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地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芝地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开辟鸿蒙,人类之初,亚欧大陆流传着许多想象奇特的神话传说。
稍加比较可以看出,西方神话里的每一个神都有其___________,而中国神话里的各路神仙各有不同甚至自相矛盾。
当然,很多神话传说已经___________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了,但是今天的人们依然能够从东西方各种神话传说之间寻找出___________的联系。
A . 一脉相承淹没千丝万缕
B . 来龙去脉湮没千丝万缕
C . 一脉相承湮没盘根错节
D . 来龙去脉淹没盘根错节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针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为原则,牢记历史经验、教训,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B . 督查组发现,廊坊市有些部门未按要求把应急部署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给环保局,得到的信息仅为日常的工作情况,与重污染天气应急关联不大。
C . 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宪法精神,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10月27日已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
D . 铁路货物快运业务的费用将比公路运输费用更低,同时取消对货物的品类、重量、体积、件数和批量的所有限制,各种零散货物都可以按实际重量或体积受理。
3. (2分)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老张的儿子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同事们前往祝贺,他道谢说:“托福!托福!”
B . 小李对网购的衣服很满意,在淘宝给店家留言说:“衣服很好,以后我会多光顾的!”
C . 王经理在公司大会上诚恳地对员工说:“为了公司的发展,大家就斗胆建言献策吧!”
D . 主持人在介绍专家出场时说:“下面有请北大张教授为我们抛砖引玉,传授经验!”
4. (2分) (2019高三下·唐山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 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 . 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 . 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 . 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
5. (2分) (2019高一上·南宁期中)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和《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B .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是指十二时辰中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指十二时辰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C . 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六书”一说,即认为汉字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
D . “六经”是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6. (2分)(2020·淮安模拟) 下面四首唐诗,各描写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②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③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④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A . ④①②③
B . ①④②③
C . ④①③②
D . ①③④②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6分)
7. (6分) (2020高三上·五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批判性思维教育
钱颖一
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上,从能力层次入手是自然的,也是需要的。
不过,这不是全部。
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在网络时代,为了求新、求快,人们的阅读仅停留于表层,甚至还会蜕化回儿童阶段。
这样很容易反刍负面内容,或是简单粗暴,或是刻薄抬杠,或是恶意诋毁,最后陷入恶性循环。
因此,如何在高速流动的信息社会更高级地阅读文本,这就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尤其是对于青年一代。
批判性思维是人的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简单说来,它的主要特征就是:第一,如何质疑。
即“会提问”,这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第二,如何判断。
即“会解答”,用有说服力的论证和推理给出解释和判断,包括新的、与众不同的解释和判断。
把这两个特征结合在一起,批判性思维就是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
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性”(critical)不是“批判”(criticism),因为“批判”总是否定的,而“批判性”则是指审辩式、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有能力(skillsets)和有心智(mindsets)。
首先,如何做到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是指学科知识,而是一种超越学科,或是说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思维能力,也称为可迁徙能力(transferable skills)。
这种能力与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以及统计推断有关。
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层次是可训练的。
在国内,讲授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师的学科背景不少是逻辑学。
批判性思维的教科书也大多围绕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展开,也包括统计学内容。
