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画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常见的四君子题材及其思想文化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文人画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常见的四君子题材
及其思想文化背
宋代文人画的代表人物——苏轼
宋代文人画典型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这段最为有名的论述中,对于文人画理论有重要意义的就是“画中有诗”这四个字。

所谓“画中有诗”,实际上就是明确提出文人画应当具有超乎于绘画之上、在所描绘的有形之物内蕴涵有更为丰富的无形的内容;就是明确提出绘画与诗歌一样,不仅要“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且还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也就是后世文人画重意境、重格调、重作者学养的发端。

由于文人画强调“画中有诗”,就带来了一系列的技巧上的变革,使文人画具有一套与传统绘画很不相同的技法,最后甚至影响到文人画使用的工具材料如纸、笔等也渐与传统绘画产生了区别。

因而,理解苏轼“画中有诗”这一理论的内容,就成了了解文人画这种艺术形式的前提。

严格地讲,绘画艺术不可能同时就是诗的艺术。

苏轼大约有两层意思:一是画家在进行绘画创作时注入了诗的情感:二是绘画作品启发了欣赏者的情感。

这两层意思,苏轼在其他地方都有明确的表示,而且都对文人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书画中的四君子是指梅花、兰花、竹、菊花。

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

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号称花中四君子。

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它们各有特色:梅花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花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淡泊,是为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