m 1.810J W Fs ==⨯=⨯有
工人做的有用功为41.810J ⨯,C 错误;
D .由于人以0.6m/s 的速度匀速前行,工人的拉力为400N ,工人拉力的功率为
'400N 0.6m 240W P F v ==⨯=拉
工人拉力的功率为240W ,D 错误。

故选B 。

18.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均为50g )在2s 内把重物G 1和G 2提高10cm ,已知F l 和F 2的大小均为2N ,不计绳重及摩擦(g 取10N/kg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重物G 1的重力大小为5.5N
B .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0.7J
C .F 1和F 2做功的功率之比为3:4
D .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为4: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从图甲可以看到,三条绳子托着动滑轮,动滑轮只是一个,重力大小是
0.05kg 10N/kg 0.5N G m g ==⨯=动动
把动滑轮和重物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处于平衡状态,可知
113F G G =+动
解得1 5.5N G =,重物G 1的重力大小为5.5N ,A 正确,不合题意;
B .在图乙中,把两个动滑轮和重物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处于平衡状态,可知
2242F G G =+动
解得27N G =,重物升高的高度是20.1m h =,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
227N 0.1m 0.7J W G h ==⨯=乙有用
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0.7J ,B 正确,不合题意;
C .重物G 1移动的速度是
1110.1m 0.05m/s 2s
h v t =
== 甲图中绳端移动的速度是 11330.05m/s 0.15m/s v v ==⨯=绳
重物G 2移动的速度是
2220.1m 0.05m/s 2s
h v t =
== 乙图中绳端移动的速度是 22440.05m/s 0.2m/s v v ==⨯=绳
那么可知F 1和F 2做功的功率之比是
12121234P P F v F v ==绳绳:::
F 1和F 2做功的功率之比为3:4,C 正确,不合题意;
D .甲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
11 5.5N 0.1m 0.55J W G h ==⨯=甲有用
所做的总功是
112N 30.1m 0.6J W F s ==⨯⨯=甲总
乙滑轮组所做的总功是
222N 40.1m 0.8J W F s ==⨯⨯=乙总
由上述可知,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0.7J W =乙有用,那么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是 0.55J 0.7J ::22:210.6J 0.8J
W W W W ηη===甲有用乙有用甲乙甲总乙总: 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是22:21;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19.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连接一个小球。

弹簧未发生形变时,小球静止在A 点。

用手把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至B 点后松开手,小球在水平光滑地面BC 间来回运动。

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小球从
B 运动至A 的过程,弹簧产生的弹力变大
B .当小球从B 运动至
C 的过程,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
C .小球在A 点时的机械能最大
D .在来回运动中,小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当小球从
B 运动至A 的过程,弹簧恢复原状,弹簧的形变减小,则弹簧产生的弹力变小,故A 错误;
B .当小球从B 运动至
C 的过程,弹簧的形变变大,弹性势能变大,小球的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即小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故B 错误;
CD .由于水平地面是光滑的,没有摩擦,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小球的动能的和是保持不变的,故在任何一点的弹性势能和动能的和都相同,在A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小,小球的动能最大,即此时小球的机械能最大,故C 正确,D 错误。

20.一位质量约50kg 的同学从一楼走到五楼,他上楼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可能为 A .60J
B .600J
C .6000J
D .0000J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上楼过程中要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根据题意知道,该同学的质量是50kg,所以体重是:G=mg=500N,楼层高度越是3m,一楼走到五楼的高度大约是:h=4×3m=120m,所以,上楼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W=Gh=500N×12m=6000J,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做功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应用,重点是对楼层的估测,难度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