与此相伴,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测试。
比如,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开发的“HEIghten批判性思维测试题目”。
这套考题与GRE考题中的部分内容有类似之处,它们并不是考学科知识本身,而是测试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但批判性思维就仅止于此吗?显然不是。
批判性思维除了在能力层次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它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可称之为心智模式。
这个层次超越能力,是一个价值观或价值取向的层次。
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它引导人们有意识地打破思维“禁区”,走出思维“误区”,探索思维“盲区”。
如果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力更多地是关于“如何思考”,那么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更
多地是关于“思考什么”和“问为什么”。
有关“how”方面的问题,多属技术层面,包括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和统计推断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获取的。
而有关“what”和“why”方面的问题,则很难通过类似的方法学习。
但是它也是可学习的,可以通过被感悟、被启发等方式学习。
心理学家德韦克的畅销书《看见成长的自己》中描述了两种心智模式:“不变型心智模式”:固定思维和“成长型心智模式”:开放思维。
“成长型心智模式”要求的思维方式就是:想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问之前没有怀疑过的命题。
这就不是“how”的范畴了,而是进入到“what”和“why”的范畴。
应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how”方面见长。
中国学生提出的问题,几乎所有都是关于“how”的,但很少是关于“why”的。
我们往往满足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批判性思维除了要求在逻辑上、统计上不犯错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问别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要刨根问底,探究深层次、根本性的原因。
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上,从能力层次入手是自然的,也是需要的。
不过,这不是全部。
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正如旅美学者徐贲所说:“我们无法防止别人扭曲真相,也无法阻挡别人说谎,但我们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为警觉。
”批判性思维不仅是独立思考的方法论,更体现了人对自由的追求和捍卫。
网络时代,保持生而为人的自主性,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本文刊于《北京日报》,2019年9月16日
(1)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网络时代,求新、求快的需求,会让人们的阅读仅停留于表层,甚至还会蜕化回儿童阶段。
这样必然会反刍负面内容,要么简单粗暴,要么刻薄抬杠,要么恶意诋毁,最后陷入恶性循环。
B . 培养“批判性思维”是在高速流动的信息社会更高级地阅读文本的方法,这主要是针对青年一代而言的。
C . 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层次是可训练的,与此相伴,批判性思维能力还是可以测试的。
D . 批判性思维可以让我们变得更为警觉从而去防止别人扭曲真相,阻挡别人说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首尾呼应,提出观点,点明原因、意义,中间对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层次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论证。
B . 文章重点分析了批判性思维的两个层次,尤其是“有能力”这个层次。
C . 文章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由浅入深地论证了“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一观点。
D . 文章中既有举例论证也有引用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根据文意,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批判”,而是审辩式、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
B . “如何思考”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体现,而“思考什么”和“问为什么”则是由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决定的。
C . 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上,不仅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D . 与心理学家德韦克提出的“成长型心智模式”要求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how”方面见长。
所以,中国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关于“how”的,而非关于“why”的。
8.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林家铺子(节选)
茅盾
天又索索地下起冻雨来了。
一条街上冷清清地简直没有人行。
自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萧索的腊尾岁尽。
朔风吹着那些招牌,嚓嚓地响。
渐渐地冻雨又变成雪花的模样。
沿街店铺里的伙计们靠在柜台上仰起了脸发怔。
林先生和那位收账客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谈着。
林小姐忽然走出蝴蝶门来站在街边看那索索的冻雨。
从蝴蝶门后送来的林大娘的呃呃的声音又渐渐儿加勤。
林先生嘴里应酬着,一边看看女儿,又听听老婆的打呃,心里一阵一阵酸上来,想起他的一生简直毫没幸福,然而又不知道坑害他到这地步的,究竟是谁。
那位上海客人似乎气平了一些了,忽然很恳切地说:“林老板,你是个好人。
一点嗜好都没有,做生意很巴结认真。
放在二十年前,你怕不发财么?可是现今时势不同,捐税重,开销大,生意又清,混得过也还是你的本事。
”
林先生叹一口气苦笑着,算是谦逊。
上海客人顿了一顿,又接着说下去:“贵镇上的市面今年又比上年差些,是不是?内地全靠乡庄生意,乡下人太穷,真是没有法子——呀,九点钟了!怎么你们的收账伙计还没来呢?这个人靠得住么?”
林先生心里一跳,暂时回答不出来。
虽然是七八年的老伙计,一向没有出过岔子,但谁能保到底呢!而况又是过期不见回来。
上海客人看着林先生那迟疑的神气,就笑;那笑声有几分异样。
忽然那边林小姐转脸对林先生急促地叫道:“爸爸,寿生回来了!一身泥!”
显然林小姐的叫声也是异样的。
林先生跳起来,又惊又喜,着急地想跑到柜台前去看,可是心慌了,两腿发软。
这时寿生已经跑了进来,当真是一身泥,气喘喘地坐下了,说不出话来。
林先生估量那情形不对,吓得没有主意,也不开口。
上海客人在旁边皱眉头。
过了一会儿,寿生方才喘着气说:“好险呀!差一些儿被他们抓住了。
”
“到底是强盗抢了快班船么?”
林先生惊极,心一横,倒逼出话来了。
“不是强盗。
是兵队拉夫呀!昨天下午赶不上趁快班。
今天一早趁航船,哪里知道航船听得这里要捉船,就停在东栅外了。
我上岸走不到半里路,就碰到拉夫。
西面宝祥衣庄的阿毛被他们拉去了。
我跑得快,抄小路逃了回来。
他妈的,性命交关!”
寿生一面说,一面撩起衣服,从肚兜里掏出一个手巾包来递给了林先生,又说道:“都在这里了。
栗市的那家黄茂记很可恶,这种户头,我们明年要留心!——我去洗一个脸,换件衣服再来。
”
林先生接了那手巾包,捏一把,脸上有些笑容了。
他到账台里打开那手巾包来。
先看一看那张“清单”,打了一会儿算盘,然后点检银钱数目:是大洋十一元,小洋二百角,钞票四百二十元,这全部付给上海客人,照账算也还差一百多元。
林先生凝神想了半晌,斜眼偷看了坐在那里吸烟的上海客人几次,方才叹一口气,割肉似的捧到上海客人跟前,又说了许多好话,方才得到上海客人点一下头,叹口气:“再加一点吧,我也熬不过这个年关呀。
”
林先生几乎想哭出来,没有话回答,只是叹气。
除了央求那上海客人再通融,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林先生忍痛又把这几天内卖得的现款凑成了五十元,这才把那位叫人头痛的上海收账客人送走了。
此时已有十一点了,天还是飘飘扬扬落着雪。
买客没有半个。
林先生纳闷了一会儿,和寿生商量本街的账头怎样去收讨。
两个人的眉头都皱紧了,都觉得本镇的六百多元账头收起来真没有把握。
寿生挨着林先生的耳朵悄悄地说道:“听说南栅的聚隆,西栅的和源,都不稳呢!这两处欠我们的,就有三百光景,这两笔倒账要预先防着,吃下了,可不是玩的!”
林先生脸色变了,嘴唇有点抖。
“不过,师傅,随他们去造谣罢,你不要发急。
荒年传乱话,听说是镇上的店铺十家有九家没法过年关。
时势不好,市面清得不成话。
素来硬朗的铺子今年都打饥荒,也不是我们一家困难!天塌压大家,商会里总得议个办法出来;总不能大家一齐拖倒,弄得市面更加不像市面。
”
看见林先生急苦了,寿生姑且安慰着,忍不住也叹了一口气。
雪是愈下愈密了,街上已经见白。
偶尔有一条狗垂着尾巴走过,抖一抖身体,摇落了厚积在毛上的那些雪,就又悄悄地夹着尾巴走了。
自从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冷落凄凉的年关!此时,远在上海,日本军的重炮正在发狂地轰毁那边繁盛的市廛。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本文讲述了年关发生的“收账”的故事,描写的人物不多,却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示了众多的时代场景,能够让读者窥见广阔的社会生活。
B . 上海客人先是“很恳切地”赞扬林先生是好人,有本事,后来面对林先生的哀求却又要求“再加一点吧”,这些细节表现了他世故、伪善的性格特点。
C . 林小姐百无聊赖地“站在街边”看“冻雨”,这引发了林先生酸楚的情绪;“转脸对林先生急促地叫道”使情节突起波澜,制造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D . 寿生骂黄茂记“很可恶”,提醒林先生预防南栅聚隆和西栅和源的欠款,相信“商会里总得议个办法出来”,可见寿生虽然自私,但遇事自信,有主见,有办法。
E . 本文结尾写到日本军重炮轰毁上海市廛这一情节,暗示日军侵华是林家铺子面临倒闭的直接原因,与第二段“然而又不知道坑害他到这地步的,究竟是谁”形成呼应。
(2)文中有多处关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选文情节安排巧妙,多条线索交织在短短的篇幅中。
请理出三条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9. (8分) (2020高二下·北京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建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存在不仅要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还(也)要能够美化生活环境,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增添(增加)美的感受。
可以说,城市建筑的理念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方向和品位(品相)。
无论(不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组建筑,都不能只顾建筑本身而忽视建筑所在环境的建设。
一座围墙可以对其所依附的建筑发挥重要影响,但是对主体建筑而言,围墙仍然处于相对附属的地位。
围墙本身的功能,在于能够发挥分隔、保护和美化的作用。
因此,在建设之初,就应该根据建筑功能的差异,因用制宜地
考虑是否需要设置围墙,而不能草率到为每幢建筑配设一座围墙。
围墙的建设也是一种创作,同样需要精心设计,不断提高水平。
在造型方面,围墙设计应有高有低,比例适当;有虚有实,色彩和谐;形式多样而又能与主体建筑相生相宜。
在结构方面,围墙作品应该是精心计算的制作,能够满足防风抗震的要求。
在构造方面,围墙建设应该考虑易于施工、便于维修,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
围墙的结构,要根据建设围墙的功能要求来确定。
造型样式的区别、建材产地的差异以及地势条件的不同,都是要考虑的方面。
围墙结构类型,一般有砖砌围墙、石砌围墙、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围墙、钢丝网装配式围墙、铁刺网围墙、砖砌花格围墙、混凝土预制花格围墙、竹围墙、木围墙、土筑围墙、菱苦土板围墙等等。
围墙的构造,要求其墙基应夯筑在当地冻结深度以下,如基础过深时可以采取拱型基础或基础梁。
围墙的高度一般以2到2.4 米为宜;作为分区的围墙,其高度可考虑在1.5 米左右。
围墙要考虑排水设施,排水规格要根据降雨量大小和地形条件来确定。
围墙的柱距不应大于4米,围墙的花格尺寸不宜过大,注意构造合理,坚固耐久。
当然,区别于上面种种传统的实体围墙,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利用植物生长来构建墙体以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的“绿色围墙”。
这种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不但占地面积少,省料省工,而且在绿化美化市容市貌、减噪防尘、净化空气、调节温度等方面效果显著,颇受人们欢迎,也成为了一种相当时尚的城市风景。
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围墙都属于建筑小品,在城市建设中也可以有重要的作用发挥。
但是,不顾市容、不分情况和功能要求而多建、乱建围墙,必定要挤掉基建材料,耗用人力,浪费投资,甚至衍生出一些让人痛心的城市顽疾,这也是需要现代社会的人们给予足够关注的重要方面。
(取材于高云舫、宋淑运相关文章)
材料二
试想一下,没有围墙会对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造成哪些影响?有人会说,那可不行,如果没有围墙,物业怎么管理?陌生人随意进出又怎么办?社区内属于全体业主的公共空间又如何保证业主的正当权益?应该说,这些都是很自然的反应,生活在中国城市中的人们,太习惯于有围墙的生活了。
事实上,城市建筑到底要不要围墙,学界至少已经争论了几十年。
1977年,一群城市规划师相聚在秘鲁印加文明遗址——马丘比丘(MachuPichu),签署了一份《马丘比丘宪章》,重点批判了城市建设中那种立足于《雅典宪章》精神而“把城市里的建筑物变成了孤立的单元”的作法。
次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认可了《马丘比丘宪章》,并在事实上逐渐以其取代了形成于1933年的《雅典宪章》。
建设带围墙的封闭式空间,正是《马丘比丘宪章》批判的“把城市里的建筑物变成了孤立的单元”的作法之一。
也正因为如此,在今天的世界范围,不设围墙的住宅或单位,还真不是什么新事物。
在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比如
纽约,或者东京,一幢幢大楼都是直接朝着大街或小巷,保安坐在大堂里;那些有围墙的,通常是敏感特性相对较高的部分建筑。
假如说,城市中各处都是围墙簇拥的建筑,那么在城市中就会出现一片片封闭空间,仿佛一个个围出来的“孤岛”,这就极有可能让它们与城市整体发展相脱节;“孤岛”制造出的“隔绝”,还会对街区之间活力的增强形成一定阻碍;另外,如果城市公共空间都被小区花园之类的围墙圈占,各自封闭的楼盘就会导致整座城市大量缺乏“毛细血管式”的小路,降低城市道路网络的密度,也就必然造成土地等公共资源的浪费。
这些都会给日益紧张的城市发展带来不断扩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城市建设,过去重视单元的区分与独立,围墙是建筑设施中最直接的辅助内容。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公共单位(不含住宅)的实体围墙总长达500多万千米,可绕地球125圈;这些围墙占地总面积1100多平方千米,如果加上两侧墙脚不能利用的死角,甚至达到3350平方千米。
在世界各国包括某些同为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城市中,恐怕都难以看到如此“壮观”的围墙!
其实,中国也已经出现了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社区”。
在宜宾市一个叫做“莱茵河畔”的“开放式社区”里,整个楼盘内的道路全部向城市开放,住宅的安全防护体系全部后退至单元门口。
在那里,住宅楼单元门直接朝向道路,行人面对的俨然就是巴黎或纽约的一处处街景。
在那里,物业管理不仅没有削弱,其效果甚至帮助社区荣膺“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称号,以至于这一楼盘被当地人认为是最好的楼盘,成为当地颇有口碑的一处风景。
当然,就算是真要推倒围墙,别说是在城市,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目前中国城市区域中的一部分公共空间,特别是那些美丽的花园和社区专用的公共设施,还有其存在的真实法理依据。
围绕着法理与现实的一系列问题,恐怕还需要一番争论。
但是,社会毕竟在发展和进步,文明社会不应该让人恐惧没有围墙的生活。
可以期待的是,我们虽然还不能像有些地区那样自由出入市政厅,但至少越来越接近了;那些还把自己圈在围墙里的相关部门,也应该会逐步把安防体系后退到大楼入口。
这就正如《马丘比丘宪章》在相关章节中所写的一样:“在人的交往中,宽容和谅解的精神是城市生活的首要因素。
”
(取材于刘德科、肖和相关文章)
(1)“材料一”第一段文字中,黑体字词语不能用括号中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A . 也
B . 增加
C . 品相
D . 不论
(2)根据“材料一”,对“不能草率到为每幢建筑配设一座围墙”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要考虑围墙的附属地位
B . 要考虑建筑所在环境的要求
C . 要考虑围墙的多重功用
D . 要考虑多种材料的综合使用
(3)对“材料一”中下列词语加点部分所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因用制宜(“用”的意思是“运用”)
B . 夯筑(“夯”是一个会意字)
C . 生机盎然(“盎”用部首查字时查“皿”部)
D . 衍生(“衍”的读音是yǎn)
(4)“材料一”中说,“围墙的建设也是一种创作”。
总体来说,对这种创作有些什么要求?请根据“材料一”作简要概括。
(5)根据“材料二”,对中国城市中的人们“太习惯于有围墙的生活了”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围墙在中国城市生活中非常普遍
B . 围墙带来的安全感中国人更看重
C . 围墙显示出业主才有的一些权益
D . 围墙区分出本地人与外地人差别
(6)根据“材料二”第四段文字,概括围墙在城市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7)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人们在要不要围墙的认识上也会产生出一些变化。
B . 国际建筑师协会支持《马丘比丘宪章》,表明了协会坚决取缔围墙的态度。
C . 围墙对社区的包围越严密,社区活力的形成就越需要有良好的支持与引导。